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路过香港 -- 草纹

共:💬34 🌺4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路过香港

香港,这座在汉朝时以香木的堆积输送地而出名的港湾,以其诸多的美味,和购物天国一直是我向往的,而不成想这第一次往香港的旅程竟只是行色匆匆的过境。

周末的夜里,身着一件白色镂花背心,外系深蓝色开衫,褐色长裤的我,推着自己银灰色的行李箱一入地铁便如从黑白走入彩色的世界。宽敞的地铁车厢里的灯光,是淡淡的奶黄色,两侧长凳上人们的穿着是属于热带的色彩。对面的年轻女孩,一袭红色吊带短裙,浓浓的眼影由深红转深蓝,耳上两个金色大环丁丁当当,如丛林中一只艳丽的鸟儿。侧面的少妇是无袖石榴红底繁纹白花连衣裙,手上几串彩石链子晃来晃去。由于每节车厢间没有隔门,长椅也没有隔板,侧身即可看到两头如长廊般车厢带着热带夜的节律在摆动。回想起每日东京的地铁里那满目的黑白褐色,每节车厢间厚重的玻璃门,我冷淡缓慢的血液里活跃的因子开始苏醒了,我依然喜欢南国的夏夜,是啊,离家近了。

我的深蓝色在这一片热烈的色彩里有些冷清,不过还好,一眼看到旁边坐着一个穿一套灰色条纹西服的年轻人,手提一只黑色公文包,满面是欢快的笑容。这么快乐的周末加班族?我不由得一笑。这时候,一个推着车的少妇上来了,旁边是一个蹦蹦跳跳的四五岁小男孩。年轻人马上让出自己的座位,靠在另一侧的车窗前,兴致勃勃的看那个小男孩在车厢中玩耍。虽然开着冷气,我的身体渐渐的暖了起来,感觉自己的深蓝色开始变成暖褐色,懒懒地靠在座位上,随着这热烈的人流在欢快的节拍里,往罗湖口岸驶去。。。。。。

一周后告别亲人,我又一次踏入香港,走向我的归程。清晨是冷清的,车窗外维多利亚湾在树影中模糊地消逝,如鸽子笼一般的高楼也飘过去了。把自己的行李箱寄存后,一眼看到有一间书屋,突然想起这里会有一些在大陆买不到的书,香港正是这样一个华人文化的集散地。于是漫步走了进去,从历史类开始浏览,一会儿我的目光转到了那本小书红红艳艳的玫瑰图案上。

如果爱你是错了

我才不要做对

如果生命中没有你

我情愿走上错误的道路一生

是---玫瑰的故事,封面上水禾田画的插图很好看,一看我就知道,这本亦舒的小书会是我了。

又拿了几本煲汤,粤菜谱。两手满满地去付账时不由暗笑自己,提这么沉重的一包书去上飞机?不过都是自己喜欢的,心里也是满满的喜悦。

虽然,虽然只是路过香港,记忆里已经有了红红的暖色,再别了,香港。

关键词(Tags): #香港元宝推荐:老票,
家园 花顶 !
家园 可能我呆的太短

香港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还是草纹MM有感觉的多

家园 【原创】我的香港诗歌

香港人很忙

一堆行李箱

我扛一挎包

包里火腿肠!

家园 旁观的快乐,并不因为过客的身份而减弱

呵呵,玫瑰的故事,喜欢看。

家园 回花!
家园 恐怕这是---

独自旅行的好处,有很多很多空闲的时间来感觉。

老叶兄是和家人一起去的吧。

家园 好歌!

广式香肠确实好吃啊!

家园 票兄也爱看

亦舒?

家园 我是杂食动物...

男的都是家明,女的都是玫瑰,香水都是夜间飞行,侦探都是小郭...

亦舒的文字,间或在不经意之间拨动人的心弦,用力去看却又感觉不到...大致是这个意思吧,不知道对不,嘿嘿。

男士看亦舒是不是有点另类?

如题。

家园 最近发现我只有两色的衣服:黑色和白色,夏天的几乎都是白色

白衬衫, 白色夹克也就罢了,夏天裤子竟然也有三条纯白色, 自己都想不出来我怎么买这么多白色裤子

看你的文章就有回国的冲动也许到叶落归根的时候了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家园 已入不惑之年,所以不喜眼花缭乱?
家园 从上大学开始是深蓝和白两色,工作后黑白两色..

 容易搭配, 不用爬起来再想怎么穿衣, 省时间,暂时还压不住颜色鲜艳的衣服

家园 永远地流行色啊
家园 嗬嗬,玫瑰的故事

上次去香港的时候, 旁边的女孩子也在看这本书。

忘记贴过这个随笔了么, 现在贴上。

情结

大概是张爱玲在《连环套》里面说的,“那些故事远兜远转了千百次, 却不知不觉地说出了她的身世。”

张爱玲的小说, 对于她那一代人的影响似乎很少, 因为无从去追问了。我们家的她那辈的喜欢看这类小说的女子好像很少。大概是因为说的太是她们自己的或家里人的事情, 再去读或者看有点反省的意思, 所以除了爷爷书柜里面那本收有《出名要趁早》的短文的旧杂志,其它的, 我和姐姐们都是自己跑去买了回来看得。说起那本杂志, 倒是她的父亲知道女儿得了奖,所以兴致勃勃地买了许多发给亲友(所以看《滚滚红尘》的时候看到片中说张被关那段总是想笑, 小说,戏剧这类东西为了观众的欲求刻意的把有些东西移植, 倒是假的盖住了真相, 因为不够赚眼泪)。 她的小说都是那些她看不起的亲戚的琐事, 因为看不起,所以渐渐少了走动, 人家也不和她近, 大概是因为和她说话太辛苦。 小说创作的源泉是生活, 所以没有几年她的作品突然减少, 不过也好, 时代变了, 她这样聪明的女子就如同应时而出一样,应时而离开。

等时代一旦安定, 她又卷土重来,带着影响了亦舒一代。通过亦舒渐渐的影响了我们这一代。我们隔着他们, 想要重寻祖母时代上海小女人的优雅。 可惜只学到了皮毛。

亦舒和张有着类似。 张是家族衰败, 亦舒则是离开熟悉的大陆到香港创世纪。 她那一代的心理上的根在上海, 但是命脉却不得不在香港这个广东和英国杂和的环境下生长。 母语在那时的香港应该是行不通的, 摒弃重来学粤语和英文, 是痛苦的吧(看《流金岁月》中的蒋孝南和朱锁锁),很多在上海的中上资产者到了香港发现, 因为地盘的迁移, 自己如困龙,所擅长的除了要和原来上海一票的同业者争,还要和本土/洋人争, 生活质量大大下降, 但是又在壮年, 退而作寓公也不甘(流氓大亨杜月笙这样, 其他人想必更是难, 所以在48-50年又有一批当年到了香港的中产者回流)。他们的子女则是更加没有选择(一次,听一位 姐姐问她父母当年归侨为什么不在最后能回香港的时候离开大陆, 二是选择留下准备批斗, 我想她是不明白她父母的, 当年的人比我们这一代要有理想的多, 更愿意坚持的),到了香港的亦舒可能是体会了一番二等公民的酸楚, 所以上海和英国(她留学的地方)情结在她书中总是时时刻刻的流露出来。 在这两处, 她是可以感受到相对的放松的吧,前者是布尔乔亚生活的血脉传承后者是后来自己能够争取相对公平的土地。有了这两样, 才有后来可以在香港文化得到相对尊重的时候,她作品中的自信的挥发自如。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