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东海后学

注册:2007-12-04 01:36:44
正八品上:给事郎|宣节校尉
💧90664
🌟8584
💓6742

家园

收藏帖 / 542 上页 下页 末页
陈王奋起 2024-04-01 15:00:45🙂3nm准官宣了:即将发表的论文 ↑165 ↓0
2024年3月26日(具体日期待确定),来自中国西湖大学的学者在2024 年SPIE 高级光刻+图案化会议中宣读了一篇论文,标题为:"Mandrel/spacer engineering based patterning and metallization incorporati ...

收藏分类技术再收藏

史文恭 2024-04-02 09:41:35🙂【原创】西西河的类固醇 ↑85 ↓0
传说,一条流经过于漫长的河流将不可避免地沉积河沙,就像一个过于长寿的网站,生生地把一群意气风发,站在时代前列的年轻人熬成了欲说还羞的中年人------果然,时间是那个伟大而淘气的魔术师,它在我们慢慢领会到生活的真意时,得意地掀开人生无可奈何的转折,于是,在一个需要大声嚷嚷的论坛里 ...

收藏分类生活再收藏

忘情 2024-04-01 02:40:59🙂【原创】南昌起义中的六处战场,哪里战斗最激烈? ↑16 ↓0
作者:忘情 1927年7月31日中午,叶挺在第20军军部亲笔起草了举行起义的正式作战命令,以贺龙代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叶挺代前敌总指挥名义层层下达: “我军为达到解决南昌敌军的目的,决定于明(一)日四时开始向城内外所驻敌军进攻,一举而歼之!” ...

收藏分类历史再收藏

丽华天下 2024-04-01 06:29:40🙂《我的父亲袁殊》可以一看。 ↑19 ↓0
[QUOTE] 潘汉年是收监关押监督改造,可不是”软禁“ “饶漱石后期只是软禁,不是身陷囹圄,和潘汉年一样” ---- 这句话值得商榷。 [/QUOTE] [QUOTE] 潘的情况不清楚。扬帆在湖北沙洋农场的状况,他当年在上海的老领导、时任湖北省委第一书记陈丕显亲自回忆过的: ...

收藏分类历史再收藏

方平 2024-03-28 23:51:40🙂潘汉年是收监关押监督改造,可不是”软禁“ ↑17 ↓0
“饶漱石后期只是软禁,不是身陷囹圄,和潘汉年一样” ---- 这句话值得商榷。 [QUOTE] 1967年春天,“中央文革”小组下令重新审查潘扬案件,同时将已经假释出狱数年的潘、扬重新收监关押。 [/QUOTE] [QUOTE] 1975年,潘汉年、扬帆分别被遣送到 ...

收藏分类历史再收藏

方平 2024-03-29 00:12:06🙂人家现在是在职的副国级嘛 ↑6 ↓0
本不想那么直白的放张明图了嘛。 这张算是“有图有真相”了 [IMG]/picture/0,2403/43312_29040843.jpg[/IMG]

收藏分类政治再收藏

hwd99 2024-03-29 23:33:38🙂毛泽东时代,人口增加一倍,如今人口都开始下降了 ↑11 ↓0
你却迷信美帝和精英们配合,污蔑毛泽东时代饿死人的谎言。 参考,饿死三千万是邓与美国精英合作虚构出来的 要点: 1、改开开始后,美国人帮助培训人才,提供计算机,推动邓党在1981年搞人口普查;虽然人口普查资料并没有为美国专家得出饿死三千万提供佐证,却不妨碍美国精英宣传是依据邓党提供 ...

收藏分类历史再收藏

方平 2024-03-28 16:52:16🙂饶身陷囹圄,却没对刘落井下石 ↑19 ↓0
您提到的“饶的倒霉真实原因,是情报系统内部派系斗争所致,具体原因不清楚” ---- 杨尚昆在《回忆高饶事件》中,讲了两件事: 1、扬帆案件,火上浇油 2、潘汉年的“交待”,引发更大“爆炸” 此外还有最重要一个原因:1954年赫鲁晓夫为铁托恢复名誉后,饶漱石“闹翻案,激起了众怒” ...

收藏分类历史再收藏

夜如何其 2024-03-28 23:52:03🙂高饶事件的本质就是建国后党内的第一次权力斗争。 ↑12 ↓0
建国不久,五大书记的任去世,递补上了陈云。 接着中央削藩,五马进京,高岗一马当先。 八大召开前的私下活动,说是挑战刘少奇,真是借口。 结果邓公或者出于正义感,或者有别的想法,找陈云去了。 他也不找别人商量。 最后出面的是周公和陈云。 犯了众怒。最强大的东北华东两藩的代表高饶被打倒 ...

收藏分类历史再收藏

网海 2024-03-29 20:56:12🙂纠错:1947年2/15(陈毅撤出临沂) ↑2 ↓0

收藏分类历史再收藏

孟词宗 2024-03-28 11:46:02🙂海外华人的地位和中国国际地位有关系但关系不大 ↑9 ↓0
[QUOTE] 海外华人华侨的地位深度受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这个观点你同意吗? [/QUOTE] 这个算是个流行观点吧。以前正面的说法是中国越强大,海外华人地位越高。还拿中国拥核后(也有说朝鲜战争后)李光耀受到不同对待为证明的。近来则是倒过来的说法,中国越强大,海外华人地位越受限 ...

收藏分类政治再收藏

夜如何其 2024-03-30 20:06:31🙂官员筛选,五姓七望和家族传承 ↑19 ↓0
世家传承宋代以前,在古代中国就基本断绝。 北宋时间太短,新兴世家未来及积累成型。其后所谓的世家,按唐代之前的标准,都是寒门。 古代的官员(文官)筛选,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两汉的察举制。 运行四百年后,弊端大于好处,甚至是造成“汉以强亡”的原因之一。 魏晋阶段,吸收教训,改革筛选 ...

收藏分类历史再收藏

真离 2024-03-29 08:04:56🙂这帮搞文学的,搞历史的都太不要脸了,看看这篇文章就可以看出来 ↑5 ↓0
[QUOTE] 潘汉年夫妇在团河农场的岁月 趣史录 2023-06-13 11:36 浙江 1979年10月,中共第一代领导人陈云即将接受一场手术。 此时,他已年逾七旬,手术风险极高。 术前,陈云愁眉不展,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姚依林叫到跟前,嘱咐道:“有一件冤假错案,希望你们 ...

收藏分类历史再收藏

丽华天下 2024-03-29 07:18:01🙂改开以来的文艺要追根溯源到改开之前的“伤痕文学” ↑19 ↓0
刚刚刷到老孙兄的[url=/article/4971801]“伤痕文学”确实得名于《伤痕》,但到后来文化人的“伤痕”才是[/url],只不过我对《伤痕》不是“伤痕”有不同的看法: [QUOTE] [B]1978年8月11日,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在《文汇报》发表[/B],造成社 ...

收藏分类政治再收藏

丽华天下 2024-03-29 07:18:01🙂改开以来的文艺要追根溯源到改开之前的“伤痕文学” ↑19 ↓0
刚刚刷到老孙兄的[url=/article/4971801]“伤痕文学”确实得名于《伤痕》,但到后来文化人的“伤痕”才是[/url],只不过我对《伤痕》不是“伤痕”有不同的看法: [QUOTE] [B]1978年8月11日,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在《文汇报》发表[/B],造成社 ...

收藏分类历史再收藏

收藏帖 / 542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