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8.15对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中日韩等各地反应…… -- 清水

共:💬28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8.15对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中日韩等各地反应……

日本唯一国立电视台NHK下午五点开始放送专题节目。对中日韩印尼等过去,现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

在民意调查中,韩国厌日本程度80%以上,中国70%以上。如此之高的原因无非是历史等问题,韩国更有独岛问题的影响。而在日本各种媒体的放送中皆用了“反日”一词。把厌日本度较高的原因推卸在了两国政府身上,认为中韩政府在搞反日教育。而“反日”这一名词也来源于此,

拜托这些媒体的贡献。此次NHK的在讨论中,大多观众也认可这样的说法。更有观众在间接的影射中共,认为其建国后颇为好战,“反日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共领导的正确性,还有中华民族在亚洲的优越意识等等。虽然也有不同意见,但上述理由无非是日本民众厌中国度达60%以上的原因。

可实际情况是,中韩的历史教育把战前,战后分的比较清楚,一再强调军国主义和民间人的区别,在以历史为鉴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并不存在逢日比反的“反日”一说。而如今日本民众的理解则从“反日”一词中得到答案,认为两国是逢日本必反。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日本的媒体。最有代表性的是产经集团下属的产经新闻,富士电视台,新历史教科书教研会等流氓文人,欲盖弥彰,模棱两可的发明了“反日”一词。把中韩只对日本右翼的抗议扩大成为针对日本全体的矛盾。

而日本号称民主国家,媒体报道自由,可基本沿用了“反日”一词。NHK作为国家级的国立电视台,要靠政府拨取的经费生存,在内阁右倾的影响下,对某些问题的报道上并没有采取完全的中立态度。

今日8月15日,是对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日。日本一直沿用一个暧昧的名词,即非败战日而是终战日。照例对所有战殁者举行了慰灵仪式,天皇夫妇,小泉首相参加且讲话,从讲话内容看,还是有些积极的东西。可在中日韩三国民众之间的沟壑能迅速跨越么?

就在同时,日本右翼代表东京市长石原伸太郎参拜了臭名昭著的靖国神社,面对日本记者“代表私人还是公家”的提问,石原的回答斩钉截铁“这样混蛋的问题不要问”。另外一部分以安倍晋三为首的数十名国会议员作了集体的参拜。就在靖国神社外面,日本左翼代表团体在抗议中与警察发生肢体冲突被逮捕六人。可见中韩民众的对日抗议等活动在日本还是起到了作用。

从实际情况分析,日本重新复辟军国主义的可能性不大。可在右翼的混淆视听中,日本特有的暧昧羞耻文化对历史问题的影响中,东亚的民族的真正和解也许还需要很长时间……

在韩国,一部分殖民时期的受害者在日本大使馆前进行抗议,

在中国台北,香港也有民众也进行了抗议活动。而在中国大陆则完全被禁止。抗日团体的代表人物冯锦华颇为无奈,用日语回答了日本记者的提问。“当局做了指示抗议活动8.15之后再说”冯质问理由,当局的回答是没有理由。

关键词(Tags): #历史问题#反日#60周年纪念
家园 我倒是很想知道台湾的庆祝活动如何

这两天阿扁不是表态说钓鱼岛是他管的么?

家园 写的仓促些,台湾是由民间组织的抗议活动

幸存的六名慰安妇也参加了。虽然现在民进党当局在政治上比较亲日。可野党国民党,国军(无台军一说)及民间,知识界对日还是有较清醒地认识。马英九曾不止一次的参加过国军等的纪念活动。

家园 特意问了一个台湾朋友

军队有纪念活动,民间有抗议活动,不过,没有政府组织的纪念活动。

家园 中国政府对于民意的利用表现得十分笨拙
家园 《朝鲜日报》上的一篇文章是这么说的,

[中国评论] 互相助长憎恨的中国和日本

我们将8.15称为“光复节”,但中国称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即将迎来抗战胜利60周年的中国最近对日本的怨恨逐渐增大。本月10日在北京举行了名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的展示会。

展会上共展示了600多张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极其恐怖,其中,80%是首次公开的照片。中国各电视台纷纷报道展会的消息,并播放了记录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实施的持续一个月的大屠杀的录像。据悉,录像是外国传教士拍摄的。其中有近距离拍摄跪着被日军军刀斩首,但由于日军士兵的剑术不到家,脖子还没有完全被割断的中国人的照片。而且还有挖一个大坑,令中国人围成一圈,展示剑术实力的日军军官。

另外,还有用脚将双手被绑到身后的中国人踢下大坑的日本军人。还有土埋活人的场面、向市民乱枪扫射的场面、在众多中国人的头上撒汽油并点火的场面等。一具具烧焦的尸体散落在四方。屏幕上出现了纪念馆墙壁上挂着的大型数字“300,000”。意思是说,死亡人数达30万人。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在播放这些画面时,还介绍了东京道知事石原慎太郎的话,“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根本没有大规模的屠杀行为。”主持人补充说,石原慎太郎有可能成为为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接班人。

中国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通过评论激起人们的愤怒。《人民日报》报道说:“日本令其他国家搞不清日本是侵略者,还是受害者。”这是针对9日在日本长崎举行的原子弹爆炸60周年活动。《人民日报》还介绍了在南京大屠杀展会上一名中学生在访名录上写下的一段话,“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并强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看着中国动用媒体助长对日本的怨恨和愤怒,我们越来越感到不安。世界已经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决,而中国和日本翻出历史,不断地挑起彼此间的憎恶,实在令人难以理解。如果有理由,那么只能用以《民主和评论》出名的美国国际政治学家詹姆斯-李-雷尔(音译)的话进行解释。他说,政治领导人具有将自己的政治前途与国家力量(power)和安全(security)联系起来思考的属性。换言之,为稳定自己的政治前途,利用国家的力量和安全。

这句话对中国和日本两国政治领导人都适用。中国政治领导人重新翻出60年前的悲剧造成的伤口,集中展示给人民,以助长对日本的憎恶。石原慎太郎面不改色地否认南京大屠杀、小泉纯一郎强行参拜靖国神社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内政治目的。所以,在停战60年后的今天,中日两国的关系再次恶化。

中国专门记者 朴胜俊 [email protected]

家园 阿便说:终战纪念日。 满意了吧。
家园 朝鲜的立场倒是比较有意思
家园 一放就乱一收就死
家园 政府正做梦要求日本支持它呢
家园 政府对民众的力量还是心存疑虑的

稳定第一可不是说着玩的

家园 <朝鲜日报>是韩国的报纸
家园 我们怕什么,为什么不能告诉后代当年的历史?

今天的反日搞成这样,政府当然有责任:80年代以来一贯的“一衣带水,友好邻邦,世代友好”碰到了90年代的日本右翼否认历史当然不堪一击。历史就是历史,为什么不能光明正大的告诉后代,原来藏着掖着,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现在好了,大家都把这些沉重的历史翻出来,好好思考,讨论,才能找到共同的出路。难道原来的不去追究就能解决问题么?

我看了很多次南京大屠杀的展览,可是我从来没有怨恨过日本人!我问得更多的是为什么当年我们会被这样欺负,为什么今天还有日本右翼不承认这些,怎么样才能有和平的明天?

外国人总认为我们中国人好战,那是他们不理解我们的感情。我们基本上每一次的有关抗战的展览都写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的哲学他们不懂么?一定要用自己的脑子来编排,有病!

家园 注意《朝鲜日报》的政治倾向

这份韩国报纸有许多文章在挑拨中朝关系、激化中日矛盾以及挑拨国内汉族和朝鲜族之间民族矛盾等等方面作了很多不好的事情

典型的拿着泛自由民主的旗号(狭隘地)为韩国国家利益服务 所以不值得相信

家园 不是挑拨,而是相当一批韩国知识分子觊觎非望,对我存领土野心。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