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米吵架另类视角 -- 胡里糊涂

共:💬38 🌺442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懂就问,既然美国掐尖把自己掐死了

不懂就问,既然美国是因为掐尖全球人才以后衰落了,

为啥还说一定要学老美全球人才掐尖?

为了早点衰落?

家园 掐尖可不是坏事呀,造成其本土理工人才短缺主因也不是掐尖

我有个同事早些年全家技术移民去了美国,她有个女儿在上海这边成绩也就是中等偏上,但一到美国成绩就成了年级最优,后来上的大学也是去了常春藤大学这种名校,全程她女儿也是轻轻松松就成功进阶了。。如果她女儿在上海,绝无这种可能的。。这里面就透出一个重要信息,老美中小学教育系统是出了问题的,当然我也听说它的私立中小学里有很多是精英培养模式,但问题就在于从数量质量和占比来说,中小学教育很可能中国的方式方法在批量培养适应工业化体制人才上是成功的。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能看出来端倪,清北这种名校培养的国内高中被掐尖的人才很长一段时间是大比例外流的,但这么多年下来,要搞的科研基地科研重点攻关科目重要军工项目等进展一直是在有条不紊的推进,而且大量的现代化企业的人才上也总体上人是够用的。。以至于发展至今,不但产业链最齐全,科研链也很可能是最齐全的。

这说明,我们在教育上,尤其中小学教育上是成功的,培养出的人是够用能用的。骨干人才培养上一直走的路是独立自主以我为主的路子,尽管很长时间都是以跟踪模仿学习为主,但这个底子和基础是一直在积累在壮大在追赶的。。

老美能捏尖,建立在其原来强大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平台上,精英级别人才产生的土壤一定是最前沿的产业基础和科研平台,再能的人也得有舞台才好施展才华。它原先能提供最好的实验条件科研方向资源保障应用市场,这就形成人才虹吸效应。。但问题是现在这些条件正在变化,产业空心化直接后果就是大量本土优秀人才优先去搞金融搞法律当医生,但客观说这三个热门职业都不是创造财富的职业,而只是社会财富二次分配时占据有利地位职位。。像有段子时间了老美很有名高科技类大公司换印度人去掌舵,这事背后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本土精英搞理工类的缺环了。。

我们为什么现在也需要全球掐尖?那是因为阶段不同了,以前是以跟学仿为主,但以后呐?必须要自己走,甚至走在前面,那有条件全球掐尖是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有一两个前瞻性很强的大师就足以衍生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会带出研究队伍。人才相对易得,大才那是可遇不可求的。以前没条件留住产生,是因为缺土壤环境,现在慢慢这些因素都在汇聚了,何乐而不为呐?!

当然不能重蹈老美覆辙,一个是要清楚知道实体经济才是财富源泉,决不能让李嘉诚之类资本势力控制发展方向,二一个教育还是要面向大众,重视理工,不听什么快乐教育的忽悠,把人才成长的主要来源坚定地放在本土。同时不能搞教育完全产业化的路子,保障最大多数的孩子接受到现代教育就是未来最大的财富。

通宝推:蓝图,拿不准,审度,桥上,笑看风雨,老调重弹,海峰,唐家山,迷途笨狼,东方的木头,氵氵,寂灭,
家园 招人才不就是招女婿么?

家兴业旺时女婿们聪明能干诚实可靠,关键还孝顺......

家园 白人理工人才是很多的,好私校也很拼数理化的

我女儿从选学校到读过的学校再到看朋友的孩子,差别非常大的。

好私校的阅读速度能比所谓最好的公校快一倍以上,怎么做到的?

犹太人学校作业一样很多,一样教很多学习方法,低年级注意习惯培养等等,教育理念,教材,方法等等差别很大很大的。

美华绝大多数,都是骨子里面几十代的贫困,然后让孩子读不要钱的所谓好公校。

只能考试的,不代表真能做出东西,有的黑人,成绩一般,但能在逆境中混出来,也是很不易的,至少面对压力的稳定性,强大很多。

中国的牛,还是在于人多,顶尖不如你,但是我次一点的拉出50个,一样推平,这才是最可怕的。汉尼拔比罗马每个人都强,但最后还不是失败了,历史上这种例子很多,比如隆美尔。。。

通宝推:朴石,
家园 中国人

足够多,足够聪明。我个人主张还是培养自己人,把资源机会留给自己人,不能说杀了那么多汉人婴儿搞计生,最后是给外国普通人腾地方。

我主张要仔细研究满清,看看他们怎么把亿万汉人压得死死的,给他们卖命,怎么样静悄悄把蒙古人给灭种了,蒙古人也给他们卖命。

引入“人才”,步子一定要小,要稳。反正前多少年的买外国流氓当留学生的做法绝对错误,是对民族的犯罪。

通宝推:狮团子,newbird,
家园 以后利用外国的人才可以学习华为模式。

就在他们的母国设立研究所,让他们在本地就业。

家园 我们要从好几个层面来考虑是否“精通”

有一种可能是他们真不精通,瞎子摸象。

但还有其它的可能:

首先,阿拉斯加的第一场会谈阴差阳错变成了公开会谈,这样双方讲话不仅是给对方听的,也是说给记者的,说给更广泛的受众的,必须讲政治正确的话,不然都会面临己方巨大的舆情压力。毕竟现在中方强大了,美方又不肯接受这个现实,美方换谁估计都会被糊一脸唾液淀粉酶。可以想象当年的裱糊匠李中堂是啥情况

其次,沙利文这个职位主要在谋,这个人的职业经历都是出谋划策的,职业生涯早期为法官干活,自己也干过律所,在法学院教过书,后来辅助奥巴马竞选,一步步走上首席顾问的位置。这样的背景下,考虑问题思路应该清楚,沟通和表述清晰,但没有执掌一方或独当一面的职业经历。在很多方面,他的背景和布林肯很像。在这种高层会晤中,他的角色和布林肯没有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即便再吵架,让沙利文冲到前场吵架有点勉为其难,毕竟他所考虑的重点在战略考量和事情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而不是即兴发挥和吵架。其实我感觉是布林肯错配了,沙利文和一个攻击值高的,敢猛冲猛撞的唱双簧可能更好。不过民主党拜登目前班子里内这样的人似乎不多。

再次是,党内无派,千奇百怪。沙利文即使精通,有非常务实的想法和策略。他要想让党内统一认识,时间还早。拜登政府上台还没多长时间,沙利文有没有本事能让党内达到共识,是个大问号。即便他有决心,他也未必有这个时间。具体可以参考十二怒汉或者十二公民的电影,从少数派变成多数派,不仅要有决心,有策略,心思细密,还要有时间。美国政体很难给一个团队长时间的酝酿达到共识并加以执行。这点是两党制很难克服的。估计要经几届政府不断调整,或者一党连选连任2-3届才行。但美国历史太短,美国人民一直在演化,目前还在分裂中。体制问题啊

最后,大家还要从后续的报道和政策调整中分析闭门会议的讨论。这只是和拜登政府的首次高层接触,后面还有好戏。目前人民日报公布的会谈结果如下:

“双方同意按照两国元首2月11日通话精神,保持对话沟通,开展互利合作,防止误解误判,避免冲突对抗,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双方都希望继续这种高层战略沟通。

  双方均致力于加强在气候变化领域对话合作,双方将建立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工作组。

  美方重申在台湾问题上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双方探讨了为各自外交领事人员接种新冠疫苗作出对等安排。

  双方将本着对等互惠的精神就便利彼此外交领事机构和人员活动以及媒体记者相关问题进行商谈。

  双方讨论了根据疫情形势调整相关旅行和签证政策并逐步推动中美人员往来正常化事宜。

  双方还讨论了经贸、两军、执法、人文、卫生、网络安全以及气候变化、伊朗核、阿富汗、朝鲜半岛、缅甸等一系列问题,同意保持和加强沟通协调。

  双方表示将围绕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活动加强协调磋商“

基本上已经涵盖的中美双方下一步要进一步探讨的领域和管道。提醒大家别忘了,中方强调了“中国无意干涉美国的政治制度,无意挑战或取代美国地位和影响。同时美方应当正确看待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正确看待中方一系列大政方针,正确看待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中方要的是中美俄欧四元格局下新时代的G2。欧洲比较尴尬,现在又跳起来找存在感了。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毕竟不是主要矛盾。

家园 明明要奋发读书,怎么天天要教育减负

明明要奋发读书,怎么天天要教育减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