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功到雄奇即罪名(一篇旧文) -- jlanu

共:💬88 🌺1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俺估计没人用我的妙计是以为有人贪人参鹿茸,下不了手

据说鹿身上到处是能壮阳的东东,人参估计也行,明朝老是让着满洲人就是怕把长白山的生态平衡碰坏了,世界上还有什么比那个重要呢?什么留发割发都是小事。所以算满洲聪明,没有碰到松人就压不住火,如果抓着南蛮就一刀阉了,明朝人民早自发的把他们赶到通古斯去了。

家园 跟那个让耗子给猫挂铃铛的故事差不多.
家园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良将无法以死人身分出征。

   

  谈历史一定要谈时间与地点。

 

  在论袁崇焕的首要责任时,请注意职务的时间,诚然最后忠心报国时,准备誓师五年复辽,但是当初,袁崇焕与满桂带兵驻守宁远,任务只有守城。后来屡立战功、击败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人,如果真给袁崇焕五年时间,而且大量士兵及战马(就比照汉武帝下诏击匈奴给卫青、霍去病的数量即可),谁知道不会成功。

 

  而且被兵临北京而获罪,这是场笑话。皇太极绕过袁崇焕的辖区,从大同进入长城,难道袁崇焕真因没有越权指挥大同友军而获罪?还有,北京也有大量驻军,从燕王开始,就有诸王守边,甚至后来以皇帝身分进驻,这也是取消定都南京的原因之一,但是后来居然对○○人惊吓万分,难道也要怪袁崇焕不能主持北京驻军吗?这也是地点的倒错。袁崇焕怎么说都是边臣,长城保卫、北京驻军等,都应另有守将。

 

  岳飞的直捣黄龙及袁崇焕的五年复辽是不是虚话,起码也给机会再说,活着就有可能(先不论极大或极小),如果迫不急待就先杀,再来指责计划虚话,巧妇都难为无米之炊,良将也无法以死人身分出征。崇祯先杀袁崇焕,再论为何五年内没有平辽,但是未提曾提五年的时间,这不是摆明凌迟、坑杀吗?

 

  如果要强调袁崇焕的短处,没有平辽并不算,皇帝没给充裕时间(袁崇焕只要五年)、没给兵马(想要有汉武帝的成就,但不给卫霍的兵马),恐怕才是主因吧!

家园 二点意见

 

  一、后金:

 

  皇太极建号「后金」国,而非「金」国或「大金」国。这个说法与凉被史称「前凉」、「后凉」、「北凉」等不同,皇太极一开始就建国「后金」,并非后人追称。

 

  二、满州族:

 

  女真族包括满洲族,因此说满州族一定是女真族,但是要说女真族却不一定是满州族。

 

  努尔哈赤所统一的建州女真及海西女真,范围只有:「北自蒙古、嫩江,南至朝鲜、鸭绿江,同一音语者俱征服。」其它不同言音的女真及其它女真(如东海女真,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及以东地区)就不算入后来的满州族,赫哲族也属女真族的一支。

 

  因此满州族不代表所有的女真族。

家园 建议老兄细看史书

不再赘述。

家园 不然

袁一战守城胜,二战守城胜外加野战失利(安全撤回),三战守城(被下狱)野战得胜.可见越战越强.正因为如此,皇太极才用反间计除掉他.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享受反间计的.呵呵.

家园 同意老兵兄的看法

忠臣,孝子人人敬仰,这个不分国界,种族。彼时各为其主。老兵兄说的袁督师的结局,我觉得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袁督师也有可能死在流寇之手。这个杨嗣昌就是个例子。以崇祯的多疑性格,却始终对他信任有加,杨最后是活活累死的。杨对得起崇祯了。

家园 确实

现在民族团结,和睦相处是最重要的。现在没有特权民族,但还有特权阶级。想起了前明时,明太祖的宗室后裔也是不纳税,不参加科举。有老百姓供养。

家园 “五年复辽”根本是袁崇焕的大言

这是他自己都承认的,这就是埋下他日后被杀的一个远因,甚至是根本的原因。

俺原贴说了,明朝已经是倾国养辽东了,还能说没尽全力?为此已经天下汹汹了。至于做不到汉武养霍卫,那根本是因为明朝的体制和动员能力问题。

袁崇焕是明朝对满洲前敌的最高统帅,敌人倾国之师绕边入围京师,请问他这位前敌统帅除了“尾随”至京师,战于京城之下外还做了些什么?为何不提前发现?为何不截杀?为何不直攻敌人老巢?这根本还是关宁军惧怕野战,也是根本无法与满洲野战的缘故。不仅如此,袁居然多天没有发现敌人的动向。这难道不是失职?

俺说过多次了,袁确实是个英雄,也是个大英雄,但他不是完人,更不是超人,说假以五年,他就能荡平满洲,就像说再假他十年,可以征服中亚一样(满洲可是征服中亚),没有多大意义,更何况连他本人也不相信“五年复辽”,后人还替他辩解什么呢?

家园 正是引自史料《清太宗实录》及《清史稿》以及故宫印章

关于建国「后金」及「满州族」,由于史料众多、图?n难以上传,恕不多嘴,有劳自行寻查。

hehe
家园 汉知会?

好像有那么点印象,应该是当初有个朋友盛情相邀,难以推却,就去帮忙吆喝了几句,不过已经N百年没去过了。

家园 简单六答

   

  一、倾国养辽东,这有疑问,先不论辽饷已是举错例证,崇祯对军事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不按时发饷。这从各地卫所因军费未发而遭受兵变,还有前线苛扣粮饷可知。还有崇祯希望各地将士效法唐将张巡死守睢阳,「宁以捕雀、捕鼠充饥的死守精神,镇守边关。」如果真的倾国养辽东,士兵为何有大米大麦不吃,何必吃鼠肉。

 

  二、皇太极与袁崇焕路线不一,不为尾随。

 

  三、提前发现情报,这倒是作到了,袁崇焕已经事前上奏褶警告,除非皇帝不上朝,或没人收文。

 

  四、直攻老巢问题,袁崇焕本有计划,但要五年平辽,而非第一年就冒进,以排除万一是陷阱。

 

  五、北京城下,袁崇焕正以野战向满州兵挑战,袁军门及祖总兵亲征力战,关辽铁骑不是只会守城,也会野战,此战皇太极战败撤退。

 

  六、五年复辽,袁崇焕要五年,行不行是个儿问题,给不给机会又是个儿问题,现在是崇祯不识抬举,而不是袁崇焕不愿复辽。

家园 关于对袁崇焕和关宁军的几点指责

袁崇焕的“五年平辽”是有下文的, “五年内,户部转军饷,工部给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须中外事事相应,方克有济”,“ 以臣之力,制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忌能妒功,夫岂无人。即不以权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见乱臣谋”,这些是“五年平辽”的先决条件。换句话说,假如这些条件不能做到,那不是袁崇焕夸海口而不能兑,而是承诺的另外一方首先失信----袁崇焕作为一个臣子,当然不能指斥他的君上背约,但作为一个后世之人,竟然不顾袁崇焕立约时的先决条件,不顾崇祯并没有百分百兑现答应给袁崇焕的保障,而单方面指责袁崇焕许下无力实践的诺言,宁不怪哉?

关宁铁骑害怕野战?不能野战?那么让皇太极的骑兵丢盔解甲哀号震天的宁锦大捷是怎么取得的?袁崇焕下狱后,接到他的信后回师打得阿敏全军尽溃,一举收复四城的遵永大捷又算什么?

金兵绕道入关的行为,袁崇焕毫无预见吗?他一再提醒蓟辽总刘策和崇祯皇帝警惕蓟镇一线,而事实上金兵也正是从蓟镇喜峰口入关的,这能说明他无所预见吗?袁崇焕是人不是神,能够预见到金兵绕道入关的危险性甚至地点并提醒有关方面警惕已经充分显示他的才干和远见,我们不可能要求他连金兵在哪月哪日绕道入关都推算出来--除非他真的和金兵有勾结。他不是蓟辽总理,对蓟镇一线的军事(包括情报工作),他不拥有实际指挥权!而蓟镇,本是戚继光苦心经营数十年的防线,只要有所警觉,指挥得当,皇太极绝没有本事在不到一日之内就飞跃关隘!---- 当年邓艾偷袭阴平,难道能怪诸葛亮没有先见之明么?

至于指责袁崇焕没有作出及时反应----1629年10月26日,金兵突破喜峰口防线,10月28日袁崇焕得到战报,10月30日即派出首批援军,11月4日即赶到遵化,但遵化已于11月3日失守,以致援军腹背受敌,全军覆灭----只要遵化能坚守3天,就可以等到援军的到达,就可以牵制住金兵,到时候腹背受敌的就不是袁崇焕的先锋部队而是皇太极----难道是袁崇焕的部队反应还不够快吗?

指责袁崇焕没有突袭敌后----如果看一下地图上山海关,北京城和遵化三点间的位置关系,我想大约很少有人会认为袁崇焕应该不顾兵逼北京城下的金兵而去骚扰敌后。至于说袁崇焕没有一举大败这股金兵----要知道当时来得及跟随袁崇焕赶到的只有先头的几千部队而已,而凭这几千关宁铁骑在昼夜行军2天2夜后还能打得数倍于己的金兵狼狈不堪的气势,凭后来袁崇焕下狱后接到他手书的祖大寿把四城金兵一举赶出关外的壮举,如果崇祯肯放袁崇焕的部队进北京城,把守卫北京城的指挥权交给他,按照袁崇焕一惯的六字方针“凭坚城,用大炮”挡住金兵的进攻,待援兵赶到,再来一次宁远大捷,让皇太极步上努尔哈赤的后尘,谁敢断言没有可能?只可惜崇祯根本没给他这个机会。

袁崇焕下狱后,所部关宁军变成“通敌”之军,实际上不走也要走。而后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关内先后近六万明军与金兵交战,每战必败。

家园 袁也有错误

个人认为,他太乐观了。可以说,以明朝当时的国力,不谈还要分相当一部分力量对付农民起义军,要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平辽大业恐怕是相当困难的,皇太极时期称得上是满清实力最强盛的时代,无论国力、军力还是当时满清君臣的综合素质都是最高的。明朝已经错过了把满清掐死在萌芽期的最好时机,当时最明智的做法是:等待,等待,再等待!!兵书曰:“善战者,先为敌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家园 等?谈何容易!

对崇祯这么个血气方刚,眼高手低的小皇帝而言,劝他“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能听得进去吗?那后果几乎是可以想见的----不用你袁崇焕,我就不信灭不了辽东。然后,历史重演,一方面是“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另一方面呢,“四十三年,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

对满朝那些公卿权贵而言,要他们高抬贵手拿钱出来,不给点短期内见效的承诺,他们又肯吗?

“五年灭辽东”,虽然冒险了点,对袁崇焕而言,并非绝然不能做到(如果崇祯真是个“有为”之主),而对崇祯和权贵们而言,却已经是最大的接受限度了。

这是一个赌局,以自己的性命和荣辱为赌注,去赌一个机会。袁崇焕何尝不知风险?从他生前的许多诗文中便可看出对自己的处境和可能的遭遇早有预见。但他别无选择,如果他不承诺这个“五年”,那就连五年都得不到。而实际上,崇祯最终也没给足他五年。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