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人民日报 【以数字化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 谈起 -- chuchong

共:💬82 🌺520 🌵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很应该有

说个真例:我小老板渣渣渣,有次跟我讲,100分是不可能的了,80分就很不错了。气得我心跳都停了10分钟。还有当年广东中考有一题题9的n次方是3,后面忘了,题目的要点就是搞清n是多少,整个广东考生一遍哀嚎,我问大老板,这么简单都不会吗?大老板说老师没讲过,气得我心跳停止20分钟。还好我明确说用现有知识能推出来时老板不到一分钟就搞掂。

我是从不补课不监督作业的,那次发了狠,把她们抓到我办公室,同时闻风还有三个小朋友,从客观实践需求入手,用了两晚时间把数学从1234加减剩除疏理到函数。稍提了一下微积分。然后我小老板后面就耀武扬威的用数学考卷来敲诈勒索我。( @陈王奋起 河友说过,当一门课程学习有困难时,就看该学科的发展史,我跟他的思路接近)

举这个例,是想说看祥林嫂般都说了很多次教材不行,散乱没逻辑,概没广度又没深度也没交联度,还不如我小时候看的动脑筋爷爷能把一个问题说清楚。这个情况下,学生很难可以说是无法自学,只能靠听老师讲。试问哪位能一节课都能跟着老师节奏走,遑论一天。

白领河友这个建议很好。要把知识讲好,必须要整理好知识的逻辑脉络,等于要要,要把教材重整一遍,正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胡老师是我的理想

我的水平和他差到天地之别。写四平八稳的文章不难,但是像他那样既要有激烈观点吸引读者,又能巧妙不踩雷,才需要真正的功力。我就是写到退休也达不到。

这辈子,只要能混个正式的编制我就满足,不求当那么大的领导。

家园 你说的这个,其实是有的,但是没推广,用的人不多。

https://basic.smartedu.cn/

家园 英国同样也是担心纺织业生存

欧洲太冷种不了棉花,有钱人穿毛的,没钱人穿麻的。英国人去了印度后开始引进棉布,棉布的性价比远超毛和麻,英国纺织业就受不了了。于是英国开始禁止进口印度棉布搞保护主义。但因为英国垄断了印度棉花来源,英国仍然允许进口印度棉花,这么一来英国纺织业反而可以靠出口欧洲赚大钱,因此也急需快速增加产量。相对欧洲的一片空白的大市场来说显然英国纺织业极为缺人工,最终引出了珍妮纺纱机,带来了工业革命。所以工业革命恰恰是保护主义政策带来的。

注意英国引起工业革命的是纺纱机,纺织纺织,纺是棉花纺成线,织是棉线织成布。纺纱这步比较简单,在古代中国是家庭主妇在干,她们闲着也是闲着,因此成本几乎为零,这种条件下提高生产效率毫无用处。明清进行商品化生产的是织厂,顾名思义用棉线织布,织布用大型设备效率更高,而且变成布以后弄出漂亮的图案才能带来更高的附加值,因此早在明代就出现社会分工。

所以中国的问题其实在于,不搞殖民而手工业商品经济又过于成熟,这么一来单纯走量并不赚钱,而只能以质取胜,而质在古代主要靠繁复的手工,比如在布上做出漂亮图案主要靠刺绣和印染,这并不适合工业化而要靠内卷。

顺便说一句,正是因为清代纺织品市场已经极为成熟,鸦片战争后英国人发现他们的工业布在中国根本就卖不动,然后英国人想当然的以为这是因为贸易壁垒,于是又打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另外英国纺织业大发展后觉得从印度运棉花过来太远,于是开始在美国南方种棉花,南北战争后失去美国棉花来源,又跑去埃及种棉花。。。

通宝推:汉水东流,心有戚戚,
家园 司马懿
家园 这种智力不要来上网,民国没有国门
家园 是马逆吧?我个人觉得这一期做得挺好,起码满足了我的情绪需要

抛开他引用的那些社科著作对错暂且不论,我也不具备分辨能力。

这个节目满足了我的情绪价值,兄弟我个人讨厌那种“一味尊古崇古、动辄批判所谓现代性,认为只要捡起来老祖宗的智慧,现代问题就迎刃而解”的傻缺。兄弟我更讨厌那些坐而论道,只会空念马经的那些所谓马派教授学者小布尔乔亚们。

马逆替我把这两种人都骂了,我的情绪价值得到了满足

家园 从道法术的角度而言,数字化教育只是“术”的层面 -- 有补充

如何运用数字化,来提升教育质量与效率,一定程度上解决教育由于【地域】、【空间】的局限造成的不公平,是“法”的层面。

而以数字化为载体,尝试去解决一些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的使命是什么?高校要为世界培养怎样的人?这就上升到了“道”的层面。

数字化只是教改的一个局部,这个方法也不是一试就灵,但这个方向肯定不会错。

促进教育公平不是削峰填谷,关键在补齐短板、提高质量。教育数字化可以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快速高效地把分散的优质教育资源聚合起来,在突破时空限制的基础上实现跨学校、跨区域、跨国家的传播分享,从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消除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数字鸿沟。比如,数字化线上教育可以作为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让我国城乡学生共享全国名师、名家、名校、名课资源。我们要通过教育数字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

现在一提【数字化教育】或者说【教改】,大家就默认要说的是基础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乃至【中考、高考】。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也是教育啊,【数字化教育】对于有自制力的成年人来说,意味着一定程度上【消除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数字鸿沟】,大家没啥异议。

教育部一直在推进的高等教育慕课,这些年来一直在建设的各高校名师课堂(数字化教案),由教育部牵头联合院士、知名院校专家的新的教材编制等,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只要你有心,这些资源举手可得。

至于说回基础教育,【数字化教育】或许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是难了点:他们自制力有限,疫情网课就是个大规模数字化教育实验嘛。

 调查显示,80.3%的教师对线上教学效果较为认可,84.07%的学生对在线学习的感觉较为良好。但如果将在线学习与在校学习对比,43.32%的中小学生认为疫情期间的学习效果较在校学习差一些。

 王欢认为,这从侧面说明了传统线下课堂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够,在没有教师和家长监督下,学生的线上学习效果就会比线下差一些。在线教学的启示就是,学校育人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未来的学校应该是一个为学生服务的大平台,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支持引导学生个性化成长。”

数字化教育本身,对于应试教育下的中小学教育作用有限,但是,对于提升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水平却很有效。

[URL=www.smartedu.cn]国家智慧教育平台[/URL]

我认识的几个老师朋友,就强烈给我安利过这个平台。他们现在备课、复课,往往都会参考该平台。用他们的理解:边远地区的师资如果水平有限,老师完全可以作为该平台的线下督导员,起到维持学习纪律、批改并讲解作业的作用即可。

平台给广大农村地区免费送去了优质教育资源,为促进教育公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西部许多农村边远地区利用平台资源实施“双师课堂”,开足开齐国家课程,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3月1日以来,广西的浏览量超过5000万,陕西、甘肃浏览量超过2100万,内蒙古、云南的浏览量超过1000万,这些省份日均浏览量是3月1日改版前的3倍。中西部农村地区更加充分地利用了这些资源。

以上摘自 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和应用进展成效 2022.3.29

估计很多人第一次接触与了解这个平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分了好几个板块,如果家里有娃的,可以上去好好逛逛,寒暑假安排一些【特色教育】板块(譬如什么宇航员部分,数字化部分)是没有问题的。

通宝推:青青的蓝,zwx650,自由呼吸F0,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补充发帖有字数限制 -- 补充帖

1、有一个娃学校要求安装的APP,要下载【高清照片】,必须要充值成VIP才行,这……不知道这种APP跟老师有没有分成协议,如果有,无孔不入啊无孔不入啊……

2、认识的几个老师对【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非常推崇,同时戒心很大。既积极拥抱使用该平台,同时又忧心忡忡。

3、购买社会服务必然导致某部分政府职能弱化,但好处也很多。我的感觉,只要政府基层组织权威在,收回这些职能其实是分分钟的事情:可随时将第三方购买组织临时事业制化……

家园 还真有,而且据说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应用已经很普遍了。

只是吧,诸位都在大城市,平时估计也没怎么关心这个。

https://www.smartedu.cn/

分三大板块,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里面有具体的教案、习题等等教师板块内容,也有学生学习板块内容。目前的科教信息已经非常丰富,根据国家规划,后面上线的优质教育内容板块更多,很多是院士级别、教授级别的科教课程。

据说教育系统已经有一些学校围绕这个平台开始开展各种教学研究。

家园 单纯你说的这种,网易公开课十几年前就有了

不说网易公开课,类似的电视教学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有了

家园 善意的去揣测啊,极端善意的说,猫论就是大议礼

是一个夺权用的手段,可能他aizi本人也没想到会有很坏的影响。

但是结果就是从根子上坏了人心。

不过我觉得对于稻应该尽量往坏了想。

家园 你这句话是真的还是调侃?

如果是真的,我就屏蔽你了。

家园 从这点可以解释一批“孔乙己”被产生的原因吗?

制造“孔乙己”

我家长以前说现在教育就是这个规则,想有话语权就得在这个规则体系中出类拔萃。我爸还说清北等重点高校垄断教育资源是因为它有这个能耐。咱们跟他们一样的人讲我国先行教育体系的问题他们不听还说咱们是抱怨。

家园 教育就是就业

就业有保障,教育就能回归本来面目。就业不行,教育就是应试培训班。

我小的时候,还是社会主义大锅饭的时候,教育就很本来面目。你行你就去考大学。不行上中专上技校,家长也没啥意见。因为毕业之后接班,进厂当学徒。和大学生毕业回来当技术员,有差距但是大家也是基本平等的,没有那种人上人的感觉。

那个时候人们对各种其他兴趣就很舍得投入。比如一个孩子确实踢球好,体校来要人,家长一般就同意了。踢的好就往上走,踢不好就退役当工人。体校还算工龄,怎么都是合算。 唱歌,跳舞也是如此。

后来大家生活拉开差距了。上大学就进私企,不上大学就当民工,还被欠薪。这大家就都不玩兴趣了,就是我上高中的时候。校队选人,要是把学习好的选中了老师会去给要回来。唱歌跳舞更是异类, 不能害了孩子。但是当时虽然想卷,但是毕竟老师还是上一个时代的,不太懂得怎么卷。还是以教会知识为主。

再后来就不行了。老师开始懂得怎么卷了。把知识拆分成知识点,题海战术。让孩子们以背为主,很多常考题都是直接背答案:简单题省一分钟难题做对机会就大一分。 特别是中考,6,7门考试都接近满分了。这即使不是培养考试机器,也是浪费了孩子大量宝贵的时间用来进行无意义的低水平练习了。像那种学习很好,体育也很优秀;学习好, 又喜欢文学的孩子,只能说受到了打压。

所以又回到原来的问题,教育怎么才能好,不是教育说了算,是就业说了算。就业怎么才能好,答案是必须鼓励私营,外企。只有多了,才能好。人的选择多了,工资才能水涨船高。有能力的人去挣钱,求稳定的当公务员。这种大家全去抢公务员本身就说明就业市场有多困难。

所以打击私企并不难,占领道义制高点也不难。打击完了如何解决就业才是最难的。当年发展私企也不是什么心甘情愿,甚至很多河友说的跪啊,背叛啊。更多的是国家不大包大揽了,地方政府不支持私企他也没能力保就业啊。 所以改革之处,往往国企强大的地方,私企发展不起来,地方不需要你;国企不行的地方,私企就很强,地方支持的力度就大。

通宝推:翼德,
家园 工业革命发生在西方是必然中的偶然

讨论细节没有意义

在发生的时候,没人能看出会对后世产生那么大的意义,后世所归纳总结的,大多数其实是在发明历史。先设置结论然后去倒推,就类似最近忘情写的一大堆中国革命史

为什么科技进步从来都首先在中国发生,然后墙内开花墙外香?

第一个问题,是因为中国人多,人多就需求多,就会产生让科技进步的技术

第二个问题,是因为儒家道德值太高,因循守旧,有强烈的恢复祖制的意愿。会引发社会生产关系变革的技术,天然受到儒家抵制。于是能引发科技进步的技术,只能被束之高阁。就比如之前我举例的“网购彩票”,直接被咔嚓了8年,至今都没有恢复

其实最近的很多新闻都在说明我们富裕了之后道德值越来越高。道德值高不是好事,会大幅度提升社会的运行成本。比如狗咬小孩,这是事吗?这种事情其实年年岁岁都在发生,只是你平时没看到。要小孩咬死狗才是真正的新闻。再比如大学保安吊死狗被开除。既然流浪狗打不得,那以后的保安都直接躺平了,干了就错,不干不错,谁干谁错,只有躺平啥都不干才不会错

真正科技进步引发社会生产关系变革的,真正的工业革命,是“干了就赚,干了就对,越干越对”。这种情况只能发生在战争中,和平时期老资本的反扑会非常恐怖,一言不合就安排你被自杀被车祸。只有在战争中,新老资本,新老技术的更替才会突飞猛进,老资本才会心甘情愿的退出,才能真正引发工业革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