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读《理解媒介》(一) -- 游·鱼之乐

共:💬7 🌺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读《理解媒介》(一)

《理解媒介》

----马歇尔•麦克卢汉

媒介即 人的延伸,媒介即 信息。

这是两个看上去有些奇怪的命题。

一种延伸看上去就是一种功能、一种器官或一种感觉的放大。

当我们 骑 自行车时,我们能比双腿走得更快,所以自行车是双腿的延伸;当我们 透过 望远镜看远方时,望远镜就像我们眼睛的一部分,所以望远镜是眼睛的延伸;当我们 听广播时,我们能听到平时听不到的声音,所以收音机是双耳的延伸;当我们 看 书时,我们能看到我们自己写不出的文字,所以印刷品是双眼的延伸。。。。。。

人用不同的感知模式去采集信息,人的延伸则是人的感知的延伸,是人的采集信息能力的延伸。或许有人会问,人的双腿采集什么信息啊?人的双腿采集距离信息呀。如果你问科大西区离东区多远,我会告诉你,走路大概二十分钟;如果你问科大到合肥火车站多远,我会告诉你,坐公车大概四十分钟而打的只要二十;如果你问合肥到北京多远,我会告诉你,坐火车大概八小时而飞机只要不到两小时。

如果没有飞机这种东西,我想我是不会跟你说 合肥到北京飞机不到两小时的。可见,飞机的发明和应用给我们的距离感引入了一个新的尺度,引用译本中麦克卢汉的原话为:“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物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飞机的发明和应用对军事活动和商务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为旅游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选择飞机旅游的人节省了时间、避免了不少旅途的疲劳但也缺失了不少旅途中的乐趣,这种旅游不再可以被称为旅行,而变成了纯粹的游玩。

火车对广大陆路国家和地区是最具革命意义的新尺度。由于其廉价性,火车大大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极大地增强了商品交换的能力。今年七月,青藏铁路通车,火车到了拉萨,在这里就顺便祝福一下我们的祖国吧。

在上文中,当我们用具象的动词来描述不同的媒介(人的延伸)时,我们实际上是在用不同的信息采集模式来对这些媒介进行释义。而在麦克卢汉的语境中,媒介有时需要用另一成意义——信息流动的速度和模式 来理解,比如 道路是双腿的延伸 这样的提法。在电子时代到来之前,有道路的地方才能保证信息畅通的流动,才有可能避免封闭。虽说“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但也得有人去走啊,也就是说在前电子时代,人的流动是信息流动的前提,不管信息的载体是口头语还是书本中的文字,也不管使用的交通工具是腿、马还是车。当然,腿、马和车分别代表着信息流动的不同速度,而口头语和文字则是信息流动的不同模式、同时也是人们采集信息的不同模式。

在组织中,信息流动的速度和模式 深深的影响着组织的结构。比如上面提到的道路的建设和修葺状况直接影响着城市和乡村的组织形态。另外,在城市中,道路的修建原则和结构也直接影响着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对此有兴趣的同学可参见《读库0600》的相关文章。

在封建政治组织中,信息在官僚集团内部层层向上传递,由于不可能把所有信息都交给皇帝处理,官僚们便有了选取、重组信息的权力。而当圣意下达时,官僚们又有了解释信息的权力。实际上,选取、重组、解释信息的权力也就意味着欺上瞒下的能力,正所谓谁掌控信息谁就掌控一切。记得在吴思的《潜规则》一书中曾对明朝时官僚们如何掌控信息、欺上瞒下有过生动的描绘,这里就不赘述了。需要说明的是,由此掌控信息而引起的官僚作风和腐败等问题并不是中国独有的。在西方的教廷时代,由于神职人员垄断着上帝和平民之间的信息,由此产生的官僚作风和腐败只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宗教改革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宣称每个人都可以独立地靠自己去接近上帝。

由此可见,目前中国要解决腐败和官僚作风的问题,政务公开和信息渠道透明即是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而且由于其信息传递的高速性、互动性和信息的海量存储能力,现今的电子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在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时,比起文本媒体有着无以伦比的优势。

当然互联网也有其自身的问题,由其产生的信息爆炸,恐怕对大多人而言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有效地辨别、分析、采集信息的能力了。不过麦克卢汉并没有提到这个问题,下一篇笔记将看看麦克卢汉如何看待不同的媒体的性质及其对人和社会的影响,并讨论一下他的一些有趣的预言。

到这里,做个不是小结的小结,媒介 是不同的信息流动速度和模式与不同的信息感知模式的结合。并且这种结合是可变的,比如报纸,虽然对读者而言他的信息感知模式并未改变,可是他的信息流动模式已经尽可能地实现了电子化,像记者发稿、编辑、排版等这些工作已经能方便的用电子计算机完成,这无疑大大提高了报纸的时效能力。

关键词(Tags): #理解媒介#麦克卢汉
家园 【原创】读《理解媒介》(二)

文字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作为信息流动和信息感知的模式,文字帮助语言定型,并在真正意义上产生了民族的概念,提供了一个如何把个体凝聚成一股强大力量的不同模式(相对于口头语);而另一面,由此产生的读写文化却把个人从传统的群体中解脱出来,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喃喃自语的新模式。无论拼音文字还是象形文字都具有这种巨大的功效,但由于两者具有的不同特质而对社会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却是大大不同的。

相对于象形文字的形音义的统一性,拼音文字的形、音、义是分离的,拼音文字具有线性、同一性等特点,强调逻辑思维,由此产生了西方人以分割、线形、逻辑的观点看问题的习惯。当然,去争论到底是分割、线形、逻辑的观点在先还是拼音文字在先是毫无益处的,这是一个类似于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麦克卢汉想表达的是,当西方人选择了拼音文字之后,拼音文字这种感知模式对西方人的思维习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般说来,就是 信息感知模式与信息处理模式 具有很强的相互关联、相会作用。

众所周知,美国文化是一个及其重视读写的书面文化,美国人的书都较厚、美国人读书也较快。相比较而言,中国人更注重口头语文化。麦克卢汉把重视口头语的文化称为部落文化,而把更重视书面的文化称为非部落文化。这种划分并非绝对的,相对于美国文化,欧洲大陆的文化就可划为部落文化。

这点从文字上也可看出端倪。比如,法文、德文的名词词性都有阴阳(或说男女)之分,英文却没有此分别。英文的词语属性更加单一些,更加符合以分割、线形、逻辑的观点看问题的习惯。而阴阳之分实际上是给名词添加了一个属性,这个属性实质上是反映的是一种传统的传承,一种古老声音的回响。汉字则更甚,汉字是立体架构的,包含更多,更丰满的信息。换句话说,汉字是高清晰度的,英文是低清晰度的。很多时候,汉字用一个词所能表达的意思,英语则需要几个词(也就是几个属性)。所以,汉字更容易玩出言外之意。这也是为什么英文文章总是比汉文要长,不过,这却培育了美国人广泛的读写能力,形成了极强的书面文化。

在麦克卢汉的词汇里里,拼音文字是冷的,而象形文字是热的。

媒介被划分为两类:冷媒介和热媒介。热媒介是高清晰度的,给人较完整的信息,人的参与程度低;而冷媒介是低清晰度的,是“马赛克”式的,需要人去填充信息,人的参与程度高。要注意的是,人的参与是指人与媒介交互时的参与,而非之后的参与。比如电台里播了一段演说词,你听后立即上街参加游行。这种参与就不是 参与程度高,反而恰恰证明了 参与程度低。因为当听电台广播时并不需要你填充多少信息,你很难边听边思考,你只是在 反应 罢了。也就是说,热媒介是反应型的、有排斥性,冷媒介则有包容性。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为什么书面文化倾向于独立思考,而部落文化更有群体特征。

这篇最后,归纳一下常见媒介的冷热性质,

热媒介:收音机、电影、照片、报纸

冷媒介:电话、 电视、漫画、书籍

关键词(Tags): #理解媒介#麦克卢汉
家园 【原创】读《理解媒介》(三)

基本上,如果避开宗教与形而上那部分的困扰,人的活动可以划分为两部分:感知信息和处理信息。

信息感知的模式深深影响着信息处理的模式。

任何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会对人的感知比率、心理状况和思维习惯产生影响。

电视是冷媒介这一事实是多少令人有些惊讶的。

在这个电视统治的年代,电影仍能茁壮的生存下去,本身就意味着它与电视存在的内在差异。再好的家庭影院也比不上电影院的回响和与大家一同呼吸的快感,你只需让身体跟着 反应 就行了。我相信,在电影院享受制作精良的音乐会录像肯定比对着电视爽。但我们无法想象我们能在电影院看那些拖沓冗长的电视剧,即使不要钱。我们坐在电视屏幕前总有些冷冷旁观的意味,但却有着深深的参与。我们总是在不断的填充信息来充实“马赛克”式的电视形象,我们靠自己的想象参与其中。这也是为什么选秀类真人秀类、现场报道类节目在世界各地都能大行其道。与其说我们是在观看那些镜头中的人物,不如说我们是在想象他们,想象他们的过去和现在。

当我们坐在电视机前,我们需要这样的参与。“电视改变了我们的感知生活和脑力活动的过程,它已经造成了欣赏一切深度经验的口味,这对我们的语言教学的影响,和它对汽车型号的影响一样重大。”

就像书籍培养人超脱和不卷入的态度,电视培养了人深度经验的口味。这就不怪乎如今填鸭式的教学是多么的令人厌恶,人们更喜欢靠自己的参与与想象来学习。我们愿意受教育和广告的骗,但得是我们自己找到陷阱并跳进去。

电视是电子媒介的杰出代表,虽然它曾统治世界,但电子媒介并不满足。

电子媒介用光的速度把世界连接起来,他们就像神经网络一样覆盖住地球,感受每一个角落脉搏的跳动。所以,电子媒介是人的中枢神经的延伸,并直接对个人和组织的决策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决策必须是覆盖宽广的,而不是分割的和不完全的。”当麦克卢汉在四十年前、在这本书中预言“地球村”的出现时,他这样写道:“电的速度要求实现全球经济的有机结构,酷似印刷术和道路所完成的初期机械使人们接受民族团结一样。”

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和个人计算机的发展,我们似乎获得了某种意义上解放,我们突然意识到,我们自己似乎就可以成为一名记者、一名摄影师、一位评论家,我们可以不经他人之手与世界各地的人自由交流,我们可以听到更加真实的声音、看到更加真实的影像,我们可以宣扬我们认可的真理。。。。。。这一切都不再为精英们所把持。电子媒介既能唤醒古老的记忆、力量和仇恨,又是一股非部落化、多元化的巨大力量。

从BBS、论坛。。。到个人博客,无一不是人们对大众传媒组织模式的探索,而且也不会到此结束。大众传媒的定义也由受众的规模转变成人人同时参与的事实。

当我们沉迷于互联网的浩瀚无垠时,请不要忘记麦克卢汉的话:

“我们猝然得到的解放构成了一种威胁,它要求我们挖掘自己找事做的内在才智,要求我们发挥自己参与社会活动的想象力。”

这是一句历经四十年仍铿锵作响的警句。

关键词(Tags): #理解媒介#麦克卢汉
家园 好文章!
家园 谢谢!表达能力还是差了些哈
家园 不理解黎叔为什么对裤子大的学生情有独钟?

俺们一家人按说加起来在那里呆了27年,(分别是5,6,8,8,俺最短)。也没觉得......

家园 花一个

对麦克卢汉的“媒体决定论”印象很深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