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主题:浅谈宋江的虚忠假义 -- 好猫如诗

共:💬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主题:浅谈宋江的虚忠假义

《水浒传》是以宣扬“忠孝仁义”闻名,宋江则是作者竭力塑造的“忠义”的样板,然而夜读水浒,却越读越心寒,越读越觉得宋江这个忠义样板的虚伪和残忍。

宋江在书中出场时是个在职的“押司”,相当于现在司法部门的文书。身为执法人员,理当忠于职守,他居然利用工作之便,为盗窃者通风报信,致使晁盖等六名盗窃者安全逃脱,此为大不忠。婆惜是宋江的妾,只因为不肯将宋江通匪的罪证还给他,便被宋江一刀杀了。如此无视夫妻情份,实为大不义,薄情寡义,随意杀人,亦是大不忠。尤其是杀人之后畏罪潜逃,更是典型的小人一个,遵纪守法的意识,连武松那样文化不高的粗人都不如,武松为兄报仇,杀死潘金莲和西门庆之后,尚且敢于到衙门去自首服罪。

宋江被发配途中路过梁山,众好汉请他一起入伙,他坚决拒绝,理由是“小可不争随顺了,便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在世何益?如不肯放宋江下山,情愿只就众位手里乞死。”可是转眼之间,他就把父亲和弟弟等人一起接上山来享福了,哪里还有丝毫的忠孝可言?强迫父亲做强盗难道可以称之为“孝”吗?此刻上山就不逆天理了吗?为什么此刻不一死,以保“忠孝仁义”呢?可见前面的那番托辞全为虚假,与忠孝无关,只与权谋有关,因为那时候不是宋江上山的最佳时机。

我这样说宋江,不仅是因为他后来不但自己上了山,把父亲弟弟等接上了山,还因为他上山后不惜使用任何卑鄙手段,强迫其许多他良民官兵上山。所以什么忠孝仁义对他来说,都只不过是为了达到目的的一种权谋而已。否则,如果他真认为上山落草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在世何益?”的事,又怎么会将在家乡安居乐业的良民李应全家强行拐骗到梁山做强盗呢?他先是安排人化装官兵去捉拿李应,然后再亲自从假官兵手中救出李应,李应还是不肯上山,宋江就骗他说只邀请他上山玩一玩。与此同时,却派人去烧了李应的家,并将李应全部家人绑架到梁山,使李应不得不背叛政府和法律。如此行径,哪里还有什么忠义可言?

宋江身为服刑期间的罪犯,不好好伏法思过,却去那酒楼上题反诗,以至连累在政府部门有铁饭碗的戴宗和李逵背叛政府,落草为寇,更使那里的数百官兵平民死于非命。为救宋江,“官军百姓被杀死有五百余人,带伤中箭者不计其数。”已经伤及这么多无辜的生命,满口“忠孝仁义”的宋江犹嫌不足,还要“启请众好汉,再做个天大的人情,去打了无为军,杀得黄文炳那厮,也与宋江消了这口无穷之恨。”

黄文炳是谁?与宋江有何怨仇?他就是揭发宋江题反诗的人,揭穿宋江装疯卖傻以躲避逮捕的人,还是揭穿戴宗制造假文件的人。若从为国尽忠的角度来看,黄文炳与宋江并无私仇,全为公恨。宋江不思己过,反责人错,不顾救命恩人众好汉的生家性命,硬要大家冒险再去追杀黄文炳以泄一己之私愤,哪里有一丝一毫义气仁爱的影子?

就算黄文炳一个人得罪了你宋江,你杀他一人也就罢了,居然将他“一门内外大小四五十口尽皆杀了,不留一人”。在杀了黄文炳全家之后还不解恨,还让手下兄弟下手,一片片活剐了黄文炳的肉下来烧烤下酒。如此残忍和不讲天理,与那些被他反复声讨的“朝中奸臣”相比,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更加虚伪的是,宋江还以不杀已经另立门户分家而居的黄文炳的兄弟,来显示他的“仁义”。书中类似的地方经常出现,例如在三打祝家庄之后,欲血洗村坊,在石秀的劝阻下,宋江再次摆出一副仁义的假面,冠冕堂皇地说“看在为善的钟离老人的面上,饶了你这一境村坊人民”。土匪放弃屠村居然也被当成一种仁慈,仿佛祝家庄人民的性命原本就属于宋江,杀,是理所当然,不杀,便是一种恩赐。如此强盗逻辑,和如此残酷无情的人,居然还被作者描写成“及时雨”般的忠义化身,实在是让我们这些身为大宋子民的后代感到无地自容。

宋江掌控梁山好汉的法宝就是一个“义”字,所以尽管许多好汉不仅在口头上,而且在行动上不愿意接受招安,还是为了“义”字屈从了宋江。宋江实际上是以“义”为“紧箍咒”,将梁山好汉当成了他谋取私利的筹码,正如当时的民谣所唱“要为官,杀人放火受招安!”否则,以宋江这样一介小吏,文不能从考场上获得富贵,武不能从疆场上博取功名,猴年马月才能有出人头地之日?

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在接收招安之前,宋江把梁山好汉上梁山说成是因为奸臣当道,他自己身为官吏也不守法,通匪乱法在前,随意杀人在后,视朝廷法律如儿戏。可是在奸臣当道这一现状丝毫也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宋江却竭力强迫众好汉接受招安,而且被招安之后立刻就变得忠于朝廷法律了,甚至为了“忠”字,不惜亲手毒杀了李逵这个救命恩人。是什么让宋江在接受招安前后有如此大的变化呢?说穿了,无非是宋江的地位在招安前后有了巨大的不同。在招安之前,宋江只是个小吏,招安后,宋江成了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他毒杀李逵表面上的理由是担心李逵坏了梁山的好名声,实际上是怕坏了他自己的好事。因为李逵就算再上梁山,也丝毫不会损害梁山的好名声,唯一可能坏了的,可能是让朝廷剥夺宋江费尽心机才得来的富贵荣华和虚名。

纵观宋江一生,他其实既不敬“忠”,也不守“义”,“忠义”二字,只不过是他用来玩弄权谋的法宝而已,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为他的任何卑劣的行为披上一件漂亮的“忠义”外衣。夜读水浒,让我感受最深的便是:要警惕现实生活中像宋江一样拉大旗作虎皮的人。

家园 水浒是我最不喜欢的一本小说

号称劫富济贫,通篇却只见劫富,未见济贫。而且干什么都一点也没有考虑普通百姓的地方。

梁山的义只是哥们义气,小得不能再小的义。而即使这么一点义,也好不到哪里去。林冲是被奸臣逼上梁山的,卢俊义又是被谁逼上梁山的呢?

除了鲁智深,有谁犯事不是为了私怨?

晁盖智取生辰纲,虽是不义之财,可他又用这笔钱干什么了?

宋江为了掩护晁盖。

花荣等为了宋江,害了秦明一家老小,还把一个村子烧成白地。

李逵劫法场,斧子就冲着围观的百姓去了。

武松是抱私仇,虽然也许情有可原。

杨志是和流氓打架。那个流氓怎么说也罪不至死。

关胜,呼延灼等是打了败仗,畏罪投降。

等等,有谁为老百姓干过些什么吗?

家园 同意你的观点
家园 有点不同的看法

老兄说宋江既不忠也不义,这个嘛。。。我觉得多数人都会有一个人生目标,或曰精神支柱,宋江作为一位小说中的权谋人物,更应如此。那么什么可以成为支撑一个人努力奋斗的精神支柱呢?我觉得不外这么几个方面:

1 某种信念 (忠、义、共产主义、反抗外侮、追求真理,热爱人民,等等)

至於所谓的追求“青史留名”,实际上是基於这一条的 ---- 试想,如果您没有一条拿得出手的,比如为忠、义、共产,等等,您如何能青史留名呢?所以青史留名不能作为精神支柱。

2 家庭利益 (为了自己的家人或后代过得更好)

3 私人利益 (为了自己过得更好)

如果真按老兄所言,宋江既不忠也不义,那么支撑他不断奋斗的精神支柱就不是某种信念。因此其精神支柱只可能是其私人性质的东西,比如家庭利益和私人利益。可惜,这些显然也不是宋江的精神支柱 ---- 最后宋江明知朝廷要毒死自己,如果他真的为自己的生命计的话,他就应该选择逃亡江湖或重竖义旗才对呀,他为何要乖乖地就死呢?

老兄可能会说:宋江求的就是那个虚名,那个青史留名。

可正如我上面说的,您要青史留名,好歹也要有一个青史留名的理由啊。如果他不忠不义、也没抵抗外侮热爱人民什么的,他凭什么去青史留名呢?

这么分析下来,好像宋江根本就没有什么精神支柱了。而这对於一个政治人物来说显然又是比较荒谬的。

--------------

我个人认为,支撑宋江的精神支柱有两个:一曰“忠”,一曰“成就大业”。在这两者中,后者屈从于前者。也就是说,如果两者发生完全排他性的矛盾冲突时,宋江会选择前者。但两者又有很大关系 ---- “成就大业”的目的是为了令自己的“忠”实现最大化。

但是,“忠”有大有小,有里有表。

宋江对於宋徽宗及其权力中心的忠诚,是里、是大忠,是在任何时候都绝对不可以牺牲的;

宋江对於地方政府的忠诚,是表,是小忠,在一些情况下是可以牺牲以换取其所需的宝贵政治资本的。

宋江为了实现其大忠,需要成就大事;而要成就大事,就要耍权谋笼络人心,这就需要使用“义”这个手段。

因此,宋江私放晁盖之举,窃以为不应解读为宋江不忠,而应解读为:宋江为了积累政治资本以达到成就大业的目的,而做出的对“小忠”的牺牲。

我们可以这么想象一下,如果晁盖劫持的不是生辰纲,而是徽宗本人或某一清明的朝廷重臣,您认为宋江还会私放晁盖吗?

当然,“义”在宋江眼里是不太值钱的,它不过是为了实现两大目标的某种手段而已。

家园 嗨,整个一个黑社会。
家园 Re:主题:浅谈宋江的虚忠假义

I think so. I don't like this novel too.

家园 深刻!!
家园 老煮说的对

宋江的问题不是不忠,而是愚忠,其实这也是水浒的一个问题。

家园 写的好!
家园 好文,对百姓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对于受欺压的百姓来说,是为他们出头的希望,大不了把恶人一刀做了上梁山跟众好汉吃大茶饭。

对於老百姓来说,不扰民就已经是好强盗了。君不见,多少反寇强盗就因贯彻与民秋毫不犯的军纪就足以成其大业了吗。

不过我纳闷罗贯中是怎生跟这位黑社会大佬沟通的,

贼斯鸟,你再看三国志,洒家一拳把你打趴下。

家园 同意, 而且不能用现在的道德观念套在古人身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