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也闲谈几句荆柯刺秦 -- 回京虎子 -- numzero

共:💬25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也闲谈几句荆柯刺秦 -- 回京虎子

荆柯刺秦,实在是老掉牙的话题了。无数高手们发表过无数高见。我对那段历史的造诣不深,连低手都算不上,不过看多了各种意见,多少也有些想法,今天看见虎子的文章,也就随口说到哪儿算哪儿。班门弄斧,勿笑。

***荆柯的国家观念***

虎子说,荆柯已经没有国家观念了,我觉得这一点值得探讨。

史载“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於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後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於野王。”荆柯是卫人,起初时是想效命于卫,而不是出国扬名,直到国亡于秦,方游历于外。这与国尚在而效命于他国的人是有很大不同的。

***荆柯入燕前的社会地位***

荆柯在卫国时便被尊为“卿”,又因“其为人沉深好书”,故其所游诸侯,尽得“与其贤豪长者相结”,社会地位原已甚高,并不须待太子丹奉为上宾之后方出之有处。

***为何选择荆柯***

荆柯确实并非武艺高手,无论从史料中还是刺秦的经过看都不是。不过,窃以为这是太子丹无可选择中的选择。秦王不是傻子,派一个出名的武功高手去,他能没防备吗?不但未必能见到秦王,即使见到了,不能近身,或者他早有防备,行刺成功的可能性就接近零了。刺秦成功的第一要义在于使秦王无备,只有秦王无备,才能在大殿接见使臣,才能让使臣近他的身,这也就是为什么田丹以“喜怒不形于色”推荐荆柯的理由吧。从这点看,荆柯和太子丹的计划是基本成功的,秦王对荆柯的使命毫无怀疑,所以才在受袭之下张惶得连拔剑都忘了。(所以,荆柯等的人应该不会是聂盖,派聂盖去出使,秦王不起疑心才怪)

***荆柯为何接受刺秦提议***

荆柯并非全无图名之心(岳飞精忠报国之外,难道就没有一丝“建功扬名”之意?“白首为功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古人并不把图名当成不光彩的想法),但以他的地位应当不至于需要靠刺秦这种方式博名。荆柯本不以武出名,在卫时是以“术”说于卫元君,周游列国时也绝少与人争剑之短长,所以如果他拒绝太子丹为刺客的要求,其实并不影响他的名声或地位。

从荆柯一向以来的作为,其意不在以武士的身份扬名,所以,他接受太子丹的提议,与其说是各取所需,毋宁说是志同道合。

***荆柯入秦的使命***

荆柯刺秦,并无其他武器,唯一匕首。匕首上沾有见血封喉的剧毒,一中即死,如何要挟?如果是为了要挟秦王,何必淬毒呢?至于挟持秦王云云,应该只是行刺失败后的一句托词。

***拿匕首的人***

有一种推测,而执匕一击的人原本应是秦武阳,这推测并非没有道理。由荆柯应对秦王,吸引其注意力于地图之上,而在图穷匕现之时,秦武阳从另一侧全力一击,这的确可能是刺秦原先演练的模式。以燕国之大,寻一搏命之徒并不困难,但能在秦王面前沉着应对,使不起疑的使者却不易寻,号称亡命之徒的秦武阳关键时刻的表现恰恰证明了这一点。或许这可以更好地解释田光向太子丹推荐“喜怒不行于色”却“剑术疏”的荆柯的理由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