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也说《繁花》 -- 达闻奇

共:💬760 🌺4389 🌵3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漫长的九十年代

虽然我是九十年代出生,但对这个时期没有多少记忆,很多认识只能通过阅读和从当前去回看。没有经历那个年代有直接的感受,对八九十年代仅从个人角度出发也没什么美好想象或者不堪回首等情感。但九十年代无疑是一个重要但暧昧的时期,既然由《繁花》引发了九十年代的问题,方平老师和您帖子里又都说了改开和某人的关系,作为颂圣派代表我也牵强附会几句。

首先,在我看来《繁花》(仅指电视剧,小说我完全看不下去)不太能作为表现叙述甚至想象九十年代的作品,倒不是因为场景浮夸不符合九十年代的实际情况,而是对主题和人物关系来说年代不过是个背景板。就好像古偶可以架空也可以放到任何朝代,并不是说《繁花》是古偶,而是里面的重心是人世的无常,求而不得爱恨悲欢,里面的情绪是对命运的怅然或和解。来来去去就在一条黄河路,总的来说不承担任何讲述时代变迁的宏大叙事的企图。有句台词是“江湖再见”,都是江湖儿女,江湖故事本来就是去历史的。《创业史》只能发生在合作化时期,《平凡的世界》只能讲述改革初期农村,《繁花》却可以放到任何时期,在古代可能是什么才子佳人,民国可能是大户人家的故事,在前三十年可能是一群人上山下乡的故事,《繁花》不过角色的事业是炒股票做外贸。《繁花》是一个爽文大男主的人生起落,《狂飙》是一个黑帮老大的人生起落(比起现实可能想象力不足),只有《漫长的季节》有一些时代底色。您说“繁花落尽”,如果意指改开开启的烈火烹油的繁荣终究归于破败,这种联想未免虚浮空洞,当然读出什么来是每个人的自由。

其次,相比八十年代延续七十年代的理想主义和基于对过去否定的现代化共识,九十年代在内部运动震荡和外部环境变化下更加复杂,现代化基本共识破裂,出现左右对立。经济的消费主义、全球化生产,政治文化的反体制等等都一直延续和影响到当下。九十年代在开放前沿的某人自然亲身见证了改开带来的一切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繁荣还是堕落。如果把53年看作是新中国开始真正的建设阶段,93年正式进入到市场经济,某人的关键节点巧合地与共和国的历史同步,甚至可以说他本人浓缩了国家的历史,反之他也在构造国家的历史。说这些是联想起方平老师帖子里说某人过于相信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如臂使指的官僚体系、大数据技术、不信任群众动员等等,我觉得不能简单划分成非此即彼的二元部分,某人自然也强调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走群众路线,技术官员前提是政治站位。而且他从小背毛选语录,观念上对资本潜在地不信任。那为什么会造成方平老师那种印象呢。比如市场经济,毕竟市场经济在事实上确实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不是唯一的原因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某人对市场经济的看法主要体现在九十年代的一篇论文里,基本是当作发展经济的工具,资本主义用得,社会主义也用得。而且社会主义因为对社会正义和公平等的维护,对市场经济的干预方式有更高的要求。我经济知识是小白就不献丑了。关于对群众不信任问题,群众运动向来是非理性的,缺乏引导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当前的社会状况下进行日常动员基本没有可能性,现在都是日子人。许多问题是党国体制自身伴随的加上全球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结构性问题,并不是当前独有或者因为某个人的个人素质,这套体制带来国家的强大,也必然要承受相应的弊端。

再次,某人从来没有否定改开,很大程度上是某些对立方将他塑造成封闭保守的形象,争夺改开的神主牌。问题只在于是什么样的改革和开放,用官方说法就是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他自己说向来支持民营企业也没错,只是中国的很多民营企业只想躺着和跪着挣钱。像楼主说的,左认为他太右,右认为他太左,何尝不是一种执中。中不是一个固定的位置,而是判断和调整。

电视剧在繁花后面也加了两个字,繁花似锦。赤子之心常在。

通宝推:青青的蓝,凤城,方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