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医史闲话之探索死亡 -- 青方

共:💬8 🌺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医史闲话之探索死亡

(这是我博客里的一篇日记,内容可能引起一些人的不愉快,所以想好了再读)

人类探索死亡的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从纯粹的医学角度看待死亡,也并非那么简单。

医学对死亡的传统定义是心跳和呼吸停止,但在200年前,听诊器还没有面世的时候,有的时候病人的呼吸和心跳都异常微弱,医生很难判断,就出现了死人活过来的现象。所以如何确认“人死了”就成了医生们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200年前的欧洲,医生们想出来很多办法,很多现在听来可笑而奇异的办法。一位医史学家罗列出几十种不同的方法,但主要的意思就是用不是死人就不能承受的疼痛或是难受来刺激死亡的嫌疑对象,如果有反应就是没死。最简单直接的办法是用削尖的铅笔捅人的鼻孔,还有用刀片切割人的脚心,中医里有用三棱针,也就是大号的锥子刺十个手指头尖的办法,中医里有其独特的解释,但对于我来说,异常的疼痛是唤醒人的最直接的原因。还有用溶化的蜡烛点人的脑门,把烟灰吹到人的鼻孔里,把虫子放到人的耳朵里,往嘴里灌温热的尿,穿乳头的特殊别针,这些现在听来异常恐怖的办法,在大约200年前,是医生们对待死人的常用方法。一位法国医生甚至想出来,在人死后,连续拉扯该人的舌头不少于3个小时,这位医生考虑到这种办法大多数医护人员都极其不愿意操作,他居然还发明了专门用来拉舌头的机器。

这些方法最终都没有流行起来,人们在不断的尝试后,又回到了最简单原始的办法,等待。一个人死了,如果等待3到4天,还没有缓过来的迹象,就可以最终下死亡的结论。于是医院里专门设置了待死的房间,死人都摆在里面等待神奇降临,医院还放上一些装置,例如手上绑上线,线的另一端连到医生办公室的铃铛上,一旦有动静,可以很快发现。这种房间直到1940年才最终从德国的医院里消失,原因自然是,一旦进了这样的房间,没有人能缓过来。中国的医院好象从一开始就跨越了这个“待死室”的阶段,直接叫“太平间”,这个太平间并非“待死”,是“确死”,因为太平间里的设备并没有给死人提供任何可以缓过来的可能。如果哪个大夫听了死者亲属的哀求,跑到太平间去抢救,那就成了天大的医疗事故,因为这种局面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宣布这个人死亡的大夫草菅人命,要么就是跑去抢救的大夫是个大傻瓜,没有第三种可能。

现在人们对死亡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化,例如,人的自主心跳呼吸停止了,并不意味着这个人死了,因为大脑在呼吸心跳停止后几分钟,还是活的,如果抢救得法,人还是能救过来的。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脑子已经死亡了,即使是心跳呼吸还能用机器维持,人体还是温热的,但这个人却是已经死了,这个脑死亡已经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同。

人们对脑死亡的认同源自对死亡的新的认识。一般的观点,所谓死亡就是灵魂或是精神,或是叫“气”的东西离开了肉体,这个时候,死亡就随着灵魂的离开,填充了灵魂的空间。以前的巴比伦人认为人的灵魂是寄托在人的肝上,而希腊人甚至中医都认为灵魂是在心里,这有无数的爱情歌曲和“我心里想”作为鉴证。而古埃及人在制作木乃伊的时候,是把心脏留在躯体里的,因为这是复生的保证,而脑子则都用吸管取走扔掉了。从亚里士多德到柏拉图,都曾经考虑到脑子可能是另一个重要的灵魂居住地,所以心和脑的争论一直持续着,现在尽管人们还习惯性的把心和很多灵魂活动,例如爱情,情感和心联系起来,但显然人们最终认同脑子是灵魂的家,并用法律形式确认下来,脑子死了,这个人就真的死了,不管这个人的血是否还流动着,肢体是否还温暖着。

确认了脑死亡是人死亡的标准以后,为很多器官移植扫清了法律和伦理的障碍,特别是心脏移植,如果认可心跳停止是死亡的标准,那么把一颗跳动的心脏移植给另一个人就变成了不可接受的事情,因为人们不能因为要救一个人而去杀死另一个人。

不管器官移植是多么的轰轰烈烈,但脑子移植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如果一个人脑子死了,但身体还依然健康,另一个人身体死了,脑子却还活着,如果把两个人拼接起来,把活着的脑子移植到健康的身体里,就又是一个完整的人。但问题是,这个人是谁呢?是谁在活着呢?这个人的社会关系如何呢?法国人探索性地移植了一张人脸,就引起极大的争议,可以想象移植人脑后会怎样。

是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使得死人不再受到虐待,尽管人们只是想看看这个人到底死没死,并无恶意,但回顾人们探索死亡的历程,也许能帮助人们深入地认识自己,认识寄托生命的这个肉体是怎么走的,怎么知道这个肉体就走了。

关键词(Tags): #探索死亡元宝推荐:Highway,
家园 Hua Ding!
家园 咦,青大夫是不是漏了一个重要的死亡判断办法

医学对死亡的传统定义是心跳和呼吸停止,但在200年前,听诊器还没有面世的时候,有的时候病人的呼吸和心跳都异常微弱,医生很难判断,就出现了死人活过来的现象。

传统上判断死亡不止是心脏和呼吸停止,应该还有一个是瞳孔反应:翻开患者的眼皮,看瞳孔是否已经扩大,瞳孔对光反应是否消失了。这个方法简单有效,应该很早就有应用吧?

200年前的欧洲,医生们想出来很多办法,很多现在听来可笑而奇异的办法。一位医史学家罗列出几十种不同的方法,但主要的意思就是用不是死人就不能承受的疼痛或是难受来刺激死亡的嫌疑对象。。。

记得以前在书中看过,过去判断呼吸是否还在的工具有羽毛(看羽毛是否动)和镜子(看镜面上是否有呼吸产生的水汽,天冷的时候应该效果不错),还有其它的记不起来了。 比起这两手段,青大夫引的那些方法是够奇异的。只是他们是用来判断死亡的,还是企图靠疼痛刺激来唤醒昏迷病人(或者防止诈死)?

家园 说的好

观察瞳孔对光反射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可能晚于这些奇异的方法。这些方法在人类“死亡史”上都具体地实施过,而且有记载,因为耸人听闻,但我以前不知道,所以记录了下来。

并不全面,你补充的很好!

家园 【文摘】判断死亡的根据

摘自外链出处

  (三)判断死亡的根据

  判定死亡,即判定脑死亡——全脑机能不可逆的停止的根据应当是:各种有关检查的结果都一致表明,脑干和大脑两半球的机能已全部、永远地消失。根据近年研究,判定脑死亡的主要根据可大致归纳如下:

  1、不可逆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不可逆昏迷(irreversible coma)是不能逆转的意识丧失状态。所谓大脑无反应性(cerebral unresponsivity)是指深度昏迷的患者对施加的外界刺激不发生有目的的反应,不听从指挥,不自动地发声,在给予疼痛性刺激时也不反应发声。

  2、呼吸停止 无自动呼吸,表现为至少需要进行15分钟的人呼吸后,仍无自动呼吸。

  3、瞳孔散大 是重要根据,但非绝对必需,有的患者可无瞳孔散大,但瞳孔固定(对光反应消失)是必有的。

  4、颅神经反射消失 包括瞳孔反射,角膜反射,视听反射(oculoauditory reflex眼向拍手处转动),咳嗽反射,恶心反射,吞咽反射等的消失。

  5、脑电波消失 应当注意的是过量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中毒和冬眠状态时,脑电波也处于零电位,但这种状态不一定是脑死亡的表现(【这个倒是纠正我原来的看法。原以为脑电波零电位是等于脑死亡呢】)。除此以外,零电位脑电图是表示脑死亡的重要根据之一。

  如果可能,再加用动脉造影等方法证明脑血液循环停止,则可进一步肯定脑死亡的诊断。至于确诊脑死亡所需的时间,一般认为上述5项检查结果持续存在24小时而无逆转倾向时,即可宣告死亡。近来也有人认为这些结果只需持续存在6小时就可发出死亡通知。而且,如果有一次脑血管造影证明脑血管灌流完全停止,就可以立刻宣告死亡。

  有没有条件做脑血管造影和脑电图,没有条件用人工呼吸机进行抢救时,一般就可以根据心跳和呼吸的永久性停止来诊断脑死亡,因为已经证明,心跳和呼吸的不可逆停止如不作抢救,很快就会导致全脑机能的永久性地丧失。

家园 【原创】不知生,焉知死?

什么是生命?什么时候是一个生命开始的起点?

这个问题到目前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那么,我们对死亡的定义又是如何呢?

我一直认为,所谓“脑死亡”的标准也并非“金标准”。这是一个非常功利性的标准。是为了获取“死者”其他有用的器官而制定出的最有利于“接受移植者”的标准。

类似的是,生命开始的标准如果以分娩为标志的话,与其说可以明确界定时间,不如说,这不过是为了更方便以合理合法的手段来接受人工流产,而又不必承担心理压力的标准。

生命在何时结束?其实没有标准;就如生命在何时开始一样。

家园 中国殡葬文化里的“停尸”多少多少天,其隐含意义就在于

防止“假死”现象... 古人几千年下来已经意识到很多时候人“死”了,停上两天还会有可能复苏 -- 而立即把人埋掉恐怕是不明智的... 所以就发明了“停尸”多少天的说法。

美军越战时期战死的尸体装入棺材后用飞机运回美国大陆。抵达后都要再次开棺检验一下。比较恐怖的是,为数不少的尸体都发生了形状变化 -- 表情痛苦恐怖,肢体蜷缩,有的抓烂了衣服,甚至用指甲在棺材板上划下了深深的划痕。

换言之,他们是复活了之后,又在棺材里被生生憋死的!

家园 这些的确都是实用的标准

比如可以定义一个尸体内所有细胞全部死亡才为真的死亡。但是从脑死到这个定义的死亡之间,这个尸体除了失去可移植的器官,增加停放甚至继续抢救的成本外,并不对现在社会的科技和伦理允许范围内的活动造成任何影响。如果以后科技进步,可以挽救脑死的病人,那么定义的死亡时间必定往后推。

给人工流产的合法化可不是通过定义生命从分娩开始的,精子卵子都是活的细胞。和这个相关的定义是“人”,还有“意识”,这些在世界范围内由于文化和信仰的差异还有争议。另外,在伦理相对宽松的地区,妊娠晚期也不能流产,但是主要原因大部分来自对孕妇的安全考虑,而不是认为胚胎已经成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