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一个问题 -- 大山猫

共:💬123 🌺810 🌵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9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正确的方法是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办学

这不是招不招工农兵学生的问题,对中共来说,持续多招工农兵是建国来一贯的政策。

问题是标准,毕竟大学教育有其定义,把任何非大学教育冠以大学之名意义不大,用有限的大学资源去做初中等专业教育是浪费。

文革开始招工农兵大学生的时候也是有考试的,也就是说仍然维持了一定学业要求,这是合理的。考题应该是简单的,而张铁生基本答不上来,他一闹,考试取消了,损失的是国家。

工农兵大学生很多入学水准明显达不到中专入学水准,毕业水准经常也就是中专。那为什么不多办中专呢?而要用中等专科教育去填满全部大学资源,结果把大学实际上都办成了中专。

你说得很对,需要短训人才快训人才,那就应该建立速成中等培训体系,业余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愿意叫业余大学也行。

但不要因为这些培训班叫大学,就把仅有的几百所大学也办成培训班。要充分利用大学的教学资源,就像五六十年代在理工农医大学附设中专和技校嘛,那是出了不少人才的。

家园 是,你说得对

九十年代,我们单位还跟高校合作,搞三个月促成班,把五六十个招来的高中,技工进行三个月的系统知识培训,然后再拿回工作一线,效果相当之好。然后不到三年,基本上都被挖去当师傅,然后再也不花这个钱,要人就从外面找些骨干。然后就每况越下了。早十几二十年还有企业跟各种学校定向陪养人才,现在也没听说过了。

有系统知识的工人跟没系统知识的工人,创新能力我觉得还是有差距的,还有一个不确定的事情:人生态度工作态度也是有很大的差距。

家园 当年大学生有干部身份的,工农兵读大学也有更多的政治意义

改开以后体制内就立马不认工农兵大学生的文凭了。

当年是真担心资产阶级复辟而搞出各种激进政策。张铁生也只是被时代浪潮给卷起来了。他本人能力还是很强的。

过去中专大专业一直在搞,恰恰改开以后中专大专职业教育体系都出现了崩塌。

改开以后的教育改革倒真是印证了这么段话:

精英教育体制的真正受益者是精英自己,因为正是他们接受特权教育以服务民众的过程扩大了他们与民众的差距,并把精英自己放在了权威的位置。

简而言之,新精英成为了新的统治阶级,同其它统治阶级一样,他们不愿意自动放弃他们的权力。

中专大专,职业教育体系改开后倒是还在,但是体制里面认这些非本科的文凭吗?

比如前一阵教育部要求中专文凭不得担任教学工作,结果不少80年代初中专毕业的小学老教师还得自学考取本科文凭。80年代初的中专文凭都可以是西北某个村最高的文凭了。

现在回过头看,正因为毛时代不择手段地把大家的爹尽量拉到差不多的位置,才有了改开以后的百花齐放。

类似的就是唐朝前期猛人辈出,也是因为世家豪强在大乱中元气大伤。

现在很多工厂的核心技术人员学历也都不高,也就专科,高中都少。他们也只是没机会进大学学习罢了。

家园 你得消停几天了
家园 葛存壮演的教授。
家园 【商榷】赞:凭考试成绩上大学,是最公平的!

当然不可能没有一些副作用和弊端。因为高考有些缺点,就全面否定,追求“十全十美”,那更要不得!

家园 【商榷】其实1977年到1979年三届高考入学的学生,

很多都是带薪上学的,工人、干部和军人都有,这和工农兵大学生(也有很多带薪入学的)一样,农民出身的学生当然是不可能带薪的。

这只能是客观存在的城乡差别所致,谈不上什么针对招生的政治意味。

家园 马尾巴的功能指教学脱离实际,双手老茧指理论结合实践。

水稻专家常在稻田工作

家园 那个劳动大学应该是农业职业学校

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是正确的,而职业教育招生标准不以文化课考核为主,而强调职业技能也是必要的。

电影《决裂》提出的教育脱离生产实际问题,在当前职业教育中仍然存在。

当时的问题是高等学校恢复招生后,普通高等教育偏离正轨,走向实用人才培养的方向,工农兵学员不堪大用,导致了人才结构断层了整整一代人。

家园 不在于教育,而在于就业出路

现代社会的教育目的,说穿了就是为了给社会提供人才。上不上大学或者谁上大学本身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上了大学后的出路如何?或者说,上大学能不能够给下层提供足够的上升通道。学历以外是不是还有其他通道?

如果上大学最终并不能提供足够的上升通道,或者还有其他的通道存在,那么上大学本身并无意义。如果上大学成了改变社会地位的唯一通道,那么不论其初衷是不是科举,也必然会变成科举的模式。

随着受教育人群的全民普及化,学历是在不断贬值中的。像美国连扫大街的都是大学本科毕业。但如果你没有大学毕业可能连扫大街的工作都找不到。

要出人头地,如果不是富二代和权二代,那么就只能拼资源内卷。这不论中外都一样。内卷的结果就是马太效应。父母富有又愿意额外投入教育资源的,必然会得到更多的机会更大的优势。

而现在禁止搞补习班之类其实是抱薪救火,扬汤止沸。禁了补习班,父母就不鸡娃了吗?如果真有父母信这种东西,十八年后面对竞争不过别人的子女能说“这是国家要求给你个快乐的童年吗?“

这种政策其实断的并不是富二代、权二代的上升之路。人家可以有一对一的家庭教师,完美规避。也不是断了真正赤贫的上升之路,人家本来就没有财力去上啥补习班。真正断掉的是中层向上的道路。或者说,断掉的是中层向上的念想。

搞这种政策的,或许初心是好的,但实际效果是最终造出一个富二代、权二代的贵族阶层。贵族以下就统统是屁民,而且阶级绝对固化。这种社会,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就是两晋南北朝。但这种看似完美的二元社会,恰恰是最不稳定的社会。民变蜂起,军阀混战,平均十来年就是一次政变,平均三五十年就改朝换代。

归根到底,为政者不能不接地气。

通宝推:任爱杰,
家园 改开的成功是2000年以前教育的成功

2000年之前,教育的内卷还没那么厉害,改开以来为社会做贡献的50后,60后,70后,80后几乎是简单的拼学校教育拼出来的。现在内卷这么厉害,00后如果靠学尔思新东方拼出来,那么到了2040年,他们成为社会主力的时候,人才的竞争力还不知道怎么样。

家园 这不就是拼师傅吗

他们师傅的能量很大,算是上面有人,虽然不算滥用,可以叫举贤不避亲。也只比拼爹好一点儿。

家园 这个是对的,我看B站学习视频有好多年了。

你看MIT的视频课就知道,一般分专业课,还有习题课,除了主讲的教授,还有至少3.4个助教,习题课,分组讨论。

国内的北大,清华,中科大这些基本也是这个套路。我好歹上过大学,非前排这种普通大学教育资源真不好,还不如上B站大学。

网上视频学习我觉得也就能打好入门基础,想在同样的时间内达到前排大学的教学效果感觉是不可能的。但对于教育资源不够的差一点大学或者没上过学的人来说,真的非常有意义了,所以得看跟谁比。

家园 并没有

如果师傅举荐是决定性的,就没有必要在他们之间劳模换劳模了。他们要说照顾,可能烈士子弟有一定的照顾,其余应该是剧情要求了(比如恰好一个师傅三个徒弟都发达了)。老国企里工人发达的我见过,一般一个师傅终生带几十个徒弟,发达(比如去当高中老师,有编制税务稽查员,车间主任等本厂干部都算发达的话)两个徒弟的都很少,不要说同时三个都发达。

家园 做导弹的于是就去卖茶叶蛋了

计算机、半导体就下马了

造就不如买了

???

最擅长“搞文革”的人,和最反对“文革”的人,怎么会重合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9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