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291-Bart Ehrman:耶稣成神记之三位一体的发明 -- 万年看客

共:💬1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291-Bart Ehrman:耶稣成神记之三位一体的发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dSievHrris&t=21s

……今天的讲座涉及一个相当基本的问题:传统基督教的三位一体教义是如何形成的。我将从基督教的困境和悖论开始。请记住,基督学指的是关于基督的教义或者宣讲内容的研究。我要指出,早期基督徒在思考基督是谁时面临着一场困境。这场困境存在于两层维度,首先若干圣经经文引起了问题,因为它们似乎彼此矛盾。正如我们在先前讲座当中看到的那样,新约的某些段落清楚地将耶稣设定为神,在某种意义上基督是神。不同的人们对耶稣如何成神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在新约当中有称呼耶稣为神的段落。然而还有其他段落非常清楚地表明耶稣是完全的人类。那么他究竟是人还是神?经文使得这个问题变得十分复杂。有些早期基督徒主张耶稣要么是神要么是人,不能两者兼具。这种思维认为人不能成为神,就像人不能成为石头一样,因为人和石头是不同的东西。

强调重点各异的不同基督教团体使得这个困境变得更加复杂。有些二三世纪的基督徒说耶稣是人,他根本不是神。有其他基督徒说耶稣是神性存在,他根本不是人,只是看着像人。这场辩论的最终获胜着争辩说,这一边所肯定的事情是正确的,但是所否认的事情是错误的;那一边所肯定的事情也是正确的,但是所否认的事情同样是错误的。所以双方都是对的也都是错的:基督是人,但他也是神;他具有神性,但他也是人。这种情况到底应该怎么办?耶稣怎么可能既是人又是神?最终产生了一个悖论:基督既是人又是神。这不是说基督50%是人,50%是神,也不是说他80%是神,20%是人。由此产生的悖论真的是悖论:耶稣同时是100%的人和100%的神。你会说“这不可能”,他们回答说“对,这就是悖论”。这就是最终成为基督教教义的悖论。

除了这个悖论外,还有另一则神学悖论,涉及基督与上帝的关系以及上帝的本质。经文明确主张,以色列的上帝、创造世界的上帝是唯一的神。只有一个神,也就是创造世界的那位。可是还有其他经文说耶稣是神。如果只有一个神,而上帝是神,且耶稣是神,那么岂不就有了两个神?不,只有一个神。所以某些基督徒这样解决这个悖论:“耶稣不是神,因为上帝才是神。”其他基督徒则主张:“耶稣是神,因为耶稣就是身为神的上帝。”辩论的最终获胜者必须同时反对这两种观点。他们反对那些说耶稣不是神的人,因为耶稣是神;他们也反对那些说耶稣是上帝的人,反对那些认为耶稣等同于天父本身的人,出于某些原因他们拒绝这个观点。耶稣是神,上帝是神,但是只能有一个神,对吧?这可咋整?最终的解决办法是三位一体教义,这条教义最终化解了悖论:耶稣是神,上帝是神,但只有一个神。这是早期基督徒面临的悖论。悖论很难理解,如果容易理解就不是悖论了。

我讲一下大约在新约成书一百年后出现的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大约在新约成书一百年后,基督徒为了这些悖论头痛不已,费尽气力想要把话说圆。有一个当时非常流行的解决方案最终被宣布为异端,被宣布为错误的教导。我将这个解决方案乘坐“异端正统解决方案”,“异端正统”/Hetero-orthodox是我造的词。“正统”这个英语单词来源于两个希腊语单词,意味着“正确的信仰、正确的教义”。“异端”指的是其他信仰或其他教义。因此,“异端”是“异端邪说”的同义词,“异端邪说”的意思是错误教导。“异端”是除了正统教导之外的其他教导。“正统”与“异端”,或者“正统”和“异端邪说”的问题在于谁来决定什么是正确的信仰。每个人都认为他们的信仰是正确的,因为如果你认为它是错的,你肯定会改信别的东西。所以按照定义,“正统”是我的教义,“异端”是别人的教义。

当历史学家使用“异端”和“正统”之类术语时,他们并不是在谈论哪个观点在形而上学上正确,哪个观点真的是真理。当历史学家谈论早期基督教时,他们谈论早期基督教当中的正统群体,历史学家并不是说“那个群体是对的”,他们只是说“那是最终决定基督徒应该相信什么的群体”。有一个群体在这些辩论中获胜,他们自称为正统,所以我们将他们称为正统,只是为了让我们知道我们在谈论谁。当我使用“正统”这个术语时,并不意味着我个人认为基督真的是神,也真的是人,同时是百分之百的两者。但这是正统的立场,无论我是否同意。上面这番解释都是为了阐明我创造的“异正统”这个术语,我用这个半开玩笑的词汇来指代当时一度被视为正统,但是最终遭到谴责的观点。它是一种最终失败的正统形式。

这个解决悖论的异正统观点被称为模态说/Modalism。模态说是学者们用来描述基督身份的一个特定观点,这个观点能够解释基督如何是神,而上帝也是神,同时还只有一个神。这个解决方案实际上非常有道理,你可能觉得这个解决方案在某种程度上说得通。解决方案如下:我本人作为我自己这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具备许多不同的并列关系;我只有一个,但是我的关系同时有很多:我是我父亲的儿子,我是我兄弟的兄弟,我还是我孩子的父亲。所以在同一时间我既是儿子,也是兄弟和父亲。只有一个我,但是我的身份取决于我与谁建立关系。上帝就是这样,上帝是圣父、圣子和圣灵,全都是祂一个。有时祂扮演父亲,有时扮演儿子,有时是圣灵,祂有三种存在模态,所以这项理论被称为模态说。这意味着当基督在人间时圣父也在人间;上帝离开天堂之后成为了基督,基督死后回到天堂就成为了上帝;基督同时是圣父、圣子和圣灵。这条理论保持了上帝的一体性,允许圣父、圣子和圣灵同时存在,这就是模态说的观点。在二世纪末有很多人接受了这个观点,这是当时很流行的观点。我们从这个观点的反对者那里得知,就连罗马主教都曾持有这个观点。罗马的主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皇。这个观点的反对者承认,当时大多数基督徒都接受这个观点。

然而有些基督教神学家发现这个观点令人不安且不满。最积极地反对模态说的神学家就是德尔图良。德尔图良是二世纪末到三世纪初非常著名的基督教知识分子,大约生活在公元200年左右,住在北非的迦太基城。德尔图良写了很多书,他写书试图为基督教辩护;他写了伦理学书籍,他是一个非常严格的道德家,抱有非常严格的道德观;他还写了反对异端的书籍。他攻击的异端之一就是模态说。他创造了一个比我的异端正统更复杂的术语来形容模态说,他称这个观点为“父苦论”/Patripassianism。“父苦论”字面意思是“父亲受苦”,“Patri”来自拉丁文“pater”,意为父亲,“passion”意为受苦。他的观点是模态说观点使得圣父受苦,换句话说就是圣父被钉在十字架上,德尔图良认为这太荒谬了。因此他写了一篇相当尖锐的文章攻击这个观点,其中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论点。其中一个论点主张,不可能同时拥有某物且作为该物,所以你必须搞清楚某人究竟是拥有某物还是作为该物。如果你已婚,你可能有一个妻子,但如果你有妻子,你就不能是妻子;如果你有丈夫,你就不能是丈夫。同理,如果上帝有一个圣子,祂就不能是圣子。你不能同时拥有并且成为某物。

德尔图良还指出了圣经中的例子,例如在圣经当中耶稣受洗时上帝的声音从天上传来:“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德尔图良认为经文支持圣父对圣子说话。如果你认为你的“父苦论”观点是正确的,那你给我展示一下圣经哪里说过“我是我的爱子,今天我生了我”——一处都没有。上帝对基督说:“你是我的儿子,我生了你。”德尔图良指出,当耶稣祈祷时,他不仅仅是在和自己说话。所以圣父与圣子是不同的存在。因此德尔图良提出了一种描述基督与上帝关系的新方式,他还加入了圣灵,就此形成了三位一体:三个本质上都是神的存在,它们彼此独立,然而只有一个神。德尔图良创造了“三位一体”这个术语来描述这种情况。他是我们所知的第一个使用“三位一体”术语的作者。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那样,这个术语在基督教话语当中将会变得非常重要。

异端正统解决方案遭到了德尔图良等人的攻击并最终失败了。如果那不是正确的解决方案,那么应该如何解释这一切?三位一体似乎是个相当巧妙的解决方案,因为神只有一个,以三重神格的形式显现。你要是拒绝了这个观点,那么你又有何高论?大约在德尔图良之后一百年,学者们一次又一次地辩论这类问题,直到四世纪初事态真正激化到了顶点。导火索是一位广受欢迎的传道人阿里乌斯,此人的言行导致了尼西亚会议的召开。大约在公元300年前后,基督教已经发展得十分庞大,知识分子开始信仰基督教并且思考这些问题,试图为这些问题找到神学解决方案。公元300年是矛盾总爆发的时候。地点埃及亚历山大的一个教士——这座城市具有当时基督教世界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教会之一,惯于进行智识思考。教堂中的一位教士名叫阿里乌斯。他试图理顺基督与上帝的关系:基督不能与上帝圣父同等,必须是独立的神性存在;但是如果上帝是神,基督也是神,同时又只能有一个神,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办?

阿里乌斯提出了如下观点:基督具有从属于上帝圣父的次等神性。在阿里乌斯看来情况如下:存在先于万物的上帝圣父在创造宇宙之前首先给自己创造了一个圣子,上帝的圣子的存在可以追溯到永恒的初始,但是在他出现之前就已经有了时间,所以存在一段有圣父而无圣子的时间;上帝首先创造了圣子,然后通过圣子创造了宇宙,换句话说上帝的圣子是创造宇宙的直接责任方。正如约翰福音所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借着祂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祂造的。”上帝的圣子是宇宙的创造者,但是祂并不能与上帝圣父平齐,因为没有任何存在能与上帝圣父平齐。另一方面,全能的存在不能有两个,因为如果同时有两个全能的存在,那么祂们就不能都是全能的——所谓全能意味着没有其他存在和祂一样强大。只能有一个全能的存在,那就是创造了圣子的上帝圣父。圣子创造了宇宙,然后来到人间并且为了赎清世人的罪孽而死,之后返回天国。根据阿里乌斯的观点,圣子是被创造的存在,祂是完全的神,他被创造为神,但祂不与圣父平等。

阿里乌斯的上级亚历山大主教当时在基督教中是一个非常有权势的人物,他对这种解决方式并不满意。亚历山大认为阿里乌斯低估了神子的重要性,贬低了神子的真实身份。亚历山大抱有另一种观点,在亚历山大教会发生的一系列辩论当中占据了上风:神子基督与上帝圣父一样永远存在,基督并不是上帝圣父的次等神,祂与上帝圣父平起平坐,两者在权柄、威能、荣耀等方面都是平等的。祂们可能有不同的功能,但是在地位上平等。圣灵也与圣父圣子相平等,这三者当中没有哪一方从属于另一方。亚历山大针对阿里乌斯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基督教世界内部随即吵成了一团,人们争论不休:圣子从属于圣父还是与圣父平等?圣子是否有开始存在的时间,或者祂是否永远存在?这些辩论导致了尼西亚会议的召开。

如今许多人对于尼西亚会议抱有错误的理解,因为他们主要从那位不可估量的权威——《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那里获得信息。《达芬奇密码》提到尼西亚会议的几乎所有说法都是错误的。我告诉我在教堂山的学生,如果他们想了解中世纪的历史,不该去看《巨蟒剧团和圣杯》;如果你想了解早期基督教的历史,阅读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也不是好方法。丹.布朗关于尼西亚会议所说的一切都是错的。例如他传播了一点谬误——这倒不是他的原创,在他出现之前就有人宣传过这个谬误——即基督徒们在尼西亚会议上决定了新约全书应该包含哪些内容,由此确立了新约全书的正典——错了!新约内容根本不是尼西亚会议的议题。首个提出新约全书27卷书目的人确实是尼西亚会议的参会人员之一,但他直到四十年后才提出书目列表。此人名叫亚他那修。尼西亚会议与新约正典的形成毫无关系。丹.布朗书中另一个论点是,尼西亚会议讨论了耶稣是不是神子,并且进行了投票,结果非常接近,于是耶稣的神子身份得到了勉强接纳。实际上尼西亚会议不是为了决定耶稣是不是神子,因为每个才会人员都同意耶稣是神子,问题在于他究竟怎么就成为了神子?他究竟是上帝在永恒之前创造出来、负责创造宇宙的从属次级神?还是说他与上帝实际上地位平等、永远存在?这才是尼西亚会议的辩论论题。

来自世界各地的三百多位主教聚集在此次会议上进行了投票。尼西亚会议是早期基督教七场大公会议中的第一场。这七场囊括整个基督教的会议做出了惯于神学和实践事务的众多决策。尼西亚会议实际上是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召集的。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312年皈依基督教,并且在十三年后召集了这场会议,因为他希望基督徒能解决这个理论问题。君士坦丁大帝不是神学家,他实际上并不关心哪一方在这场争论中获胜,他认为这个问题微不足道。但他知道教会因此而分裂,而他不希望看到教会分裂。他之所以认可基督教,部分原因正是在于基督教能提供他的帝国所需要的文化统一。但是如果基督教要作为罗马帝国多元文化的统一力量,基督教本身首先必须统一。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对君士坦丁来说很重要。因此他召集所有这些主教来到尼西亚城进行了辩论和投票。投票结果最终并非势均力敌。三百多位参会主教当中只有两三个人拒绝在最终声明上签字,阿里乌斯输掉了辩论,支持亚历山大一方赢得了辩论并且在那时决定基督不是一位比上帝圣父亲权势更小、在过去某个时刻才出现的从属神。基督与上帝完全平等,拥有等同于上帝的权柄、威能、荣耀等等,并且祂也永远存在,从未有过祂不存在的时刻。

多年来关于为什么基督教神学必须采取这种形态有过很多争论。我举一个有趣的论点:如果某物是完美的,它就不能改变。因为改变要么变得更好,要么变得更糟。如果此物变得更好,那就意味着在此之前它并不像本来可以的那样好;如果此物变得更糟,那么此后就不再完美。所以完美的东西不能改变。如果上帝在永恒过去的某个时刻创造了圣子基督,那么就等于说在那个时刻上帝成为了圣父。如果上帝在此前不是圣父,此后成为了圣父,那就意味着祂改变了。如果上帝是完美的,祂就不能改变。所以基督必须始终存在,上帝必须始终是圣父。

在尼西亚会议上,三百多位主教进行了投票,皇帝主持了这次会议,投票最终反对阿里乌斯。这是基督教神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此外,在尼西亚会议上圣灵被承认为三位一体的一部分,但是关于其地位的讨论并不多。要到后来的几十年里神学家们才逐渐理解尼西亚会议的含义,想明白了如何接纳圣灵,最终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教义:上帝有三个平等位格,三个位格彼此区别不同,所有三个位格都等同于上帝本尊,但是只有一个上帝。这就是三位一体。只有一个上帝,以三个位格显现,所有这些位格都是完全的上帝,都是平等的,但是并非三个上帝,只有一个上帝。如果你说“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那么我说“你说的都对”。逻辑上确实说不通,因为这个问题没有逻辑解决方案,必须将其作为奥秘来看待。人们总是试图举例子讲清三位一体,但是每个例子都有问题,因为没有任何事物完全对应三位一体。有人说三位一体就好比氢二氧一这种化合物,它可以是冰,可以是水,也可以是蒸汽——但是这种说法其实是模态论,即上帝有时是圣父,有时是圣子,有时是圣灵,这恰恰正是三位一体所反对的说法。要想符合三位一体,除非氢二氧一同时既是冰又是水还是蒸汽。三位一体同时以三个不同的位格存在,然而只有一个上帝。但是基督徒坚持他们不是多神论者。他们是一神论者,但是他们的上帝以三个位格显现。

通过尼西亚会议,耶稣被视为神——不是什么从属神,而是从永恒过去就作为神而存在,并且与上帝圣父同等荣耀。这远远超出了新约当中对基督身份的肯定,远远超出了历史上耶稣的教导所表达的内容,以至于让人不禁发问,这是否还是同一门宗教?耶稣所宣讲的宗教主张即将到来的上帝审判,主张上帝即将出手摧毁邪恶势力并在地球上建立一个美好的王国,而且耶稣可能认为自己将成为这个新王国的国王。这是耶稣的教导。现在关于耶稣的教导则宣称他是与上帝圣父同等的神,从永恒过去——不仅仅是几十亿年前——直到现在。从未有过他不存在或者不与上帝平等的时刻。这两套说辞确实很不一样。这就是基督教历史研究的日常。

接下来我谈谈基督徒和异教徒。君士坦丁是第一位成为基督徒的罗马皇帝。罗马帝国的皇帝一直被视为帝国宗教的领袖。在罗马帝国刚刚建成的异教时代,罗马皇帝要兼任帝国一切宗教的大祭司/Pontifex Maximus。根据罗马人的理解,帝国领导者需要取悦众神,从而让众神善待帝国。因此帝国总是针对宗教采取强硬立场,他们没有我们所说的政教分离观念,他们的观念认为众神使国家伟大,所以国家要赞助信众对于众神的崇拜。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教之后依然保留了这种观念,这意味着他觉得自己可以干预教会事务。尽管他不是神学家,他依然要推广某些观点。如果基督教观点是正确的,那就意味着所有其他更古老的宗教都是错误的。结果到了四世纪末,罗马帝国皇帝不再迫害基督徒,转而禁止异教活动。到了四世纪末,向异教神祇献祭变成了非法行为。最终基督教成为了整个帝国的国教。如果君士坦丁没有皈依,这一切会发生吗?我们不知道,没有人知道。但我的猜测是或早或晚其他皇帝终归难免皈依基督教,这一切最终难免发生。这意味着那些坚持更古老异教宗教的人最终发现自己成了局外人。他们要么必须皈依,要么将不被允许进行宗教活动。

接下来我谈谈关于犹太人弑神的指控。早在新约当中就有指控声称犹太人杀害了耶稣。从历史上看这话并不正确。犹太人没有杀害耶稣,是罗马人杀了耶稣。耶稣被罗马总督彼拉多下令钉在了十字架上,由罗马士兵行刑。我一直认为这一点很有趣,历史上基督徒宣称犹太人杀了耶稣并因此迫害犹太人,但他们从未宣称意大利人杀了耶稣并因此迫害意大利人。这是为什么?这是历史的奇怪之处。犹太人长期以来被指责为对耶稣之死负有责任,后来在历史上犹太人被称为基督杀手。自从人们认为耶稣是上帝之后,犹太人的境况更是每况愈下,因为如果耶稣是上帝,而犹太人杀了他,这意味着犹太人杀了上帝。甚至在尼西亚会议之前就有犹太人弑神的指控,即犹太人谋杀了他们自己的神——事实上他们谋杀了唯一的真神。如果你想要说狠话增加敌意,这是一个好办法:不仅指控某人因为无知而作恶,还要指控他们明知故犯地杀了上帝。这导致了千百年来许多非常不幸的反犹主义行径,最终在现代导致了大屠杀。我不认为尼西亚会议导致了大屠杀,但是我确实认为犹太人和基督徒之间对话致使犹太人多年来遭受了非常糟糕的结果。

最后我提一句基督徒与基督徒之间的持续辩论。你可能会认为,一旦你主张基督与上帝完全平等并且永远存在,这话就已经说到头了,还有什么好谈的呢?错了。神学辩论在尼西亚会议之后反而越发加剧。随着论题越来越小,争论反而变得越来越激烈,到了公元四五世纪尤其闹得不可开交。有趣的是,在君士坦丁皇帝之后的四世纪,大多数信徒回归了阿里乌斯的基督学理解方式,基督教世界开始普遍接受阿里乌斯的观点,以至于在四世纪中叶阿里乌斯派基督徒比其他类型的基督徒更多。这些辩论持续了很多年,期间出现了不少令人震惊的论题。举个例子:如果你说基督是神,又说基督是人,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古人倾向于认为人由身体、灵魂和精神组成,所以有人说耶稣既是人也是神的方式是具备人的身体和灵魂以及神的精神。道成肉身,道成了耶稣的精神。所以耶稣是神,因为他有神的精神,但他也是人,因为他有人的身体和灵魂。这听起来有道理,但其他人说不行,因为如果这样的话耶稣就不能算是人。既然他没有人类的精神,那么他就不算人,不能为人类赎罪而死,这一来又该怎么办?更多的辩论,更多的会议,更多的决定,最终基督教异端与正统之间的纠葛贯穿了整个历史,一直持续到今天。至今仍然有很多坚持自己教义观点的基督徒宣称,如果你不同意他们的教义,那么你就不是真正的基督徒。我从小就在这种心态的熏陶之下长大,年轻时的我曾经是一个非常保守的福音派基督徒,一个相当狂热的原教旨主义者。我的学生经常问我如何定义原教旨主义者,我告诉他们有一个简单的定义:原教旨主义者(fundamentalist)毫无乐趣(fun),一肚子咒骂(damn),而且缺乏理智(mental)。我曾经就是这样一副德性。比如我曾经认为罗马天主教徒不是基督徒,如果他们要成为基督徒必须另行皈依。这种异端与正统的纠葛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今天仍在继续。耶稣是神的理念一直是其中的基本中心。

最后我用几句话来收尾。我希望你们从以上三场讲座当中领会的主要观点如下:基督教是一种不断发展的宗教,我们所熟悉的基督教并不是一下子蹦出来的。在许多方面,基督教不太像是耶稣信奉的宗教,而更倾向于围绕耶稣展开的宗教。这正是讽刺之处:基督教与其说是耶稣的宗教,倒不如说是关于耶稣的宗教。这个关于耶稣的宗教千百年来经历了无数变化、修正、转变,从这个角度看你甚至可以说基督教是千百年来无数发明的集合。今天的基督教并不是耶稣传讲的宗教。耶稣是来自加利利乡村的犹太人,很可能根本没想过要创立宗教。他传讲的是犹太教或者说对于犹太教的正确理解。但是基督教变成了别的东西,成为了外邦人的宗教。基督最终的身份也从末世先知变成了上帝本尊。我就说到这里,非常感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