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布坎南《西方之死》评介 -- carnivore

共:💬37 🌺2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布坎南《西方之死》评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一)简介

帕特·布坎南的《西方之死》是大约半年前,一个自由党的朋友推荐给我看的。我说:“我对这个人很不感冒,肯定不会同意他的观点的。”他说:“不是要你同意他,只是他在书里说出了一些还不错的point,值得看看。”我盛情难却,就把这本书拿回来啃了,权当是个了解美国保守派的机会。说起来,这还是我看的第一本英文政治书呢,所以长了一小丝单词量,不过这洋洋大书却没能改变我的任何观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帕特·布坎南,据该书封三的作者介绍:“三届美国总统的高级参谋,曾在1992年和1996年两次竞选共和党的总统提名,并在2000年作为改革党的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还著有其他五本书,包括畅销书《Right From the Beginning》和《A Republic, Not an Empire》,专栏作家,三个美国最早的公共事物电视节目(NBC的The Mclaughlin Group, CNN的The Capital Gang和Crossfire)的创始人之一。”他长期活跃在媒体的第一线,是美国最著名的保守派之一,只要美国有了什么风吹草动,我们就总会看见他在一到N个电视节目上侃侃而谈。

需要注意的是,保守派也不是铁板一块,布坎南是属于保守派里的paleoconservative,即“传统保守派”,我称他们为保守保守派,简称保守平方派。因此,他和布什所属的新保守主义派也是不对付的,在《西方之死》后,他又在2004年写了本书,叫《当右派变错:新保守主义分子如何破坏里根革命和劫持布什政府》,不过我就不想再浪费时间去看他们保守派的内斗了。

这本《西方之死》写于2002年,副标题是《人口下降和移民浪潮将如何危害我们的国家和文明》,火力对准的是自由派。全书共有十章:

第一章:濒危物种。这个濒危物种不是别的,乃是如今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的白人,专指欧洲裔白人,因此拉美人、阿拉伯人、印度人这些二等白人就被排除在外,但是日本因为足够西方化了,又被恩准加入在内。布坎南分别专门讨论了德、意、俄、英、日本的情况,然后描述了在他们的文明世界之外,野蛮人拼命繁殖的恐怖景象。

第二章:“孩子们都去哪里了?”。布坎南在这一章里给出了他认为的西方人口下降的罪魁祸首:避孕药和堕胎药的发明、堕胎合法化(其实是未非法化)、六十年代开始的反潮流文化(性解放、女权运动等),以及使妇女走出家庭的社会变化:(A)新经济,让以前干不了体力活的妇女现在坐办公室一样挣钱;(B)“家庭工资”的终结,也就是男女同薪,让工作对妇女的吸引力增加了;(C)“人口炸弹”恐慌,布坎南炒毛主席的冷饭,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D)女性主义,布坎南认为这是导致妇女堕胎、单身、拒育的理论基础;以及保守派的老生常谈:(E)流行文化,和(F)道德沦丧。

第三章:革命教义。这个“革命”是指六十年代开始的自由派主导的文化思想革命。布坎南总结出来的革命教义有:无神、无绝对价值观、各种生活方式是平等的、反迷信、生活目的是此世幸福,因为这是唯一的世界。然后他重炮轰击了所谓“仇恨罪行(hate crime)”。在这一章里他还点名批评了说“白人是人类之癌”的苏珊·桑塔格,和写《imagine》的约翰·列侬,因为他在歌里imagine的,是个没有上帝、没有祖国的世界。

第四章:革命四人帮。布坎南为善良的人们揪出了革命的幕后黑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匈牙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卢卡奇(Goerg Lukacs),提出家庭应该解体,一夫一妻制已经过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Antonio Gramsci),提出马克思主义者在西方应当首先发起文化革命,而不是急着去进行武装革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法兰克福学派批评家阿多诺(Theodor Adorno,照片中右者,左为法兰克福学派另一巨头霍克海姆),和同僚一起提出“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把西方文化解构得一干二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又一个法兰克福学派学者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他极具创造性地将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结合在一起,提出性和麻醉品是进行文化斗争更好的武器,是“要做爱,不要战争(Make Love, not war)”这一经典口号的发明者,因此深受左派学生喜爱,1968年法国学生游行时,还曾打有一面3M大旗:“马克思、毛、马尔库塞”。

第五章:即将到来的移民狂潮。布坎南分析了西伯利亚、中亚、波斯湾、以色列、欧洲等地的人口消长趋势,指出人口变化将带来重大的政治变化,其中西伯利亚部分是讲俄罗斯和中国的人口对比。布坎南写道:“中国一直把西伯利亚的一部分看作是‘失土’......到本世纪中叶,北京可能会试图收回这部分土地,阿拉斯加在白令海峡对面的邻居可能将不再是衰老的俄罗斯人,而是年轻有为的中国探险家们。”

第六章:再征服。这个词是西班牙语,来自于在美国的一个西班牙裔组织,目标是要重新将加利福尼亚和其他一些西南州变为西班牙裔的土地。我对这样的活动不以为意,因为美国什么样五花八门的组织没有?但布坎南显然当了真,花了老鼻子劲去挖出他们的计划、进展和威胁。

第七章:历史战争。这一章以厌恶的口吻--比我的开涮口气可要强烈得多--描述了左派笔下的美国历史:哥伦布和早期移民是奴隶贩子、种族屠杀凶手;华盛顿等美国国父是奴隶主,其中杰斐逊还强奸女奴,另外他们双手还沾满印第安人的鲜血;内战是奴隶主和叛徒的暴动,南方邦联旗帜等于纳粹的卐字旗。

第八章:美国的去基督化。美国被去基督化的罪魁祸首,据布坎南检举,乃是最高法庭。他认为最高法庭滥用“政教分离”原则,事实上压制了人们的基督教信仰自由。随后他痛心疾首地列举了美国如今的渎神、反神现象,尤其是同性恋。

第九章:胆怯的大多数。布坎南认为美国保守派在自由派的文化攻势面前过于胆怯,并分析其原因是:一,保守派专注于冷战,忽略了后院起火的文化战争;二,年轻人基本被自由派所俘虏;三,保守派没有认识到文化战争是个零和游戏;四,持续三十多年的打击已经瓦解了基督徒的士气;五,保守派遵守规则,尊敬法庭;六,文化革命对新一代人来说已不再是革命,而是主流文化。

第十章:分裂的家园。这是全书的最后一章。感谢上帝,布坎南终于大声说出了在前面遮遮掩掩的一句话:“西方文化和文明最优越”,其中“最优越”一词还用斜体强调。这句话其实是他全书的基础,没有这个论断,他整本书都毫无意义。但他并没有充分论证这一点,也许他认为这是不言自明的吧。他总结了西方和美国所面临的四大威胁:人口下降、异族移民潮、自虐文化、世界政府,并开出自己的药方:政府用经济手法刺激妇女生育,经费可从提高进口关税获得;驱逐非法移民,限制合法移民,移民后代必须被转化到英语文化中;停止给IMF和世界银行的拨款,退出WTO,反对北约扩张,从世界各地撤军;保守派联合起来反击“反西方文化”,包括不看自由派电视和电影(他列举了很多好的老电影可以看),蔑视政治正确原则,通过反堕胎法律,加强审查,加强历史教育,等等等等。

 

(二)文风

布坎南的写作水平很不错,书写得流畅易读,语言也比较优美。虽然全书都欠深刻的分析,以至于他无法说服我接受他的任何观点,但他这本书本来也就是写给保守派大众看的,而不是给我这样的怀疑论深入骨髓的疑神论者看的,所以这种写法应该算是成功的。

但说到文风,这本书可就让人不敢恭维了。象布坎南这样信仰坚定,或者表现得信仰坚定以至于偏执的作者,下笔本来就难免会过激,因此他在全书里都少见冷静的分析、客观的立场,多的是以偏概全、危言耸听。比如:

他在批评马尔萨斯人口论时说:“这个说法(人口炸弹)在第一世界的富有和中产阶级被当了真,在它本意所指的第三世界却基本没人理睬。”这时他绝口不提人口第一大国、人口比他的宝贝欧美日加起来还要多的中国的人口控制的努力,我认为是很不客观的。他并不是不知道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因为在书的另一处,他还特意提到,美国妇女又不是会被迫堕胎的中国妇女,应当把孩子生下来。

另一处提及中国的地方大概更可以说明他的文风:“由于没有任何美国公司愿意与RU-486(一种堕胎药)发生联系,一家在中国的公司悄然开始生产这种药。警惕的人们也许会把中国在生产Ru-486中起的作用看成是帮助那个阻止中国在亚洲和世界崛起的国家自杀。”

其他危言耸听还有《历史战争》里他列举的自由派的一个罪状:“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的作者,去年被新泽西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立法机关两次否决了一项要求公立学校学生每天读一小段《独立宣言》的提案。”布坎南在这里上纲上线也上得太高了。他在后面引用了一个非裔议员大骂《独立宣言》的言论,可我们只需要常识就可以推想到,人们否决这项提案显然是因为它是个形式主义把戏,除了加重学生负担和让他们痛恨《独立宣言》外,不会有其他任何效果。这和新泽西人欢不欢迎杰斐逊有什么关系?

布坎南在《历史战争》里举的很多例子都有类似问题。他痛陈自由派掌握下的媒体、课本如何诋毁美国英雄,可从来也不说一说,华盛顿、门罗、安德鲁·杰克逊这些人,真的就是高大全吗?如果自由派说的他们屠杀印第安人是真的,那么在历史书中提出批评又有何不可?大概他认为这本书的读者都不会有探索历史的好奇心,只有捍卫偶像的正义感,所以只要把那些金光闪闪的名字祭在空中就万事大吉了。

 

(三)人口问题

这本书基本讨论的是两个问题:人口构成的变化和反西方的文化。布坎南倒是把“世界政府”也列为美国四大公敌之一,但任何头脑还比较清醒的人都知道,联合国远不是任何意义上的政府,并且在宪章里也强调了要尊重各国主权。布坎南把围绕欧盟的纷争称为“这是二十一世纪的决定性冲突。它将决定西方的独特文化们是生存下去,还是成为一个多文化大陆上的次文化们。它将决定欧洲国家们是独立自由地生存下去,还是成为一个欧洲国的各省,保存自己的独特个性就是违法。”这种昏话,可以清楚地现实布坎南的歇斯底里式的恐惧是如何淹没了他的理智,似乎他的脑子里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文化”。

在人口问题上,布坎南据说是第一个大声疾呼,引起人们对西方世界的人口变化的注意的。他所讲的确实是事实:西方世界的出生率持续下降,第三世界的人口持续上升,而在美国,则表现为白人的人口下降,黑人、西班牙裔人口迅速上升。但是他对这个事实的反应就有些过于大惊小怪了。

根据我从李银河《生育与村落文化·一爷之孙》里看到的现炒现卖,李银河介绍了一个西方人口理论,认为大多数社会的人口变化都是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最后变成低出生率、低死亡率。死亡率的变化由高到低很好理解,是由人类社会的物质条件、科技水平决定的。决定出生率的,是对一个家庭来说的生养孩子的预期值。生孩子可以带来的收益,主要是天伦之乐和老有所养,成本主要是使这个孩子长大成人乃至成材所需花费的精力、金钱。这个关系并不是线性的,也就是说,两个孩子所带来的快乐不是一个孩子的两倍,所需花费的精力也不是两倍。当生孩子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时,人们会倾向于多生孩子,但当再生一个孩子的预期收益小于预期成本时,人们会倾向于少生。这种决定不一定是经过清醒的计算,很多情况下可能只是人们的下意识决定。

在人类社会早期,生存条件恶劣,死亡率很高,包括婴儿,因此人类社会必须保持高出生率,不然就无法得到期望的回报。这时抚养孩子的成本很低,给他们饭吃就行了,孩子成人后的回报却很大,除了赡养老人外,还能形成家族力量,人丁越兴旺的家族越占优势。与之相对应的,大多数社会也会形成鼓励生育的文化,比如中国的“多子多福”观念,基督教的“非生育目的性交是罪”观念等等。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条件,物质和科技水平足以使死亡率降下来之后,一方面文化上的惯性还会促使人们继续在一段时间内多生多育,另一方面,由于物质条件的进步,抚养孩子的成本仍然不高,回报依然不小,所以社会依旧保持高出生率。

等到社会发展到如今西方国家的阶段后,抚养孩子的成本已经不再局限于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教育投资。这是非常昂贵的一项成本。同时,由于福利制度的完善,孩子的赡养已不再那么重要,家族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也已大大消弱,人们的观念更注重自身的享受,抚养孩子所需花费的精力这项在过去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付出,在现代人看来已是负担。在这些因素的消长影响下,出生率自然就下降了。

以我周围的在美国的中国人家庭为例。我经常和他们开玩笑:“你们应该多生几个,因为这里不用计划生育,不多生几个就浪费了。”但是他们以两个孩子最多,要不就是一个孩子,三个孩子的极少,更多的就是闻所未闻了。原因是出奇的一致:孩子太多,教育费用负担不起。对于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来说,他们当然也宁愿只要两个医生孩子,不要十个吃救济的孩子。

所以布坎南的炮火完全轰错了方向。造成西方社会生育率下降的原因,是西方社会本身。由于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使得培养人才的成本越来越大,而父母为抚育儿女所需付出的代价也就越来越大,这时人们自然会选择少生。以质取胜,而非以量取胜。老虎一生只产几胎,金枪鱼才一次就产几千卵。少生几个孩子,给他们最好的教育,比多生将在最底层挣扎的孩子,显然是更明智合理的繁衍策略。

因此,想要提升西方社会的生育率,只有两个办法:要么退回到前工业时代去,大家都靠傻力气混饭吃;要么实行彻底的免费教育,包括律师、医生、工商管理这类高回报的职业。前者显然不可能,后者则只在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相对于一个叫“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名词来说)才有可能。

要社会主义还是要低出生率?我看还不如直接要了布坎南的老命算了。

布坎南是个典型的只有信念、没有智慧的十字军式写手,大脑基本已丧失功能,全被肾上腺激素给泡没了。他们这种人认识不到,人民大众的简单选择里的朴素道理,往往胜过他们的自以为是的“深思熟虑”。他们总是一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样子,不顾社会发展本身有其规律,要把社会硬拉到他们所指定的轨道上去。就他们这种人还好意思自称“保守派”,一人拿本红宝书,去当“毛主席的好学生”倒更象些。

对于布坎南所恐惧的前景:非白人在数量上淹没白人,我本人作为一个非白人,当然是乐观其成的。但我理解白人保守主义者对此的担心,至少,在一人一票的民主社会,哪怕白人的财富总量仍占绝对优势,也仍占据政治主流位置,非白人在投票时的数量优势却会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把政局导往对白人不利的方向。布坎南提出的对策是,白人自己也赶紧多生,和非白人展开热烈的生育竞赛,有道是: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哪种蝗虫之天下!----是金枪鱼、黑枪鱼,还是白枪鱼?

我倒愿意给布坎南提个建议:不要鼓励白人多生了,还是想办法让非白人少生吧。怎么让他们少生呢?很简单,承认客观规律,提高非白人抚养孩子的成本,让他们自愿少生。换句话说,提高非白人的经济地位,让他们也过上受过良好教育的富裕生活,那时,他们自然也会选择“子在精不在多”的生育策略。

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西方国家应当大力帮助穷国早日现代化,而不是只顾从那里利用廉价资源、廉价劳力;在美国,应当改革福利制度,把钱用来帮助弱势群体的教育、就业,要让尽可能多的人自食其力,而不是白养懒汉。这样才能在全球、全社会形成良性循环。布坎南提出的对策,一方面要提防非白人涌入,一方面又要保持西方社会的独富,无异于土财主筑墙自保,只能保得一时,最终仍将被墙外的穷人冲垮。套句老话说,只要还有一个国家不富裕,所有的国家就都不富裕。

 

(四)文化问题

文化问题的核心可以归结为一句话:西方文明是否最优越?

布坎南当然认为是。依我看,“最优越”不是个事实判断,而是个价值判断,因此需要先定义怎么算“最优越”。是物质生活最富庶的文明最优越,还是精神上最有幸福感的文明最优越?是创作出最优秀的艺术、发展出最先进的科技的文明最优越,还是对环境的破坏最小、杀人最少的文明最优越?

我认为,在现阶段,西方文明无疑在全球最占优势,并且也可以说,他们在科学、艺术、思想各领域的成就,也远非其他任何文明所能企及。但是,以一时的成败来判断整个文明的本质,我觉得实在有些过于鲁莽,不是严谨的研究态度。西方文明并非从娘胎里一出生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吐人言:“天上地下,惟我独尊!”--那是传说中的释迦牟尼。他们也经历了极为曲折的发展过程,比如在中世纪时,整个西方世界都笼罩在黑暗中,不要说远不及相邻的阿拉伯世界富庶、强盛,也没有阿拉伯人的科技和医学水平,文明程度更是差了一个数量级。当时的欧洲人还在热衷于宗教裁判所、烧女巫,阿拉伯人却能容忍异教徒,只要他们纳税就不加迫害。那时布坎南的阿拉伯先辈们完全也有理由信心满爆地喊出:阿拉伯文明最优越!

同样的,西方文明在现阶段的表现最好,也不能代表他们在将来就一定也能最占优势(不过他们在将来最占优势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速度是以指数形式增快的,所以西方文明在现阶段的优势所能发挥出的作用,比几百年前的阿拉伯文明要大得多)。福山提出的“历史终结说”,认为西方文明的“自由、民主”理念已达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我看这只说明了他的想象力是何等贫乏(当然你还能指望一个日本人有多奇卓的想象力呢?哪怕他是在美国土生土长),没有眼力看穿历史发展的各种可能,就转而以为历史的发展到此已经应有尽有,便如开尔文爵士在1900年所说:“物理学的大厦已基本建成,剩下的不过是把实验做得更精密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对未来的看法是,各种文化将进一步继续融合,同时仍将保留自己的独特个性。我想现在的西方文化将在未来的文化里占有最大比重,但并不能完全吞噬、消化掉其他文化。同时,西方文化本身也会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会积极吸取其他文化的可取之处。最终我们都将认同西方文明所提出的“自由、民主”理念,都将享受西方文明所发展的科学技术,但仍会拥有自己的风俗、传统和生活习惯。

因此我认为,西方文明不见得最优越,但其他各文明确实有很多需要向西方文明学习的地方。我相信“文化相对主义”,但坚决反对拿“文化相对主义”作为抗拒西方文化所提出的“自由、民主”理念的借口。我觉得“文化相对主义”的精髓,在于承认各文化都有其价值,但并不能得出我们需要人为建筑“文化保护壁垒”的结论。我的主张是:让各文化和平共处,自由竞争,绝不能用武力去灭绝、强奸另一个文化,也绝不能用国家力量去粉饰、扶持一个文化。

总之,让人们自己去做选择,让人们在历史进程中自发将各文化融合、扬弃。适合人的文化,自然会昌盛,人不喜欢的文化,我们也只能让它老去。文化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图腾,人类之间的道理在文化身上也适用:灭绝其他文化是杀人罪行,打压其他文化是强盗行径,拒绝其他文化是自闭症,否认各文化之间的差距是乌托邦,试图造成各文化的结果均等(而非机会均等)是大锅饭。我们需要有更宽容开放的心胸,更勇敢睿智的头脑,放心地让各文化互相融合,自由竞争。这才是真正的平等。

 

(五)结论

我必须说,布坎南的这本书让我对保守派的敬意去掉了一大半。我本来对这位相貌堂堂、常在电视里义正词严地指点江山的评论家还有些基本的尊敬,这次是我为了了解布坎南的背景,在网上查资料,发现他原来是尼克松的高参,当年尼克松在总统选举里臭名昭著的“dirty tricks”,就大半出自此公帷幄。尼克松倒台后,他在听证会里对自己当年的角色矢口否认,但最近解密的白宫文件,已经证实了他确实曾经出过很多不光彩的主意。再联想到不如布坎南相貌堂堂、但比他更义正词严的Bill O'Reily,去年闹出超变态的性丑闻,这些保守派可实在让人倒胃口。

撇开人品不谈,布坎南在这本书里表现的智力水平也让我很是失望,以至于我除了对他大加嘲笑之外别无选择。那些逻辑、见识错误且不说,我最受不了这个家伙的,是他开出的每个药方,几乎都是要通过政府的作为,来达到重整社会的目的。他这简直是在往“保守派”这家老字号的门面上泼粪。美国保守派的天字第一号信条,就是“小政府”,可是现在“保守派”已经成了个大杂烩,里面除了正宗的小政府主义者外,还联合进了福音派、文化保守派等等,大家搭着保守派的顺风船共济自由派这条浊浪翻滚之河,心里却各怀鬼胎,同床异梦,都把自己的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象布坎南这样的文化保守派,哪里还在乎什么小政府、大政府,能有“一个领袖”来实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文化”还更好呢。

当然,布坎南只是个政客、评论员,所以我对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些。保守派的一些理论家,比如亨廷顿,他们的书应该够我研读、深思上一阵子的,可惜我现在没有时间,也暂时失去了兴趣。所以先代表组织给《西方之死》下个结论吧:大毒草,仅供批评研究之用,县级以下干部群众不准阅读,违者处以“洗脑”大刑,罚读《美国草根政治》一百遍,至可以背诵全书为止。

关键词(Tags): #西方#文化#文明元宝推荐:神仙驴,神仙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好文!

这老布的论调已经离希特勒只有50步之遥了,可谓真正的极右。

家园 花!抢个板凳再慢慢学习
家园 好文章,顶顶顶!

这种文章不加精华,不收花束,如何让群众满意。

家园 版主何在?赶紧加精
家园 这一段想讨论下

因此,想要提升西方社会的生育率,只有两个办法:要么退回到前工业时代去,大家都靠傻力气混饭吃;要么实行彻底的免费教育,包括律师、医生、工商管理这类高回报的职业。前者显然不可能,后者则只在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相对于一个叫“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名词来说)才有可能

可是更接近社会主义的北欧西欧国家生育率反而比美国更低些,这个如何解释?

家园 生活优越意味着有更多的娱乐,所以造人的乐趣降低了
家园 那些国家只是福利好,谈不上高回报职业的免费教育吧
家园 跟免费差不多,不过上岗名额有限,太笨的人过不了考试这一关
家园 老摇的文章总是要花的

虽然这篇暴露出了你那激进自由派的真实面目,哈哈。

我觉得Buchanan的观点就注定他至少在政治上永远是个边缘人。

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西方国家应当大力帮助穷国早日现代化,而不是只顾从那里利用廉价资源、廉价劳力;在美国,应当改革福利制度,把钱用来帮助弱势群体的教育、就业,要让尽可能多的人自食其力,而不是白养懒汉。这样才能在全球、全社会形成良性循环。

这有点理想化了。西方如何能放心帮助穷国现代化?前提条件当然是穷国要采取他们信任的政治制度,但不是所有的穷国都愿意/会/能这样做。

家园 胖兄的文章也是一定要花的:)

我想老摇所说的“现代化”也包括政治制度现代化吧。

深为赞同胖兄最后一句话。

家园 very nice article

Good comments.

家园 树兄的帖子更是得花的:-)

呵呵,recursive花。

家园 美国的生育率是各人种的平均

据布坎南在书里说,近年来美国的生育率又回升了,但主要原因是黑人和拉丁裔的生育率高,白人的生育率仍然低于正常更新所需的2.1%。

另外,北欧西欧的自由派思想比美国重得多,人们的观念不象美国那么保守,更注重自身、此世的生活。所以布坎南把炮火对准自由派,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家园 呵呵,我不是自由派(liberal),我是古典自由主义者(libertarian)

两者的区别是在经济事务上,自由派主张大政府,古典自由主义者反对政府干涉。在社会议题比如宗教、文化、同性恋上,两者是基本相同的。

很多人经常把这个弄混。不过无所谓了,我还分别被人称为“亲共左派”和“民运分子”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