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也说《繁花》 -- 达闻奇

共:💬760 🌺4389 🌵3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1
下页 末页
家园 此时报道3820战略是在整啥活呀?

有好几层,好几种可能,我都不知道该想哪一种……

最浅薄的:吹一波尊尊的政绩

深一点的:向市场示好,表示尊尊支持好好搞民营经济

厚黑点的:甩锅,说针对民营经济的烂活不是尊尊整出来的

大政治:示好改开,示好邓以及全国所有人

还有很多我没想到的……

家园 据老大视察南开时,亲自说他上大学是总理批准的。
家园 早已有之,一直在传,河里也有。
家园 漫长的九十年代

虽然我是九十年代出生,但对这个时期没有多少记忆,很多认识只能通过阅读和从当前去回看。没有经历那个年代有直接的感受,对八九十年代仅从个人角度出发也没什么美好想象或者不堪回首等情感。但九十年代无疑是一个重要但暧昧的时期,既然由《繁花》引发了九十年代的问题,方平老师和您帖子里又都说了改开和某人的关系,作为颂圣派代表我也牵强附会几句。

首先,在我看来《繁花》(仅指电视剧,小说我完全看不下去)不太能作为表现叙述甚至想象九十年代的作品,倒不是因为场景浮夸不符合九十年代的实际情况,而是对主题和人物关系来说年代不过是个背景板。就好像古偶可以架空也可以放到任何朝代,并不是说《繁花》是古偶,而是里面的重心是人世的无常,求而不得爱恨悲欢,里面的情绪是对命运的怅然或和解。来来去去就在一条黄河路,总的来说不承担任何讲述时代变迁的宏大叙事的企图。有句台词是“江湖再见”,都是江湖儿女,江湖故事本来就是去历史的。《创业史》只能发生在合作化时期,《平凡的世界》只能讲述改革初期农村,《繁花》却可以放到任何时期,在古代可能是什么才子佳人,民国可能是大户人家的故事,在前三十年可能是一群人上山下乡的故事,《繁花》不过角色的事业是炒股票做外贸。《繁花》是一个爽文大男主的人生起落,《狂飙》是一个黑帮老大的人生起落(比起现实可能想象力不足),只有《漫长的季节》有一些时代底色。您说“繁花落尽”,如果意指改开开启的烈火烹油的繁荣终究归于破败,这种联想未免虚浮空洞,当然读出什么来是每个人的自由。

其次,相比八十年代延续七十年代的理想主义和基于对过去否定的现代化共识,九十年代在内部运动震荡和外部环境变化下更加复杂,现代化基本共识破裂,出现左右对立。经济的消费主义、全球化生产,政治文化的反体制等等都一直延续和影响到当下。九十年代在开放前沿的某人自然亲身见证了改开带来的一切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繁荣还是堕落。如果把53年看作是新中国开始真正的建设阶段,93年正式进入到市场经济,某人的关键节点巧合地与共和国的历史同步,甚至可以说他本人浓缩了国家的历史,反之他也在构造国家的历史。说这些是联想起方平老师帖子里说某人过于相信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如臂使指的官僚体系、大数据技术、不信任群众动员等等,我觉得不能简单划分成非此即彼的二元部分,某人自然也强调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走群众路线,技术官员前提是政治站位。而且他从小背毛选语录,观念上对资本潜在地不信任。那为什么会造成方平老师那种印象呢。比如市场经济,毕竟市场经济在事实上确实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不是唯一的原因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某人对市场经济的看法主要体现在九十年代的一篇论文里,基本是当作发展经济的工具,资本主义用得,社会主义也用得。而且社会主义因为对社会正义和公平等的维护,对市场经济的干预方式有更高的要求。我经济知识是小白就不献丑了。关于对群众不信任问题,群众运动向来是非理性的,缺乏引导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当前的社会状况下进行日常动员基本没有可能性,现在都是日子人。许多问题是党国体制自身伴随的加上全球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结构性问题,并不是当前独有或者因为某个人的个人素质,这套体制带来国家的强大,也必然要承受相应的弊端。

再次,某人从来没有否定改开,很大程度上是某些对立方将他塑造成封闭保守的形象,争夺改开的神主牌。问题只在于是什么样的改革和开放,用官方说法就是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他自己说向来支持民营企业也没错,只是中国的很多民营企业只想躺着和跪着挣钱。像楼主说的,左认为他太右,右认为他太左,何尝不是一种执中。中不是一个固定的位置,而是判断和调整。

电视剧在繁花后面也加了两个字,繁花似锦。赤子之心常在。

通宝推:青青的蓝,凤城,方平,
家园 如果真的是稻家,那也解释了在疫情期间观网为什么给网红医生站台

但境内势力给境外进行利益让渡的目标应该是昂撒势力!

家园 观网本来就和稻家关系很深

貌似从观网建立初发表批评稻的言论就会被删除

家园 稻家支持这种事,有利益牵扯应该是常态

他家一直就这样。

家园 很好的一部片子

很好的一部片子,三观很正,有情有义,争口气,清清爽爽,爱拼才会赢。。。满满的正能量。

整部戏各种王家卫,选出的怀旧金曲好听,镜头里的几位女主都很美,李李风情万种,东爱和血疑主题曲里的玲子真有点山口百惠的风采,走出沪联大厦的汪小姐明媚阳光,疑为天人。

片子里的女人们各个阶层五花八门,但都自立自强不靠男人,就算小江西走了点弯路也没有堕落,后来还是和小姐妹们一起创业奋斗靠自己双手吃饭,契合时代特色。剧里汪小姐向宝总表白时那段“陪你去卖茶叶蛋”的对话让我想起三十年前一部热门剧,戏里杜梅的一句台词“我爱的是方言不是洛克菲勒”,虽然两部戏差了三十年,讲的却是一个仍然相信爱情的年代,那个年代里我们会羡慕而不是讥笑女人们憨大恋爱脑。

相比精彩的女人们,男主要稍弱了些。

结尾也很王家卫,伊是宁死也不愿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能让阿宝跟汪小姐隔着黄浦江同看东方明珠的烟花已经算是开恩了。

当我们曾经的青春片段已被当作怀旧搬上屏幕时,共鸣的同时自然也伴随着伤感,花开花谢,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家园 不是不相信群众,是畏惧群众力量,这是对文革初的恐惧

他还是高干子弟,天生畏惧群众的力量。

也不是不信任资本家资本主义,他因为对社共理论的理解和了解,也天然畏惧资本家改朝换代带来的破坏。

这种破坏带来的后果是不可知的。

因为美国的发展道路已经清晰,回避困难也是明摆着的。

所以他清楚的知道,美国之路并不可复制,只有依附于美国才能获得发展。

这条道路也被美国的不自主改变了,或者因为美国调整而出现变动。

现在就是百年变局,你不面对也得面对。

怎么办,他只能按照自己的妥协性在中间做调和,但是这个盘子太大了,中国不可能也无法承担美国和整个世界的经济盘子。这个是美国没收俄罗斯资产和巧取豪夺乌克兰资产都改变不了的巨大的颓势。(今天恰恰是美国经济周期衰落期,经济增长预期不再)

所以他也力不能所及。

现在就是这种明显的矛盾,这无法靠恢复八十年代改革、南巡可以解决了。

中国甚至达不到苏联的水平,怎么 通过强制束缚中美资本家的路线呢?束缚不了。

美国资本家依然强势,特朗普虽然在收缩,但是也很自信。

因为从逻辑上来说,收缩工业到美国,应该难度确实不大,有了工业美国就要能对抗中国的不完善工业。

这个难度只是时间问题。看美国收缩用几年。

看吧,看历史怎么演变。

家园 按照你这说法,稻家与昂撒势力和犹太势力都有牵连?

多头下注?

那么瑞士银行是被昂撒势力还是犹太势力掌控?

家园 这个谣言是哪传出来的?

观察者网有稻家背景,并且是公开的。但是,观察者网挺网红,跟稻家关系应该不超过一块钱。真正的原因是网红得到了吴克的信任。而且当时网红俨然真理代言人,挺他的多了,观察者网最多算是一般挺的。

真正有趣的是你这个谣言,“观察者网是稻家的,所以挺网红”。这个谣言是哪传出来的?

家园 大概就是始终如一,坚持继续干的意思。要有战略定力。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1993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福州在大踏步迈向新世纪的进程中,首先要有一个立足于科学、切合于实际的长远的战略设想,才能使福州的改革开放事业谱写出最宏壮的乐章”。他亲自主持编制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系统谋划了福州3年、8年、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步骤、布局、重点等,为福州发展确立了总纲领、总方略。蓝图指引,久久为功,如今,“3820”战略工程的思想理念,依然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3820”战略工程启示》,今天(1月20日)播出第一集《一张蓝图绘到底》。

  在福州港江阴港区,集装箱货轮每天往来穿梭,前往世界各地。

  时间追溯到三十多年前,那时的福州,工业底子薄,财政收入少,交通闭塞,观念落后。1990年4月,习近平同志履新福州,担任市委书记,面对这样的发展状况,如何破解找到出路?他一直思考着、酝酿着。此后的两年,习近平同志一多半时间都在基层作调查研究。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吹响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号角。

  要想大干,先要做好谋划。不仅要有三五年的短期规划,还要做二十年的长期规划。

  二十年发展规划怎么定?习近平同志提出“调查研究是新思路形成的必要途径”。由此,福州开始了“万人问卷、千人调研、百人论证”工作。围绕581个课题,1600多名干部展开调研;聚焦农业、工业等内容,征求意见会密集召开。习近平同志还要求在《福州晚报》刊发调查问卷,征求市民建议,半个月,就收到了2.5万多条。市民赵克钦当时试着提了一些关于农村奔小康的建议,没想到,被采纳到“3820”战略工程中。

  历时半年、十易其稿,1992年11月,《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在福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上审议通过。

  其要义是:用3年时间即到1995年使经济上一个大台阶,主要指标在199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力争用8年时间即到2000年,使全市城乡各项人均水平等主要指标达到国内先进城市的发展水平;用20年时间即到2010年左右,达到或接近亚洲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当时的平均发展水平。

  跳出福州看福州,放眼全国乃至全世界来谋划发展,“3820”战略工程谋定了福州发展方向。宏图铺展,该从哪里破题呢?习近平同志把目光投向了江海。

  福州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与陆地面积相当。但对于当时的干部群众来说,海洋经济是新生事物,不少人疑虑:“陆上都还没有发展好,怎么顾得了海上呢?”

  “把加快经济发展的触角从陆地向海洋延伸”,是“3820”战略工程的重要抓手。随后,福州开启了以海岸带、海域等为重点的全方位综合开发。海洋运输、临港产业等蓬勃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大力布局。依托装备化、智能化,传统的近海养殖业也正在向深远海延伸。2022年,福州的海洋总产值已超3300亿元,连续多年位列全国设区市第一。

  1992年至1995年,福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26.6%,四年跨越三个百亿台阶。“3820”战略工程的第一个目标,3年规划完成。此后,福州的干部群众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3820”战略工程所规划的8年目标、20年目标,也如期实现。

意思是习近平在福州干得好!!!想法深远,我去!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3820”战略工程是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主持编制的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为福州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确立了总纲领、总方略。如何更加有力地推动战略工程的实施?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工作思路。他说,改革给我们以活力,开放给我们以实力。由此,福州改革开放的探索和实践向纵深推进,为福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系列报道《“3820”战略工程启示》今天(1月21日)播出第二集《改革不停顿 开放不止步》。

走进中印尼“两国双园”元洪投资区,这些丰富的渔获来自3700多公里外的印尼东爪哇省图班市。共建“一带一路”让中国和印尼携手打造“海上鱼仓”,一端连着福清加工厂,一端连着印尼捕捞场。

这个元洪投资区正是习近平同志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亲自推动建设的。改革开放是“3820”战略工程实施的重要思路,福州地处闽江之畔、东海之滨,区位优势明显,“积极招商、基础先行、改革配套”成为当时福州改革开放的具体路径。

福州是侨乡,400多万侨胞遍布世界各地。如何吸引侨商投资?习近平同志提出“以侨引侨、以侨引台、以侨引外”。为了吸引侨商回国投资,他亲自带队去招商。

听习近平同志这么说,侨商们都很认同。经过多次沟通,开发50平方公里元洪投资区的协议最终落地。这是中印尼“两国双园”的前身,也是我国最早的“侨办”开发区之一。随着福州跟国内外城市的交流越来越多,基础设施渐渐跟不上了。

那时,国家还没有在福州建机场的规划,福州决定自己先干,干部群众筹一部分钱,华人华侨捐一部分,财政争取一部分,国家再补贴一部分。经过5年的建设,长乐国际机场1997年正式通航。为了适应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习近平同志还根据“3820”战略工程确定的布局,全面推进深水码头、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然而,硬件设施跟上了,招商力度也更大了,可仍有不少外商在观望。

不仅要“马上就办”,而且要“真抓实干”。“一栋楼办公”“一条龙”服务推广开来,这在全国开了先河,“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诸多服务机制也不断推出,还创新了“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等模式。

冠捷集团、东南汽车等一批企业纷纷落户福州,福州保税区、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迅速崛起。从1992年到2010年,共有20多个开发区、投资区培育壮大。到2010年,“3820”战略工程设定的目标顺利完成。福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992年的150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242.65亿元,年均增长16%,建成区面积扩大4倍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9倍、6.7倍。

依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州新区、自贸试验区等优势,福州发展新型材料、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纺织化纤、电子信息等千亿产业集群。近5年来,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2500亿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近2000家,贸易伙伴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家园 我个人理解还是一个阶级矛盾,我认同海峰,邓和犹太人有距离

但是我认为没有他说的那么大。

邓是一个资本主义资产阶级集团,他和中国亲犹太势力是有合作的。

瑞士银行是昂撒资本主义势力,他们对犹太人是警醒的,所谓苏联打击犹太人,我看是世界资本家对犹太人是警惕的。

关键看犹太人通过自己努力活着集团努力在美国在瑞士银行炸了多少份额,我觉得犹太人也不敢涉及太多。

他们对世界资本家是利用,但是也是担心历史的报复的。

而在中国,犹太人没那么夸张。习应该也是警惕的,邓也是。

家园 稻被时代评为新自由主义四大巨人,索罗斯也呼吁中国重回他的路线

稻被列入新自由主义四大伟人,

点看全图

过去四十年,就是新自由主义横行世界的四十年。其实,这么说不准确。应该是金融资本横行世界的四十年,而新自由主义,不过是金融资本捧出来的意识形态。过去这40年,这批新自由主义信徒,执政了就成为建制派,搞经济就是私有化,金融化,文化人搞得各国群魔乱舞,

索罗斯:中国要尽快回到邓小平路线上来!

索罗斯几年前达沃斯会议指责 习是开放社会的最大敌人,中国的精英要出来阻止他。今天,又呼吁中国要尽快回到邓小平路线上来!如下:

https://top81.org/show.php?f=1&t=2061976&m=18011214

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George Soros)2021年撰文呼吁 中国要尽快回到邓小平路线上来!他批评北京方面正在摧毁“下金蛋的鹅”,以及摒弃邓小平的政治遗产

8月14日,索罗斯在美媒《华尔街日报》撰文批评中共高层近来的表现,指作为中共前领导人邓小平大胆改革的受益者,时下中南海的行为却在“消除”邓小平对中国的影响。

对于邓小平的地位,索罗斯说,邓小平对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有着截然不同的概念,他意识到西方要发达得多,中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他也希望中国能在西方主导的全球体系中崛起,“他的方法产生了奇迹”。

索罗斯还曾于2019年9月9日在《华尔街日报》说过,“作为开放社会基金会的创始人,对打败当下中国的兴趣,超出了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兴趣”。

通宝推:时间的影子,真离,
家园 “漫长的九十年代”开始就是一个“告别革命”的时期。

感谢您的长帖回复。

1.

《繁花》却可以放到任何时期,在古代可能是什么才子佳人,民国可能是大户人家的故事,在前三十年可能是一群人上山下乡的故事,《繁花》不过角色的事业是炒股票做外贸。

在这一点上,我感觉《繁花》跟另一部也是地点也是上海的(2021年的)开年电视剧《流金岁月》在光影和某些剧情上都有点相似,这两部剧的编剧也同是秦雯。😂

的确,这两部剧都突出了它的地域性,但细思其地域性和时空性都没有很明显,就如您所言“可以放到任何时期”。

2.

相比八十年代延续七十年代的理想主义和基于对过去否定的现代化共识,九十年代在内部运动震荡和外部环境变化下更加复杂,现代化基本共识破裂,出现左右对立。经济的消费主义、全球化生产,政治文化的反体制等等都一直延续和影响到当下。

如果把53年看作是新中国开始真正的建设阶段,93年正式进入到市场经济,某人的关键节点巧合地与共和国的历史同步,甚至可以说他本人浓缩了国家的历史,反之他也在构造国家的历史。

许多问题是党国体制自身伴随的加上全球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结构性问题,并不是当前独有或者因为某个人的个人素质,这套体制带来国家的强大,也必然要承受相应的弊端。

像楼主说的,左认为他太右,右认为他太左,何尝不是一种执中。中不是一个固定的位置,而是判断和调整。

我和您虽然立场各异,但我不得不承认您作为“颂圣派代表”这几句话说的是很有水平的。河里甚至在简中网络上如您这样有水平的“颂圣派”的确不多见,很多都是要么只会复诵“反腐、扶贫、军改、环保、抗疫”这种十字诀,要么只会不讲逻辑就把一切黑锅全部甩给邓天尊、有克等“很强阻力”和美国等“境外势力”以把某人描绘成一朵盛世白莲。

最后,看了您“其次”的这段论述,华华表示坚决支持您出任“颂圣派代表”一职!(开个没有恶意的玩笑,望桃花兄别见怪)😁😁😁

通宝推:真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