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隐身飞机的进气道 -- 晨枫

共:💬14 🌺4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隐身飞机的进气道

进气道是隐身飞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进气道隐身不好,发动机风扇和涡轮的正面暴露在入射的雷达视线之中,那无异于黑夜中手电筒照在闪亮的大门板上,想不看见都难。隐身飞机的历史不长,除了被取消的项目、无人机和研究机外,到现在只有6种飞机可以称得上是隐身飞机:F-117、B-2、F-22、YF-23、F-35和X-32,其中YF-23和X-32都是接近生产规格的飞机,所以算进去了。有趣的是,这6种隐身飞机采用了6种不同的隐身进气道的设计。

进气道设计分里外两部分,里指进气口以内到发动机的这一段。对于隐身来说,这一段应该有所弯曲,使发动机正面不直接暴露在入射的雷达视线之中。外指进气口本身,这要求尽量避免边界层分离板和进气口唇部和前进方向(一般假定为最主要的雷达入射方向)不成直角,如果可能的话,甚至避免边界层分离板。

F-117是历史上第一架真正的隐身飞机。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F-117的隐身技术是基于多面体反射的原理,将入射的雷达能量尽量反射到其他方向,而不是返回到入射的方向,以减小被雷达探测的机率。F-117的发动机并没有深埋,所以进气道没有多少弯曲,主要靠进气口上的格栅形成雷达屏障。进气口本身是斜切的,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向后斜切一刀,以避免和前进方向上形成直角。网格状的格栅可以使足够的空气通过,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但网格本身尺度较小,对入射的雷达来说,和倾斜的平面没有两样。F-117就是这样阻止入射雷达直接“看见”发动机的。由于是亚音速飞机和出于对隐身的考虑,F-117没有对边界层分离作特殊处理,发动机效率也因此受到损失。作为不强调机动性和极端飞行性能的“低性能”飞机,这是可以接受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F-117的进气口的格栅清晰可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除了进气口格栅外,进气道基本上是平直的

B-2在技术水平上比F-117高得多。由于计算技术的进步,更由于电磁理论的突破,B-2采用弧顶平底尖边的外形。理论上,飞碟是最理想的外形;实际上,飞翼足够接近理想外形,而且飞翼在气动和结构上有额外的好处。由于肥厚的飞翼的原因,B-2可以把发动机深深地埋在飞翼结构里,飞翼的上表面的扁平的进气口和弯曲的进气道可以保证入射的雷达无法从上方直接照射到发动机的正面,从下方就更不可能了。这样B-2可以采用较简单的翼上扁平进气口,只需要在唇部作尖齿修形,就没有问题了。但是翼上进气口的问题是,气流要流经飞翼的上表面一段路,才能进入进气口。上表面和空气的摩擦加剧了边界层的问题,所以亚音速的B-2的进气口也采用了常规的水平的边界层分离板,和进气口唇部一样,也做了尖齿状的隐身修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B-2的翼上进气口对地面防空雷达是完全隐身的,对空中雷达也通过扁平进气口和弯曲进气道达到很好的隐身效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发动机深埋在飞翼内部,远离雷达的视线

F-22和F-117、B-2不一样,不光要求隐身,更要求机动性和超音速巡航性能。F-22不光采用了弯曲的进气道(但弯曲程度不及B-2),还采用了介于机侧和翼下进气口之间的所谓Caret进气口。这个Caret进气口不光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同时向后斜切一刀,还将矩形的进气道截面扭转成斜菱形的,避免了侧面的直立平面。Caret进气口在垂直方向的向后斜切一刀可以和F-15的楔形进气口相比,在大迎角时具有将迎风气流兜住的作用,有利于发动机稳定供气。在水平方向向后斜切一刀则避免了唇部和前进方向成直角。然而,这样复合地斜切,加上进气道侧面和菱形机头的折边相当于边条,对进气口的气流场设计和整个飞机的气动设计要求很高,弄不好要弄巧成拙。Caret进气口整个侧悬于机身,和机身的空隙正好作为边界层的泄流道,在机翼上表面开口泄放。取消的A-12攻击机的进气口也属于Caret进气口,当然A-12没有超巡的要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F-22的Caret进气口和机身之间有明显的空隙,这就是分离边界层的地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进气口后上方紧靠机身的开口就是泄放边界层的地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对比F-15的楔形进气口,F-22的进气口的斜切一刀有异曲同工之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和F-22对照一下

YF-23的设计要求和F-22一样,但更强调隐身和超巡。YF-23采用翼下进气口和向上的弯曲进气道。翼下进气口和机身下截面的形状是吻合的,也是梯形,但摈弃了边界层分离板,而是别出心裁地在进气口前的机翼下表面开了很多小孔,用于吸走边界层,然后向机翼上表面泄放。机翼上表面气压低于下表面,这是机翼产生升力的道理。YF-23巧妙地利用了这个原理,通过孔道将边界层从发动机进气气流中吸除,抽吸到上表面,解决了边界层分离的问题。不过不知道长期在恶劣环境使用时,会不会这样有孔道堵塞的问题。边界层分离板的结构彻底消失,消除了一大导致强反射的前向孔穴。从这一点上说,YF-23的进气口隐身设计比F-22的Caret进气口还要先进。翼下进气口还在气动上保证了发动机在大迎角下的稳定供气,这一点和苏-27是一样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YF-23的结构解剖图,注意标58、59的地方,这就是边界层吸入和泄放的地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进气口前涂黑的地方就是边界层吸收装置,现在为了封存而涂没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正面看,进气口前的机翼下表面是平整的,除了现在被涂没的洞孔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拆除发动机的YF-23反而可以看见弯曲进气道的情况

F-22代价之高昂,连财大气粗的美国都感到承受不起,于是作为高低搭配中低端的F-35应运而生。F-35的隐身和机动性要求都比F-22放松不少,超巡要求索性放弃,所以飞机的设计也相应简单。F-35采用了先进的DSI进气口(意为无分离板超音速进气口,Diverterless Supersonic Intake),巧妙地采用一个复杂形状的鼓包,将边界层的呆滞气流层从中间一剖为二,引向进气口两侧的边角泄放,而不影响主要的“干净”气流层稳定地进入发动机。这样,DSI避免了边界层分离板,避免了前向隐身的一大隐患。机侧进气和单发也自然地保证了Y形弯曲进气道的要求。DSI进气口在进气口的局部设计比较复杂,但对整机的影响没有Caret进气口或YS-23那样的吸气式边界层分离来得大。但DSI据说最优范围较窄,不适合兼顾超巡和高机动的要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F-35的机侧进气口有一个很有特征的鼓包,这就是DSI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计算流体力学对DSI的仿真

落选的X-32的进气口采用了所谓雷达屏障来达成隐身。这是像整流片一样的一组可动叶片。完全开启时,气流和雷达波都可以顺畅地进入进气道,完全关闭将使发动机窒息,当然不可以。但部分关闭,可以使入射的雷达波的大部分被叶片遮挡,剩余的漏网之鱼必须偏转一个角度才能进入内进气道,在返回入射方向时,大部分再次被遮挡,只有漏网之鱼中的漏网之鱼才能逃逸回去,大大削弱有效回波。内进气道的壁上涂敷吸波材料,进一步削弱有效回波。屏障片关闭的程度可由任务和威胁程度来决定,平时可以打开,以改善发动机的工作条件和节约燃油;高威胁时关闭,以增强隐身。这个设计首先被用在F-18E上,这也是F-18E敢于称为“半隐身飞机”的主要原因。由于进气口位置十分靠前,机头结构引起的边界层问题不大,所以X-32只约略在机头下部采取了类似DSI的措施,但没有过于下功夫。真正机头进气的米格15到21根本不用对边界层采取任何措施,这也是早期单发战斗机采用机头进气的一个重要原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X-32的进气口差不多就相当于机头进气了,看起来好像敌人雷达可以对发动机一览无遗的样子,但里面隐藏着一个秘密:雷达屏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面对这样一个雷达屏障,雷达不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发动机的正面,漏网的电磁波最终也大半被“陷”在屏障的背面,只有很少能够逃逸。这个雷达屏障是F-18E上的,意思是一样的

F-117那样的雷达屏蔽格栅比较简单,用于低性能飞机比较合适。B-2的翼上进气口的隐身最好,尤其对地面防空雷达,但不适于高性能的战斗机,拉大迎角机动时,进气稳定性很难保证。F-35的DSI用于对已经大体定型的飞机的隐身修形比较好,枭龙04就采用了DSI。DSI当然也可以用于新飞机。X-32的雷达屏障也是一样,但对发动机性能有所损失。机头进气也恐怕对不需要座舱的无人机和巡航导弹更合适,这样可以缩短机头进气口道发动机的距离。F-22的Caret进气口适合于高机动和超巡,在性能上超过DSI,更是遥遥领先于雷达屏障。但YF-23的吸气式边界层分离最为先进。不知道能不能将吸气式去除边界层和辅助进气结合起来,飞机上的发电机、空调系统有独立的进气口,如果和吸气式去除边界层结合起来,岂不一举两得?

关键词(Tags): #鹰击长空#像鸟儿一样腾飞元宝推荐:MacArthur,
家园 这么多人看,还献花了

怎么就没人想到抢沙发呢,仰着头看飞机多累啊!

【原创】隐身飞机的进气道 (晨枫;字7697 阅40 点看全图 3 )

家园 枫花一朵,再捎带个问题:)

B-2若是飞大迎角,会不会出现一口气喘不上来的问题呀?:)

家园 要是像战斗机那样拉大迎角,是会有这问题

所以战斗机上不大可能采用这种翼上或机背进气口。好在B-2不会也没有必要做这样的动作,还没有拉到那么大的迎角,怕是已经失速了。

家园 我倒是觉得飞行时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好在B-2不会也没有必要做这样的动作,还没有拉到那么大的迎角,怕是已经失速了。

说不定哪天B-2掉下来,大迎角是罪魁之一。倒不是刻意这么飞,但啥事都有意外,摔一架,B-2机队的损失可就是5%,20来亿美刀或半艘航空母舰(还得是杜鲁门号那种)呀:)

想当初,一次F-22试飞着陆时,电脑神经错乱,那飞机飞得前仰后合,摔个球了:)

家园 B-2 怕是想拉那么大的迎角也拉不了

电传飞控系统会自动限制拉杆动作。F-22的PIO(Pilot

Induced Oscillation,意为飞行员诱发振荡)是飞控系统的增益问题,和B-2的拉杆限制是两回事。F-22在那个情况下太敏感了,但滞后造成实际动作和操作指令反相。就好比冲热水澡的时候,热水龙头的喷淋头有很长一段距离。你要是不停地调节热水,觉得冷了马上调热,觉得热了马上调冷,从龙头到喷淋头的滞后可能使实际温度反而在冷热之间不停地变化。这时需要的是调整一下,然后不要急着调,坚持一下,等确认温度了,再接着调。这里的道理是一样的,典型的控制系统增益问题。

家园 花这儿了

晨兄辛苦......

家园 嘿嘿,这条倒忘了,说的对。得花一下:)

电传飞控系统会自动限制拉杆动作

家园 不好意思

飞机零件倒是齐了,但工场间空不出来,等我再盖几间房子,一定把飞机装出来。先上一朵花,拍拍爱版主的MP

家园 好文,献花

向晨老大献花,您写的技术帖子实在是太棒了!想不到您这搞控制出身的,对航空知识居然这么熟悉.不过小弟我一直潜水,对河里的功能不熟,不知道怎么把花跟在自己的帖子的后面,只好送到主贴里了.

家园 莫非晨老师准备自己飞回来么?

那就多带点那儿不让运的吧

家园 不是不是

早就答应爱版主写一篇飞机的故事,就是把波音对空客这对冤家在波音747和A320以后的事,但是写《凝固的音乐》占掉太多的时间,这一头就拖下来了。

家园 所以啊

知道啥叫不务正业吗?介就是。哈哈。

家园 花好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