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当孩子不再是孩子:漫谈电影《会飞的海龟》 -- 1001n

共:💬3 🌺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当孩子不再是孩子:漫谈电影《会飞的海龟》

写密码写的心烦,就在网上随便溜达溜达。国庆长假又是这么的长,总该找点影音娱乐活动才是——这么想着,就不自觉地溜达到了BT的发布页上。只扫了几眼,突然就看到这么一行:

【2005年获奖无数伊朗电影】【会飞的海龟】

伊朗电影,我还真没怎么看过。不过,既然身处这个信息时代,多少还是知道这几年的伊朗电影颇是不得了,在世界各个电影节上,可是掀起过一浪又一浪的得奖狂潮的。

不过,得奖又怎么了?如今这年头,一部片子如果不是实在太烂,同时又懒得四处公关,大概想不获奖也有一定困难。再考虑到伊朗电影本身就是好莱坞之外的异数,总觉得获奖也是“应该”的——我总是下意识地认为:穆斯林是个神秘的世界,再加上战乱创伤和宗教氛围,一旦拍出些悲天悯人的作品,不管其实际厚度如何,大约总会在西方赢得分外热烈的掌声吧。

这么一想,也就没觉得特有冲动,非得马上看不可。反正今年不看,明年大概还是会有的吧——你看,这不就又来了?

且慢……这标题里怎么还有句“获奖无数”?

BT的发布页面爱吹牛,这个习惯早就领教过。例如“今年最轰动、最火爆巨片”之类,往往不过是一些不入流的战争片;如果里面还能出现一架以上的直升机助战,那就已经得算很诚实的了。这回可倒好,获奖就获奖吧,还来个“无数”——逆反心理上来了,我倒要看看这“无数”是怎么个“无数”法……

打开介绍,里面有如这样一些文字,直接复制下来:

得奖记录:

2005年代表伊朗竞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第七届台北电影节观摩片

柏林影展儿童电影水晶熊奖

圣塞巴斯汀影展最佳影片

芝加哥影展评审团特别奖银雨果奖

意大利罗马影展观众特别奖

墨西哥现代国际影展 和平奖

加拿大广播听众票选奖

挪威国际影展黎明奖

旧金山亚裔影展 观众票选最佳剧情片

蒙特娄新电影影展 贝尔格勒国际作者影展 最佳摄影奖

司法汉儿童影展 国际儿童票选最佳剧情片

哥本哈根电影节 观众大奖

获奖记录:

第52届圣赛巴斯汀影展金贝壳奖  

第52届圣赛巴司斯汀影展评审奖最佳剧本

第40届芝加哥影展评审团特别奖银雨果奖

第33届蒙特娄新电影影展加拿大广播听众票选奖

第28届巴西圣保罗影展 观众特别奖

第5届东京Filmex 影展评审团特别奖

第5届东京Filmex 影展 agnes b.观众奖

意大利罗马Asiaticafilmmediale影展观众特别奖

贝尔格勒国际作者影展最佳摄影奖

第19届美国佛罗里达州罗得岱堡国际影展 奔驰最感人奖

挪威 Tromso国际影展黎明奖

第13届荷兰鹿特丹影展观众票选首奖

2005柏林影展 特别佳作

2005柏林影展 和平电影奖

2005墨西哥现代国际影展 和平奖

墨西哥现代国际影展 观众票选奖

2005瑞士Fribourg 国际影展观众票选奖

2005瑞士Fribourg 国际影展 E-Changer奖

第23届旧金山亚裔影展,观众票选最佳剧情片

第15届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影展

丹麦Nat影展观众票选及发行奖

第29届香港国际影展SIGNIS奖

伊朗电影之家最佳导演奖

第19届伊司法汉儿童影展国际组首奖

第19届伊司法汉儿童影展 最佳导演奖

第19届伊司法汉儿童影展 评审票选伊朗电影

第19届伊司法汉儿童影展 国际儿童票选最佳剧情片

第19届伊司法汉儿童影展 伊朗电影协会最佳剧情片

天,晕了……

--------------------------------------------------------------------------------------------

《会飞的海龟》(Turtles Can Fly)是去年的片子,或许有不少人已经看过了。顺便说一句,这“海龟”的译法似乎也值得商榷:Turtle的一般来说确实是海龟,但也可以是淡水龟;而片中的龟,明明都在淡水里啊。。

无论如何,片子的主角不是龟,而是人;具体来说,就是伊拉克边境上的库尔德人。

一提到库尔德,我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会想起那个悲惨的民族——屡次想独立,又屡次被镇压;总人口不过咱们中国一个重庆市的规模(三千万左右),却被分在七个国家里;最要命的是,由于库尔德人力争保持自己的文化,结果是在哪国都不受待见——特别是在伊朗、伊拉克和土耳其,简直是被修理得一塌糊涂。

其中,又以伊朗和伊拉克的库尔德人为最惨。两伊战争期间,双方政府都想利用对方境内的库尔德人为自己的战争服务;与此同时,又担心自己境内的库尔德人被对方利用,所以干脆先下手为强——库尔德人就是这样,在自己的独立理想被阴谋利用的同时,又不断地遭到双方的诱骗和利用,和一次次地被屠杀。

美国说萨达姆犯下战争罪,其中一项不就是对库尔德人使用化学武器么?指控的罪名不是别的,正是种族灭绝……

而伊朗,手也未必那么干净。这是一个为了战争胜利,可以发动成千上万的童子军——都还只是些十三四岁的小孩啊——去以他们的血肉之躯,趟开伊拉克军队布下的绵密的地雷阵的宗教国家;而动员也很简单,只要告诉他们死后就能见到真主,并发给一个廉价的塑料制霍梅尼像章,孩子们就会狂喊着“真主安拉”,疯了一样地冲上去……在他们的后面,是齐装满员、等雷区扫平才出发的伊朗正规军……

十几年前,当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中被美军胖揍,再也无力维护自己国境的安全的时候,伊朗的军队不也是越过边界,去追杀在伊拉克境内的库尔德人么?那些库尔德人,正是因为反对伊朗政府,被逼得走投无路才在伊拉克聚集起来;而这回,不也仍然没躲开伊朗军人的瞄准么?

即便是被美军击败的伊拉克军队,也还是没有放过自己境内的四百万库尔德人——他们也反对伊拉克政府啊——解决方案,依然是杀、杀、杀……

一次又一次,鲜血写满了库尔德的现代史。

库尔德人普遍文化水准不高,这就决定了他们面对现代化的国家力量时的悲惨命运;特别是在伊拉克的库尔德人,则更是刀俎下的鱼肉——他们聚居的地方,正是伊拉克的主要产油区;而这个位置,天知道有多少双颜色各异的眼睛在一直盯着。。。

于是,美国人通过联合国,给他们划定了“安全区”;为了世界和平,或者是为了其它什么的美军,就这样成了伊拉克库尔德人的保护神。

------------------------------------------------------------------------------------

在我们看来,这个血腥的人间地域已经够令人触目惊心的了;那么,在孩子的眼中,他们所在的这个小世界又是什么样子呢?

整个故事,正是在这个视角下渐渐展开的。

在库尔德人的聚居区,一个绰号叫“卫星”的男孩就这样闯入了我们的视线。他头脑灵活,又掌握一点高科技知识——会安装卫星天线——还会说几句英语,讨价还价的本事也很不错。现在,他正在给一个村子调整电视天线。那些栅状天线怎么调整也不行,根本无法清晰接收卫星信号,村里的人都很着急。毕竟,在这个远离现代文明的世界里,获取新闻的唯一途径只有看电视。

而新闻又不是可看可不看的:一旦有涉及伊拉克的新闻,那往往就是攸关他们自己身家性命的事情啊。于是,全村人的眼光,都集中在了“卫星”的身上。不管怎么说,“卫星”的绰号那也不是白来的;他动了动脑筋,问题就解决了——而他的本事,自然也不只是装装卫星天线那么简单。

“卫星”年纪不大,却很干练,能够让上百的孩子服服帖帖地听他的指挥。孩子们信他,服他,不仅因为他有本事,为人好,更因为他给孩子们创造了财路——具体是什么,这里还是不说了吧,以免妨碍各位欣赏这部精彩的片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卫星”得知有个孩子可以预知未来,而后还真见到他了——这个失去双臂的孩子,眼神却完全是成人的。并且,他身边还有一个女孩,女孩还背着一个更小的小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会飞的海龟》电影海报

“卫星”也就是十几岁的样子,可他比那三个孩子都要大。如果按我们国家的标准,“卫星”大概最多也就是个高一高二的学生,另三个孩子,大一点儿的那两个勉强够得上初中生,最小的那个,看来还是个幼儿园的花朵——真的,他们就是一些孩子。

几个孩子,会有什么故事呢?大概,是战火让他们提前用成人的眼光看世界了吧,我想大概是这样的。

可我无论如何没有想到,导演将给我们讲述一个多么残忍而又多么绝望的故事。

影片的情节我不想讲了,理由还是那个:不妨碍各位自行欣赏。我只是想说:在看这部片子的过程中,开始我笑出了声,有几个场景很有意思——但很快,我就象挨了一闷棍,被打得窝在沙发里动弹不得;眼睛睁得大大的,脑子里飞速地在想:这个世界是这样的么?这个世界真是这样的么?……

——就象许多颀长的钢钉,在你完全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便不由分说一根接一根不断地砸进了你的脑袋。

整个砸的过程,要1个小时33分钟。片子放完的时候,我竟然被砸得说不出话来。

头脑,一片空白。心,更是压抑得厉害。

---------------------------------------------------------------------------------------

在看片的时候,我有个很强烈的感觉:它肯定是按照西方人的口味改造过的。为了验证一下,我去网上搜了一下,果不其然,出品国家赫然是伊朗、法国和伊拉克。

——还是想说:即便如此,它仍然是一部杰作。

且不说片中贯穿着那么多匪夷所思而又情理之中的场景,会给在和平环境下生活惯了的人带来多大的心灵震撼;只说整部电影的叙事之流畅,节奏之沉稳,视角之冷静,就让人无法不赞叹导演的功力。何况,导演大人启用的,还都是非职业演员——而他们非常本色的“表演”,实在让人激赏不已。

摘引一段《世界独立电影(World Independent Film)》的评论吧:

   伊朗导演巴曼戈巴第的电影如同被施了超现实的魔咒。在令人紧张的冷静中,他的电影引导西方世界的观众进入一个他们怯于承认,但却真实存在的世界。混和了绝对的美感、恐怖的现实及梦幻与神奇的元素,组成令人困扰的整体。

的确如此;即便是我这样的“东方观众”,也有一种被人“施了魔咒”的感觉……

查了一下才知道,导演是37岁的伊朗人Bahman Ghobadi。他的主要作品有

Lakposhtha ham parvaz mikonand (2004)

Turtles Can Fly (会飞的海龟)

Daf (2003)

无中文译名(Daf是伊朗的一种手鼓)

Gomgashtei dar Aragh (2002)

Marooned in Iraq (失陷在伊拉克/栗色伊拉克)

或 Songs of My Motherland (无中文译名)

Zamani barayé masti asbha (2000)

A Time for Drunken Horses (醉马时刻)

Zendegi dar meh (1999)

Life in Fog (雾中人生)

其中,《醉马时刻》一片在国内的观影人中获得了相当好的口碑。不过在国人很推崇的IMDB上,他的这几部作品却都只是7分多,而且投票的人也很少。大约伊朗导演的片子专家去猎奇可以,一般观众可就懒得去看了吧——比如几个小时前的我,不也是这样么?

这是IMDB上关于这部电影的介绍:

此外,

很抱歉,BTCHINA上面用了种子防盗机制,只好麻烦各位自己打开了

-------------------------------------------------------------------------------------------

突然就很庆幸,我们——也就是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和我——没有生活在一个因为战火而颠沛流离的环境中;我们小时候也玩打仗游戏,但根本不会从市场上买回班用机枪,然后一群人来学习如何使用;我们那时候或许会厌烦学校,憎恨考试,却不会以年幼之身,经历不知明天会在哪里睡觉,也不知什么时候才是尽头的跋涉。

美国人来了,伊拉克的库尔德人不用担心再被政府追杀了;和平的好日子,也就这么到来了。

但是,孩子们承受的苦难,真的就结束了么?

不知道谁能给他们一个答案。

关键词(Tags): #会飞的海龟#伊朗#电影
家园 花一朵!
家园 关于孩子的苦难

其实各国电影都有所表现,包括巴西的上帝之城,意大利的格莫拉,最近刚看的一部福克斯拍的说印度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虽然是大团圆结局,但是过程确实辛酸,推荐观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