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人口与工作机会的思考 -- 东东山

共:💬29 🌺1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剜却心前肉,来医眼前苍。你的观点!

以后是死是活不管了。

家园 你的少生两个孩子的例子只能解决一代的问题,

下一代别人就是4个人工作,而你们家两个人工作,收入就减少了。生两个孩子并不带来财富,只是吃饭的口少了两张,但是下一代手也少了两双。科技和财富是由人创造的,世界的人口越来越多,但是科技越来越发达,生活越来越好。印度一直不停的生,也是在往前发展。没有后退,甚至没有停滞。减少人口并不产生财富。

美国人经济和欧洲差不多,但是美国人多。所以群体竞争力强,抢资源占优势。

家园 最后一次回iimao: 你考虑问题太不周到了!

因此我最后回你一帖!

1.你说: "科技和财富是由人创造的". 这没错.问题是,人越多,创造的财富就越多吗?

2.你说: "减少人口并不产生财富。" 也对.减少人口不能"开源".但是,减少人口可以"节流"啊,可以减少消耗啊!特别是在我们中国这样人口过多的国家,更有意义啊. 农民有俗话说: 省下的就是挣下的,对不?

3.你说"美国人经济和欧洲差不多,但是美国人多。所以群体竞争力强,抢资源占优势。"

这更让人不好理解! "美国人经济和欧洲差不多",这个勉强对. 但是美国人和欧洲人口一样多? 谁告诉你的? 实际上,是整个"西欧"(即英,德,法,意等国)和美国人口差不多,而不是整个"欧洲"!

再说了,美国"群体竞争力强,抢资源占优势"是靠人多么? 我看不是! 有很多原因: 历史,地理,社会,经济制度,国民传统,等等,都是原因啊.

西西有风险,回帖须谨慎!

家园 我也学过经济,但是个半吊子

看了几位的讨论,获益匪浅,还请继续。

顺便跟iimao说两句:

1. 纯粹从数学方面来看,增加分子的同时,保持分母不变,或减小分母,不是更好。难道增加分子与减小分母不可同时进行?为什么?

2. “山东很多中小学校都招不到学生了。”据我所知,这是由于自2000以来,各中小学盲目扩建造成的。还有失学率的因素要考虑,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山东这几年的失学率,好像又有回升。

家园 倒三角的人口结构,萎缩市场,减少经济活力和工作机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6-05-12 09:12:04

  实际失业率开始下降,劳动力供求拐点到来,中国的发展模式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本报记者 定军 北京报道

    

  5月9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今年一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报告显示,在调查的119个城市中,总体而言,劳动力的供给仍大于需求。

  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增加了约35.5万人和29.7万人,需求人数上升幅度为13.1%,高于新增求职人数的10.4%增幅。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窻刚刚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城镇的调查失业率呈下降趋势。一季度就业需求在增加,反映出劳动力市场的供需走向基本平衡。由此判断,中国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向平衡,以及进入到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已经开始显现。

  刚刚出版的2006年《人口与劳动率绿皮书》也认为,“十一五”时期,中国新增劳动力将在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少,而就业需求总量持续增加。“十一五”过后,中国将开始面对城镇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泰岩指出,中国劳动力供求拐点的到来,意味着中国的发展模式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对这一点国内尚认识不足。

  

  真实失业率下降

  尽管一季度的劳动力市场报告显示,目前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与2005年底持平,但是实际的失业率在下降。

  日前,蔡窻在北京大学的一次论坛上透露,从2002年以来,真实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一直逐年下降,而实际的就业形势还要好。

  原因是过去被迫退出劳动力市场的40~50岁年龄下岗人员,现在开始重新进入就业市场,因此劳动力市场参与度今年开始回升。另一个表现是,民工荒已经变成普遍性的全国现象。

  蔡窻近期在安徽淮北利辛县的调研发现,即使是这个国家级的贫困县,也存在较为严重的民工荒问题。这种民工荒并非是高级技工的短缺,而是普通工种岗位找不到求职者。因此,蔡窻认为,民工荒不是短期现象,也不是地区现象。

  蔡窻做出的报告认为,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向平衡,一直到劳动力出现短缺的一个转折点已经在中国显现。

  2006年《人口与劳动率绿皮书》进一步分析指出,未来中国劳动力短缺问题将日趋严重。原因是,从2007年开始,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将降到1000万人以下并继续下降,供给压力减轻。而未来几年新增劳动力需求将呈现增大趋势,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需求将达到1411万人。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显示,在所有求职人员中,新成长失业青年占18.9%(在新成长失业青年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占31.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研究青年就业的专家张丽宾博士指出,大学生并不存在真正的就业压力,主要是大学毕业生对于就业起薪等预期期望值过高,所以不少人选择放弃或者延缓就业。

  

----------------------------------------------

中国社科院访谈:人口红利到2013年结束.

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20060817/15272831699.shtml

  ■编者按:一个拥有1.5亿富余农民人口的国家怎么可能缺少劳动力?

  不可能的事情确实发生了。前年发端于珠三角的民工荒,现在已蔓延至作为大量劳动力输出地的中部大省,并逐渐演变为更大范围的民工荒。

  被称为世界制造工厂的中国正面临着民工短缺的窘境,这不仅将影响企业的竞争力甚至生存,还将带动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经历痛苦的嬗变。同时,对地方而言,是否拥有充足的劳动力也渐渐成为吸引投资的最重要前提之一。在未来10年里,民工短缺将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严重考验。

  本组报道旨在从政府、企业、专家、农民工以及产业转移等多个视角来解读民工荒现象的成因和影响。

  □本报记者黄小伟

  记者:在民工荒刚刚出现的时候,普遍认为是局部和结构性矛盾,你认为现在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蔡昉:当时我也认为是和经济形势相关的局部的、暂时性的劳动力短缺,判断在某种程度上和户籍制度有关,因为劳动力供给主要来自中西部的农村,需求是东部沿海外向型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空间的不统一,可能导致劳动力需求变化在供给上不能及时地反映。现在我认为这样的原因仍然存在,但民工荒从珠三角地区扩张到长三角地区,再到很多内地原本是劳动力输出的地区。无论大城市、中等城市还是小县城,都出现民工荒,而且不仅仅是技工荒,就说明普通劳动力也是不足的。

  我们看人口结构,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将越来越慢,直到2013年左右达到零,我们发现这个供给是逐年减少的,尤其是16岁到25岁的年轻劳动力。从2004年开始,新增劳动年龄人口数将持续低于劳动力需求量,而且两者差距越来越大,供求关系出现拐点。由此可以判断,劳动力短缺呈现出一个全局性特点,劳动力整体供给不足。

  记者:刚才你说劳动力供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劳动力无限供给转变为有限供给,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变化?

  蔡昉:其实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对劳动力需求也越来越大;另一个就是人口结构在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从1980年以来,降低了生育率。那时候生育下来的人,现在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这批人少了,以后还会少,但是进入老年的人口却多了起来。人口结构的变化,就影响了劳动力的总供给。

  记者:你认为现在劳动力供给是绝对不足还是相对不足?

  蔡昉:从目前来看,还不能说绝对的供给不足,但是经济发展不是短期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不是短期变化,不可逆,所以我们称之为劳动力供给的阶段化变化。从劳动力充分供给变化到短缺,在发展经济学上叫刘易斯转折点,这个点就是一个阶段变化。在转折点之前,有一系列的经济特征,比如说,经济增长无论吸纳多少劳动力,都可以在不增长工资的情况下获得。我们看到,在2004年前的10年内,民工的工资基本没有增长。但是2004年以后,民工工资一年的增长速度,比过去十年增长的速度都要快。与此同时,劳动者与雇佣者的相对谈判地位提高。

  记者:那是否意味着中国今后将不可能再享受这样的“人口红利”?

  蔡昉:没错。在刘易斯转折点之前,劳动力是一直增长的,带来两个好的条件,一是劳动力供给非常充分,另外,人口结构生产性比较高,储蓄率也比较高,有利于我们的投资,给经济增长带来了额外的源泉,我们称之为人口红利。我们用的人口指标是总抚养比。也就是说,1个百分点人口抚养率的下降导致0.115个百分点人均GDP的增长。但是中国的人口红利到什么时候结束呢?到2013年结束,2013年之后就返回去了,假如我们模型还成立的话,每个百分点人口抚养比的提高就会导致0.115个百分点人均GDP的下降。

  记者:这一变化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蔡昉:过去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入,包括资本的投入和劳动的投入,取得经济增长效果。我们在这种资源相对丰富的时候,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呢?但劳动力供给已经发生变化了。那么经济增长方式可能会出现很多变化,比如从劳动集约型转向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但是最核心的变化,应该是转向以生产率的提高带动经济发展。

  记者:在这种变化中,政府和企业应该有什么样的角色定位?

  蔡昉:企业最重要的是对经济信号作出反应。企业是单纯依靠增加劳动还是依靠投资,或者转到以提高生产率为主要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是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价格。在劳动力价格便宜的时候,他当然是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资金供给充裕的时候,他会尽可能地获得投资;但一些变得相对稀缺的时候,他们就会选择提高生产率。

  但是企业能否得到正确的市场信号呢?就得依靠市场是否完善。维护市场信号的正确性,维持市场的竞争性,从而给企业正确的信号,就是政府要做的事。在生产要素市场,价格不能扭曲,但现在我们还存在扭曲现象。比如企业获得的贷款并不是真实的成本的反映,利率也是被人为扭曲的;为了维持城市人的利益,城市人的工资被人为保护;有的地方为了吸引投资,把土地这种稀缺性资源定到零成本。这些都是人为地扭曲了生产要素价格,政府就应该规范市场,让市场真实地反映生产要素的价格。

家园 降人口提高人均收入,实际上总社会财富下降,老人更难过

你降人口,提高人均收入,并没有增加社会的财富,实际上是削足适履!

家园 别和当失业不存在的人扯啦
家园 知道城镇失业人口和农村闲置劳动力吗?

默认充分就业,你好大的胆子~

家园 【文摘】中科院:劳动力整体将供给不足

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20060817/15272831699.shtml

中国社科院访谈:人口红利到2013年结束.

  ■编者按:一个拥有1.5亿富余农民人口的国家怎么可能缺少劳动力?

  不可能的事情确实发生了。前年发端于珠三角的民工荒,现在已蔓延至作为大量劳动力输出地的中部大省,并逐渐演变为更大范围的民工荒。

  被称为世界制造工厂的中国正面临着民工短缺的窘境,这不仅将影响企业的竞争力甚至生存,还将带动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经历痛苦的嬗变。同时,对地方而言,是否拥有充足的劳动力也渐渐成为吸引投资的最重要前提之一。在未来10年里,民工短缺将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严重考验。

  本组报道旨在从政府、企业、专家、农民工以及产业转移等多个视角来解读民工荒现象的成因和影响。

  □本报记者黄小伟

  记者:在民工荒刚刚出现的时候,普遍认为是局部和结构性矛盾,你认为现在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蔡昉:当时我也认为是和经济形势相关的局部的、暂时性的劳动力短缺,判断在某种程度上和户籍制度有关,因为劳动力供给主要来自中西部的农村,需求是东部沿海外向型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空间的不统一,可能导致劳动力需求变化在供给上不能及时地反映。现在我认为这样的原因仍然存在,但民工荒从珠三角地区扩张到长三角地区,再到很多内地原本是劳动力输出的地区。无论大城市、中等城市还是小县城,都出现民工荒,而且不仅仅是技工荒,就说明普通劳动力也是不足的。

  我们看人口结构,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将越来越慢,直到2013年左右达到零,我们发现这个供给是逐年减少的,尤其是16岁到25岁的年轻劳动力。从2004年开始,新增劳动年龄人口数将持续低于劳动力需求量,而且两者差距越来越大,供求关系出现拐点。由此可以判断,劳动力短缺呈现出一个全局性特点,劳动力整体供给不足。

  记者:刚才你说劳动力供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劳动力无限供给转变为有限供给,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变化?

  蔡昉:其实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对劳动力需求也越来越大;另一个就是人口结构在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从1980年以来,降低了生育率。那时候生育下来的人,现在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这批人少了,以后还会少,但是进入老年的人口却多了起来。人口结构的变化,就影响了劳动力的总供给。

  记者:你认为现在劳动力供给是绝对不足还是相对不足?

  蔡昉:从目前来看,还不能说绝对的供给不足,但是经济发展不是短期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不是短期变化,不可逆,所以我们称之为劳动力供给的阶段化变化。从劳动力充分供给变化到短缺,在发展经济学上叫刘易斯转折点,这个点就是一个阶段变化。在转折点之前,有一系列的经济特征,比如说,经济增长无论吸纳多少劳动力,都可以在不增长工资的情况下获得。我们看到,在2004年前的10年内,民工的工资基本没有增长。但是2004年以后,民工工资一年的增长速度,比过去十年增长的速度都要快。与此同时,劳动者与雇佣者的相对谈判地位提高。

  记者:那是否意味着中国今后将不可能再享受这样的“人口红利”?

  蔡昉:没错。在刘易斯转折点之前,劳动力是一直增长的,带来两个好的条件,一是劳动力供给非常充分,另外,人口结构生产性比较高,储蓄率也比较高,有利于我们的投资,给经济增长带来了额外的源泉,我们称之为人口红利。我们用的人口指标是总抚养比。也就是说,1个百分点人口抚养率的下降导致0.115个百分点人均GDP的增长。但是中国的人口红利到什么时候结束呢?到2013年结束,2013年之后就返回去了,假如我们模型还成立的话,每个百分点人口抚养比的提高就会导致0.115个百分点人均GDP的下降。

  记者:这一变化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蔡昉:过去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入,包括资本的投入和劳动的投入,取得经济增长效果。我们在这种资源相对丰富的时候,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呢?但劳动力供给已经发生变化了。那么经济增长方式可能会出现很多变化,比如从劳动集约型转向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但是最核心的变化,应该是转向以生产率的提高带动经济发展。

  记者:在这种变化中,政府和企业应该有什么样的角色定位?

  蔡昉:企业最重要的是对经济信号作出反应。企业是单纯依靠增加劳动还是依靠投资,或者转到以提高生产率为主要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是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价格。在劳动力价格便宜的时候,他当然是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资金供给充裕的时候,他会尽可能地获得投资;但一些变得相对稀缺的时候,他们就会选择提高生产率。

  但是企业能否得到正确的市场信号呢?就得依靠市场是否完善。维护市场信号的正确性,维持市场的竞争性,从而给企业正确的信号,就是政府要做的事。在生产要素市场,价格不能扭曲,但现在我们还存在扭曲现象。比如企业获得的贷款并不是真实的成本的反映,利率也是被人为扭曲的;为了维持城市人的利益,城市人的工资被人为保护;有的地方为了吸引投资,把土地这种稀缺性资源定到零成本。这些都是人为地扭曲了生产要素价格,政府就应该规范市场,让市场真实地反映生产要素的价格。

-------------------------------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6-05-12 09:12:04

  实际失业率开始下降,劳动力供求拐点到来,中国的发展模式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本报记者 定军 北京报道

    

  5月9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今年一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报告显示,在调查的119个城市中,总体而言,劳动力的供给仍大于需求。cchere.net   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增加了约35.5万人和29.7万人,需求人数上升幅度为13.1%,高于新增求职人数的10.4%增幅。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窻刚刚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城镇的调查失业率呈下降趋势。一季度就业需求在增加,反映出劳动力市场的供需走向基本平衡。由此判断,中国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向平衡,以及进入到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已经开始显现。

  刚刚出版的2006年《人口与劳动率绿皮书》也认为,“十一五”时期,中国新增劳动力将在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少,而就业需求总量持续增加。“十一五”过后,中国将开始面对城镇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泰岩指出,中国劳动力供求拐点的到来,意味着中国的发展模式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对这一点国内尚认识不足。

  

  真实失业率下降

  尽管一季度的劳动力市场报告显示,目前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与2005年底持平,但是实际的失业率在下降。

  日前,蔡窻在北京大学的一次论坛上透露,从2002年以来,真实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一直逐年下降,而实际的就业形势还要好。

  原因是过去被迫退出劳动力市场的40~50岁年龄下岗人员,现在开始重新进入就业市场,因此劳动力市场参与度今年开始回升。另一个表现是,民工荒已经变成普遍性的全国现象。

  蔡窻近期在安徽淮北利辛县的调研发现,即使是这个国家级的贫困县,也存在较为严重的民工荒问题。这种民工荒并非是高级技工的短缺,而是普通工种岗位找不到求职者。因此,蔡窻认为,民工荒不是短期现象,也不是地区现象。

  蔡窻做出的报告认为,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向平衡,一直到劳动力出现短缺的一个转折点已经在中国显现。

  2006年《人口与劳动率绿皮书》进一步分析指出,未来中国劳动力短缺问题将日趋严重。原因是,从2007年开始,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将降到1000万人以下并继续下降,供给压力减轻。而未来几年新增劳动力需求将呈现增大趋势,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需求将达到1411万人。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显示,在所有求职人员中,新成长失业青年占18.9%(在新成长失业青年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占31.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研究青年就业的专家张丽宾博士指出,大学生并不存在真正的就业压力,主要是大学毕业生对于就业起薪等预期期望值过高,所以不少人选择放弃或者延缓就业。

家园 你这句话是假设没有失业的“闲置人口”
家园 失业人口等于闲置人口?闲置人口定数的?80年代与现在比?

随着经济水平的上升,和城市化的进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社会劳动力的需求上升。

不同发展水平下,同样一个人,80年代算闲置人口,现在不算闲置人口,这到底怎么回事?

http://www.cchere.net/article/851976

未来几年新增劳动力需求将呈现增大趋势,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需求将达到1411万人。

我们看人口结构,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将越来越慢,直到2013年左右达到零,我们发现这个供给是逐年减少的,尤其是16岁到25岁的年轻劳动力。从2004年开始,新增劳动年龄人口数将持续低于劳动力需求量,而且两者差距越来越大,供求关系出现拐点。由此可以判断,劳动力短缺呈现出一个全局性特点,劳动力整体供给不足。

1,人才生产有时滞,要以2,30年后的劳动力形势倒推今日的生育政策.

家园 自2000之后,国内工作越来越难这个事实如何解释?

事实上,随着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上升会提高对劳动力素质要求,降低对劳动力数量要求。

家园 还敢用?

这篇文章类似的论调东东山说了n遍了,我也质疑过若干次了,这么漏洞百出的东西还敢拿出来,为这位的坚持感到敬佩,为这位的智商感到汗颜,亏得他还敢到处说别人不懂逻辑。

一个拥有1.5亿富余农民人口的国家怎么可能缺少劳动力?

我从头到尾也没看出来,这1。5亿人去哪了,东山也从来没给过合理的解释,一边是1。5亿人困在土地上,一边是民工荒,让别人认定这是劳动力绝对量供给不足造成的,您打算侮辱谁?

我们看人口结构,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将越来越慢,直到2013年左右达到零,我们发现这个供给是逐年减少的,尤其是16岁到25岁的年轻劳动力。从2004年开始,新增劳动年龄人口数将持续低于劳动力需求量,而且两者差距越来越大,供求关系出现拐点。由此可以判断,劳动力短缺呈现出一个全局性特点,劳动力整体供给不足。

我上高中的时候很长时间搞不清一个问题,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如何变化。现在清楚了,答案是速度将变大。很显然,东山,记者,还有这个专家中肯定有人没搞清这个问题,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将越来越慢,换句话说,至少依照他的话,在2013年前,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将是始终增加的。换句话说,我们发现这个供给是逐年减少的,这句话是混蛋说的。

一个逻辑混乱的结论:。由此可以判断,劳动力短缺呈现出一个全局性特点,劳动力整体供给不足。

让东山当个宝贝儿到处用,这回倒是顾不上逻辑了。

从目前来看,还不能说绝对的供给不足,但是经济发展不是短期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不是短期变化,不可逆,所以我们称之为劳动力供给的阶段化变化。从劳动力充分供给变化到短缺,在发展经济学上叫刘易斯转折点,这个点就是一个阶段变化。在转折点之前,有一系列的经济特征,比如说,经济增长无论吸纳多少劳动力,都可以在不增长工资的情况下获得。我们看到,在2004年前的10年内,民工的工资基本没有增长。但是2004年以后,民工工资一年的增长速度,比过去十年增长的速度都要快。与此同时,劳动者与雇佣者的相对谈判地位提高。

前面说。由此可以判断,劳动力短缺呈现出一个全局性特点,劳动力整体供给不足。,后面来这么一句,]从目前来看,还不能说绝对的供给不足,,这篇文章的编辑应该辞职。

2006年《人口与劳动率绿皮书》进一步分析指出,未来中国劳动力短缺问题将日趋严重。原因是,从2007年开始,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将降到1000万人以下并继续下降,供给压力减轻。

新增的劳动人口指什么?应该是指总的劳动人口的增加量,因为:

根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一九八九年七月一日至一九九零年六月三十日,出生人口为23 543 188人,死亡人口为7 045 470人。出生率为死亡率为6.28‰,自然增长率为14.7‰。

否则无法解释。但别忘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目标好像哪年也还没有到达千万这个目标,还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待于流出。

也就说,

真实失业率下降

  尽管一季度的劳动力市场报告显示,目前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与2005年底持平,但是实际的失业率在下降。

  日前,蔡窻在北京大学的一次论坛上透露,从2002年以来,真实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一直逐年下降,而实际的就业形势还要好。

或是2007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少于1千万,应该有一种说法在说谎。

家园 献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