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纪事】我亲历的特异功能 -- 曲轴

共:💬17 🌺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纪事】我亲历的特异功能

若干年前,和姐姐去一个亲戚家。亲戚神秘的说,他们大院里来了个小姑娘,会特异功能。具体说,是能够用肉眼看到身体的病症。姐姐当时正好喉咙发炎,十分好奇,就请亲戚找到那个小姑娘。注意,我们当时没有告诉亲戚姐姐的病症,因此不存在亲戚和那个小姑娘合作来开玩笑的事情。

进门的是一个大约10来岁的普通女孩儿,亲戚说姐姐身体不舒服,请帮忙看一下是哪里的原因。女孩儿就站在姐姐面前,大约半米多,使劲儿眯着眼,从头到脚把姐姐看了一遍,然后睁开眼,说姐姐的喉咙有问题。我当时都傻掉了。问她怎么看出来得。小姑娘说当她眯起眼睛的时候,会看到人体的内部,但是并不真切,只是有颜色。如果有一个部位颜色是红色,就可能是有问题。当时光顾着惊讶了,没有问多少有价值的问题。

小姑娘是外地来探亲的,暑假过了就走了,亲戚还特别嘱咐不要让我们说出去。说是父母不想自己的孩子被人拿去研究。不知道后来怎么样了。

那个时候特异功能还火,但是亲身经历和道听途说一点儿都不一样。现在,我也是相信有太多我们现在的科学没有办法解释的事情。气功能不能治病我不知道,但是说世界上没有特异功能,嘿,我不信。

家园 顶. 其实偶希望的只是提交客观事实. 若因为孔子不语怪力乱神

而采取鸵鸟政策, 无视实验证据, 更有甚者, 扣上"怪力乱神"的帽子来封杀真相, 这不是科学的态度, 更别谈什么辩证法.

家园 的确,科学的检测方法 并不等同于 科学的态度/精神

所谓“科学的检测方法”,是比较机械的、需要不断完善的,或者即使无法完善,至少要清醒地认识到该方法的 downsides 和可能带来的失误/问题。

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我以为就是基于逻辑和常理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它也包括在实验之前应努力保持中性、“不知”的立场。

有时,科学的检测方法 并不符合 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

当我们使用所谓的“科学的检测方法”完成某个检测并据此得出某个结论时,不应轻易接受那个结论,而应首先反思那个检测方法是否存在弊病。无论是进行检测,还是研究现有检测手段之弊病,其所需者,仍然是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家园 关于特异功能我的想法

一直没有回复煮酒兄的帖子,是因为我还没有整理出一个稳定的看法。还是先说说我的思路,其中自相矛盾之处,请见谅并指正。

1)特异功能我认为是存在的,但是特异功能的存在不会动摇我的唯物主义。理由是精神一定有它的物质基础。我们现在不能用科学手段探测,不能用科学理论解释,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接受现存的解释。这个也算是对衲子兄所言的答复。

2)特异功能虽然存在,但是一定有相当的局限性。可能在适用范围上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这个也是我假定特异功能者应该是有道之人的缘故。否则按照进化理论,我们这些没有特异功能的人应该被淘汰才对。

3)对科学家在特异功能方面的态度,同样要有一个科学地分析。科学史上每一个理论的诞生,科学界都是一种又爱又怕的态度。怕的是对以前理论的否定,爱是对发现新能力的把握。对特异功能的研究,可能产生的理论和现在已有的理论可能会相差很远,怕的程度很高。而这种能力又不能亲身体验和验证,喜爱的情绪不能得到支持,所以有现在的局面。

从科学的研究方法来看,能够进行可靠的、排他的重复性试验是研究的第一步,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孤立的个案不能作为理论基础。一方面科学家要克服负面情绪,一方面特异功能者也应该强化自己的能力,提供重复试验的可能才是。现在的状况,可是说突破的时机未到。

4)从特异功能的使用规模来看,尽管有未知的东西,可以判断其意义并不像某些人声称的那样,可以对人类有翻天覆地的影响,有这个本事,早干嘛去了?现在不能大规模“生产”的特异功能,不可能得到大规模的科技投入。这是现阶段的现实,即使目光短浅也是全社会共同的决定,非一人能改变。

5)有很多冒充特异功能的人,而且智商不够,反反复复就那几招。它们的作为,影响了大家对特异功能的态度。

我以貌取人的态度本身是不科学,但是采取这个态度是有足够理由的。因为每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每一个碰到的人和事都用平等、科学的态度,正如我不可能看完每天收到的上千封邮件一样。我会错过有用的信息,但与我需要的投入相比,我愿意承受这个损失。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要想有所作为,关键不是吸引足够的眼球,关键是获取足够的信任。不管真话假话,都必须从这个方面着手。对于李土生同志,他的言论不足以吸引我的眼球,但是足以摧毁我对他可能的信任。

家园 回狼兄

在对李士生的判断问题上,我有点求全责备了,有点不让人表示个人倾向性的意思了,狼兄请包涵啊,呵呵。

狼兄的看法我基本都同意。只是我对唯物主义和它的对立面这种提法,现在有点吃不准。

究竟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样的人就是唯物主义者?它们的对立面是怎样的?我没能找到让自己满意的答案。

说得再具体一点吧,比如我们拿生死和灵魂问题来说吧,是不是唯物主义者都必须坚持“人死如灯灭,绝无灵魂存在”的观点的呢?是不是凡不承认此立场的,就不算唯物主义者呢?

我所理解的唯物主义者,是必须具备实事求是精神的,不会预先设立某个立场,然后当看到不符合自己预设立场的现象时就粗暴地否认那个现象的客观真实性。

如果是这样,那么那些所谓的唯物主义者又如何面对许多灵异现象呢?

如果承认这些灵异现象是客观存在,并将之归为目前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那么,什么又是所谓唯物主义(者)的对立面呢?还有这样一个对立面吗?

家园 老实说,我不知道别人的唯物主义是什么样子的。

说说我自己的看法。另外,不必客气,我希望自己的论断都能够站得住脚,如果发现站不住脚,我不会坚持自己的论断的。这也是唯物主义的特征?

我觉得坚持“人死如灯灭,绝无灵魂存在”的看法,似乎不能算唯物主义者。关键是灵魂是不是“物”,是不是有物质基础。我觉得对于未知的东西,不管肯定还是否定的态度都不是正确的态度,承认不知道才是合适的。在进行预测和采取行动的时候,采取唯物主义的态度,不把对未知的假定计算在内。在探讨未知的时候,不缺省排除某些想法,但由于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所有想法一视同仁。我觉得这样的唯物主义接近于孔子的“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

别人爱如何说就如何说,我不能分辨就不发言,但如果你从鬼神推出我当如何如何,那么对不起,请拿出证据来。要能够保持这样的态度,需要极高的素质;同时要不沦为被动的少数,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按我天真的想法,吹牛被抓住要上税的,必须把吹牛获得的利益吐出来,加上欺骗幼小心灵的精神损失费。既然实际上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在容忍那些不好识别的骗子时,也应该以同样的态度宽容和他们同样极端的反面,因为这两者是互为平衡的。保持它们的平衡,又不让他们夺取我们的意志和表达权利----这样最符合我们中间派的利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花。

我感觉,我们之间虽仍有差异,但那个差异已经小得让我失去继续争论的动力了 :-)

争取下次找一个分歧大一些的问题,好好争一回,哈哈。

家园 我一直有个问题,语言上的

那就是“科学的”和“科学的”到底区别在哪里?

我想,搞清楚这个区别,对于以后的辩论探讨,有莫大的好处。

家园 ...

两个“科学的”?兄把我闹糊涂了,呵呵

...
家园 我也就模糊的感到有差别。具体的说不出来
家园 哲学了,哲学了

电子狼兄说的于我心有那个啥。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那么,在伯乐之前有没有千里马呢?有。

可是,为什么说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呢?我们都会承认千里马肯定在伯乐之前存在的,但是没有伯乐这个主体,客体千里马不成为客体。脱离于伯乐的千里马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存在。所以,马克思说,一切存在都是对象性的存在。

不过,当我们认识得越多的时候,作为已经存在的东西越多被纳入客体存在的范畴,这个存在比先前的要有意义得多。

孔子的说法非常符合我们的科学态度,可惜的是,我们中国人虽然很早就在哲学的高度达到了科学的尖峰,但是没有在方法上进入科学的领域。

家园 呵呵,我也注意到了,试着说一下

我们做理工的讲科学的,一般指的是实证的,需要试验,需要理论指导,需要证据,至少可以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可重复性发生,也就是属于人类可以完全掌握的知识。那么符合这种规律的事情我们可称为科学的。这是一。

还有一种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比如什么科学的理论,比如伟大的xx主义,这东西似乎我们以前从没试验过经历过,这个科学的涵义估计就是符合实践的意义了,另外也有正确的意思。但是和正儿八经的科学就差远了。

家园 未必唯心唯物就可以涵盖,何必非要归自己为某一类

概念越明确,就越不是自己。

人类个体差异如此之大,更何况每个人的思想?

家园 这个……

是不是可以理解成理论和态度?比方说:科学的解释为什么皮球落到地上会弹起来和科学的看待中医。前者问题在已有科学体系之内,完全可以用现有“科学的”理论知识解释之,后者对象非以有科学体系可以完全容纳,这里的“科学的”主要就是一种基于现有科学体系发生的态度。

家园 似乎应该是“科学的”与“科学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