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华战神--粟裕将军z -- tstnl

共:💬11 🌺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中华战神--粟裕将军z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27年初夏,国民党反动势力制造“马日事变”,长沙骤然腥风血雨,众多共产党的优秀儿女血洒湘江。在幸免于难的进步分子中,有这么一年轻人,他20岁就成了国民革命军第24师师长叶挺麾下一员骁将。17年后,当他率领的只有数千人的部队在苏北车桥歼敌逾千的捷报传到延安窑洞时,慧眼识将才的毛泽东当场说了一句极有预言性的话:“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这位被毛泽东所赏识的将领,便是后来屡建奇功、威震八方的一代名将粟裕。

粟裕简历

  湖南省会同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七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连长、营长、支队长,六十四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一军团教导师政治委员,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红十军团参谋长,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副指挥,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关键词(Tags): #粟裕(大圆)
家园 中华战神--粟裕将军z

黄桥决战“出奇兵”

  1940年10月4日下午3时,苏北黄桥镇一匹土城上,33负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副指挥粟裕手举望远镜,注视着眼前这片敌我双方战火一触即发的土地。

  黄桥镇,位于苏北东部靖江、如皋、海安、泰县、泰兴等县的中心。新四军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便于向南通、如皋、海门、启乐发展。只有控制了上述地区,才可以与我江南部队相呼应,控制长江通道,威胁日寇和顽军与江南守敌的联系。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蒋介石手下的反共“专家”、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即令其嫡系主力第89军和独立第6旅等部进击黄桥,以数倍于新四军的兵力与我决战。

  当独立第6旅的先头部队抵达黄桥以北两公里半时,粟裕一声令下,我第1纵队兵分四路,犹如四把钢刀,将其切成数段,首歼旅部和后卫团,迫使其先头团回援,然后以一部从侧翼迂回敌后,乘势形成合围。战役的发展果如粟裕战前所料,激战三小时,第1旅被全歼,中将旅长翁达望着部下横尸遍野,掏出手枪自杀。

  选择翁达旅为首歼对象,在兵家眼中是一步奇着。翁达旅,在韩德勤苏北16方兵力中,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全旅3000 多人,一色的“中正式”七九式步枪,每个步兵连有崭新的捷克式机枪9挺,军官大都是“军校生”。按照我军一贯的作战原则,是先打弱,后打强。但粟裕这次一反“常规”,出真不意,击其要害。

  翁旅被消灭后,韩德勤顽军主力第89军完全暴露,粟裕指挥部队发起总攻,一夜激战,89军军部被彻底歼灭。军长李守维亡图渡河逃窜,失足落水,戴着蒋介石授予他的中将军衔淹没于八尺沟河中。亲临前线督战的韩德勤见大势已去,率残部千余人狼狈逃窜。一个月后,新四军与刘少奇及八路军南下部队在海安胜利会师。

  黄桥决战,是新四军在苏北进行的一场前所未有的战役决战。歼敌1万1千人的辉煌战绩,留在了我军灿烂的战史上。曾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的张震上将说:“粟裕作为一代名将,他用兵的最大特点,是深思熟虑,机断专行,在谋略上出奇谋,用奇兵,建奇功。”

家园 苏中“七战七捷”

  1946年7月的苏中大地,战云密布。

  在这严峻关头,华中野战军司令粟裕来到苏中前线。

  尽管进犯苏中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多达12万之众,而华中野战军只有3万多人,但粟裕信心百倍。他深知,丧失人心和骄傲狂妄是敌人的致命弱点。他不相信美国的飞机大炮会使对手成为胜利者。

  战幕末拉开,便显示出了粟裕运筹帷幄的能力。他把初战的战场选择在苏中解放区的南部地区,这是个异平寻常的决策。迎击进犯之敌,我传统的战法是“诱敌深入”,但粟裕经过周密研究,从“时机、地点、部队”这三个关节考虑,认为在苏中南部地区作战要比纵深地区有利。

  宣(家堡)秦(兴)之战,是苏中战役的第一仗。战斗于7月13日打响。在此之前,我军获悉,敌整编第83师、第49师和第99旅、第25师#井并乃刀勾分三路向华野大本营海安而来,拉开架势和我军拼消耗。对此,粟裕在野战军指挥部作战图前把手一挥:“恕不奉陪,我们专打他的一路!”宣、泰守敌整编第83师,原番号为第100军,是蒋介石嫡系部队,全新美械装备,美国教官训练,抗战后期作为远征军到过缅甸作战,战斗力较强。

  对于这样的敌人能否首战取胜,包括毛泽东都极为关注。直到经过一昼夜激战,歼敌两个团、两个营并3000余人的战斗胜利结束时,毛泽东还亲拟电文询问:“打的是否即整编第83师?该师被消灭了多少,尚有多少?”

  再战如(皋)南(通),粟裕利用敌人的错误判断,令王力强行军100多里,长途奔袭敌第49师,结果又一次出敌不意,万余敌人被歼。一次歼敌如此之众,解放战争开始以来还是第一次。战斗结束当天,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就发来电报:“庆祝你们打了大胜仗!”

  敌人两战两败,自不甘心。国民党总参谋长陈诚田南京到南通,重申苏中“剿匪”决心,给受挫蒋军打气:汤恩伯坐镇南通指挥,白崇禧也赶到徐州督战。并调集第二梯队共6个旅的兵力分路合击我苏中重镇海安。而粟裕仅用一个纵队3000多兵力,英勇抗击了5万多敌人的轮番猛攻,并杀伤敌3000多人,而我伤亡仅200余人。创造了敌我双方伤亡15:1的新纪录。

  四战李堡,彻底打破了敌人迅速解决苏中的美梦。五战丁埝、林梓,另一大收获是粉碎了号称国民党的一支“袖珍王牌军”――敌交通警察中队。实际上这是由美国特务梅乐斯和国民党军统特务戴笠合作训练出来的特务武装,比其他国民党军队政治上更反动。他们以“恢复交通”为名,专门对公路沿线我解放区进行“清剿”,配合地主还乡团血腥镇压人民。为了捕获我地方干部和民兵,他们竟在丁埝储存了几屋子数不尽的镌刻有美国字样的脚镣手铐。

  到六战邪伯,七战如(皋)黄(侨),国民党损兵折将共达6个旅和5个交警大队,计5.3万人。

  这便是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整个战役,只用了一个半月。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后来回忆说:“粟裕在苏中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比他自己的兵力还要多。”

关键词(Tags): #粟裕(大圆)#苏中战役(大圆)#七战七捷(大圆)
家园 孟良崮“虎口拔牙”

  1947年3月下旬,为实施“重点进攻”山东,国民党集中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人于山东战场,采取“集团滚进”战术,从临沂、四水、大汶口一线,向我鲁中山区发动进攻。粟裕协助陈毅指挥华东野战军采取后退一步、诱敌深入的战术,寻机突破。5月12日,担任突击的国民党整编第74师,急不可耐地脱离其左右部队,攻至沂蒙山区腹地坦埠。

  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粟裕提出新的作战方案:不打敌军侧翼,专打中路强敌74师,采取正面突破,分割两翼,断敌退路,四面包围和阻击南北各路援敌的战法,将74师从敌集团中割裂出来予以围歼。

  驱兵轻进的敌74师,是国民党反动派特别倚重的“王牌军”。国民党军队有五大主力,分别放在东北和华东战场,而五大主力中74师首屈一指,被认为是第一等主力中的第一个主力。而74师师长,便是“杀身成仁”的张灵甫。出生于“西安望族”的张灵甫,崇拜拿破化、希特勒,先后毕业于黄埔军校和“陆大”甲级班。抗战期间,蒋介石以其作战有功,一再擢升,几乎年年晋级受奖,由团长而旅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军长。常德之役,被蒋介石誉为“模范军人”。湘西会战,获得美国金质自由奖章。在国民党朝野,张灵甫也被视为“常胜将军”。走上进攻华东解放区最前线后,他曾对左右多次复述蒋介石的话:“一年之内不消灭共产党,死无葬身之地。”

  歼灭如此“精锐之师”,粟裕称之为“虎口拔牙”。

  果然,战斗一开始便异常激烈,几乎每个山头都要经过几番争夺。国民党还调集10个整编师从东西南北向孟良崮的74师增援。战斗持续了8个小时,仍呈胶着状态。针对这一情况,粟裕在位于艾山脚下一个潮湿、阴暗、狭小的岩洞里,发出一道道紧急命令。他告诫部队,我们困难,敌人更困难,全部、彻底歼灭74师,不能有丝毫动摇!

  我军越战越勇,担任主攻任务的各纵队飞兵直指孟良崮主峰。不可一世的张灵甫一扫昔日的骄横,握着报话机向援兵苦苦哀求:“赶快向我靠拢!”

  眼看“王牌军”就要覆灭于沂蒙山区,亲临徐州督战的蒋介石给增援部队下了死令:“如有萎靡犹豫,巡逡不前或赴援不力,定必以贻误战局严究论罪不贷!”然而,蒋介石的威严并未能挽救张灵甫,敌后援部队未能越雷池半步。就在他发出手令后8小时,张灵甫在他的指挥所被我战士用汤姆和冲锋枪击毙。

  “常胜军”覆灭以及“常胜将军”丧身的噩耗,象晴天霹雳震撼了昏暗沉闷的国民党统治中心。蒋介石更是老泪纵横:“以我绝对优势之革命武力,竟为劣势乌合之匪所陷害。真是空前大的损失,能不令人哀痛!”他不仅下令为“效忠党国”的张灵甫在玄武湖畔树碑,还把英国送给“国军”的一艘巡洋舰改名为“灵甫号”。与张灵甫死后被“嘉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民党鲁中“剿共”总指挥汤恩伯被撤职。此役对蒋介石集团震动之大,可见一斑。

  孟良崮战役之后一周年,气吞山河的毛泽东在西柏坡向粟裕面授中原大战机宜时说:“去年,你们那样果敢、迅猛地消灭了74师,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两个人没想到,第一个是蒋介石,第二个没想到的就是毛泽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逐鹿中原夺“天下”

  1946年6月,我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24个整编师、79个旅,在被历代兵家称之为“必争之地”的中原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豫东战役。

  此役,我军共歼敌一个兵团部、2个整编师、2个保安旅共9万余人。然而,就在粟裕挥师兵临开封,敌中将司令区寿年被擒的半个月前,国民党华中“剿总”甚至包括蒋介石,还在梦呓般地拍胸脯:“开封无真正的战斗”,“绝可确保无虞”……

  蒋介石的话并非没有根据:曾为宋代古都的开封,是国民党中原的战略要地。它北濒黄河,南倚陇海铁路,城墙周长20余公里。经日伪和国民党军队长期经营,防御工事已成永久和半永久性防御体系。城内明碉暗堡罗棋布,城边堑壕铁丝网纵横交错。加之蒋介石调集了近60万大军屯兵黄淮中原,城内有3万守敌,可谓固若金汤。

  这还不重要,重要的是打豫东战役,也并非我最高决策层的初衷。中央的初衷是粟裕率叶(飞)、王(必成)、陶(勇〕三个纵队渡江南下,进行大机动作战。对于中央的这一重大战略,一贯在战略战术上深谋远虑的粟裕作了认真的权衡,认为还是应当把一兵团3个纵队留在中原,暂不过江,协同中原野战军,先在黄淮之间集中兵刀,分进合击,打几个大歼灭战,尽可能多地把敌人的主力消灭在长江以北地区。后经中央反复研究决定: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黄淮地区大量歼敌。争取在4至8个月时间内,歼灭敌人五、六个到十一、二个正规旅。

  然而,在和中原敌军角逐的过程中,粟裕发现,敌倚仗人多势众,装备精良,常聚集一团,歼之没有完全把握。为了在中原黄淮地区打胜第一仗,他根据战场形势,毅然决定“先打开封,后歼援敌”。次日,毛泽东复电完全同意,并指出:“这是目前情况下的正确方针。”并无比信任地指示粟裕:“情况紧张的独立处置,不必请示。”

  6目17日,我攻城部队犹如神兵天降。激战5天一夜,到22日占领开封全城,全歼守敌3900余人。我军打下开封,犹如捅了“马蜂窝”。蒋介石急调邱清泉、区寿年、黄伯韬三个兵团和1个整编军分路反扑,并坐专机亲临开封上空“现场”指挥。

  粟裕果断决定:主动放弃开封,在运动中歼灭一部或大部来援之敌。这一招,果然使敌人上钩。我军主动撤出的第三天,邱清泉的整编第5军即进占开封,而此时驻扎在龙王店的区寿年第7兵团与之相距拉开40华里。粟裕抓住这一天赐良机,将计就计,迅速率部对区寿年部形成合围,并于7月20日将其全歼……

  豫东战役后,毛泽东说;“解放战争好象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

家园 淮海战役“第一功”

  “敌人的失败,证明蒋介石很小气。黄伯韬被围,他舍不得丢下黄伯韬,不但派邱清泉‘李弥来救,还派黄维来救命,结果黄伯韬未救成,黄维又被包围了;后来他又救黄维,结果黄维未救了,又丢了杜聿明的三个兵团。”这是粟裕在淮渴战役胜利后,在华东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上引来热烈掌声的一段讲话。

  淮海战没我军取得辉煌胜利,自然不是因为蒋介石“小气”造成的。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战略家,粟裕在淮海战役中几个关键时刻向中央提出的多次重大建议,进一步显示出了他“出奇谋、建奇功”的卓越才能。

  1948年9月,粟裕指挥华野仅用8天时间“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歼敌10万,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战略决战的序幕。

  济南战役即将胜利的前夜。蒋介石60万大军龟缩在徐州附近,不敢前进。下一步棋怎么走?粟裕即向中央军委提出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毛泽东接电的第二天,即代中央军委起草了一份复电:“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10月11日,中央军委正式发出《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的指示,指出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国民党刘峙集团右翼劲旅黄伯韬兵团。

  11月6日,粟裕指挥华野大军南下,打响了淮海大战的第一枪。

  黄伯韬见解放军如排山倒海之势而来,惊恐万伏,急忙边打边撤。当主力撤过运河的时候,突然听见西边也响起了密集的枪声,以为援军赶到,喜出望外。殊不知西边来的也是解放军。愿来徐州东北贾汪一线的国民党第59军2个师、第77军1.5个师,计2.3万余官兵,已举行战场起义。另一路解放大军毫无阻挡地迅速东进,堵住了黄兵团西撒的去路。

  11月11日,粟裕命令围歼黄伯韬兵团的各纵队发起猛烈的攻击。经过17天的鏖战,终于将黄伯韬兵团的5个军、约10万人马彻底消灭。与此同时,黄维兵团被我包围在双堆集地区。而此时的徐州守敌惊恐万分,迅速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紧缩徐州,加强防御,唯恐被歼。

  这时,粟裕设想了敌人下一步行动的三种可能性:沿陇海路经连云港南逃;直奔东南走两淮,经苏中南渡转向京沪;沿津浦路西侧绕过山区南下。据此,粟裕建议将主力集中放在徐州敌人南逃途中,并报经毛主席和总前委同意。

  蒋介石看到由徐州、蚌埠南北对进的国民党军队在解放军的顽强阻击下无法打通徐埠线之后,决定放弃徐州。12月1日,由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经永城南逃。敌人的这一企图竟和粟裕判断的完全吻合。粟裕发现杜聿明率部弃城南逃,立即和陈毅通了电话。陈毅说:“我们在这里收拾黄维这个冤家。你们北边要把杜聿明抓住,南边分路急追。”放下电话,粟立即下令华野各部分路急追,将杜聿明所部3个兵团合围在永城东北陈官庄地区。6日,一举歼灭企图突围的孙元良部。

  1949年1月6日16时,总前委命令各纵队对所包围之敌发起总攻。炮火连天,杀声动地。最终,淮海战役以歼灭国民党55.5万余人的空前大胜而告结荣。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下第一功”。

家园 毛泽东破例跨出门去迎接的客人

  常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人都知道,毛泽东与同志、朋友、亲人交往,各有不同特点。党内同志交往,除非久别重逢,毛泽东很少表现出亲热,基本上是威严而不拘礼节的,言简意赅,直截了当。也不搞迎客送客之类礼节,当有人来向他请示汇报工作,他也并不起身,继续批阅文件。主席有时听了几句汇报,才作个手势:“坐么,坐下说”。对较长时间没见过的老同志,毛泽东要起身迎送,但很少迈出门坎。

  1948年粟裕从前线赶到城南庄参加军事会议,毛泽东大步迎上,同粟裕握手,粟裕恭敬地握着主席的手,两人都非常激动,毛泽东这一次破的跨出门去迎接粟裕,成为毛泽东与党内同志交往中的一次例外。

  事情得从一份电报说起。

  1947年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下,根据中共中央部署,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深入中原国统区,完成了战略展开,使国民党军队陷入了被动的地位。蒋介石也改变了战略,以优势兵力迫使解放军进行长期的、无后方依托的连续作战,使三路大军处于比较困难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考虑,决定粟裕率华野的第1、第4和第6纵队渡长江南进,在南方数省实施宽大机动作战任务,以迫使敌人改变战略部署,吸引敌人二十到三十个旅回防江南,从而有利于三路大军歼敌。

  电报最后让粟裕“熟筹见复”。

  粟裕接到电报后,认真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军事、经济、地理等条件,经反复审时度势之后,认为尽可能多地把敌人消灭在长江以北。要打大歼灭战,集中兵力于江北有利,分兵渡江则不利。因此,他在报告中建议,刘邓、陈谢及华野主力依托后方(陇海以北)作战,以便得到足够的炮弹、炸药、手榴弹之补给,发挥现有装备之作用,以便大量消灭敌人。

  毛泽东对粟裕的意见极为重视,要粟裕与陈毅前来面谈。陈粟随即启程,行程800余公里,一路上粟裕与司机轮流驾驶吉普车,于5月5日到达河北阜平县城南庄。

  自1934年7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粟裕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任参谋长以后,一直到1948年5月,粟裕已有14年没有见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了。十几年前,井冈山斗争时期,粟裕正是跟随毛泽东、朱德学习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十几年后,他自己已经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了。久别重逢,又是在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前夕,双方都有无限的喜悦。于是便有了前面的毛泽东破例跨出门去迎接粟裕,两人长时间热烈握手的情形了。

家园 “我不能就倒在这里,我必须要赶上部队!”

  1927年8月1日,粟裕做为革命委员会和参谋团的警卫人员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军计划向广东进发,9月底,起义部队在潮州、汕头失利,撤下来的部队仅剩2000余人,在朱德的率领下,向闽赣边退却,10月7日,在福建西南角的武平县,敌军一个师追上了起义部队。

  朱德亲率部队,打退了敌军两个团的进攻,随后命令粟裕所在排占领武平城西门外的山坡掩护大队转移。在打退了追击的敌人、全排又去追赶大队时,一颗子弹从粟裕头部右耳上侧的颞骨间穿了过去。粟裕只觉得被猛然一击,就倒在地上动弹不得了。但他却还清醒,隐约听排长说:“粟裕呀,我不能管你了!”卸下他的驳壳枪,带着排里的士兵退去了。等他悄悄能动弹时,身边已空无一人。

  “人不能就倒在这里,”粟裕想,“我必须要赶上部队!”

  他鼓足了全身的力气,咬着牙使劲站起来。还不等站直,身子一晃,又跌倒了。他趴在地上休息了一会儿,发现自己正倒在一面斜坡上,于是便顺着山坡往下滚动。好不容易爬到了路上.却又因筋疲力尽滑进了路边的水田,他竭尽全力在泥水中挣扎,泥浆滚满了一身,可是无论如何也爬不上那道只不过一尺多高的田坎。

  “革命才迈出第一步,我就要这样离开它了吗?”粟裕在急促的喘息中问自己。

  “不”他告诉自己,“绝不”!我一定要爬上去,一定要赶上队伍!”

  他在泥水中沿着田坎边沿慢慢向前挪动着,希望能找到一处较为低平的地方,然后再高潮攀爬上去。

  这时有几个同志沿着山沟撤下来,他们发现了正在泥泞里艰难挣扎的粟裕。他们把粟裕拖出水田,替他洗掉身上的泥浆,饩好伤口,架着他往前赶路。不久,终于追上了队伍。

家园 刘伯承说:“粟裕将军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

  事情得从1949年说起。

  随着解放战争隆隆的炮声,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要成立了。

  1949年9月21日,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代表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商讨建国的各项事宜。

  解放军代表团的到来格外引人注目。代表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着这些为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的军人们。他们中有朱德、彭德怀、陈毅等人。粟裕是和刘伯承一起步入会场的,粟裕个子不太高,是个清瘦而精神的中年军人,他面带微笑却又稍显拘谨,步履自信却又透出几缕书生的文弱。这是谁呢?

  宽厚的朱德总司令看出了代表们的疑惑,他回身向刘伯承示意。刘伯承点点头,用沉重的四川乡音朗朗笑道:

  “这位是粟裕将军。粟裕将军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次之一。诸位想必早有耳闻吧?”

  事实确如刘伯承说的一样,粟裕是谋略高超、指挥有方的著名将军。他曾在井冈山向朱德、毛泽东学习打仗,抗日战争中,他和陈毅率新四军挺进苏北,他指挥黄桥决战,给国民党顽固派以沉重打击,他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苏中战役率中野指战员以三万对敌十二万。在一个半月中内,连续作战七次,七次均获得胜利,歼敌50000余人,创造了以少胜多,在运动中歼敌的光辉范例,被称之为“七战七捷”。他曾指挥孟良崮战役,将号称国民学名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一举歼灭。

  今天,代表们一睹了这位将军的风采。

  “我是沧海一粟啊!”

  粟裕虽有赫赫战功,却从不居功自傲。他对和自己一起工作的首长和同志们都非常尊重,处理重大问题都要事先请示,事后汇报,从不擅作主张。对上级的每一个指示,都要认真研究,贯彻执行。

  在外出期间,每当碰到摄影记者,粟裕总是躲在后面。他自己不抽烟,但有干部战士到他宿舍时,他总要请他们抽烟喝茶,不抽烟的吃糖果,到了开饭的时候就留下一起用餐。下部队或去其它单位时,被哨兵拦住了,就自己下车,通报姓名和工作单位,还怕战士听不懂湖南话,常常摘下军帽,把帽子里的名字亮给战士看。

  每逢有人提及粟裕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建立的巨大功勋时,粟裕总是淡然一笑,说:“我是沧海一粟啊!”谈胜利原因时,他总是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党中央、毛主席的正确指挥;第二,参战指战员的英勇顽强;第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这就是粟裕将军的风格,战功显赫,却又谦虚谨慎,雄才大略,却从不自傲。

家园 好贴子!

欢迎老弟光临指导工作!

家园 Re:中华战神--粟裕将军z

唉!文中所谓的"中华战神"的战绩竟然全部是内战杰作.抗日,战美,两头都没留下痕迹.

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