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干校”,“牛棚”和“上山下乡”的区别 -- 泰让

共:💬50 🌺3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干校”,“牛棚”和“上山下乡”的区别

既然大家讨论得如此激烈,我想这三个名词还是区分下比较好。下面是我的理解:

干校是指根据57指示建立起来的机构,是让国家机关干部参加劳动的地方,参与人员叫做干校学员或者57战士。基本上没有惩罚性质。

牛棚是指关押牛鬼蛇神的地方,基本相当于现在的劳改农场,限制人身自由,完全是惩罚性质的。

上山下乡主要指知识青年(中学毕业生)从城市落户农村的过程。取消高考后基本成了中学毕业生的唯一出路。运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城市无法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所以绝对不可能有人对牛棚有什么美好的回忆。上山下乡的正面评价前几年听到过一些,"感谢苦难"云云,因人而异吧。

*关于干校的惩戒性质.见链接出处

家园 汗,我没有把这些分清楚。

不过不觉得干校没有惩罚性质,不是强迫性的。我不认为那些“干部”有其他的选择。不管是干校、牛棚、上山下乡,表面上冠冕堂皇的“磨砺、融合”的理由,都经不起逻辑推敲。

 干校六记:

 外链出处

家园 干校也是带有惩罚性质的

不是现在的党校。

家园 泰兄,57干校的事还得再说说

我爸爸恰好是在干校呆过数年的中学教员,我自己也查过一些资料--------说干校不具备惩罚性质,这个不确。

据我父亲回忆,当时全海淀区的中小学教员“选出”大概不到1000人------其中年纪较大的很多都是出身不好的和过去运动中的“老运动员”(据他说,在那里认识了不少57年的右派),有的像我父亲一样,之前已经在单位关了挺长时间(关的地方有些就是“牛棚”)。

他们在干校干吗呢?除了植树挖河砍柴盖房子搬石头开山烧石灰这些体力劳动以外,更多的是思想汇报,查各个人过去的“历史问题”;再就是莫须有的“抓516分子”,经常性的“揭阶级斗争新动向”,鼓励大家彼此揭发,很长时间都不能回家一趟。这个,一定要比的话,和劳改有几分相似,和现代的集中学习没法相提并论。

另外了,涉及这么多“干部”的运动,就凭最高一句话(“57指示”)-------这能算正常吗?

家园 劳改也是改造,不是迫害啊。牛棚确实有点迫害的意思。
家园 牛棚具“私设公堂”之嫌。

牛棚具“私设公堂”之嫌。

根据我的理解,文革中被(通常是单位内)群众(不具有任何司法含义)一声通知,不得回家,住在单位里某地点(办公室、教室、会议室、地下室、防空洞、仓库……),接受批判斗争,那个“住处”就是“牛棚”,特别是单位里从原党政一、二、三把手起,到“犯过生活错误”的真正的坏分子(例如公安机关定过案判过刑而监外执行的阿飞、破鞋…… 这类人员有"一长串"之后,或关或住“牛鬼蛇神”的就称作牛棚。

牛棚的住房条件差别很大,可以说千差万别,这是容易理解的。

定义牛棚是公安机关之外的,司法机构不知情的,关押(暂押)“牛鬼蛇神”的场所,应无大的出入。

关键词(Tags): #私设公堂
家园 您说得没错

问过学校里的老人,大都和季羡林那本书说得差不多。

家园 劳改也是改造,不是迫害啊---真是高见,服了

仁兄真的是爱屋及乌,只要是老人家的事,都是好的,佩服。所谓瞪眼说瞎话,不过如此吧?

不是迫害,那在大太阳底下,衣衫褴褛地扛着沉重的石头从河床爬到河岸上修河堤,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地下,赤身露体手扒肩扛地挖煤,都是为了锻炼这些“劳改分子”身体?或者,是所谓“痛及皮肉,触及灵魂”,有利于改造这些“右派”、“反革命”的世界观、人生观?

在这个时代,居然还有如此“革命思想”,服了!

家园 我说的是劳改。劳改的目的是改造还是迫害?没说干校。
家园 听说过劳改犯这个词吗?是不知,还是不明白?
家园 政治局常委的干校或者劳动经历

大学毕业属于干部,翻看一下政治局常委的简历,发现1970前后几乎都参加过“劳动改造”。简历中亦单独列出其劳动时间,没有参加干校劳动的,1970前后主要当工人(工人不具备参加干部学校的资格)。大体可见共产党对这一段经历的重视。

国家主席 胡锦涛 1968年至1969年水电部刘家峡工程局房建队劳动。

副主席 曾庆红 1969年至1970年下放到广州部队赤坎基地、湖南西湖生产基地劳动。

人大委员长 吴邦国 1967年至1976年上海电子管三厂工人、技术员,技术科副科长、科长。

政协主席 贾庆林 1969年至1971年下放一机部江西奉新干校劳动。

其余常委不再罗列。我的理解参见

http://view.cchere.com/article/565542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政治局常委为什么在简历中单独类出其劳改经历。

请参见这一个回答。现在的政治局常委当时也就是一个普通干部,谁也不知道他们以后会成为国家领导人,他们不可能享受什么特权。他们的经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http://view.cchere.com/article/565480

家园 劳动经历和劳改不是一回事
家园 抱歉

由于本人对历史的不了解,在文中对干校的性质有错误的评价。向各位,特别是对这段历史有痛苦回忆的朋友表示歉意。

感谢电子狼,海天,无斋主人,十八亩段朋友的指正。

为保持讨论的时间顺序起见,正文处不做更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按你的说法,南非曼德拉的20多年监狱也不是迫害了

他可是当了总统的.他的监狱经历算不算前政府对他的"培养和磨砺"?

政治局常委的干校或者劳动经历 [iimao] 2005-11-11 23:28:51

大学毕业属于干部,翻看一下政治局常委的简历,发现1970前后几乎都参加过“劳动改造”。简历中亦单独列出其劳动时间,没有参加干校劳动的,1970前后主要当工人(工人不具备参加干部学校的资格)。大体可见共产党对这一段经历的重视。

引 用国家主席 胡锦涛 1968年至1969年水电部刘家峡工程局房建队劳动。

副主席 曾庆红 1969年至1970年下放到广州部队赤坎基地、湖南西湖生产基地劳动。

人大委员长 吴邦国 1967年至1976年上海电子管三厂工人、技术员,技术科副科长、科长。

政协主席 贾庆林 1969年至1971年下放一机部江西奉新干校劳动。

其余常委不再罗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