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注意】给铁手的话 -- 神游

共:💬47 🌺70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注意】给铁手的话

我要说的话可能很多人已经对你说过了,但是我最近有些忍不住,还是再说一次吧。估计以后我也没心情再说什么了。

我来西西时间不长不短,没做什么贡献,也没捣过乱,但自认为还是爱西西的。看到西西越来越大,我很高兴,但是,看到这里一次又一次的风波,我觉得你的管理模式是有问题的。

一个网站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倾向性,如果片面强调所谓“言论自由”、“有容乃大”只能使论坛变成垃圾站。之所以西西现在还相对干净,就是因为这里有一群素质相对高的人。可是,你的一些做法实在让很多朋友寒心。你好象认为所有捣乱的人都会因为自己的不受欢迎而离开,这不是我看到的情况,反而是许多我认为热爱西西的人离开了,或者不再发言只潜水了,或者只能变成流氓了。就象胡侃曾说,你伤的是朋友的心,那些捣乱的ID不会怎么样,因为他们可以捣乱或者乱扔垃圾的地方有的是,西西倒了或者变成又一个垃圾站他们会很高兴。很多捣乱ID太明显了,我一个普通网友可以看出来,莫非版主们看不出么?

盲目强调所谓“民主”管理,其实是天方夜谈。你说要大家正常举报,且不说是不是大家都有涵养让别人骂,就说是举报了,一个被扔了若干鸡蛋的帖子,好,5天或7天后给你个说法。其间,骂人的帖子就在那儿贴着,骂人的目的早达到了,那个说法给不给有什么意义?这就象一个人被抢劫,你说别反抗,边上人也别帮他,大家报警。一小时后警察来了,抢劫早就完成了。抢劫犯得到了警告,下回别这样了;被抢劫的鼻青脸肿,你下回还得这样,要不就一块儿犯罪了。中止犯罪和审判本来就是两回事(这个例子用另一个以qj打头的犯罪更合适,其实象老乔说的,很多人就是在体验一种被qj的感觉)。还记得骂温相的那个“秘书式”帖子在那儿放了多长时间?最后,“感谢温相网友在此次事件中的克制”,可是“温相网友”在“此次事件”中受了多大伤害?

我刚来的时候看到老乔、胡侃、温相发脾气很奇怪,觉得他们怎么火气这么大呢?为什么总跟管理层过不去呢?我觉得管理层都是厚道人啊。现在我明白了,不是管理层人品问题,而是理念问题,怎么说来着,是个“路线问题”。而且,我也明白了为什么他们说“对管理层失望”。他们曾经希望过,就象我现在一样,不过我想这也会是我的最后一次希望了。

很多我很喜欢的网友都说过要离开西西,最后又留下来了。这可能也是他们反复被欺负的原因--反正他们爱西西,反正他们不会走,反正他们还会写东西,所以管理层最不需要照顾他们的感情,而需要照顾那些来了就骂,骂完走人的人。我不是批评管理层,我是说其实你们在做事的时候,心里恐怕确实有这个潜意识。

管理曾很辛苦,而且是义务的。可是只要“路线”不变,你们的辛苦就是白搭。

老乔曾说他对西西很失望,留在这里纯粹是为了几个朋友。我终于明白了,因为我也差不多了。

那些看这个帖子不顺眼的ID们(对不起,我不象老铁有涵养,不会称所有人为朋友),麻烦您就不要跟帖了,我也没心气儿跟您摆事实讲道理。

最后问一句:胡侃什么时候能回来?还回得来吗?

家园 Flower...and...up!
家园 阿门……

对此,我是一点办法没有。

争鸣或者青史里都有那么几个跳蚤污了我们的眼睛。又能如何呢?辩论?着实无聊;封嘴?咱没那权力;屏蔽?咱没那功能……

所以,劝您跟我学

我看不到……我看不到……我看不到……

家园 咳,不是多吃了点儿东西么

撑的。回头一看自己写了这么些吓了一跳,俺.....俺有病

家园 给神MM送朵花,先消消气!

看议事里最近也不吃吃喝喝了,好像有些要议事的样子了,也许最近会有什么措施在蕴酿吧,给老铁他们一点时间,再等等如何?

家园 俺没生气

生气据说要生癌的

谢谢花了

家园 Thanks!
家园 你说的,有你的道理。

任何人,只有捣乱之后我才能知道他是在捣乱。也就是说,无论我这里管的有多好,他总会有至少一次机会。

如果每次大家都那么关注的话,那就变成了一场风波,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如果他在西西河里撒一泡尿,我们总不能拉一泡屎来应对啊。

正因为如此,我,版主,以及每个喜欢西西河的人,因此而受到委屈,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我所面临的,是怎么解决问题。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仔细看看我的这个贴

http://www.cchere.com/article/475873

家园 嘿嘿,咋就这么多嘴呢?

大家不拉屎,可那泡尿得及时清理啊。好多事就是那泡尿在那里太久了,太臊了,才勾起大家拉屎的欲望的。

老铁你很不容易,版主们也很辛苦,但我还是那句话,根本问题不解决,任何管理方法最后都会被人钻空子。

今天确实说话太多了,俺回龙门找点乐子去了。

家园 【建议】关于如何防止有人捣乱。

 1。限制每个人一段时间内鸡蛋的个数,避免鸡蛋乱飞。

 2。扔鸡蛋不仅扣经验,而且扣10?点声望。而且声望必须在50?点以上才可以扔鸡蛋。这样马甲需要灌足够多的水才能捣乱。

 3。对于除了骂人没有别的内容的帖子,斑竹警告后直接删除。对于鸡蛋超过一定数量的,自动删除。

 4。我们普通人靠扔鸡蛋,斑竹靠删贴表明自己的态度,如果某一个ID被删贴或被扔鸡蛋超过一定数量,自动判有期徒刑。站长和斑竹只有赦免权和封号的权利,这样避免采取一般措施时,要反复讨论,很难作决定。站长和斑竹主要扮善人(赦免),恶人由大家做,但不要给马甲钻空子。

 基本的想法是改计划经济为市场经济,控制货币(鸡蛋)的数量,用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吵架的激烈程度。

家园 胡侃回不回来

取决于他自己了。他是个重感情有想法的人,有些事情或许需要时间。

记得以前跟非讨论过一个话题,我的选择是:爱他就让他走。对朋友也是这样吧,尊重他的决定。当他心结解开以后,自然会回来。如果不回来,只要他开开心心的,我觉得也很好。毕竟网络不是生活的全部,西西也不是网络的全部。

朋友就是这样的吧,你惦记着他,其实他也一样惦记着你。

家园 太傅误会了

俺不是问他回不回来,而是什么时候解封,好象他现在还在监狱里吧?

家园 在这个问题上俺不相信民主和市场经济

1。提高扔蛋要求可以,但是捣乱不需要扔鸡蛋

对于除了骂人没有别的内容的帖子,斑竹警告后直接删除。对于鸡蛋超过一定数量的,自动删除。

2。俺觉得所有违规的帖子都应该立即删,不管是否有内容。违规就可能引发争论,多一分钟都没有好处,我们要的是讨论。不妨看看那些违规的帖子的跟贴里有多少是在讨论原话题?而有多少是对违规的争执?如果原作有价值,作者也非故意捣乱,就应该遵守河规,改过后重新贴。

3。我支持“中止犯罪和审判本来就是两回事”,版主要有权利,处理违规帖子要快,保证版面质量。这会牺牲一些帖子。但是善意的河友自然能够学会遵守河规,减少违规发帖。不愿意守河规的我看也没有必要关照他们,不来更好。

我的建议贴在这里

【给管理层的建议】删帖要快,不要劝改,更不能“代改”

家园 回狼

前两天讨论一个建议时您曾说我太良善,我想想觉得确实如此。不过这次我看您也是太良善了。

您的建议都是好建议,而且有可操作性,但是只要理念不明确,任何措施都有可能被利用,您没看到很多帖子是鲜花与鸡蛋同飞么?很多人就是利用西西自己的原则在破坏西西。所以我的原帖中说是个“路线”问题。只有办站的理念清楚了,具体措施大家都可以想办法。

唉,又多嘴。

家园 Strong support to 神MM!

转贴一篇文章, 但愿有点帮助.

One valuable thing I learned from American is "positive thinking".

中文网上的“创伤”太多了!

(ZT -- http://www2.bbsland.com/articleReader.php?idx=124685)

李昶博士 告别过去--谈心理创伤及治疗系列之二

我想我们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碰上一个初次见面、并不了解熟悉的人,一经接触,你会发现此人说话很爱挑衅,指责批评,傲慢无礼,要不就是尖酸刻薄,要不就是以冷淡的态度打断别人的谈话。与这种人打交道,让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又没得罪他/她,他/她却铺天盖地的给我来了一通。

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我们会心理上感受到伤害,对方那忽然暴发出来的怒气、挑衅或说不出来的酸味让我们从此不想再与他(她)交往。

这里要问的问题是:此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态、行为和情绪?为什么看问题总是那么负面?为什么总是对他人具有攻击性?

这里还要问的问题是:我该怎么办?是不是该与此人一刀两断?应该怎样处理这种局面?应该怎样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

一个更高境界的问题:该怎样与这种人建立积极、正面的交流?

先从第一个问题谈起:上述这种人心态的核心是由于过去的某种或某些负面的经历,他/她的心态、情绪、人格和行为被锁定在某种负面的、否定性的状态中。他/她没有真正从过去的某个人格发展阶段成长起来。他/她没有真正正视、处理过过去的创伤,他/她心态从那时失去平衡以后就再没能平静恢复(not come to terms )。他/她对他人的挑剔或攻击本质上是他/她自己内心挣扎的表现,是将自己的问题以心理投射的方式(projection)转移出来,以减轻自己内心的愤怒、焦虑或自卑。

心理投射是一种负面的心理防御机制,它最早是由弗洛依德提出来进行定性研究。弗洛伊德博士指出心理投射的核心是这种人将自己内心那些黑暗的、扭曲的、变态的、负面的东西,由于不敢正视自己,就投射出来强加于他人身上,用心理操纵的方式,来转移自己内心的挣扎、懦弱、矛盾与痛苦。明明是自己的问题,非要说成是他人的问题。一旦认定是他人的问题以后,就对他人进行批评攻击。你去观察一下论坛中那些尖酸刻薄、负面的、挑衅的言词, 你就可以明白这种人是什么类型的人。

我们自己,如果受到他人没有正当理由的批评或攻击,往往很难过,很生气。比较容易卷入与对方的直接冲突中。但问题的结症就正是在这里:我们经常因为他人先冒犯我或给我难堪而起而反抗,我们也因此对他人进行反击性攻击(无论是言词或心理上)。这样我们就落入了对方设下的一个心理圈套。对方本来就是想引发我们的怒气和争执,来反证明他/她对的,即我们本身就是有怒气、爱争执问题的人。

遇上这类人和事,首先我们要想到的是:他/她对我们不公平的评价和攻击,是他/她的毛病问题,而不是我们的毛病和问题。是他/她把自己过去的问题带入了现在,是他/她自己被过去锁定在某种怒恨和负面的心态中而不能自拔,正因为如此,他/她因为过去的失败而构成的有敌意的、或有怒气的、或有恨的心态中去。当我们一旦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态度是:那是他/她的问题,不是我们的问题(这一点认识与把握住自己的自信心从而能控制局面而不至于失控有极大的关系)。

关于怎样与这种人建立积极正面的联系,首先是要说的是:指出对方的问题是没有什么用的,对方根本不会听你,这样只能恶化矛盾。你也没必要指出对方的人性人格的不成熟。你要做的,是静下来倾听对方,让对方抱怨指责发泄,用对方说的话来顺着反提问(如:能请你说明一下你认为我很糟糕的某些方面的具体内容吗?)。让对方发泄是核心,发泄的是一种心理能量,总有耗尽平静下来的时候。冲突交流研究表明:只要你不用与对方针锋相对来继续刺激对方,只要对方觉得你在听他/她的,他/她迟早会平静下来,并最终愿意同你开始正面的有积极意义的交流。

笔者还知道这种人,几十年的怒恨,却记在他/她连真相都不明白的对他人的误会中。他/她一辈子指责批评他人,貌似处处有理,其言语尖酸刻薄,极尽挖苦,活脱脱表现出一个扭曲的人格和变态的心理。这种人,连家人和他/她在一起都难受。因为他/她自己的过去造成的不愉快、或误解、或自以为是,可以把整个家庭或身边的人都搞地矛盾百出,难过痛苦,甚至会有人忍无可忍与这种人一刀两断,免得自己给逼疯掉。

你说人这一辈子几十年,就活在怨与恨,批评指责抱怨之中,这人生多没劲,多乏味,而人的实际价值是多么的低(这不管这人在社会地位中取得了多少)。

不能与过去在心理上告别的人,尤其是活在过去的怨与恨中的人,生理上往往比生活在正面心态中的人更容易产生疾病,如免疫功能下降,血压升高,肌肉紧张,偏头痛背痛腰痛,高血脂,缺钙,多胃酸和易得胃溃疡,心血管堵塞,便泌尿急,性荷尔蒙下降,易中风等。

这种人从过去中解脱不出来,当然也更容易得心理上的障碍和疾病,如妄想狂,偏执狂,自闭或反社会,攻击性人格,边缘人格,自恋人格,强迫症等等。

告别过去还另外有许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过去错误的悔恨。人一生都在不断地犯大大小小的错误,有的人跌倒了爬起来,吸取教训,继续奋斗前进。而有的人却一辈子活在后悔之中,后悔当初在某件事上一失误,改变了后来的整个人生方向。有的人一辈子幻想要不是当初失误,我如今是一名成功之士。或我当初要是另选一个人,我的婚姻就不至于像如今这么痛苦。有的后悔不该离婚;有的后悔早该结婚;有的后悔选错专业;有的后悔不出国;有的后悔出国移民;有的后悔没能多孝敬父母;有的后悔让父母干涉太多。总之,有许许多多的人,生活在“早知如此 ……”,或“如果不这样也许会有很大不同 ……”这类对过去的懊悔之中。

记得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他曾被邀请在肯尼迪总统就职典礼上朗诵他的贺诗,他访问英国时皇室礼贤下士,去伦敦几十公里以外的车站恭候他)曾写过一首诗,《没有走的路》(The Road Not Take), 大意是他在森林里漫步,来到一个三叉路口,他犹豫半天该选择哪条路,最后他选了一条走下去,心里却惦记猜想着那另一条他没选择的路会是什么样子的。弗洛斯特是一位伟大的哲人,他用诗歌表达出人生的某种境界:我们选择了,我们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至于那条我们没有选择的路的种种可能性,只好永远封存在我们的想象之中。但关键的问题是:如果我们选择了另外一条路,我们会产生同样的疑问,或许还有同样的后悔。

有许许多多的人,一生生活在懊悔中。他们留念过去,他们总是在想:“我应该去那样做”,“我希望我没有这样选择”,“为什么我没有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许多人认为选择其他的道路,会更明智一些,会比现在更幸福。不幸的是,只要你不断地生活在对过去的后悔中,你不但不能解除你的过去,你还更有可能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的大脑不是磁盘,你不可能重写你对过去的记忆(除了精神分裂的人可能部分甚至完全在记忆中扭曲、再造过去)。如果只是生活在对过去的后悔中,你所耗掉的是你的精力,降低的是你对现实问题的客观评价和采取行动的能力,你会感受到被生活抛弃、被他人拒绝,你的生活会处在无休止的抱怨中,你甚至可能患上忧郁症。

我们总是觉得:在我们希望自己成为某种人或成就某件事,与我们实际成为什么样的人之间,就是一念之差,所以我们不少人活着就总是在后悔。人们总是说人前半生是活在不切实际的希望中,后半生是活在后悔之中。这里有部分道理,尤其是年青时我们的希望和理想是那么多,我们是那么过高地估计自己,我们曾经是那么自负、傲慢,看不起他人。星转斗移,现实教育我们:我们并不是那么了不起的人,我们只不过是人类中普普通通地一份子。即便是有了学位,有了钱,有了大房子,开好车,不少人还是活在“我曾经希望如此如此”之中,即指总是有不满足。生活中总是还有我们想完成却未完成的事,总是有我们无法得到的东西。我们如果不能对生活过高的期盼告别,我们就永远活在后悔和嫉妒中。

后悔就是我们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去。后悔是对自己亲手缔造的过去的自我惩罚。后悔是不能原谅自己曾经做过的或没有做过的事。

许多不能告别过去的人生活在后悔中。由于后悔,他们也害怕再做错事,结果是将自我封闭起来,或小心翼翼,从而避免行为上再犯错误。问题在于,如果在生活中不敢再犯错误,不敢再冒风险,生活中的许多机会你都不敢去试,到头来失去机会和发展,你又回到后悔中。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生活在不能告别过去的人生活在希望、失望和后悔的怪圈中。心理上不能告别过去的人在现实的行为和行动能力上也会大打折扣。活人总是活得夹手夹脚,说话要不抱怨,要不自卑,在评估现实时总是与他人不一样或与现实脱节,在行动上总是迟疑不决,到头来很难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来。

要告别过去就意味着我们要承认过去生活中的错误和失败,意味着我们承认自己的狭隘和偏见,标志着我们结束嫉妒和自卑,展现出我们希望并与现实中的他人产生更多的正面的交流。告别过去就意味着我们要抛弃负面的心态,修复过去的创伤,放弃挑剔的眼光,从而善待他人,也善待自己。这也意味着我们要踏踏实实地活在现在,活在日常的每一件小事中都觉得有意义。我们只有在心理上告别了过去,我们才能在行动上把握住现在,从而能走向更好的未来。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去的伤痛和后悔。笔者建议你去把这些东西都在纸条上写下来。仔细再阅读以后,把那写你认为负面的影响你心理行为的东西都选出来。然后准备一个大的、玻璃的,装色拉凉拌菜或水果的盆子,里边点上一支蜡烛(但请注意防火安全),然后以某种仪式的方式将那些选出来的纸条给烧掉。

这样一种告别仪式,其产生的心理效果往往是明显的。因为它在客观上标志着你心理上的过去生活的某个阶段的结束,而你新的生活从现在开始。你会以更轻松的更宽容理解的心态来处理对待你现在的生活,会以更灵活、更谅解的方式与周围的人打交道,从而你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你的生活也会过的更充实愉快。

(北美时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