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佩婆窜台,男性气概与上党之围 -- 达闻奇

共:💬202 🌺1189 🌵2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4
上页
家园 人口密度宿命论

赞视角,好帖。虽然多数观点都不是新的,但汇集到一起系统的总结理顺思路,还是绝无仅有的。

大概是“躺平”,996这些触及了“卷”这个话题,这两年一直在思考这个事,东亚民族基体上不论海内海外,确实有个很强烈的卷性,或者说是个实际上的核心竞争力,只不过以前没有人正视过。 现在提拔到整个社会与文明的层次上,而且从整个东亚文明的范围内去审视,有助于排除无关因素看清其内在联系,对理解其前世今生与未来就很有帮助了。换句话说,任何思考关于东亚文化圈的东亚各民族的历史问题与今天未来的话题,都不应该忽略这个卷的因素。

我目前的思路归结认为卷的来源是人口密度的直接结果,而且是长期历史下的文明产物。当然量化密度类似量化卷的概念一样,都是相对与同历史阶段地球上其他地区与文明而言,并不是一个绝对值。其目的在可以比较直观的理解文明之间不同走向与通过历史形成的特点。思考这些问题并不总是因为宏观叙事的需要,很多与个体的生活生态也很有帮助。 比如对于移居海外这个事,虽然很欣赏很多西方的生活态度与逻辑思路,但是不考虑自身来源的文化基因与根深蒂固的卷的特点,仍然会走上歧路而不自知带来各种困扰与彷徨。 这种根深蒂固甚至不仅限于第一代移民,在完全土生土长的二代三代移民身上仍然可以遇到而不自知。说通俗一点经常就是,你一旦躺平还有什么其他核心竞争力呢?许多亚裔父母内心深处其实都有这个阴影。这里不是说亚裔人种除了卷之外没有其他竞争力,而是说文化传承是一种习惯一种生命力指向,更是人生哲学,你文化中缺乏或者没有现成的其他路径可循,是不是会出现所谓的路径依赖问题。

人口密度带来的好处是沟通效率与组织效率,坏处是竞争激烈与内在天生的不稳性。 理解东亚文明的许多内在属性与社会特点都可以从人口密度上找到痕迹。 虽然一直有各种地理环境特殊论与气候周期论,同时密度相近的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文明也不同于东亚文明等其他思路,但这些都有各自的从不连续时间点到间歇其他文明互动的影响因素,缺乏长期的一致性与稳定的作用力度,不如人口密度稳定高于其他文明这个因素从时间到深度上起的作用大。

人口密度的一直直接来源是热量来源,在农耕历史中,东亚的大米单位亩产可以养活远高与小麦等其他谷物的人口,简介结果就是单位地理面积里人口的增速导致了对提高密度的需要,否则这个密度是受限于热量更给的,到了一定上限就会发生战争消减人口。 解决了这个吃饱问题的大前提下,其他困难都可以不通过你死我活来解决,比如社会结构设计,层级制度,文化构建,礼仪文明等,这些是自古以来我们都熟悉的支持一个文明的属性的来源。换句话说,就是在高密度的条件下解决人与人之间“短兵相接”的自然不稳定,并同时开发高密度下的优势。 所有东亚文化都可以找到与高密度相关的痕迹,而且东亚人群的sterotype比如以前有关“羊”与“狼”之论其实也是这样,我有饭吃为什么要去做狼,有一顿没一顿的捕猎文明自然要善于做狼,长期作用下不但文化连人的性格都被规范而表现的好似天生如此一般。

当然工业化之后的今天已经不能从人口密度本身去寻找什么对未来的指导意义了。 社会达尔文是人类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竞争是永恒的主题,人类的总量也远远超越历史上依赖热量维持的水平,现代人类的你死我活也不再是单纯的农民之间的争夺口粮热量的直观,虽然德国农民被宣传向东方扩展生存空间被理解为类似美国早年开发大西部一样的动机,但实际上早已被大资本绑架而成为开拓市场增加利润率的血肉首付。 因为今天的社会结构与组织复杂度远不是历史上能比的。

但是人口密度在今天的世界上仍然有其鲜明的特征与优劣势。 没有密度就没有东亚文明在全球化时代的脱颖而出,也不会有中国制造的辉煌。但同时密度的劣势也带来日本的上限与今天中国工业对扩张的迫切需求。 不论多少人推崇十亿级别工业圈碾压一亿级别或千万级别等逻辑,不能不考虑密度这个因素,没有空间的结果是自然资源的限制,是大范围内沟通上的低能与运输与组织上面的不适应,因为在高密度条件你从来没有这种需要。 密度为基础的发展是有天花板的,而以空间为基础的发展虽然难度很大但天花板是整个地球。 工业党与帝国论们当然是最早意识到这个天花板存在的一部分人,所以战狼与流浪地球等都出现了,当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说变就变的事,这是一个这个文明体系的转型话题。

相对比的是另一个同时意识到这个转型的艰巨与不确定,随之而来的是在人口政策上的躺平,采纳城镇化等有效的短期内提高整个社会生活水平这个路径,通过减少人口总量并相应提高低密度下的空间得到生活质量与文明生态的提高。 这当然是一个双刃剑,但是历史给的选择并不多,因为历史是有窗口的。 个体IQ的突变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群体IQ做辅助是无法带来整体社会认知的突变的。 而大范围群体IQ的跃升是受一个社会本身历史与文明发展阶段限制的。一个做题家目之所及自然是个体机遇的出口,做题家做到了部级也脱不开自身成长时期的烙印,除了在高密度下有着成功经验的卷,凭空开发出其他狠心竞争力谈何容易。

如果对比去看昂撒的路径,权用这个时髦指代,不去考虑工业革命这个更遥远的突变,只看对当代世界生态冲击更直接的二战后的变化。 全球化的出现解决了二战前所有工业国因为原材料与市场对殖民地的需求,一个世界警察独大的环境里所有圈内国家可以自由交换市场到原料,资本主义寡头之间的血肉磨坊到此告一段落。 当然全球化的最原始动机是为了针对华约集团,但同时也解决了列强内部的根本矛盾。公平的说,华约与前苏的崛起不正是因为帝国主义寡头之间的矛盾激化到给全世界带来一战二战这样的灾难才出现的么。 虽然结果我们都看到是全球化战胜了华约,但是资本主义自身在市场与原材料瓜分上的矛盾并不会因为全球化失去华约而撤销就自然消失。 尤其尝到全球化甜头的东亚各国其整个近代经济起飞几乎完整的随着全球化而来,也可以说全球化是最大限度发挥了东亚文明优势的一种全球生态。 打个比方的话,抢食世界的优等生狼在狮子一统江湖里的生存法则不敌于羊的生存法则。人口密度在全球化时代把优势发展到了极限。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一是密度优势发展遇到了天花板,二是华约早已烟消云散,全球化失去了存在的广泛民意基础,仍然津津乐道的目前看起来只剩下金融寡头与顶端资本们了,不知今夕是何年颇有点晚清八旗老少爷们的样子 😁。未来走势如何,这恐怕是个千年未遇的题目,不过聊以自慰的是,东亚文明的群体IQ经过近代的高速追赶,目前在整体上已经处于不落后于西方文明的同一个台阶上,这里不仅仅是指科技IQ,论文数量这种卷的总量,最重要的是对历史文明与社会的思考上。

通宝推:外俗内正,陈王奋起,燕人,
家园 马后炮式的回复

佩洛西“窜访”我根本就毫无兴趣,是后来才知道居然有很多人会时刻关注座机航线,会等待发生什么大事。我都想笑出来了,这些人有没有一丁点国际关系的常识,有没有一点对于中国军事力量使用原则的了解,居然会认为中国可能使用武力手段敢于佩洛西的访问?也太自作多情了吧。

当然,胡锡进也在这个问题上扮演了搅屎棍的角色,居然会发让这些已经无知到可怜地步的人产生不该有的期待的文章。

负责的人应该告诉群众:对于佩洛西的访问,解放军根本不会有任何直接的武力干预的。

家园 自己完全没有道理,打啥

你看,乌克兰国防部搞出港独旗帜,中国官方有任何公开的反对么?自己就不把乌克兰的领土主权当回事,别人反黑过来那就只能唾面自干了。

家园 同意

有年头没见你了😁

家园 与其思考这思考那,还不如早早准备全球一国化

练好内功,出手进行屠城灭国。

家园 欢迎!

很高兴看到总统回归!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总统写了这么多,本来要回一篇相当的,不巧最近正在构思这篇文章的下半部分,太复杂的这里暂时写不了,就简单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吧。

关于人口密度的问题,我个人意见这是原因也是结果。之前看到某本书里写的一个结论,可巧又找不到了,就是黄河流域在几千年前实现了一次农业技术的突破,提高了亩产。

至于建筑在之上的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其他上层建筑,我有这么一些感想。最近在知乎上看到帽子姐的几篇文章,以及有人系统性地批评东亚的“打粮食”思维:

首先就是寓教于乐这个概念,之所以有这个概念因为工具人文化,一切不打粮食的活动都是浪费,所以娱乐不能单独存在,一定要和学习挂上钩,学习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单纯的求知,比如有学生问亚里士多德几何学有什么用?亚里士多德给问得多问烦了暴怒道:“不要问我几何学有什么用,几何学就是一个单纯以求知为目的的学科。”

这土地上的人也是不理解何为单纯的求知,学习本身也是工具,学习的目的不在于满足好奇心扩大对未知世界的认知(扩大认知本身即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学习本身也是没有价值的,学习的价值在于其工具性,说白了最后还要落实到打粮食上。

既然“高尚”的学习都是这个从属地位,打粮食本身才是本体,那就可以想见纯粹娱乐的地位了,纯粹的娱乐在这片土地的人看来和抽鸦片也是差不多的,所以娱乐现在被全面打击,不是针对谁,而是在坐各位都是垃圾(网文,电子游戏,追星,电影,电视剧)。

当下这片土地的男女关系其根源大部分来自于工具人文化,一个纯粹的工具人是无法理解爱情的,不分男女。

郭女都羡慕人家法国意大利男人浪漫,人家恋爱谈得多呀,×打得多呀,经验摆在那,鄙人在其他回答中说过平权婚姻自由恋爱本质上是一个服务业,而不是农耕时代包办婚姻的制造业。平权婚姻讲就相处体验,这和去饭店吃饭去澡堂子搓澡是一样的,你去这些服务业门店的唯一理由就是接受别人的服务,而不是去下力气后换一个什么东西回来,但是工具人文化一定需要见到一个什么东西(我下了力气打出来的粮食在哪)。

一个好的地产中介好的4S店销售只能通过大量的经历去摸索服务好别人的技巧,而不可能通过任何其他间接的方式。

但这片土地上的价值观又把恋爱和婚姻绑定,很多郭楠上来就说,我是要结婚的,不是随便谈谈的,东亚为啥生育率全球倒数?就是这种工具人文化的功劳。如果还没开始就需要一个确定的结果,这压根就不会是爱情,爱情本身就是一种冲动,顾虑太多就只能还是包办婚姻。

有人看再写。

工具人文化其本质就是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所以才会污名化一切娱乐活动,鄙人之前在另一个回答中提到过,活着就是为了生娃,有人不信,不信你看:

学习为了啥?为了考试,考试为了啥?为了上好学校,上了好学校为了啥?为了好的工作,得到好工作又为了啥?为了拿到高收入,拿到高收入为了啥?然后你就可以拿着这高收入去享受了?去娱乐了?但是纯粹娱乐本身就是错的呀,你得寓教于乐呀,所以你得干“正事”,结婚生娃,然后你有娃了,一刻不得闲,又把你刚走成功的路再走一遍,又逼娃好好学习,学习为了做题,做题为了……

好吧,你的娃在你悉心教导下考上了大学,然后呢?然后他们又应该和你一样,干正事,生娃,你又开始帮忙继续指导孙辈,所以说工具人文化就是为了别人而活。

总结来说,东亚文化只认为两件事是正经事,一件是打粮食,一件是读书。即“耕读”二字,其他的都是邪魔外道。

而打粮食是为了成为工具人,读书是为了成为人上人,完美的逻辑闭环。

而帽子姐对两件事的批判则正中这种打粮食-读书闭环的靶心。一个是最近AI爆发,国内的IT界经过自查后发现,软件不行,硬件也不行,还是跟不上。而硬件跟算力深度相关,而现在通用计算芯片最初的作用都是用来打游戏的,但我国文化历来认为打游戏是歪门邪道,也就造成了图形芯片这块长期落后(今天在京东上看到一块国产的图形加速卡,竟然差点老泪纵横,点开评论看看性能如何,很多人回复:大概能进个3D游戏大作就跳出去了,原来只支持DX9)。

帽子姐这么说:

在我看来,游戏产业是否推动了显卡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应该是一个疑问,而应该是一个常识,是一个但凡对游戏市场和硬件市场略有了解的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常识。

游戏是如何推动显卡发展的详细过程,本问题下已经有人做了深入解读,而且非常专业,这里就不班门弄斧去赘述了,我尝试着仅从一个侧面为这一常识的普及做一点小小的补充。

接触过硬件市场的朋友可能都会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尖端硬件的营销手段和外观特征,往往都是围绕着游戏玩家群体的喜好和倾向进行设计的,用圈内的话说,就是往往设计的都比较“媚宅”。即以取悦和讨好游戏玩家为主要设计方向。

为什么硬件产商总是在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包装宣发上,想尽一切办法去讨好,取悦,笼络,关照玩家群体?

因为这些在某些人眼里一文不值的臭打游戏的才是硬件的主要受众和核心客户群体啊,他们就是硬件厂商的衣食父母,是硬件厂商的稻米钱粮,是硬件厂商的活祖宗,所以厂商才要想尽一切办法去讨好他们啊。

对于硬件产商来说,地球要是没了玩家还能转?硬撑罢了。

没有玩家,哪儿来的英伟达,没有英伟达,哪儿来的A100,没有A100,哪儿来的chatgpt?

而且别忘了,A100的Ampere架构甚至都已经过时了,现在是Ada Lovelace架构的时代,你连人家的落后产能都赶不上,你知道什么叫代差了吗?

不然厂商吃饱了撑的花钱去做包装,做设计,搞联动,之所以花这些成本,不就是为了把玩家伺候舒服了,好多从他们手里挣点钱吗?

所以每当我看到那些活在上一个版本乃至上上一个版本的人一边痛切抨击游戏和动漫文化危害年轻人,一边对国内半导体技术的落后痛心疾首,我就觉得十分好笑,这就和一边抨击葛洪炼丹是不务正业一边眼馋火药武器的威力一模一样的。

说的更难听点,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羡慕的东西是个啥。

之所以有很多人顽固的拒绝承认是游戏带来了显卡产业的发展,并进而带来了算力的爆发,从而促成了人工智能的飞跃,不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错的。恰恰是因为他们内心深处隐隐感觉到这可能是对的,而且他们内心深处隐隐感觉到了,对游戏的歧视和打压很有可能闯了大祸,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正是因为他们内心深处隐隐知道了这一点,所以他们才千方百计的贬低chatgpt,贬低显卡,否认游戏产业对半导体技术乃至人工智能革命的牵引作用,恰恰是因为游戏带来的技术进步促成了工业革命与他们从小在内心深处建立的价值观体系相互冲突,在他们看来,玩游戏那不是玩物丧志不务正业吗?怎么能算是生产力进步呢?怎么可能因为玩游戏而带来了工业革命呢?

炼丹那是不务正业,正经人还是要重农务本,搞科举应试才是正途,来人啊,把这个叫葛洪的妖道抓去种地去,把他的丹炉砸了。什么?你说炼丹能炼出火药来?洋人拿着火枪火炮打过来了?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chatgpt的大爆发几乎全面否定了这些人内心深处坚信娱乐就是原罪的价值观,现实与观念发生了冲突,所以他们才要为了维护观念而拼命否认现实,就像你在最虔诚的信徒面前亲手杀死了他们的神,他们恨不得把眼皮缝起来以避免看到神被杀死的场面,从而保护自己的观念,保护自己脆弱的内心,道理是一样的。

有点年纪的一定记得,二十多年前央视体育频道首开《电子游戏竞技》节目,本来播的挺好的,突然有一天上头下令说节目叫停,不许搞了。当时的主持人段暄还是别人在网上看到消息问他才知道了这个决定,愣了半天说:我想你一定明白我现在的心情,我现在什么都不想说了!

另一件事是游戏主播「超级小桀」历时 3 年多、世界排名 30 名的游戏账号被亲戚家的熊孩子玩到清零,装备也被弄坏。

帽子姐认为这也是根深蒂固的“打粮食”思维的结果:

这事其实很值得深究,根子在于相当一部分人脑子里根本没有娱乐也是生产力,以及数据也是物质财产这么两个观念。

而这两个概念本应该是常识。

他妈之所以敢于把亲戚家的小逼崽子带进他的工作室里胡闹,是因为在他妈眼里,他的那些花花绿绿游戏设备不是“工具”而是“玩具”,他平时在那些花花绿绿的设备上不是在“工作”,而是在“娱乐”。

我们假设小桀不是一个游戏主播,而是一个焊工,一个裁缝,或者从事的是别的什么更传统一些的职业,他的工作室里不是游戏设备,而是锤子钳子剪子刀子一类更传统的生产设备。

他妈还会把亲戚家的崽子带进去胡闹吗?

第二层,不知道数据也是资产,而且是关键资产。

他妈为自己的行为开脱时有一个说辞,这个说辞非常典型

“玩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呢,没给你弄坏。”

这个老仙女是知道这些游戏设备是小杰的财产的,因此起码的看护意识还是有的,她“在旁边看着”,并且因为“没弄坏”,就自认为没有任何过错,开始推卸责任。

但她不知道的是,小杰真正的核心资产不是那些游戏设备,而是其中的数据,设备坏了再买就是,NS在游戏设备里算是比较便宜的,但数据和记录没了那是万劫不复。

只把有型的设备当财产,不把无形的数据信息当财产,认为设备没坏就是一切正常,意识不到数据和信息的重要性。

平心而论,“打粮食”思维带给过我们这个民族很多的好处,甚至文化和性格中的很多优点也跟打粮食有关系。

但任何事情,过头了都不是好事。比如所谓“玩物丧志”,到底啥是玩,啥是志,这其实很值得深究。

更有意思的是,当今的内卷已经是个悬而未决的老大难问题。但在中文键政领域,还有很多人抱着内卷的所谓“比较优势”不放,一说到产业升级就是“咱有996”,骄傲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甚至你要动“996”,他就要跟你急跟你拼命。

也不想想当初美洲黑奴996的时候是给自己的前途命运加了多大的buff?大概也就是给白人上了一个心理压力的bug以至于现在发展出黑命贵吧?

说到这里再讲个有趣的事情,前段时间有人搞了个活动,请到黄宗智、汪晖和周黎安,为黄的名著《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的再版做宣传。黄就是中国农业“内卷化”理论的提出者,有意思的是,当天的活动因为技术原因延迟了一会儿,而后来几位学者发言和观众提问的环节时间又拉长了,黄宗智是在线访问,他那儿是早上,所以到点了黄就催说:时间到了,我得去打网球了!

在中国老师拖堂是常事,而黄这位海外成长的学者、“内卷化”理论的提出者却一点不“卷”,到点下课,这不啻为对内卷成风的国人的一个绝妙讽刺。

通宝推:川普,
家园 二、情绪价值 -- 补充帖

不知道为什么上一个链接被吞了,我回自己的帖子还需要点数支持??这个机制有点无语了。

二、情绪价值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4
上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