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原创】红楼是部道家书 -- 冷眼人

共:💬12 🌺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原创】红楼是部道家书

红楼是部道家书

这两天在走廊上看网友们又是“老子”又是“红楼的”的,很是热闹。咱也码几个字儿。是关于“红楼梦和道家思想”的。吓人吧, 这题目可是能养活250000 个PhD in next hundred years.

帖子题为“红楼是部道家书”,这是芙蓉大妹子出的主意。 人家吸眼球的功夫,老曹和诸子百家绑一块儿也比不了。强烈希望她来策划08奥运开幕式!此乃闲话。

其实,红楼是道家书的话早有人说了,是谁我忘了。

先说老庄对作者的影响。看过红楼的都知道,这书是体现儒道释三家思想的大杂烩。但是,老曹对儒家的很多东西都是牙根儿痒痒的。这取决于他的身世,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老曹对孔儒的不屑,从书中很多叛逆性的人物故事中都看得出来。

老庄对老曹的影响,可从贾宝玉的偏爱窥得一斑。虽然这痴子常说些不着四六的话,干些不儒不道的事儿。可当被问及所喜爱的书籍时,他竟能从一大摞几百本书中独取一册---”庄子“。这也难怪,老曹都混到坐破炕席上整日喝粥的份儿上了,想不老庄都不行。唯有靠着老子的达观,庄子的潇洒,他才能撑着“批阅十载, 增删五次”啊。 老曹别号梦籍,有人说这是他自比阮籍,又一个老庄的铁扇子,混得比老曹还惨,最后连吃饭的家伙都让人砍了。破落英雄,惺惺相惜,再自然不过了。

老庄对书中内容的影响就更为明显了。开篇就交代清楚了,那秃头和牛鼻子一个开场白,就把老庄哲学中的有无互换,生灭无常,到头来白茫茫真干净给三代表了。老子文中第一章讲的就是“有无“之道。而红楼梦也开宗明义地告诉读者,它通篇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人人都说这是老曹的经典语录,可我要是说他是从伟大光荣正确的老庄思想那儿偷来的,有谁敢叫板? 连书魂儿都是老

庄的。它不是本道家书是什么?!

您可能要说,那释迦牟尼的玩意儿书里不是也一大把吗。是不少。除了其他的吉光片羽,书的主旨,因中有果,果即为因的因果互变,因缘和合,这些外来和尚念的经,正是着了老庄的道儿,不然的话,老释如何在神州大地上延香续火?

最后再说说老庄对红楼人物创作的影响。这种例子就太多了。随便说几个吧。

宝少爷和黛小姐就甭提了。忒典型了。宝玉的痴顽,不肯就范于经济仕途,黛玉的任情任性,我行我素。小两口都把老庄的书奉为圭臬,比着看谁更“老”更“庄”。二十一回里,见宝玉玩老庄过了火。黛玉还哂笑他“无端弄笔是何人?剿袭南华庄子文”。

宝钗。聪明而含蓄,宠辱不惊。为人处事游刃有余。谁也不得罪,谁也摸不透。瞧那股子阴柔劲儿,老子的功夫是学到家了。

湘云。 这个假小子,活得率性。从不矫揉造作。其洒脱的性格,颇得庄子之味。老曹将鹤形鹤影谓于湘云,正合了庄子的“断鹤继凫”之意,强调人性应通达顺畅,合于天性,才活得爽。

老子说自己“不敢为天下先”。为什么?看看长得太壮的猪是什么下场就明白了?薛宝钗,花袭人明白这个理儿。可一向气指颐使的风姐不明白,锋芒毕露的晴雯不明白。专冒傻气的金钏也不明白。结果怎么样?那个有点儿智商平时还算藏着腋着的探春就没学到家。一旦让她在大杂院儿里负责一阵子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她就上窜下跳,不知自个儿性什么了。最后还不是被打发到蕞尔小国。望洋垂泪去了。

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其中不乏活学活用老庄思想的先进人物。最酷的一位,应属小红。一个小保姆,竟能说出“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样的千古绝唱。可见老庄精神对红楼诸人物的影响,堪比前朝先帝思想之雨露于红卫兵小将了。

总之,一部红楼梦,说它是扬道抑儒劝佛,该不算太离谱。书里能和老庄套近乎的内容可谓汗牛充栋, 实在是太多了。 咱就此打住。留下些佐料,给那250000个Ph D后生们换饭票吧。

不过,老子又说了“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那意思就是,真懂的人才不哼声儿呢,凡是在那儿瞎嚷嚷的, 都是些傻X。这句话创下了地球上最邪唬的悖论。难怪白居易要拿他老人家开涮:“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看来我的这番瞎掰,是为老子的这句话作了注了。

元宝推荐:履虎尾,
家园 好文,加精!
家园 哈哈,鄙人虽晓神仙好,唯有上网忘不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曹雪芹

家园 胡说几句老子吧

又见到老冷了,很高兴。献花!

红楼,我就不说了。看到老冷先生提到了一则有趣的悖论,觉得很有意思,想再多说几句。

这个自相矛盾是关于老子的。老子既说“知者不言”,又何必自著五千文呢?

老冷提到白居易的那首诗,流传颇广。这首诗的逻辑很好,非聪明人写不出来。可是,在这个问题上,白诗的意思,我觉得,流于表面了。要是用老子的话来“还击”白诗,那就象道德经说的:“下士闻道,大笑之。”

于是,老子又说了:“不笑不足以为道。”(咱不怕被你们笑话,你们不傻笑,道就不成其为道了)---- 您瞧,跟老子玩语言,多险哪,一不留神就绕进去了。

儒道释的思想,白居易兼有。喜欢,但是不信仰,这样的大勺烩,是中国人特有的包容。在白,还有苏的身上,都有最典型的体现。

其实,白是很认同老子之道的,尤其他的晚年,写诗,多道家味。所以,他这句诗,老冷说的好,只是拿老子“开涮”,而不是真正的,讨老子檄。

话说回来,老子的那句话,“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这话说的也真绝。一竿子打翻了一船人,诸子百家,各门各派,别争了,都到水里呆着去吧。你们的学说,全都违背了“道”。

如果老子真的认为知者不言,为什么又著道德经呢?

老子自隐无名,遁世无为。写道德经,于他而言,是多此一举。因为,他本可以一走了之,一言不发,无牵无挂。

他这样做,大概因为他的心里,还存有一点点的入世之念。所谓的入世,也并不是儒家的修齐治平,投靠官府。孔子周游列国,货卖帝王,老子没那些政治抱负。挥毫五千言,以自然之道,推及人事之理,留给后人琢磨去,足矣。

孔子有三千弟子,孔子不必写一个字,自有弟子们给老师编成一部论语。

论语中,弟子向老师提问,子路问政,子贡问友,问题很多,海阔天空。孔子呢,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样的一问一答,建立了孔子的学说体系。

可是,老子比不得孔子。老子没有一个弟子。换句话说,老子没有孔子的那些“话托儿”。

所以,老子只好亲自动笔。写完了,在道德经的末尾,还要为自己辩白一下:“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这是老子的无奈处。

如果老子活着的时候,有弟子可以传承,我想,他应该不会作这部道德经的。

因为老子早就说了:道,可道,非常道。

六个字的含义很微妙。有很多种解释。用今天的话,也许可以说成:语言永远无法表达终极真理。

这是老子一贯的看法,贯穿道德经的全文。所谓的“绝对知识”是不可以用语言来交流的。所以,老子说,“圣人行不言之教”,又说“希言,自然。”不管怎么说,那意思都是一样的:知者不言。

老子的这个信念被后来的禅宗学了去。禅宗有一句名言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这样的教学方式,现在的孩子们一准儿喜欢。

家园 精彩,献花!
家园 在下的愚见:

1,同意您部分观点。“大音稀声”;

2,不同意您部分观点。比如您这句话:“老子的这个信念被后来的禅宗学了去。禅宗有一句名言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这样的教学方式,现在的孩子们一准儿喜欢。”。不同意的原因,是这个谁学谁的说法不自然。

在下是下下之士,愚钝之人,纯粹胡说八道,敬请指教。

家园 flower
家园 人老了快入土了,就想留点什么在世上

但凡有一肚子机灵的人都不会让它们烂在肚子里。那会儿要有internet的话,老子绝对是一大水车...

家园 阮籍没有被砍头啊?

老曹别号梦籍,有人说这是他自比阮籍,又一个老庄的铁扇子,混得比老曹还惨,最后连吃饭的家伙都让人砍了。

家园 多谢
家园 您说的太好了。句句在点儿

公公吉祥。

您说的太好了。句句在点儿,可谓头头是“道”啊。哈哈。

诚如您所说,老子没有入门弟子。也就没人能当毛远新了:) 我想此人最大的心病

大概就是怕后人误解了他的思想。所以在道德经里一个劲地表白:“我讲的这个东

西呀,太玄了,叫什么都不太合适。暂称为道吧,这个道啊,道不得,一道就不对

味儿了,我就知道可能被误解,不过我也不再乎了”。说完了,他就人间蒸发了。

不知埋在何处。断了想把他掘出来拷问一番的人的念头。真神人也。

家园 您说的对。被砍的是”七贤“的另一位,嵇康

您说的对。被砍的是”七贤“的另一位,嵇康

老阮没掉脑袋是比嵇康更能装疯卖傻。但心灵扭曲,所以说他比老曹还惨亦不为过吧。 :)

谢谢您的更正。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