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米吵架另类视角 -- 胡里糊涂

共:💬38 🌺442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掐尖可不是坏事呀,造成其本土理工人才短缺主因也不是掐尖

我有个同事早些年全家技术移民去了美国,她有个女儿在上海这边成绩也就是中等偏上,但一到美国成绩就成了年级最优,后来上的大学也是去了常春藤大学这种名校,全程她女儿也是轻轻松松就成功进阶了。。如果她女儿在上海,绝无这种可能的。。这里面就透出一个重要信息,老美中小学教育系统是出了问题的,当然我也听说它的私立中小学里有很多是精英培养模式,但问题就在于从数量质量和占比来说,中小学教育很可能中国的方式方法在批量培养适应工业化体制人才上是成功的。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能看出来端倪,清北这种名校培养的国内高中被掐尖的人才很长一段时间是大比例外流的,但这么多年下来,要搞的科研基地科研重点攻关科目重要军工项目等进展一直是在有条不紊的推进,而且大量的现代化企业的人才上也总体上人是够用的。。以至于发展至今,不但产业链最齐全,科研链也很可能是最齐全的。

这说明,我们在教育上,尤其中小学教育上是成功的,培养出的人是够用能用的。骨干人才培养上一直走的路是独立自主以我为主的路子,尽管很长时间都是以跟踪模仿学习为主,但这个底子和基础是一直在积累在壮大在追赶的。。

老美能捏尖,建立在其原来强大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平台上,精英级别人才产生的土壤一定是最前沿的产业基础和科研平台,再能的人也得有舞台才好施展才华。它原先能提供最好的实验条件科研方向资源保障应用市场,这就形成人才虹吸效应。。但问题是现在这些条件正在变化,产业空心化直接后果就是大量本土优秀人才优先去搞金融搞法律当医生,但客观说这三个热门职业都不是创造财富的职业,而只是社会财富二次分配时占据有利地位职位。。像有段子时间了老美很有名高科技类大公司换印度人去掌舵,这事背后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本土精英搞理工类的缺环了。。

我们为什么现在也需要全球掐尖?那是因为阶段不同了,以前是以跟学仿为主,但以后呐?必须要自己走,甚至走在前面,那有条件全球掐尖是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有一两个前瞻性很强的大师就足以衍生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会带出研究队伍。人才相对易得,大才那是可遇不可求的。以前没条件留住产生,是因为缺土壤环境,现在慢慢这些因素都在汇聚了,何乐而不为呐?!

当然不能重蹈老美覆辙,一个是要清楚知道实体经济才是财富源泉,决不能让李嘉诚之类资本势力控制发展方向,二一个教育还是要面向大众,重视理工,不听什么快乐教育的忽悠,把人才成长的主要来源坚定地放在本土。同时不能搞教育完全产业化的路子,保障最大多数的孩子接受到现代教育就是未来最大的财富。

通宝推:蓝图,拿不准,审度,桥上,笑看风雨,老调重弹,海峰,唐家山,迷途笨狼,东方的木头,氵氵,寂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