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虎克的船长日志之一 风铃传说 -- 虎克

共:💬19 🌺4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虎克的船长日志之一 风铃传说

【原创】虎克的船长日志之一 风铃传说

还记得那些年轻时候的往事吗?还记得那些随风而和的风铃声吗?也许还记得那八角楼上悬挂的塔铃吧?还有那颗年轻飘扬无忌的心。

当时光匆匆而去,当岁月悄然掩上心头,蓦然回首,却又想起那个风铃的传说,于是兴奋之情爬上心头,乘兴去整理那些亘古的传说。

风铃,顾名思义,是铃的一种,当风来的时候,吹进了那颗心,于是就响起了心灵的音符。铃是一种形状、制作、用途、含义的工具。我们联想,它应该是从钟演化而来的。而钟,是那种形状、用途、制作、含义的工具。有时间的话,一起去走走大钟寺博物馆,会有不少收获。

我们想象,钟的最初起源,其实是从远古时代的某个有着优越的音感的人开始的。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或者下午,一个半圆形的瓦桶,被旁边土丘滚落下来的石子的轻敲之下,竟然发出了一阵悦耳的声音,于是,在旁边幽幽地看着河水东逝的那个人,被这一阵美妙音符打断,细细品位,开始惊叹这造物的美妙。经过了一代代的流传,千姿百态的钟居然成为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乐器。

钟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发展,就像塔、院、房、梁等这些古代精美的建筑一样,成为我们宝贵的而又极为致用的工艺。我们的晨钟暮鼓,日出而作,日没而息。黄钟大吕,八音齐奏。这些都是我们优秀的文化。

最初的时候,佛教进入中原,所携带的只有一种木鱼。遥想佛教徒手持木鱼,身背佛经,不远万里,来到中原,修了塔,建了庙,力求普度众生。

当印度的佛教开始往东方传播,当它开始传入中原,当印度的佛教徒开始在中原定居下来,他们请汉人盖庙造房、建塔垒院的时候,佛教的艺术就不可避免地融进了汉土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古典中原文化的精髓,也就被佛教徒吸收进了佛教的艺术宝库。就像我们在云冈看到的雕像一样,那些个人物的造型,哪些又不是取自中原的人物模样呢?

再进一步,当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的时候,当佛教的领袖们都已经是出身中原的时候,那些生活中的各色器具,钟、铃、等等,无不是从汉族文化中改进而来。或许,这就叫做入乡随俗。

我们再回到铃,却说铃儿本来的典故。或许从前,有那么一日,有个调皮的娃娃,不经意之间将一个老风铃挂在了门梁上,风来的时候,铃声大作,一群栖息在梁间的鸟儿经不起惊吓,纷纷飞驰而去,于是这一不起眼的小东西,竟然就成了惊雀铃。慢慢的,开始挂在屋角,也开始有了其他的名字,比如檐马、铁马、风铃、风马儿。在这里,我们要提到一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富丽堂皇,往往窗棂、房梁、屋角、檐壁等等都会绘制上精美的图案和壁画,在鸟儿来了以后,这些精美的艺术宝库就成了鸟儿的栖息乐园,但是艺术的氛围经不起繁杂生活的熏陶,于是为了保护这些精美文库,人们开始悬挂风铃,驱赶鸟雀。从前面所说的佛教艺术和中原文化的关系,我们在此也可以想象,那佛塔阁楼上悬着的八角铃,想来也是从这个原因开始的。这应该就是风铃的本来典故。

可是,我们应当明白,在我们这个人类社会,一个基本的社会原则就是,物为人化。当这些建筑、装饰,包括钟、铃、塔、庙,于是就被人为地灌输了佛家的思想,比如,灵塔、塔林、供奉、梵音、梵钟、梵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被佛教徒想当然地意淫了,把这些来自自然的美丽音符,变成了佛的呼唤,用风铃、钟声来比作佛音广布,唤醒人间,这也就成了钟铃的深层含义。

随着时光流逝,回到我们现在的年代,当风铃已经开始普遍地悬挂在我们生活之中,它已经不在固守原来的意义了,更多的散文和诗歌开始赞美歌颂它,把它描绘成了离别相思之物,大街小巷门口室内挂着随风摇摆的风铃儿,各式各样,倒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道绚丽的风景,或许,物本来就是物,只是当我们的心情不同的时候,想找个倾泻的对象,于是就赋予了物一个生命,一个会思考的生命。这样,风铃就成了我们去抓住生活记忆的载体。于是,曾经那些年少的生活和诗情画意都深深地藏进了老风铃的记忆里。在某个无事可作下午,在某个睡不着的深夜,当门口的风儿走过,当铃声响起,又勾起我们那些深沉的记忆。睹物思人,于是,那门口挂着的老风铃,就唤起了遥遥的思念。这个时候,又想轻轻的问一句,也许还记得那些年轻时候的往事吧,还有那颗年轻飘扬无忌的心。

谨以此文,献给我亲爱的妹妹,祝你生日快乐。再寄去一个风铃,希望你喜欢。

关键词(Tags): #塔铃#风铃
家园 这是去云冈回来写的,写得粗糙,呵呵,见谅
家园 新手好文要花! 祝贺铃子生日快乐!

11年前去的云岗,朔风猎猎,感目伤怀...

家园 老票早!

还是没睡?

家园 莲兄早!

俺这里是北京时间19:12,

家园 又回去了?

那把陶然亭的PP贴上来? 踢了我一脚, 还痛呢。

家园 我一直就在国内啊...只是不在北京而已。

扫芮扫芮啦!我保证下次不踢了,

万一再踢了就下不为例...

家园 虎克好文,花之。

大钟寺的故事多啊。

以前我住保福寺,说是寺却从来没见过寺。

大钟寺的对面有一巨大的农贸市场,如今都面目全非了。

特别怀念白石桥路两侧高大的白杨树,多少美好的回忆。

家园 好文啊,送花——
家园 一并回谢
家园 花顶美文!

再多嘴提个建议:希望不要一下子顶起一大批帖子出来,这样对其他人看贴子有影响,也容易把一些新主题贴盖下去。谢谢了

家园 今天砸宝来着,上花
家园 老兄大量

再花再顶

家园 好文,好看,虎兄继续写啊
家园 不敢不敢,俺是小老弟,再谢,花

刚来这里没几天,很多地方还请多指教。

这几天的感觉是:这里的好多贴子写来都是自然的感受,不造作。

喜欢这种风格。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