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睡里消魂无说处 -- 《迷失东京》之后 -- 秋天的树

共:💬27 🌺3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睡里消魂无说处 -- 《迷失东京》之后

关于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很早以前就想写点观感,却一直没有提笔。近日被断背山勾起了些许怅惘,干脆再写些什么,以之解忧。

也许有不少朋友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在此先作些简单的背景说明。该片的编剧和导演是一位女性,叫做索菲亚科波拉Sofia Coppola,如果您不认识,没有关系。知道教父吧,那是她父亲导演的。这部电影在2003年上映,不是大片,是一部独立制作的电影,灵感来自于20多岁时Sofia Coppola在东京旅行的那段经历。拍摄此片时,整个剧组只有8个美国人,其他都是在日本当地找的员工,历时27天。

男主角Bill Murray,如果您知道一部比较老的片子捉鬼敢死队Ghostbusters,那么就见过他了,那是他的第一次演出,不是主角,但他凭这个提名了当年金球奖的最佳男配角奖。女主角叫做Scarlett Johansson,希望您看过罗伯烈福Robert Redford导演的马语者The Horse Whisperer,您或许就会记得里面的那个可爱的小女孩,如今已经长大成一个漂亮的姑娘。

当初买下这张DVD,实际上就是冲着Scarlett Johansson去的,次要原因是这个纽约土生土长的美国女孩有着一种朴素沉静的东方气质,令我讶异。这主要原因么,是因为她的外貌、气质乃至身形都神似一个我永远无法忘却的人。当然,买之前是知道这部电影的,不至于那么盲目。买之后,存放了许久,然后才在某次特别的心境下完整地看了一遍。如今为了写这篇感想,忍不住再次重温。

“两朵孤单的魂,会心的眼神,感情的沦落人,相遇在这伤感的城”,这是一句张惠妹的歌词,基本可以套用在这个故事。似乎很俗套,一男一女,一中年一少艾,在异国他乡邂逅、交错,但看完了电影,才发现原来并不俗套,因为每个人都或许经历孤独,当有一天不再孤独的时候,想起那些曾经,不知是否会感到心底被一根针轻轻地刺了一下,不疼,只是有些惆怅。

Bob是一个人到中年,过气的好莱坞明星,但日本人向来崇拜好莱坞,所以把他当作大明星对待,请他到东京来拍广告。于是Bob来了,为了两百万美金的优厚酬劳,也因为他的中年危机,暂时离开了家庭,到地球的另一端来透透气。而Charlotte是个刚大学毕业两年的学哲学的女孩,老公来东京工作,她也跟着来了。

东京是个奇特的城市,在于无论是东方人(日本以外),还是西方人,对这个城市的观感很一致:干净的街道,彬彬有礼的人群,琳琅精致的物品,热闹却不显嘈杂,只是在这些的背后,你会直觉地感受到,在你周围飘过的只是一张张面孔,而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近在咫尺却仿佛千里之外。东方人和西方人看法如此雷同,可不是一句巧合就能够解释得了的。

一个结婚25年的男人,一个结婚两年的女子,如果是在美国,同在洛杉矶的他们不会有任何发生故事的可能,哪怕他们天天见面,也难以擦出一星半点的火花。只是,在这样一个东京,住在同一间酒店里,这故事就有了生存的空间。

电影的第一个画面,是Charlotte侧躺在床上的背影,丰满的身躯代表了青春的活力,但在黯淡的灯光下,无声的画面,刻画出她内心的孤独。然后镜头一转,Bob从汽车中睁开

眼睛,揉了揉,呆呆地看着夜幕下灯火通明的东京,触目的霓虹灯,其中有一个大大的广告画,竟然是自己所代言的广告,里面是自己。这种感觉换作谁恐怕都会觉得怪异,在地球另一端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的样子被高高挂在建筑物的上面,有些荒谬的感觉。

Bob到了酒店,无论是厂商的员工还是酒店的员工都热情有礼,可还没有进房间,妻子的越洋传真就被送到了自己手上:Bob,你忘了儿子的生日,不过没关系了。顿时,将Bob从恍惚之间拉回了现实,于是疲倦袭来。时差让他失眠,躺在床上按着遥控器不断切换着频道,突然某个频道放的竟然是自己年轻时候拍的片子。似乎不错,可又不对,电视里的自己,说的竟是满口的日语。天哪,还是睡觉算了。迷迷糊糊之中,又有声音打断了难得的睡意,传真机传来了妻子关于装修的图纸,你看看选什么比较合适呢?躺在床上的Bob,满脸的疲倦。东京,工作还没有开始,自己就已经疲倦了。或者说,是厌倦,厌倦了明天,厌倦了整个生活。我们有一个词,叫做中年危机。

片头的这几分钟简单的画面,Bob的处境一目了然,这份工作其实他不想来,但自己的经纪人接下了这个活儿。既然来了,以为可以暂时从不再有感觉的婚姻中脱离一下,却又谈何容易。时钟显示着凌晨4点20,在Bob不眠的同时,另外一层楼的Charlotte坐在窗台边,看着灯火尚未阑珊的都市发呆。她又为何失眠?床上,自己的老公正在呼呼大睡,她知道他明早一早又要出门去工作,很晚才回。问题是这个老公似乎只记得工作,而忘了自己的妻子该怎么度过漫长的每一天。她根本不应该来的,不过来了也好,因为来了她才发现自己不知道到底嫁给了谁:“I didn't feel anything, I don't know who I married”,她试图找些事情来打发时间,逛街,参观寺庙,这些都排解不了内心的孤独。这份孤独,不是到了东京才有的,只是在这个城市,这个失眠的夜晚,孤独更加强烈。

Bob拍广告并不顺利,日本导演毫无创意的指挥,加上蹩脚的翻译,让他无所适从,正好应验了片名,Lost in translation。只是迷失的岂止工作,真正迷惘的是生活,生活角色的转换才是迷失的原因,从明星到过气,从幸福家庭到中年危机,一切变得不再有意义。这种转换带来的失落,同样作用于女主角的身上,从大学生到少妇,从美国到东京。两个美国人,在同一个东京,同一间酒店,同样的夜晚,感觉到同样的迷失,对生活、婚姻感到失望?也不尽然,正如Charlotte对Bob说过几次的话,“明天会好些吗”,人生的路,接下来该怎么走,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想知道的。在这部电影的官方主页(www.lost-in-translation.com),有这样一句话:Everyone wants to be found。

有lost,就会伴随着found。于是,惊鸿数瞥之后,失眠的两个人,在又一个失眠的夜晚来到酒店的酒吧挥霍寂寞。没有那些我们熟悉的挑逗套路,不问对方的名字,什么都不必问,因为从对方的眼神里已经知道大家都是一样的孤独,所以才会有Charlotte突兀的一句,Wish I could sleep,Bob说,Me too.

邂逅从来都是无意的,没有预谋。两个人的生活不知不觉有了些改变,因为他们找到了一个可以说话的对象。原本急着离开这个鬼地方的Bob不急了,淡淡的交往足以缓解两人心里因孤独而产生的焦虑,开始静下心来品味东京的味道,如果有的话。Bob有一天假,Charlotte的老公则要去别的城市工作几天,恰到好处的空闲用来聊天、唱卡拉ok、吃寿司,两人的距离被拉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没有

其它商业片里见惯的亲密身体接触,只是心灵的交错。两个人也上了床,但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两人在Bob的房间里看电视,说话,然后和衣躺在同一张床上论道。床最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最亲密的状态下,却没有最亲密的事,大家都不去跨越最后的距离,即使这距离那么容易就可以突破。因为都知道彼此的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们知道,我们这些冷眼旁观的看客也清清楚楚。心灵的距离既已不

再存在,这样也就够了。

也许是为了快要到来的分离作铺垫,导演刻意安排了误会的产生。Bob鬼使神差地和酒吧里唱歌的女歌手过了一夜,早上Charlotte来敲门的时候,并不意外。晚上,酒店火警,所有人穿着睡袍到了楼下,两人对视一笑,这误会也就不再需要解释什么了。火警过后,两人到了酒吧,Bob牵着Charlotte的手,说了句我不想离开。明天一早就将是分别的时候,晚上Bob将回到妻子的身旁,Charlotte的老公也发回

了传真说晚上将会回来。明天,会好些吗?没有人能回答。

送Bob去机场的车已经准备好了,大堂里的Bob忍不住给Charlotte的房间打电话,名义是昨晚火警借给女孩穿的外套,实际上只想再听听她的声音。可只有留言,没有人在。难道就这样再见也没有一声地离去?虽然故事要结束,可也不应该如此令人压抑才对。还好,热情的日本人没忘了Bob是个大明星,要合影留念,让Charlotte有时间拿着外套过来。终于在离开前可以再见一面,可两个人都不知道该说些什

么,也没有办法多说什么,旁边还有一堆人等着Bob完成最后的告别仪式,一句淡淡的bye,Charlotte转身离去。Bob站在合影的人群中,只能这么看着,万语千言都咽回去,一切都结束了,坐在去机场的车里,穿行在和来的那天一样的高楼大厦中,Bob的心情想必比来时更加沮丧。这算是爱情吗?还是在这个特别的城市,两个人逃避孤独的本能?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只剩下两颗回归孤独的心。刚刚才找到对方,转眼就是离别,连再见都没能好好地说一声。这样的结局未免太过残酷。

车缓缓地开着,Bob忽然发现路边有一个熟悉的背影,赶紧让司机停车,下车追赶。没错,那是Charlotte,一如之前的孤独地走在人群中。Bob赶上来,叫住了她,什么也不说,一把抱入怀中,在Charlotte的耳边轻轻地说了几句话,人流熙熙攘攘,我们无法听清Bob的话。最后一个深情地吻,深情

地bye,Bob回到车中,说了句all right,车再次发动了。这句话不止是对司机说的,更是对自己,好了,终于有了个结尾,从此后再见也好,再不见也好,东京没有留下遗憾,憋了许久的话刚才终于说了出来。窗外,车水马龙,高楼大厦不再冰冷,曾经找到了,就不会再次迷失。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在一切过后,会发现多少奔波终究不过是一场误点的梦,虽然惆怅,但已没有遗憾。

关键词(Tags): #迷失东京元宝推荐:履虎尾,
家园 强生妹妹

小时候很不错

演了很多电影,"独自在家3"里也有她.

家园 花顶好文。
家园 一直想写这个电影,担心写不好,刚好树兄下笔了

一个旅居米国的MM几次推荐我看,看了以后才明白那个MM为什么这么喜欢。

那种骨子里的孤独感,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体会,甚至难以读懂。

是否还记得女主角的浅笑,短暂的一声,又一声,轻轻滑过。声音空洞而无奈,期盼关注可又总是绝望。 这就是孤独。

女主角真漂亮,甚至可以忽略评价标准的漂亮,虽然她个子小虽然她略嫌丰满。她的眼睛会说话,让人一见无法忘却的眼神,真的很美。

男主角的选择也是绝了,没有谁比他更合适这个角色了。一顶皱巴巴的旧帽子摆在尘封的衣柜顶上,就是这个感觉。

喜欢酒吧里面的爵士乐,那是孤独忧伤的另外一个极致表现。 女歌手略带沙哑的声线,冰冷的在灯红酒绿间缠绕。

还是没有忍住,最后还是没有忍住,他跳下车,追赶那个背影。无论是导演、男主角还是看客,都还是没有忍住需要一个交待。 为什么呢? 这里不属于你的,走吧。

孤独本来就不需要交待的。

BTW,扮演女主角丈夫的那个小伙子,在《雷霆救兵》里扮演军医;他濒死前出色的表演,一直在干扰我看这部片子,痛恨。

家园 【猜测】忍住还是忍不住

看来票兄对这部电影也是感触良多。

其实最后Bob下车追赶这一段是有些斧凿的痕迹。一楼大堂的分别,看着Charlotte进了电梯,我先是以为她上楼回房间。转头Bob的车都开出一段了,居然Charlotte妹妹已经走出了那么远,比车速还快。啥时候溜出去的不知道。莫非是戴宗的关门弟子不成。

就让故事终结在大堂,理应更让人的情绪难受。联想起Sofia Coppola本人当年在东京的经历,不知道是否会有这样的影子在其中。如果有,那么就容易解释了,因为她不甘心,也知道会有些观众不甘心,会有言犹未尽的感觉。所以Sofia Coppola在她的记忆中凭空加上了最后这一段追赶,让自己的心情可以缓缓地着陆。意淫?也许是吧。如果能让众多孤独的心在突兀、嘎然的断点后得到小小的安慰,最后这一段也算有一定的价值了。孤独不需要交待,但孤独的心多少还是需要点温暖。

另外,这片子的美国文化视角还是过于优越了点,很多小地方都对小日本调侃多了些,不过谁让日本那么崇美呢。

家园 好文章!
家园 写得太好了,让人不得不去看~ 花!
家园 这个也得花!
家园 再花!:)
家园 看这部片子,正好是一次去日本出差归来

看这部片子,正好是一次去日本出差归来,感触特别深。片中很多镜头,象东京夜空里摩天大厦上一明一暗的防撞灯,商务会面时交换名片和日本人送包装精致但不值一文的小礼物,电梯里比其他乘客都高出一头的尴尬,日方人员激烈交流很多日语之后翻译过来只变成一句“more intensity”,甚至日本人说英语r,l不分(那位应招女郎说的“l(r)ip my stocking”),都觉得就在说自己不久前的经历。

片子把两位主角放在一个拥挤繁华但是无论是人,语言,文化都完全陌生的环境里,突出那种身处人群中的孤独和错位。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主题其实太简单太平常,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演员的演技精湛和导演处理的细腻入微。但是恐怕很多细节往往只有当观者有类似经历才能会心而笑,否则就还是容易觉得片子拖沓。

总之这是那种深夜睡不着起来裹着睡衣独自看的片子,最好再配上一杯“三得利”威士忌。

家园 好文笔,花
家园 花文。电影小结:俩婚外恋加一个毕业生式结尾。不要打偶。
家园 扑上来就是一顿暴打:敢骂这部电影?!

嘿嘿,玩笑了。

我很喜欢那个女主角小姑娘,结果...

前天看三联周刊,居然发现她一张全裸照...

唉,印象砰然倒地。

家园 没事儿,你用笔,自己给她加件大衣,就全齐啦
家园 呵呵,那我不成了给维纳斯穿短袖的大妈了么?

不瞒皇兄说,当时确实有点打击,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