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坠崖记 -- 夏翁

共:💬67 🌺7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坠崖记

西西河开玩坠崖游戏,其实老夫年轻时玩过真的,亲身经历华山坠崖,比眼下时兴的蹦极那是要刺激得多了!

……

二十多年前,我还在读研。暑假前,有老师问,想不想出去玩玩啊?干嘛不想,有得玩还能放过?老师说,我们招生组人手不足,你要是愿意我就把你名字添上。那好啊,上哪儿去招生啊?西安!

话说招生小组六个人,除了一位老教师外,其它都是年轻人,老教师老家在西安,进了城就见不着他影子了,留了个传呼电话号码,说是你们先办着事情,有紧急事情再找他,把我们几个撇在了省委招待所。

其实这时候高考还没开始,我们就到各个重点中学发宣传资料,找尖子学生谈话鼓励报考,对各种高级别竞赛获奖者考虑免试入学等等。另外还要物色体育文艺专业人才,不看考分,只看其才是否在我校急需人才黑名单上,人要是有点儿真功夫,能给学校脸上贴贴金,少个两三百分算什么?咱特招!谁还没点儿资本主义思想涅(典自青松岭钱广)?

招生故事题目太大,以后有机会再说。且道高考几日无事可做,近处的兵马俑华清池都已经玩遍了,便蠢蠢欲动,准备上演智取华山。

华山,又名太华山,名列五岳老西,以其险峻著称。托电影“智取华山”之福,华山险要百尺峡、千尺幢的名气早从电影里面耳闻,连老兵油子的小调“提起那张老三,两口子卖大烟……”,小学生都会哼唱两句。

出行之前我即有此意,绝不能路经华山而不下马。从老爹收集的各种地图以及名胜游览图中翻出华山一份,“最高指示: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还是文革产品!不管它,复印一份带上。

此时一人提议,全数响应,反正我们在陕西境内所有的旅馆交通都是可以报销的。

年轻人嘛,说动就动,买上吃的喝的,又拎了一大桶散装啤酒,随意搭上一趟路经华山的火车就去了。

这是一趟慢车,走走停停,误点不知几许,到达华山脚下已经是半夜。本来是准备找旅馆的,但看见有好些旅客披挂整齐,一副上山打狼的架式,一问,据说是现在上山正好能赶看日出。

日出?这是一个好主意!上回去黄山,在清凉台上等了两天也没看上,尽下雨了。择日不如撞日,看今夜星光灿烂,明天一定是喷薄日出气象万千!

众皆喜,乃行。

一行四男一女,我之外还有一女研究生,另外三人均为近几年毕业之工农兵,亦属年轻力壮之辈。初入山,自然兴奋,说笑打趣,足下飕飕生风。有一位据说是登过华山的,谈起鹞子翻身、长空栈道之险要,口沫横飞,手舞足蹈。

山行渐渐崎岖,月色也被松林遮掩,我们的装备还是不齐,只带了一支手电,虽然我走在最前面,还是把手电让给了近视眼女士。肩头一只挎包,左手一桶鲜啤,仗着视力2.0的眼睛,为大家当先锋开道。

山道执拗地蜿蜒向上,双腿开始疲惫,机械地登踏在卵石路上,卵石路的边上镶整齐的条石,路的右边是陡直的立壁,左边条石的外面黑漆漆似乎是深渊,脚踩条石的感觉似乎比踩卵石更好。

突然,我左脚一个踏空,身体向左面倒去,说时迟,那时快,“啊”声还没叫出,已经几个侧滚翻,前滚翻,后滚翻向下坠落了十几米……

元宝推荐:履虎尾,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

老夏他跳了崖

家园 六指,是六指!
家园 华上!

这坑挖的真是有水平,还在傍边弄一副坑。

家园 还六指啦!

我都不敢进那个帖子了。

家园 又挖坑了。。

那个季节上华山并非最佳,因为雨多,比较危险。

家园 禾平阿姨害怕了
家园 “那闺女年方二八一十六哇~~

起了个乳名就叫宋大莲~~哪……”

夏兄把坑挖到感性了,欢迎啊——

另:不是张老三,是宋老三

家园 【雪花】哇,这么惊险. 后来呢?
家园 哪个贴子呀?

不要怕,我给你撑腰.

家园 没关系!大伙儿沉住气,肯定没有性命之虞~

555555,伊书生呢?你那个“抗锹的老萨”后边得加一个跟班——老夏~~

夜里还敢上华山?

当年成堆往下滚的事,谁有资料贴一贴?

家园 【资料】华山抢险纪实

华山抢险纪实

《文汇报》

吴申

巍巍西岳,“奇拔峻秀冠于天下”。古老的石阶,新凿的“天梯”,迎接过多少古往今

来的游人!

在千尺幢,夺回了十多位遇险游客的生命一九八三年五月一日。这一天,华山春意正

浓。在一级级石阶上攀登的游人,比往昔陡然增添了五六倍。光是第四军医大学就有一百多

位青年来这里旅游。还在早晨七点左右的时候,闻名于世的“太华咽喉”千尺幢,已是人头

攒动,游客侧身才能上下的崖梯,被堵得水泄不通。这里,坡度约为八十度,垂直高约三十

多米,二百六十多个台阶开凿在陡壁裂缝的一条石槽上。突然,一声惊叫从靠近千尺幢顶端

传出,一位中年工程师被游人挤离了台阶,一个跟斗摔将下来。险恶的连锁反应!他碰撞了

别的游人,一个、两个,一连十多个游人,急速地直往下掉……遇险的游客生命不保。他们

像石块一样从山顶翻滚下来,在这个危险地段的游客,也都面临着不测。谁敢拦阻他们?!

谁要是拦阻不成,就会立即加入遇险者的行列。

“快把人截住!快把人截住!”在一片令人恐怖的喊声、哭声、呼救声中,一声坚定有

力的呼喊,从千尺幢中段传了出来。四医大部分节日游山的同志正置身于这令人咋舌的险境

之中。面对着急速翻滚而下的遇险游客,他们脑子里只跳跃着两个字:“救人!”。容不得

丝毫迟,疑也没有丝毫迟疑。他们仰起头,举起手,随时准备抓拦滚落的游人,个人安危已

经置之度外。

首先掉落下来的就是那位工程师。任建军直扑过去,挡了一下没有挡住。王强和李博硬

是用身体扑挡上去,顺着来势,一个抓住了他的衣服,一个拉住了他的一只脚。一个女青年

头朝下摔落下来,李博大喊一声:“快抓住!”猛一伸手抓住了她的一只脚,下面的一位游

人抓住了她的头发。又一位青年掉下来了……滚落而下的遇险者,撞击着他们的头部、颈

部,猛砸着他们的双肩。他们身上沾着遇险者的鲜血,带着钻心的疼痛,顶着巨大的冲力,

在周围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把十多位遇险游人的生命,从死神的手里抢了回来!

在百尺峡,子弟兵用身体筑成了新的长城在上午险情出现之前已通过千尺幢的另外一些

四医大同学,游览北峰后,兴冲冲地归返至华岳又一险——百尺峡上方的二仙桥路段,映入

眼帘的一幕险情,不禁使同学们倒抽一口冷气。这里,数千名急于下山的游人,蜂拥在这条

长五十多米,宽不足二米的傍崖险道上,巨大的人流已将道旁的索链拱成弓形,弯出路面,

有的系索链的铁桩已被挤拉而起。此刻,前方百尺峡的崖梯口已堵死,而人流的巨大压力,

还是沉重地往前传送,情势岌岌可危,成群的游人随时可能堕入深渊。

面对这乱作一团的人群,在场的四位民警纵然声嘶力竭的呼喊,想方设法维持秩序,却

根本无济于事。险情像一道无声的命令,刻不容缓!学员赵建华和王连刚焦急地向为难的民

警说:“我们组织同学帮助维持秩序。”“太好了!”民警一阵激动……要解除险情,只能

说服游人后退,缓解山道上的压力,让人们在崖梯口有秩序地下山。可是,二仙桥路段从上

午十时就开始堵塞。人们在这里挤了许久才能挪动几步,有谁愿意往后退,哪怕是半步?尽

管学员已喊哑了嗓门。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流逝,大祸正在一点一点地酿成。危急关头,只见

赵建华和几位学员大声疾呼:“解放军同志带头向后撤!”在同学们的带动下,巨大的人流

终于向后松动了。哪知刚出现转机,一些趴在崖壁上的小青年却趁机冲了下来,又有一些人

也乘虚向前钻。道路重又堵塞。

“只有组成人墙,全线控制局面,才能保住群众的安全!”学员黄敦武急中生智,向大

家建议。“筑人墙哟!”四医大七九、八0级的学员和在场的其他解放军同志一边向群众讲

清意图,一边毅然沿着临靠深渊的一侧,艰难地、缓缓地向前挺进……许多群众被这种大无

畏的举动感染了,不少人主动侧身让道,协助他们前进。但也有一些人却怀疑学员们想“借

机溜走”,甚至挡住他们的去路。“把大家送下山后,我们才下山!”学员们坚定地表示。

傍崖险道内,喧闹声平息了。人们向四医大学员们投来了钦敬和赞许的目光,从他们身

边秩序井然地走过。刚才那些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人,这时也紧紧地握住了学员

们的手……许多人激动地望着那白底校徽上火红的字样:“第四军医大学”——呵,他们来

自张华的母校!

紧锁了六个小时的百尺峡崖梯口处已“转危为安”,群众从容地下山了!许多群众事后

感慨万分:“多亏了他们,四医大的同学!”

在沉沉黑夜,抢救行动超出了生理极限也就在这个难忘的五月一日,在这两个惊心动魄

的场面以外,还有一束束令人感奋的精神之光,在华山的险道、峡谷之间闪烁!

下午四点多,四医大的学员们在二仙桥畔发现了一名虚脱昏迷的女青年,名叫陈聪玲。

她已经昏迷六个多小时了。学员们想了各种办法抢救,但都无济于事。唯一的出路是把昏迷

着的病人送下山去。天快黑了,黑天爬下百尺峡、千尺幢这样七八十度坡度的崖梯,而且还

身背病人,那太危险了。然而,这个险非冒不可!

学员石俊俯身背起病人,向百尺峡走去。学员杨海涛、应可满抢先踩到崖梯上,一边一

个,站在石俊前面,他们一手拉着索链,一手托着石俊的腋下。学员赵建华、徐军一左一右

站到石俊身后,把背包带拴在石俊腰部,一人拉着一头,减弱向下的冲力。石俊累得两腿发

抖了,徐军接了上去;徐军支持不住了,赵建华接了上去。一个战斗集体就这样迅速形成

了,“一切为了病人”,使这个集体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位青年工人丢下了需要照料的未婚妻,自动加入了背人的行列。百尺峡下来了,千尺

幢下来了,一共五百多个台阶,都一个一个地下来了。走过了最困难的地段后,当青年工人

返回去照料未婚妻时,学员们问他的姓名和单位。他回答说:“别问了,你们是解放军,我

是共产党员,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现在,人们已经知道,这位青年工人是宝鸡机电设备

公司的李端根。

夜幕早已降落了。救护陈聪玲的学员队伍面前,还延伸着二十多里崎岖的山路。他们向

农民借了两根扁担,绑了一副担架,早已累得精疲力竭的学员们,不停地换班,不停地休

息,二十几里路整整走了十多个小时。跑在前面探路的那位同学,竟然把自己的身体伏在一

个很高的台阶下,让同学们踩着过去。一位女学员打着手电筒为大家照路,实在看不清了,

她就跪在地上,用手摸路,去抵住那些松动的石头了。为了抢救这位素不相识的虚脱昏迷的

女青年,这个战斗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凭着自己执着的信仰,付出了超过生理极限几倍的

力量。在距离山口还有五里路的时候,石俊第一个虚脱了。快到山口的时候,徐军虚脱了。

没有多远,杨海涛又虚脱了。当医院的灯光在沉沉黑夜里闪亮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瘫倒在

地了。后面赶上来的几位同样疲劳不堪的学员,从战友手中接过沉重的担子,走向那希望之

光。

这一天,另外还有两副担架在重重艰难险阻中行进。躺在担架上的,一位是千尺幢受到

冲撞挤压的女青年,另一位是从千尺幢滚落下来、头部负伤的女青年。担架队由四医大另外

两批学员自动组成,山崖、乱石、溪流、斜坡,都不能阻挡英雄们奋进的脚步。

这是潮流,一代张华遍及社会华山救险的英雄群体,以自己燃烧着的生命照亮了别人。

一位被救女青年和她的两个同伴,在给四医大党委的感谢信中,写下了这样一曲英雄的赞

歌:“我们都是同龄人。谁说我们这一代人没有希望?请看:雷锋精神不是还在他们身上延

续吗?谁说我们这一代人精神空虚、思想颓废?请看:一代张华遍及社会。”

跟战友们毫不犹豫地一起站到保护群众前列的共产党员王延军,更清楚地揭示了救险行

为的真谛:“这是一个潮流。在人民生命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们许多人都会像张华一样挺身

而出的。”

关键词(Tags): #华山#抢险#纪实#文汇报
家园 哼哼,你夏兄也有失足掉到别人坑里的时候哇...

唉,又是一个坑...

没辙,等着吧。

家园 然后呢......
家园 啊,不是吧,这里也有坑?

干脆先把俺掉坑里算了.

送花一朵,快续快续.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