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漫谈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国际化之路 -- 碎片与记录

共:💬36 🌺11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漫谈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国际化之路

2006年下半年,接连出现两个重要的事件,首先是吉利收购英国锰铜52%股份,准备生产英国老土的那种出租车;转而就是奇瑞今天终于与克莱斯勒达成合作协议,协议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奇瑞为克莱斯勒贴牌生产销往主流汽车市场的产品(美欧等);第二部分是一个在中小型车上合作开发的协议,但具体内容不明。

当然,华晨的中华系列进军欧洲主流市场(德国)也是一个不小的突破,然而在新闻配的图片中,我发现所有的车身都被漆成上白下黑两色,所以当时对此批车辆的使用有一些疑问,而目前也没有好的机会去求证。

国内新兴的这批汽车企业在第一个快速成长期(姑且算是2002年前后)时,都有比较宏大的海外进军计划。以奇瑞为例,当时有与美国VisionVehicle的协议(内容是按VisionVehicle这个经销商的需求生产贴牌车),此外内部还一度有通过意大利进军欧洲的计划,并且与合作伙伴就某一系列车的开发过程中初步进行了商议,对方的兴趣很大。

但这些计划无疑都被搁置了下来。2005年下半年之后,整个国内这几家汽车企业的海外战略都回归谨慎。就个人与奇瑞及其他两家企业的接触,普遍的反映是害怕在主流市场一旦砸牌所带来的长期影响,如现代在美国市场曾经一砸候10年的经历,被他们多次提起。与之相对应的是当时德国某机构单方进行的对中国车的安全试验,试验结果使得行业对中国车的评价非常负面。而奇瑞与吉利在各自马来西亚的项目上,遭遇对方国内各方力量的阻挠而未能成功,也使这两家企业认识到打海外市场所必需应对的各类问题。

因此这两年的海外战略,基本以整车出口与kd件合作为主(出售kd件,设备以及外派专家)。事实上,在发展中国家,这几家企业的市场开拓都做得相当好。

下面谈谈危机

目前中国汽车业所面临的这一次海外市场机遇,有可能是这几十年内最后一次大的机遇。从第三世界国家的汽车市场来说,中国低廉的制造成本,不仅仅冲击了它们原有的新车购买市场,甚至还激发了大量的潜在消费者——而这些消费者,原本是以消费美日欧主流厂商的二手旧车为主的,也有一些消费者是因为出现了价格低廉的中国车才有了购买的能力。这也正是为什么中国车目前在东南亚、中亚以及西亚、北非获得良好市场前景的主要原因。但不容忽视的是,想要抓住这次机会的不仅仅是中国厂商,目前印度厂商、伊朗厂商甚至马来西亚厂商也伺机出击,而印度厂商甚至比中国这几家走得还早。即这一轮竞争,它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具有“潜在的消费能力”的发展中国家市场的竞争。这个市场,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新兴的汽车企业,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市场,缺乏这个庞大市场的支撑,新企业可能很难达到大规模,高技术。甚至在国内这几家企业早些年的长期计划里面,都不约而同地有海外市场占总产量一半以上的远景目标,这并不是说野心有多大,而是他们普遍意识到,做不到这一点,那可能就得完蛋,就长不起来而被别人整合掉。

威胁同样也来自于主流厂商,突出的竞争对手依然是日系车——价格低廉且性能普遍不错,他们在全系列上相对于欧美车而言普遍都具有价格优势;而通用则是斜杀进来的另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通用的中国市场,目前毫无疑问将是近些年来他最重要的战场之一,因为他在这个地方具有在世界上任何其他角落所不具备的高盈利水平;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杀手锏,居然是大宇的车型。目前通用在中国市场上杀得天昏地暗的,居然是从大宇收购过来的一系列车型,这是让很多人在此之前都不能预料到的。通用旗下的大宇车,除了spark给QQ打得满地找牙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是一片走红。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很奇怪,韩国车的设计上虽然有一些一贯的弊病,但是它满足的基本的驾乘需求,通用的牌子,质量基本有保障,然后就畅销起来了。通用在中国市场上的巨大成功,更主要的是因为它的做法和产品都更像一家日本厂商,而不是它更像一家美国传统的厂商。

当然,通用的中高端产品,包括宝马、奔驰,他们在自己的市场分层必然都还会存在相当大的空间,但是由于细分市场的区别,他们不会对中国新兴的厂商的成长(起码当前吧)造成太大的障碍。

大众比较特殊,扯得远了,就不说了。

因此,即便是在国内市场,日本车与韩国车的势头,也会在几年之内迅速关闭这个市场机会。

当然,提到韩国车,不得不提现代。现代这些年中国的发展很好,但势头有所减缓。之所以提起它,是因为我个人认为,现代将是中国厂商第一个紧身肉搏的对象,而且我对中国新兴厂商具有比较乐观的态度。在国内,消费者都还会普遍地把现代车的档次放得比国内品牌的要高一级或者几级。但是在海外的发展中国家市场,这种先入为主的消费心理要小很多。现代车的设计和质量,距离中国车并不是那么大,而它的价格又不是那么具有竞争力;因此现代车往往是第一个直接受到中国车销量影响的厂商。这一点,在中东以及北非市场已经表现了出来。

现代车的性价比所处的市场位置,使得它的前景变得有些紧张;它要面对的是好几家中国厂商的群殴,如果这些中国厂商经过几年的努力成功地进入了欧美主流市场,那么现代汽车将是首当其冲第一个受到打击的。

回到这两个合作

相对几年前的战略思想而言,今年吉利与奇瑞所迈出的这两步,我都认为是很好的选择。按时间顺序,先说吉利。吉利与锰铜的合作,采取的是一种最谨慎的做法,即生产的车型是已有的成熟车型,同时有英方的人员帮助把关,还可以很好的解决销路以及后续服务问题,这些全都是中国新兴企业走向海外主流市场时最挠头的。从而逐步在主流市场建立自己的名声。

奇瑞与克莱斯勒的合作,同样也具有以上的优点,质量保证、销售网络、特定的用户群以及后续服务,同时奇瑞还可以在与克莱斯勒的合作中在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一致性以及如何提高产品安全性方面学习到很多的内容,这都是奇瑞日后闯关海外市场所必需要具备的。但,奇瑞与克莱斯勒的合作,相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带有一定的矛盾心理的。克莱斯勒自然会有顾虑会不会为自己将来培养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实质上,问题对于奇瑞来说也是同样。克莱斯勒是美国三大中目前最小的,也是抵御风险能力最差的。连年来的裁员,已经遣返了不少优秀工程师给奇瑞了。所以如果国际汽车格局有些什么变化,克莱斯勒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奇瑞与克莱斯勒的合作,事实上也与对方分享了自己成长的红利。

这样说吧,如果都以相对合理的价格抛售这两家企业,奇瑞目前肯定要比克莱斯勒抢手多了。

当然,与克莱斯勒的合作,是奇瑞走向主流海外市场所必需经历的一个合作伙伴与导师,它将会从对方身上学习到大量的东西从而超越它,这正如奇瑞一直以来不停地学习它的各种专业设计与工程合作伙伴,随后又不同程度地“抛弃”对方(如莲花、avl、宾法...)一样。

此外,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走势,将会对国内的市场格局也会发生一定的影响;这估计也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点。

关键词(Tags): #中国汽车#国际化元宝推荐:铁手,
家园 请你相信中国这些企业的生命力

以前是因为17,27,37。把自己人民的信心给搞沮丧了。

现在起来的这些后起之秀是市场锤炼出来的,不会象前者那么不思进取。

要说质廉价美,你放心,什么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度,都不是中国的对手。

你说的那些发展中国家的潜在需求就是为中国准备的。其他人别想吃。

而且中国的汽车配套产业已经发展起来了,今年大概要出口接近200亿美圆汽车零部件。

同时,世界的零部件产业也在向中国转移中。要么搬厂过来,要么让中国企业代工。

这些企业,有活力得很。

最近,德尔福遭难,可能要拆开来卖,和他谈判的就是好些个,中国零部件件企业。

家园 上白下黑?

当然,华晨的中华系列进军欧洲主流市场(德国)也是一个不小的突破,然而在新闻配的图片中,我发现所有的车身都被漆成上白下黑两色,所以当时对此批车辆的使用有一些疑问,而目前也没有好的机会去求证。

答案很简单也很低级。白色的是新车车身上粘着的保护膜,在卖给车主之前揭下来。没买过新车吗?

家园 没呢。。。

俺的确没买过新车呢。。。。。

所有的新车,都是在车窗以上部分粘上保护膜吗?那以下部分为什么不用呢?

家园 好像各个地方不一样耶

车店停车场上的新车都贴着这种膜。为的就是顾客拿车的时候那种一尘不染的震撼效果。至于往哪里贴我就不懂了,呵呵。感觉上是比较容易碰的地方吧。门把手上是肯定有的。

家园 【文摘】 奇瑞2006年销量突破30万 净增11.6万台

据记者从奇瑞获得的最新消息: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午12时,奇瑞汽车06年度总销量305236台,以年度销售计划完成率108.6%的成绩超越了年初制订的销售目标28.1万台,杀入乘用车行业销量四强。

  至此,奇瑞成为第一家年销乘用车达到30万辆级的自主品牌,实现了自主品牌历史上里程碑式的突破,同时也是中国汽车史上继大众和通用之后,第三个达此量级的品牌。这不仅意味着以“品牌飞跃、品质飞跃、服务飞跃”为核心的“奔腾06”完美收官,而且也标志着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销量规模和行业地位方面,又达到一个全新的历史高度。

  令人震撼的是,奇瑞销量全线飘红的同时连夺3个行业第一。

  畅销量第一。QQ和旗云以双双超过10万辆的战绩金榜题名,进入06年十大畅销车型排行榜(捷达、凯越、伊兰特、夏利、QQ、雅阁、帕萨特、旗云、桑塔纳、花冠),分居第5和第8名。不难看出,凭借QQ和旗云累计超过23万的销量,奇瑞在畅销车型中销量排名第一。

  增量第一。继“激昂05”净增10万台之后,“奔腾06”年度增量高达11.6万台,不仅在增量排行榜上遥遥领先,而且也成为06年所有乘用车生产企业中唯一一家增量超过10万的厂家。连续两年增量10万的雄厚实力,使得奇瑞四强地位不可动摇,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出口第一。奇瑞06年累计出口突破5万辆,继续蝉联乘用车出口第一名,成为历史上出口量最多的乘用车企业;从05年销量1.8万台到5万台,无论从绝对增量3.2万台还是277%的迅猛增长率来看,奇瑞的海外业务已全面启动,完成了海外开拓的战略布局,率先进入海外市场的高速扩张期。

  此次奇瑞以超过11.5万车的增幅率先撞线30万辆,得益于以“品牌飞跃、品质飞跃、服务飞跃”为核心内容的“奔腾06”战略的实施。

  品牌方面,风云、旗云品牌整合,“奔腾06”战略发布,A5、酷越车V5、QQ6等全新车型上市,瑞虎和A5分别完成近3万台销量,设立“奇瑞21世纪东方之子公益基金”,强势出击北京车展,海外设厂加速,与戴姆勒-克莱斯勒以及菲亚特的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等一系列事件,使奇瑞汽车的品牌实力在06年划出了一条笔直向上的增长曲线,而50万辆下线、成为国旗班指定仪仗用车、成为商务部“品牌万里行”指定用车等,更是将奇瑞品牌含金量推向历史新高度。

  品质方面,奇瑞在年初的商务年会上就将06年定义为“品质年”。中标公安部600台采购大单,成为首批“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获得国家环保总局绿色环保标志认证,ACTECO获得《中国汽车报》颁发的“原始创新奖”,以及发动机出口美国、10万台发动机搭载菲亚特、在J.D.Power评选的未来最可能购买的车型中位居第二等等,说明奇瑞汽车的产品品质不仅征服了国内,而且得到了国际市场、国际企业以及国际第三方权威机构的充分认可;而 12月份A5一次性通过C-NCAP碰撞测试,则为“品质年”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服务方面,奇瑞于今年3月15日发布了“快·乐体验”服务品牌以及“3-1-5”服务战略,在国内企业中第一个对服务进行品牌化管理。06年,奇瑞 8600多种备件价格全线下调,最高降幅达60%,极大降低了用户购车的“隐性成本”,同时还在全国建成了13个备件分库,实施了备件24小时供货工程、100家样板服务工程、客户抱怨闭环管理工程,奇瑞的服务能力可谓突飞猛进。而7月26日,在《中国汽车报》主办的“首届中国汽车服务品牌星级评选”中,奇瑞获得最高奖——四星级奖章,成为“服务飞跃”的一个完美折射。

  “奔腾06”携“三个第一”精彩谢幕,奇瑞走过了值得纪念的2006年。目标更高的“飞跃07”战略已经启动,让我们期待2007年奇瑞汽车更加出色的表现。

家园 明年奇瑞要成为中国最大的小汽车公司

据说奇瑞明年不算商用车

明年国内40W,国外8-10W

不过商用车的量应该不会小,S22+A18

如果是真的,那真是NB大了。。。真的成了最大的小汽车公司。。

家园 奇瑞:奔腾06 突破30 杀入4强

http://auto.sohu.com/20061231/n247377605.shtml

据记者从奇瑞获得的最新消息: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午12时,奇瑞汽车06年度总销量305236台,以年度销售计划完成率108.6%的成绩超越了年初制订的销售目标28.1万台,杀入乘用车行业销量四强。

  至此,奇瑞成为第一家年销乘用车达到30万辆级的自主品牌,实现了自主品牌历史上里程碑式的突破,同时也是中国汽车史上继大众和通用之后,第三个达此量级的品牌。这不仅意味着以“品牌飞跃、品质飞跃、服务飞跃”为核心的“奔腾06”完美收官,而且也标志着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销量规模和行业地位方面,又达到一个全新的历史高度。

  令人震撼的是,奇瑞销量全线飘红的同时连夺3个行业第一。

家园 有没有人知道中国汽车行业ERP的实行情况?

现代汽车行业中,ERP对提高效率,减少成本极其重要,不知道中国的汽车行业在这里做的如何?有没有这方面的资料?

家园 对汽车行业来说MES比ERP更普及.
家园 make sense

看来老大是行家。那什么MES比较流行呢?我的工作和这方面有些涉猎。如果你有兴趣,我们可以交流交流。

不过我觉得或多或少都会用一些ERP吧,人力,记账,客户管理都很有用的。

家园 哈哈哈~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送花一朵,不想还有意外之喜

前两年有好事的日本记者曾经评价说,李书福就是中国的本田宗一郎。这话音未落紧接着又出了个奇瑞,但愿奇瑞能成为中国的TOYOTA~

家园 大宇当初的研发副总裁现在受雇于吉利

前大宇的副总裁,S某,曾主管整个大宇的产品开发与技术研发的,现受雇于吉利;两年前我见到他的时候,他对李书福赞不绝口(也算是私下的场合了吧,而且我们用英语交谈,旁边的人基本没有多少人会听懂的),主要赞他的企业远景;当然,他认为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对于成就一番事业也很重要。

而李书福,我对他的印象非常深刻。他一方面像一个非常精明的商人,精打细算怪招频出,同时又犹如一个孩童般天真,这或许是他偏执狂信念的来源。

本来也想效仿河里各位前辈,结合我自己的工作,写一个工业演义系列,把工业与企业研究搞得更精采些,例如把李书福团队、尹同耀团队以及崔学文团队等等近年来逆流而上成长中的历程与趣事以演义的方式来写。但思来想去,线索千头万绪,觉得此项工作巨大,无法完成,最终还是放弃。

家园 可以慢慢写嘛!俺们可以砸花鼓励!

陈经写官办经济写了大半年,萨大写科学院往事写了足足1年,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俺们众小虾一定砸花鼓励!

家园 回碎片与记录兄

如果工程浩大,可以一点一点地写啊~在下,也许包括不少河友都盼着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