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人口问题论纲(完) -- 大黄

共:💬114 🌺14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嘿嘿!冻雨老弟没看帖子内容啊! :)

里面说的很明白哦(可不是仅仅几个名人的问题!):

据2002年国家计生委的开展的“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表明: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北京、广州、武汉、西安等地白领,选择生育两个孩子的要比希望生育一个孩子的多34.6个百分点。另一个对上海年轻夫妇的调查也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轻夫妇越来越想多要一个孩子。让专家学者们吃惊的是,文化程度与经济收入“双高”的白领阶层,其很大一部分人的生育观都是二胎或多胎,而且收入越高,对计划生育政策的阻碍因素考虑的就越少。其中,喜爱孩子、希望孩子未来有兄弟姐妹等都是白领们想要多子女的原因。

家园 呵呵,回头我在公司调查一下,看愿意生2个及以上的多不多。

这个东西总感觉不可靠,意愿和实现是2码事,反正我认识的人,大多是觉得一个孩子就够了。

个案个案,大家都了解以下周边的人,唉,对计生委那帮人的调查,不怎么放心。

家园 对!意愿和实现是2码事,就是靠计划生育政策压下来的!

如果放松了计划生育政策,估计家家都是2,3孩了--意愿就转化为现实了。

这就是计划生育政策的用途!!!

家园 你的这个放开计划生育就家家2-3个的结论从哪来的啊?

住在国外的适龄华人多了,都是同样的大陆背景,这里没有计划政策,相反谁生得多政府补助还多,也没见几个华人家庭生了超过2个的,一部分只生一个,差不多同样数量的生2个,还有不少一个都不要,一些人保持单身。极个别的3个。肯定达不到2.1个的平均生育率。这里不仅对孩子有税务优惠,还有大量免费的儿童娱乐设施、场所、学校,甚至吃穿,大学也可以贷款,不用大人操心。可中国人就是喜欢精养,每个孩子都要照顾好,所以2个(俩大人一个关照一个)基本就是极限了,跟中东、非洲人那种放养型的大不一样,也操心很多。为什么相同的背景、文化环境出来的人您觉得在大陆那种自己花钱养育孩子,没有税务优惠的条件下,反倒会多生呢?

我想您大概还没孩子,以为带孩子跟养宠物一样简单呢吧,这样没有根据的猜测就得不出正确结论了。中国人普遍的对孩子很操心,您养一个能带好就知道了。有了孩子,尤其是还小的时候,想出远门旅行、揽胜访古、打球滑雪、养花喂鱼基本不可能,连去电影院都得托人照顾孩子。就算大了,带着他去他可能跟你爱好不同,根本不合拍,影响自己的情绪。不带着--半大小子自己留家里头还不知道惹什么祸呢。总之,你没带孩子的看到别人都能带大就以为很容易的,其实大人得牺牲多少自己的兴趣爱好时间精力啊。

这句话你说得没错,“意愿和实现是2码事”,很多人想要多点,可是人的精力有限实际情况不允许罢了。例如,我想要三个,可是想想,好不容易把大的拉扯能自立了,还要接着带小的,什么时候有自己的时间啊?养第一个之前可能不知道,等有了一个你再想生2,我佩服你,如果你自己带的话。

家园 我们国家的特色实在是……不过技术上的困难也确实存在

从前这问题只是我们自己头疼,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大,全世界的人都跟着头疼了

家园 大黄兄收得太快了,90年代还没说呢!
家园 作大作强,让世界来养老中国

这个是唯一的办法。看看美国消费者,人家也不担心赤字什么时候还得上啊。只要中国的舰炮能够成为硬通货,那么至少要亚洲的年轻人口国家——东南亚、印度、巴基斯坦——来为中国退休金领取者买单,让中国人去吃他们的人口红利,还是有可能的。

家园 人口红利,还是人种替换?

一种方式就如现在的日本的做法,坚持不引进外劳。

尽管日本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海外姿产,但它仍不得不将退休年龄一推再推。

到中国的老龄化来临时,中国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远高于现在的日本,而经济发展程度达不到现在日本的水平。海外资产的规模按比例也比不上现在日本的水平。那么,有什么理由可以相信将来的中国就比现在的日本做得好呢?

恐怕,引入外劳是唯一的选择。“引入外劳”从一方面说,是中国在“分享”印度人、马来人、非洲黑人的“人口红利”,从另一方面说,叫做印度人、马来人、非洲黑人对汉族的人种替换。

难道,现在搞计生的这么卖力地消灭汉族,就是为了将来为印度人、马来人、非洲黑人腾出生存空间,让印度人、马来人、非洲黑人替换汉族?

家园 据2002年国家计生委的开展的“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

据2002年国家计生委的开展的“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表明: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北京、广州、武汉、西安等地白领,选择生育两个孩子的要比希望生育一个孩子的多34.6个百分点。另一个对上海年轻夫妇的调查也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轻夫妇越来越想多要一个孩子。让专家学者们吃惊的是,文化程度与经济收入“双高”的白领阶层,其很大一部分人的生育观都是二胎或多胎,而且收入越高,对计划生育政策的阻碍因素考虑的就越少。其中,喜爱孩子、希望孩子未来有兄弟姐妹等都是白领们想要多子女的原因。

家园 虽说这CPI的确是被低估了

不过说这10倍也属于拍脑袋的结果

家园 人口统计可验证,可回归。是统计中较容易的门类!

比如小学生的数量,初中生的数量。有很多机会验证。所以是统计中较易

跟踪实际的门类。

2006年教育部公告:全国小学生3年锐减1300万

http://education.163.com/06/0705/09/2L8OHV7400291MUF.html

家园 意愿生育率比实际生育率要高得多

不是说,日本妇女的意愿生育率是2.3吗?

而实际生育率只是1.3。

家园 你大概算一下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养个孩子的费用,就能知道结果了。

一个小孩,很小的时候,要占用哺乳时间,在大城市这是很难做到的,一般妈妈上班的地方离家不会很近。

上个幼儿园的费用一般在1500左右,这还不算贵族幼儿园,中上水平而已,再上点补习班,学个舞蹈,钢琴,跆拳道之类的,每月500应该是最少的。大了要找个好点的小学中学,明的暗的费用那也是多了去了,还有孩子的衣服,食品,娱乐等费用。这还不算夫妻两个要买房子,孝敬老人,自己的交际开销,衣服,食品等生活费用。

两个人月入总计1万,应该是白领中的中上水平,你可以大概算下,去掉这些生活费用之后,还敢不敢多养个孩子。

光房子一项,就完成了计划生育的大部分工作。

家园 各省计生委自己的文件,表达的低生育率

山西:2005年普查总和生育率为1.45,远远低于更替水平。 [东东山] 于:2006-07-17 22:10:23

http://www.stats.gov.cn/tjfx/dfxx/t20060703_402334463.htm

计生部门自己的文章

..................

 生育模式即育龄妇女分年龄生育数量在全部生育活动中所占的比例。

继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山西省首次进入低生育率时期后,生育率继续保持

下降的态势,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表明,总和生育率为1.45,远

远低于更替水平。“十五”时期山西省的生育率除了生育水平保持在更

替水平以下外,生育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改变。

------------------------------

山东:妇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5以下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1/18/content_4069731.htm

“十五”时期,山东省年均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约为12‰和6‰,

妇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5以下,保持了低生育水平的稳定。

---------------------------------

江苏:妇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3左右的较低水平

http://www.jiangsu.gov.cn/gb/zgjs/zpd/tszf/zfld/wz/zyhd/userobject1ai5750.html

  从2000年开始,我省已连续四年人口出生率低于10‰,人口自然增

长率保持在2‰左右,妇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3左右的较低水平,2003

年全省计划生育率达97.8%%,人口类型已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

长”的低速稳定增长阶段。

------------------------------------

家园 如此好文,不顶不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