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麻烦问一下:计算机术语的中文翻译最早是什么地方做的? -- 猫元帅

共:💬38 🌺3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麻烦问一下:计算机术语的中文翻译最早是什么地方做的?

比如什么“链接”啦、“硬件”啦等等

另外,为什么大陆和台湾的翻译会有差别,是大陆自己做了第二次翻译么?

家园 分开翻译的

估计是50-60年代开始搞电子计算机的人就翻出来了。基本上那个时候底层的描述就已经固定了吧。港台和我们基本上是独立从英文中翻译过来的。

不过实际上这种介绍和词汇固定知道现在都还在进行。比如Use case,有人叫作用例,可是也有超级大牛翻译成用案的。

计算机翻译书籍是所有书籍中最有市场、单价最高、却又最轻率推出的一个书种。本来理应由专业翻译执笔的工作,却变成技术人员(甚至连技术人员都不是)的随意发挥了

家园 俺干过。替村里的希望科技乱翻技术书籍。
家园 偶看过的最差的计算机书籍就是Hope的

一本介绍linux的

前言不搭后语,,,感觉是用机器翻译的...

家园 习惯用语和名词翻译有区别吧

有些是习惯,有些干脆是翻译上的问题毕竟两边还是有区别的说,第一次接触的时候还看着硬碟是什么东西想了半天

家园 太先进了,我们那时是计算机专业在校生 - 手译

不是口译。因为根本不过大脑。

家园 1952年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成立,华罗庚同意成立电子计算机小组,成员三名:闵乃大、夏培肃和王传英。

同年开始相关翻译工作,根据昔日我在hust图书馆的记忆,极早期的中国计算机术语雷同电子电工。

由于早期中国大陆获取的电子计算产品和资料多经香港流入,英文资料固然多,但来自台湾的翻译也不少,自然,互为参照方可圆融。

台湾的it产品代工之时,大陆见过计算机的人都不多,计算机硬件的华语标准实际已经确立,但为合乎大陆语言习惯,需做一定修改,例如:硬盘和硬碟,鼠标和滑鼠。。。。。

家园 我还真难相信大陆的这些名称是从台湾那边过来的

印表机 打印机

滑鼠 鼠标

物件导向 面向对象

函式 函数

例外 异常

变数 变量

宣告 声明

巢状例外 ……

这个表还可以列的很长,夸张一些说,几乎每一个翻译都不一样。为了符合语言习惯??这个修改也太大了吧??

和台湾程序员共事,大家一般都比较喜欢用英文单词来取代这些翻译,因为这样才知道别人在说什么。

台湾或许做代工的时候大陆知道计算机的人很少,可是大陆在搞出第一代计算机的时候,台湾还在种水稻呢,那个时候大陆就应该已经建立了大多数的计算机词汇的翻译了。

家园 不错了,你们还是学计算机的

现在,已经是英语系的搞这个了。

翻译了Rob John的书,结果你看了中文版之后,还要再看英文版,才知道中文版的书在说什么。

家园 抬杠

当年那个封闭的年代,香港是仅有的半开放科学文化交流窗口,概念性词汇的第一手资料来源未必是英文的,极多是港台的繁体中文译本,那个年代,您死啃满篇到处都是不认识单词的英文期刊就能自己弄明白?何况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到。别忘记了,就算是纯洋文的,绝大多数也是从香港来的,难不成偶尔国际交流拖回来的那几箱子就够用?

改革开放之前,许多高科技外来商品的初始名称来源于海外期刊杂志,甚至直接来自港台的商品命名,而并非某个专家抽几根烟拍拍脑袋的灵感。

您还别提103机,老兄,人家哈工大都说了是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

啦,我说这些不是妄自菲薄,但是弄清楚来龙去脉并且正视一些东西不是坏事。

家园 是 希望科技的书很烂 选题也不怎么好
家园 五几年大陆就有计算机了~
抬杠
家园 还真对不起,我就是哈工大毕业的

苏联专家帮助,我当然知道,当时工大很多的俄语教材。

后来自己搞电子计算机以及授课的时候,肯定已经翻译成中文了。

这也是我一直强调,这些翻译的基础就已经定下来了。

不是我看不起香港啊什么的,哪个时候作为最高技术的计算机,香港人估计还真没有人会把他翻译成中文的。

最早的中文翻译肯定来自于,清华,工大这几个最早的中国计算机的摇篮。

家园 花一个,五几年那会

台湾还在土改,香港还在打工~

家园 “台湾的it产品代工之时”是哪一年开始的?

  不会是从苹果II开始的吧?

  八十年代初用苹果II时就称软盘,硬盘一词是从这延续下来的。不过一开始叫“温盘”。

  再早些小型机用的除磁带外还有一种叫磁鼓,记录部分象软盘一样可以换的,形状就象一只鼓,这在台湾叫什么?

  在鼠标以前有光笔、轨迹球,台湾叫什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