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李德生侦察闯敌营 突袭打马坊 -- 菜菜丛

共:💬6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李德生侦察闯敌营 突袭打马坊

(难忘的往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2005年08月02日 李德生

马坊镇,位于山西省和顺县西北,地处和顺、昔阳、寿阳、榆次、太谷、榆社6个县的中心地带。1941年7月,日军从各县强抽大批民工,用两三年时间,在马坊镇北的堆儿梁山岗上修筑了坚固的堡垒,长期驻扎。日军依托此据点,四处扫荡,杀人放火,强奸妇女,无恶不作。马坊据点,成为楔入我太行抗日根据地的一大“毒瘤”。

1943年9月,我从129师769团调入太行2分区30团任团长。1945年1月,我代表30团主动请战,再打马坊,彻底除掉这颗“毒瘤”。

为详细了解马坊据点内的地形、敌情,拟定最佳作战方案,我决定亲自进入据点进行现场侦察。开始,分区领导不同意,说:“一个团长进日军据点太危险了。”经再三请求得到批准。

对这次侦察行动,我提前几个月就已开始准备。

这一天,我向房东借了身破旧棉袄、棉裤穿上,头上扎条灰不溜秋的羊肚毛巾,脚上穿双破了口的老头鞋,脸上再抹点锅灰,化装成给据点送菜的农民。为了让战斗骨干也能了解据点内的情况,我挑选了一名连长、两名排长、两名班长和一名侦察员与我同去。

这一带地形我早已看过多次,也掌握了进出据点的规律。一路走走停停,四面观察,爬上山坡,直接走向据点运送给养的西便门。在据点内给日军做饭的地下党员翟富才,在西门外迎接我们。进门时,他对日军哨兵说:“慰问皇军的圣战,一点小意思的干活!”我马上把装着白面大饼的篮子提了提,弯腰向哨兵示意。哨兵一见白面大饼,伸手抓起就吃,边吃边说:“良民,大大的好!”根本没有检查我就放行了。

到了伙房,卸下土豆、白菜。我透过窗户向外开始观察。这是一座占地约四亩的椭圆形城堡,分地面、地下、碉楼三层。寨墙高8米多,厚1米多,全部用条石砌成。墙上有上、中、下三层枪眼,四角各有一个碉堡。墙根是一圈平房,钢筋水泥结构,为士兵宿舍,打起仗来屋内有门相通,房顶可以跑动作战。院子比一个篮球场大一点,中间还有两间独立平房,一间是队长住室,一间放置电台。伙房旁是信鸽棚和马厩,还有一只军犬拴在那里。看清楚后,我向翟富才示意。他故意带我们穿过院子从南门出去。南门门楼是高高的炮楼,上有一门小炮和一挺重机枪,白天没有哨兵。门外是操场,两边有伪军住的窑洞。我们顺坡而下,离开了据点。

返回途中,我边走边考虑作战方案。要想拿下马坊,只能采取偷袭的办法打敌人一个冷不防。

我在全团抽调了82名精干灵活的干部战士组成突击队。除现有武器外,每人还配备了一把大刀。突击队员集中起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战前练兵。我们还准备了染成黄色的土布,用来掩蔽在敌人碉堡前我军的行动;每人准备了棉袜子,以便走路时减少响声……

3月4日下午,天空飘起鹅毛大雪。我立即下令部队以急行军向日军马坊据点进发。当晚10时,在地下人员接应下,突击队分别进入城堡东南面坡下3间废窑洞内隐蔽起来。第二天当日军开早饭时,刘占才发出预定信号,突击队员分四路迅速冲向大门。尖刀班长罗西文手起刀落,劈倒了两个哨兵,随后我们很快占领了卫兵室、东南角碉堡及电机房、伙房、马厩等,并冲进士兵宿舍,同正在吃饭的日军展开近战。日军小队长铃木和我拼起了战刀,被我砍伤后活捉。激战到下午1时,全歼日军数十人,生俘8人,缴获小炮1门,轻重机枪各1挺,步枪数十支,枪炮弹90余箱,炸药10余箱。是役,我军伤亡10余人。

3月8日,延安《解放日报》在头版发表题为《长期侦察和坚决突击,太行我军收复马坊》的消息,并配发社论称这一仗是典型的歼灭战。

  (赵平整理)

家园 李德生还在?河南人,四方面军的,真是个大胆分子

[李德生](1916―)河南光山县柴山保李家坳(今属新县)人,出身贫农。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不久改为红一军)。193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1932年 10月在红四方面军主力向西转移途中参加新集、漫川关等战斗。1933年后,曾任红四军第十二师连指导员。参加过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1935年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在红四军十师任交通队通信员和党支部书记、排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任徘长,参加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的战斗。1938年任连长、副营长,曾参加响堂铺等战斗和百团大战。1943年任营长,同年调至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任三十团团长,1945年任第七六九团团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七旅十九团团长。1946年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十七旅旅长。曾参加上党、邯郸、鲁西南等战役,继又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8年参加襄樊战役和淮海战役。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十二军三十五师师长,参加渡江及西南诸战役。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副军长,参加了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和金城反击战。曾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和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54年回国。1955年任军长,同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8年入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60年毕业返回部队。在组织军事训练中,总结出“郭兴福教学法”,被推广至解放军各部队。1968年任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69年5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70年4 月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71年1月兼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同年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1973年12月任沈阳军区司令员,1977年8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85年11月,任国防大学政委。是中共九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十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副主席,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85年被增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中国网2002年9月22日

关键词(Tags): #李德生#大胆分子
家园 开国将军轶事之二十四:旷达李德生

开国将军轶事

二十四、旷达李德生

  

  北京草厂胡同某号,李德生将军宅。穿胡同,道窄而巷陋,入府第,则豁然开朗:粉墙黑瓦,木秀花明。1995 年6月29日,余与新华社记者易俭如、李秀清同往拜访,将军扶杖出迎,谈笑风生,余等坐舒而带缓,不自知犹在将军府也。

  李德生将军,河南新县人。年幼丧母,曾牧牛,14岁参加红军。将军中等身材,浓眉下垂,平头高额,望之既有凛凛之气,又有徐徐之风。

  抗日战争中,李德生将军曾任一二九师七六九团特务连连长。将军率部伏击响堂铺、争夺狮瑙山、攻坚马枋,威震太行,由此而得刘邓首长器重。李德生将军言,战争年代选拔干部的标准:一是能否和敌人甩大刀片子;二是嗓子亮不亮,能否威慑住人。将军言,攻坚马枋时,曾与一日军指挥官肉搏,连砍数刀,竟未死,突然狂叫一声,转身就跑,后被活捉。将军言此曰:“我和鬼子面对面甩大刀片子也只有这一次。”

  1950 年11月15日,上甘岭战斗进行中。由于十五军兵力损耗过大,王近山将军代表三兵团作出部署,为了便于指挥,决定组织五圣山指挥所,由十二军副军长李德生负责,统一指挥三十一师和四十五师反击作战,二十九师配合动作,该指挥所归十五军军长秦基伟直接指挥。三兵团政委杜义德将军告余,此部署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用十二军的兵,打十五军的仗。而李德生将军则毫无怨言,到兵团部欣然受领任务。其时,王近山将军送走李德生后,对杜义德言:“李德生上去,我就可以放心睡觉了。”

  聂济峰将军言上甘岭战斗中李德生指挥:“第一,在用人上不分彼此。上甘岭参战部队建制多,在使用部队,使用干部上能够取其所长,避其所短;第二,在指挥上大处着眼,具体入手。既有全局在胸,又具体掌握到一个坑道,一个阵地,以及一个小兵群;第三,在各个方面关系上处理得好,把三十一师、二十九师部队以及四十五师干部拧在一起。由于重视兄弟部队之间的团结,奠定了战斗上协同的基础。”

  原十二军司令部参谋崔明礼言,四十五师上上甘岭后,志愿军司令部发的表彰上甘岭战斗的通报,仍提十五军,只字不提十二军。其时,十二军官兵见了通报,思想抵触很大。某日,李德生将军叫崔明礼向下发通报,崔明礼不悦,曰:“这是发给十五军的,不是发给十二军的。”不料,李德生将军竟哈哈笑了,曰:“现在上甘岭这一仗越打越大了,不是哪个军打的问题,也不是哪个兵团打的问题。打十五军的牌子,就是打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牌子,就是打中国人民的牌子。”崔明礼感慨曰:“将军海量,我们无法比啊!”

  1961 年初春,时任十二军军长的李德生将军率军、师、团联合工作组至一○○团二连蹲点,试行改革教学训练方法问题。将军指定三名具有训练和实战经验的干部任教,各带一个步兵班进行试验,二连副连长郭兴福训练法由此脱颖而出。原十二军副军长徐子杰告余,后凡上报郭兴福教学法经验材料,将军审稿时,均将提及“李德生军长”之语删去。

  1968 年6月26日,安徽芜湖爆发两派武斗,震惊全国。时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的李德生将军闻之,果断曰:“芜湖事关全局,如不解决,将波及全省。”遂带革委会数人,轻车简从,冒着枪炮声进入芜湖。其时,芜湖已失控,大街小巷,壕沟遍地,堡垒林立,两派群众枪炮相对,剑拔弩张,将军了无惧色,走遍了两派的主要武斗据点,劝说两派头头放下武器。数日后,芜湖事件平息。

  原广州军区副政委刘新增告余,芜湖某派据点设某中学二层楼上,刀枪林立,森严壁垒。该派头头叫嚣:“我们欢迎李军长来谈判。但只要军长一人来,不准任何人同行。”李德生将军欲往,芜湖市和驻芜湖部队领导阻之:“造反派言而无信,恐有暗算。”将军不顾,毅然“单刀赴会”。该据点楼梯、通道均以麻袋、砖石堵塞,唯有一扇窗户开启,放下竹梯方能通行。李德生将军迈步登梯,攀援而上。其时,旁边其他窗口,均架有机枪、步枪,随时准备开火。李德生将军上去后,心平气和做停止武斗的说服工作,造反派终于表示:“我们听李军长的,愿意交出抢夺的武器。”

  1968 年10月,中央召开扩大的八届十二中全会。毛泽东问李德生将军:“你们那个芜湖事件是怎么办的?”将军答:“就是大造声势。”毛泽东曰:“芜湖整得不错嘛,那个芜湖问题可复杂了。我看安徽的事情办的不错,我们干革命就是要大造声势。”数日后,《人民日报》根据十二军在芜湖地区制止武斗的经验发表社论《大造革命的舆论》。

  1969 年7月,党中央调李德生将军至北京工作,初进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事组,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同时仍兼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和南京军区副政委。李德生将军言,进京后周总理带他见毛泽东。是时,毛泽东随手拿总理的眼镜戴了一下,将军见之甚滑稽,心情顿时轻松。

  据云,关于总政治部主任人选问题,林彪曾曰:“找个丘八来管管秀才。”丘八者,李德生将军也。

  李德生将军言,1971 年9月12日中午,毛泽东南巡返京,将军奉命前往丰台火车站迎驾,与纪登奎、吴德、吴忠同上毛泽东专列。毛泽东忠告大家,要提高警惕,防止分裂党的行为。后毛泽东嘱李德生调一个师来南口,将军答:“是!”是夜,“林彪事件”发生。

  1971 年9月13日零点32分,林彪于北戴河乘坐三叉戟强行起飞。周恩来急派将军至空军坐镇指挥。将军告余,我的汽车急驰空军司令部,与空军参谋长梁璞,紧张地注视着雷达屏幕。只见一个亮点缓缓向北移动,消失在承德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之间。将军又言,我立即打电话向总理请示处置办法,总理曰:“已请示主席,主席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记者云:李德生将军一生遇大事冷静处之,功勋卓越,又耐得寂寞,胸无块垒,襟怀宽广,若无所争于世,而世亦罕有知之功绩者,斯可为一叹也!

家园 河南和湖北都可以算作他的家乡

所以两边都争着认他这个老乡。准确说应该算是河南信阳的。

家园 新县就在两省交界的地方,说成哪一边的都有道理

那也算是将军县了.

家园 芜湖一中

文中提到武斗的那个中学是芜湖一中。俺的母校。。呵呵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