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读革命回忆录漫谈之六:死里逃生靠什么(二) -- 孤星

共:💬2 🌺4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读革命回忆录漫谈之六:死里逃生靠什么(二)

上篇讲到中医治伤寒、疟疾等,再补充一个陈锡联的例子。红4方面军长征路上,红11师政委陈锡联(跟陈再道搭班子)疲劳过度,得了伤寒,连续高烧数天,躺在担架上被徐向前看见了,徐向前让他赶紧看老中医。他的警卫员看他病得不成样,以为他不行了,经常一个人偷偷哭,也不舍得离开他。后来请来的老中医70多岁,牙都掉光了,把脉之后认为他病得很重,开了几副药,他吃了也不见好转。

不吃饭是不行的。正好陈再道派人送来十几只鸭子,老中医让警卫员把鸭子杀了煮熟,让陈锡联不吃肉、只喝汤。他连喝十几天鸭汤,老中医一把脉,有救了!又过了十几天,他觉得背部发热,身上有点劲,能下地活动了。后来身体就慢慢好转了。

2.领导的关心爱护

红军作战频繁,又经常远距离行军,需要轻装上阵。部队进行战略转移之前,集中住院治疗的重伤病员,一般只能就地安置。在白区作战受伤或生重病的营级以下干部(团级以上干部尽量抬走)和战士,如果无法行走,往往只能被安置在当地老乡家里。当然,老乡不总是同阿庆嫂一样可靠,没办法的事情。红军主力撤离后,国民党部队一旦到来,这些人大概率是凶多吉少。即使能安全养好伤,也跟部队失去联系了。而在一些领导关心下,一些身体不好的干部受到特殊照顾,得以随部队行动,最后活了下来。

红三军团向于都集结准备长征时,未来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正在后方医院治疗。此前,他是红10团(当时政委是杨勇)团部文书、3营代营长,在战斗中右臂受伤,也得了疟疾。一天,师政委黄克诚到医院看望伤员,看见张震就点名要带他回前方。张震考虑到自己的伤口还在化脓,担心拖累部队,有点犹豫。黄克诚跟他说,你的脚能走,到前方也能养病,就坚持把他带走。很多重伤员都很羡慕他能归队。红军主力长征之后,该医院被国民党部队打掉,伤员都牺牲了。

张震一直以为黄克诚知道主力部队要转移才带他走,晚年看《黄克诚自述》才得知,黄克诚当时并不知情,而是从中央领导的讲话、文章中猜出来的。

《黄克诚自述》中是这样说的:“一九三四年九月底,红三军团从驿前镇战斗撤回到于都。博古来到红三军团,在团以上干部会议上作了一个报告,声称要转移阵地,动员部队突围,但并没有讲明要转移到何处。这时《红色中华》上发表了张闻天同志的署名文章《一切为了苏维埃》。从博古的报告和张闻天的文章中,我觉察到中央已打算放弃中央苏区,有向外线转移的迹象。于是,我急忙赶到部队医院里去,动员伤病员立即出院,随部队转移。当时红三军团的伤病员约有一万余人,他们对部队马上准备向外线转移一无所知,绝大多数伤病员不想和不能出院,只有少数同志归队了。记得当时和我一起回前线的伤病干部中,有甘渭汉、张震、钟伟等同志。那些没有跟部队转移走的伤病员,后来全部损失掉了,大部分是被敌人杀害了。”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黄克诚的政治敏锐性和战略眼光,不服不行。

突破国民党部队第一道封锁线后,张震由于得了疟疾,伤口也未痊愈,每天高烧不能走路,在担架上躺了几天。伤口有所好转,就下来自己走。二渡赤水后,红10团打土豪弄到一些米酒,张震喝了一碗。米酒是“发物”,他第二天头痛得厉害,全身不能动,弄到医院,在担架上躺了40多天,感到度日如年。

团首长很关心张震,杨勇这时已改任团政治处主任,几次从前方送腊肉给他吃,并派一名勤务兵照顾他。张震个子大,腿长脚大,很难找到合适鞋子。供给部的谢胜坤就专门给他找了一双大号鞋子。

到贵州铁厂时,军团后方医院动员伤病员留下打游击,开始曾想将张震留下。张震和医院政委很熟,就把他叫过去吓唬他:“如果要把我留下,我就打死你,然后自杀。”医院政委也就作罢,没把他留下来。貌似钟赤兵也用了这一办法,才没被留下来。他当时是红5师政治部主任,打遵义时断了一条腿,也在医院住着。

再看看余秋里的经历。红二方面军长征途中,1936年3月12日在得章坝打了一仗。时任红2军团6师18团政委的余秋里被子弹打断左臂(挨了两次枪)。战斗结束后,师政委廖汉生看他伤势很重,安排用担架把他送到师卫生部,简单包扎后随部队转移。红11团参谋长张秀龙腿部受伤,也被担架送到师卫生部。

为了摆脱围追堵截,部队不是打仗,就是急行军,根本没时间给余秋里治伤,更没办法给他做手术。贺龙、任弼时、关向应都很关心余秋里,给他准备了一副担架、一件皮衣、一块油布,御寒遮雨的都有了,后来还给他弄来一床鸭绒被。

部队进入康藏地区后,开始修整,但卫生部过金沙江时,医疗器械都掉江里了,想给余秋里治疗也没办法。离开甘孜之前,4师师长卢冬生来看他,给他带了青稞、糖、牛肉等不少吃的。过草地的时候,余秋里很快就没东西吃,只好挖野菜、找牛羊皮、捉鱼、捉老鼠充饥。有一次罗炳辉捉了几只田鼠,请他美美吃了一顿。

9月的甘南战役之后,贺、任、关又来看余秋里,发现他的左手已经干燥、发黑、保不住了,马上安排给他找各种器械药品,并一再追问方面军卫生部长对手术有无把握。9月20日,终于给余秋里做了手术,割了。从他受伤到最后做手术,他拖着一条断臂过了192天。伤口发炎腐败,也没有止痛药,过草地时有一段时间没法换药,伤口都生蛆了。能坚持下来,除了自己的信念和意志之外,贺、任、关和其他同志对他的关心、照顾也是至关重要的。

1935年春天,红四方面军离开川陕根据地西进,肖永银当时是红33团的一名号兵排长,在一次战斗中左肺被打穿,一直昏迷不醒。爬雪山过草地之前,部队所有团以下的重伤员就地安排在老乡家里。团长张昌厚看见躺在担架上的肖永银,舍不得留下,正好军长许世友来了,看见团长舍不得他,就让抬上走。许世友一句话改变了肖永银的命运。他也绝对想不到,三十多年后,肖永银竟然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成了自己的副手。肖永银被抬着走出了草地,而抬担架的战士换了好几茬,好多战士都倒下了。空手都走不动,还抬个大活人呢。

与张震、余秋里、肖永银相比,共和国未来的国防部长秦基伟是不幸的,但无疑也是幸运的。他被部队留下养伤,但自己又偷偷跟上了部队。

红四方面军围攻麻城,秦基伟正当连长。在战斗中,他右臂受伤,随后感染发臭,疼得钻心。部队后来要继续行动,走的全是白区。医院里伤员一大堆,只能就地疏散,藏在老乡家里养伤。

一个下午,部队派人到老乡家里看秦基伟,要他好好养伤,然后留了点钱。秦基伟一琢磨,坏事了,战事紧张,部队要转移,要把他留下!他不甘心被留下,留下凶多吉少,就算安全养好伤也没地方去。他越想越难过,决定悄悄跟上部队。他跟在部队后边慢慢走,走快了怕被发现撵回去。部队宿营吃饭,他先藏起来,等大家吃完之后再去炊事班帮忙收锅,混两口饭吃,其实也没啥吃的。

跟了不知多少天,部队从湖北走到了河南,秦基伟的伤口严重化脓发臭,他没办法,就找到总部医院,医院的同志很为难,最后还是把他留了下来。部队流动作战,伤员不好安排。漫川关突围后,医院又把秦基伟等10人安排在一个山沟小庙里,开始发钱,让他们养伤。秦基伟是老伤员,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马上找领导表态,自己要革命到底,虽然胳膊受伤了,腿还能走,不要担架,不要牲口,绝不给部队添麻烦。

秦基伟留了下来,部队派了一个小兵照顾他。部队又从陕西走到四川,途中他的胳膊没换过药,眼看着一天天烂下去,最后到了四川,有了根据地才安顿下来,有条件治伤。他在医院住了八九个星期,中间还得了伤寒,头发掉光了,全靠当地中草药多,天天喝药,最后把伤病治好养好了。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云在西湖。

通宝推:普鲁托,阴霾信仰,楚庄王,桥上,
家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看完这篇文章只有毛主席的

这两句诗最能表达革命的艰辛,和革命者的坚强意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