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非关言论自由:关于《冰点》事件的几个背景(1) -- 老土豆

共:💬165 🌺19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非关言论自由:关于《冰点》事件的几个背景(1)

近期的《冰点》事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网上左派右派争个不休。作为一个在媒体混饭的人,我想根据自己的了解和经历与河友们交流一下此事的几个背景。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事情的真相可能不完全如李大同哭诉和某些海外人士应和的那样,是“控制媒体”与“言论自由”的斗争,不知道某些人是误解还是误导。

一、所谓“中共中央阅评组”,实际上是“中宣部阅评小组”。

网上流传出的一份“中共中央阅评小组”的意见,抬头就让人笑掉大牙。中央机构中从无“阅评小组”一说。显见捅出这份意见的人,是混淆了机构的名称,有心,无心?

中宣部阅评小组是怎么回事?我在国内一家媒体机构工作了10年,对此有一定了解。它大概是90年代,由中宣部聘请一些资深编辑记者成立的,现在也从报刊媒体中借调一些在职者去干活。它的职能就是每天看各种报刊,当然以首都各大报刊为重点,然后就提意见。

意见中有表扬的,也有批评,而批评意见中,有涉及政治的,也有涉及技术领域(即排版、字体、照片等这样的问题)。一旦阅评小组认为遇到问题严重,意见会提交中宣部,然后转发相关媒体机构甚至其主办单位。

就职能而言,这个阅评小组大概相当于一个同行评审组织吧,它既不能处分有关责任人,也不能关、撤任何报刊,就中宣部本身也没有这个职能。

我在国内工作时,经常就会听到传达阅评小组的意见。如果责任记者、编辑不服,可以写个申诉说明转给他们;如果接受,那么一般写个检讨也就了事。我们的部主任,就经常写这样的“文章”。

从媒体人的角度来看,当然会觉得这么个阅评小组罗嗦讨厌。但平心而论,老头子们提出的意见确实也有可取之处,有时候是一线的编辑记者想不到的。而且这些老头子们,也不是想象中铁板一块的老顽固,能让他们达成一致意见不容易。

更何况,处理权在媒体或其主办单位自身。顶天的错误,比如国家领导人的报道出了事实问题,在我们这里也不过是扣发责任编辑记者当月奖金而已。

所以,“停刊整顿《冰点》”(请注意,不是封)这个决定,是《中青报》的直接主管——团中央宣传部作出的,当然这个决定的依据,可能是阅评小组的意见,但李大同所谓“中宣部非法封《冰点》”之说,不知从何谈起?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非关言论自由:关于《冰点》事件的几个背景(2)

二,李大同的不智。

我虽然和李大同本人不认识,却认识他的几个同事。据他们看来,李策划主题、组织稿件的创意能力是很强的,但太喜欢自鸣得意,也听不得不同意见。一哥们说,他把《冰点》当自己的自留地了。是否如此我不敢说,但有几件事情,大家可以仔细想一想。

第一就是这次袁伟时的“狼奶”狗屁文章。正如大家所知道的,这已经是个旧的烂文章,2年多里已不仅被同行,也被许多网上业余历史爱好者驳而又驳了。作为栏目主编、策划人和组稿编辑,李大同完全应该了解这些背景。

从职业的角度来看,对这样一个问题,他至少应该同时刊登两方面的看法,如果只是全文刊登袁伟时的文章,自然让人认为这是《中青报》甚至是团中央的倾向性。从这点看,可以看出他的职业素质。

第二就是一个旧闻了。去年《中青报》主编李而亮搞了个内部考核机制,但李大同对其中的一些条文有意见,比如被阅评小组批评要扣考核分,可能《冰点》挨批比较多吧。

但问题就在于,两人还没充分协商,李大同就给海外的一些网站(包括多维网?)写了个上纲上线的檄文,无非又是说封杀新闻自由之类,闹了好一阵笑话,大家可以查一查。

国内的好多媒体机构现在都搞考核机制,至于如何评分都是自己单位的事,一般而言,规章制度就得折腾好多时候。我们机构也搞考核,从2003年搞到2005年,一个考核办法才具雏形,现在也还有争议。可以说,到底怎么做是可以协商的,但像他这么一搞,头目们怎能不窝火?

第三件事情说起来更有意思。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赵勇批评了两次《冰点》,李大同又是上纲上线写了个指责檄文发到海外网站上去了,也是说赵勇官僚主义打压新闻自由吧,大家也可以在网上查一下。

我不知道赵勇是否真如此官僚,但说实话即使官僚,也没见过这么提意见的。如果还有人把他与蒋彦永相提并论,我也无话可说。

就国内的现状而言,媒体仍然属于体制内,而且许多问题必须在体制内解决。我个人的体会,国内现在制度还算相当宽松,哪怕是触礁级的问题都可以解决,关键要看你怎么做。

像李大同这种做法,是不给自己活路了,但偏生他还要霸占着体制内的好处,而且碰不得,一碰不合意的事就要捅到多维、大纪元这样的网站上,那还有好果子吃!

一般情况下,报刊的主办单位对自己的孩子还是保护为主,像《冰点》这次,换别的媒体可能也就写个检讨,但为什么就他倒霉?

家园 写得太好了!处理意见里有一个“经济处罚”外人看来有些怪异,是怎么回事?
家园 那就是扣奖金之类的吧

也可能李大同要再另外罚款。国内媒体单位常用这种方法处理犯错误的编辑记者,到个人最多不过几百上千块,比他们的收入可不算什么。

这种做法比10年前可以说是宽松而又宽松的。

家园 【原创】非关言论自由:关于《冰点》事件的几个背景(3)

三、中宣部?

中宣部常被许多海外网站看做新闻自由的杀手。就我的体会呢,我们搞新闻媒体的更多把它看成一个嘴碎的婆婆,整天唠叨这个唠叨那个,一些要求确有落后时代的地方,有些考虑也匪夷所思。

但要把气氛形容得一片肃杀,却也没有必要。我们部主任说得好,该报就报,大不了写检讨。因为国内的媒体机构,背后也各有主办单位,有些单位还不一定对中宣部俯首帖耳。如果不是犯了天条,检讨、扣奖金就是最厉害的处罚了。

还是说《中青报》的《冰点》吧,去年曾经刊登了一个治疗非典副作用的通版特稿,而中宣部传达的意见是“不炒作、不宣传”,《冰点》可以说是顶风作案了,但最后如何,不也就是批评(批评似乎是来自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赵勇)?

附带说明一下,中宣部当时的解释是非典是一种新出现的传染病,大剂量激素治疗会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副作用,但却是当时唯一行得通的疗法,如果集中报道这个问题可能会引起公众更多的恐慌。

这个考虑合理吗?可以说有它合理之处,但就新闻报道而言这种要求似乎显得过分。所谓“稳定压倒一切”,到它那里就变成了最好什么也别做,那要我们这些搞媒体的干吗?

这样的话题,《冰点》做了似乎也没有什么后遗症。但此后发生的口角(我前面提过)以及海外一些网站上刊出李大同的公开信,却使团中央对《冰点》和李大同本人产生了反感,这可以说是他被处理的原因之一。

媒体是有导向、需要管理的,这点无论左右派应该都同意,在具体的技术手法上,国内可以说做的比较粗糙,中宣部这个典型的官僚机构不思进取,手法拙劣,常被大家耻笑。

但就《冰点》事件而言,中宣部应该算是有理、有据、有节。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李大同自己,用一系列行动证明了他和余杰、焦国标没什么区别。

家园 这个提法值得商辍

媒体是有导向、需要管理的,这点无论左右派应该都同意

我觉得, 媒体需要有法律制度管理,媒体本身的从业者也应该有职业道德,但是“要有导向”,还左中右都同意,质疑这个提法。

如果说媒体对民众思想观念会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这个说法我同意。 但如果说媒体都应该按照某些人,某些机构制定的框框,有意识地引导民众思想,并同时使用制度强制扼杀某些思想观念的传播, 则坚决反对这种导向,这恰恰是和言论自由背道而驰的东西。

家园 导向问题确实是存在的

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处理伊战报道的手法。作为个人可以反对导向,但最好不要在这一行再干下去,那几个反对伊战的电视主持人就是如此。我说的是现实,不是理想。

家园 要俺说,《冰点》事件非关言论自由就一个理由

老子打儿子板子关外人何事?纽约时报开除造假的记者关外人何事?其他的理由么。。搞笑二字。

家园 问题是儿子向外人哭诉了

动静还挺大。

家园 任何媒体,存在的作用,很大的目的都是试图在进行“导向”

这包括向民众宣传自己的思想, 也包括推销某种商品, 某种时尚,媒体的作用自然是巨大的。

但这和有一个政府,或者说政党统一控制所有媒体的“导向”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而媒体能够摆脱这个控制,自由地竞争和发表自己的观点言论(哪怕是有倾向性的),这才是言论自由的精义。

所谓 “那几个反对伊战的电视主持人就是如此”, 不知能否详叙?

家园 儿子向外人的哭诉扯到言论自由固然不是,但老子对外

辩称说打儿子的理由是因为“不该有这样的言论自由,会影响到国家安定团结”云云不也是扯淡么?

问题是儿子向外人哭诉了

动静还挺大。

家园 可以这么说吧

任何政府也试图通过媒体让民众接受自己的看法,或者说不让民众接受某些看法,在美国就不可能宣传共产党好。

框框是存在的,这是客观现实。区别在于大小问题,多少问题,如何操作的问题。在西方国家,可能更多地是以一种业内的默契形式存在,而国内是以一种简单粗暴的形式存在。

家园 那只是一个意见而已

还是那句话,官僚机构不思进取,手法拙劣

家园 不可能么?

可以这么说吧

任何政府也试图通过媒体让民众接受自己的看法,或者说不让民众接受某些看法,在美国就不可能宣传共产党好。

框框是存在的,这是客观现实。区别在于大小问题,多少问题,如何操作的问题。在西方国家,可能更多地是以一种业内的默契形式存在,而国内是以一种简单粗暴的形式存在。

美国ZF当然不希望有人说GCD的好,但问题是,GCD的宣传在美国的弱势是因为ZF强制行为的结果,还是听者自决选择的结果?

家园 你说的不错

任何政府都想通过媒体让民众接受自己的看法

但是民众也有权利不接受政府宣传的看法,也有权利接受与政府想要民众相信的相反的看法,所以政府的权力是应该受到约束的,也就是说,民众应该有相当的“言论自由”,政府不应该有权力任意关闭自己不喜欢的媒体的权力。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美国政府也会有试图干涉言论自由的倾向,因为对每一个政府,这似乎都是一种天然的倾向,但是传统,法制,或者说制衡,让他在很多时候做不到。

框框确实是存在的,但是这个框框是什么,应该有明确的定义,

而且在西方世界,这个框框的范围也比国内大得多,这个框框是什么,也不是政府一家说了算的。这个框框更不是在什么具体的历史,政治问题上,媒体应该持什么观点。

他们言论自由的范围要大得多, 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但是相对的自由还是有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