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震惊,著名学者童恩正三十年前公开“造谣”几十亿进口小汽车 -- flyingcatgm

共:💬70 🌺297 🌵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这就是典型抬杠

你这就是典型抬杠,这篇文章提出伶人往事,王晶尧接受澳大利亚SBS电视台记录片As It Happened: Mao - A Life, Mao Is Not Dead访问这两种说法,你可以调查研究,指出这两种说法不准确,或干脆是捏造。

但是你不可以在没有任何证据的前提下就轻率下结论“没这回事,这两种说法完全是脑补”,这就是你在脑补。

家园 重复一遍---伶人往事里面哪里写了邓榕打死校长的?

有还是没有。

没有的话,这篇网文不是捏造是什么?不是脑补是什么?

王晶尧接受澳大利亚SBS电视台记录片As It Happened: Mao - A Life, Mao Is Not Dead访问

这个采访在哪里播出过?

有还是没有。

没有的话,这篇网文不是捏造是什么?不是脑补是什么?

你这就是典型抬杠,这篇文章提出伶人往事,王晶尧接受澳大利亚SBS电视台记录片As It Happened: Mao - A Life, Mao Is Not Dead访问这两种说法,你可以调查研究,指出这两种说法不准确,或干脆是捏造。

但是你不可以在没有任何证据的前提下就轻率下结论“没这回事,这两种说法完全是脑补”,这就是你在脑补。

家园 小罗真年轻啊,企事业单位和官员没关系?

你给我开什么玩笑?还富人,八十年代能负担得起私人轿车的“富人有多少,你知道吗?”

家园 哦,你是说你查到伶人往事里压根没有

而且你确认了澳大利亚SBS电视台根本没拍过记录片As It Happened: Mao - A Life, Mao Is Not Dead,是吗?

请问你是怎么确认了根本没这部纪录片的,谷歌,百度,还是其它?

家园 企业要买小车也怪邓小平?

自负盈亏,独立经营是八十年代改革中的重要举措。

你的意思企业买辆小车上级都要管,那还叫自负盈亏吗?

时间就是金钱,坐小车省时间

坐小车更舒适些,更方便进行思考。

你这种与毛泽东批评过的当年某些战士说的指挥员不能骑马的绝对平均主义有什么区别呢?

家园 所以您不反对是这帮人下手的对吧

这就够了,谁有份谁是头目看当年混一起就好

家园 看来您也同意是这帮人干的对吧

这就够了,谁有份谁是头目查当年混一起的就好

家园 “工人拼命干,赚了几十万,买个乌龟壳,坐个王八蛋”

这话你对当年的工人说去。

“企业亏了钱,

仍然坐“丰田”。

工资发不了,

领导买“蓝鸟”;

工资发一半,

领导有“皇冠”;

元月工资十月发,

领导仍坐“桑塔纳”。 宁肯去贷款,

也不坐国产(汽车)”,这话你也对当年工人说去。

家园 我查到的数字没这么多

我查到了四年的数字:

1984年:进口汽车,2.17万辆,金额,1.07亿美元

1985年:10.58万辆,4.79亿美元

1986年:4.83万辆,2.25亿美元

1987年:3.05万辆,1.40亿美元

以上数据,转引自郑励志的文章,据注释,原始数据是《中国统计年鉴》1988年版。

你引的这段话,应该有问题:

1985年进口轿车10.6万辆,共花29.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5亿元。

这段话进口轿车的数量和我的引文基本一致,但是金额太大,一辆车价格不会这么高。

我引用的是第二手数据,未必准确,在查数据的时候,看到不少有意思的瓜,但是统计数据比较粗放,乘用车和商用车数据混在一起,汽车来源地没有明确的分类。有资料显示,进口苏联东欧的汽车采取以货易货的方式。我用空的时候,再继续检索一下,争取能查到更准确,更详实的数据。

家园 我突然感觉到,这价格差异是和关税有关吧

10.58万辆汽车,4.79亿美元数据不含关税,29.5亿美元这个数据是包含关税?当年中国对进口汽车我记得是百分之几百的高关税。

家园 企业盈利的就不说了就只说亏损的?

企业自负盈亏,有盈利有亏损不正常?

家园 统计分类是很大漏洞的。。。

八九十年代进口汽车,甚至走私汽车,以及衍生出的走私音乐CD 在海关统计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其海关分类是很多漏洞的。。

以我的经历,(海关报关员)。外商自带用车根本就是一个无底洞。。我自己亲自经手八辆车的报关。都是中外合资公司的外商自带车,或者工厂用车。日本车我是不干的,利益太薄。美国车那时是稀缺货, 特别有面子,三万美金的车可以买七八十万人民币。。

就是这样。。 扯数字统计,太小看我们这些 人了。。。

家园 这种难以统计的黑洞大家很清楚

只是根据明面数据来揭示当时状态就足够了,你没见洗地党连明面上的统计数据都要否定洗地。

家园 想到当年的那些车

波罗耐兹(幼年觉得最好看的,就像是现在有人看了什么头文字就觉得86最酷)、伏尔加、拉达、菲亚特的126(尤其是这个俗成蛤蟆车的玩意),突然有种违和感,和享受似乎不沾边。

幼年院子里有印象的车,主要是北京吉普车、老上海、伏尔加。另外就是老解放、老东风,开始是为居民拉煤拉菜,90年代大兴土木拉砖石水泥钢筋。小时候蹲下就能看清楚卡车、吉普的传动轴、钢板弹簧、前后桥、拉杆等等。

想起了小时候看到的搞笑一幕:那种老平头大卡车,线条很圆润的,可能是老黄河,也可能德国依法、或是斯柯达(大概都是同源)。风挡中间下边就是水箱口。一次有人和这种卡车抢路,卡车紧急刹车,没有撞上,但是呢,这车水箱盖子没有盖上,水竟然涌了出来,把抢路的骑自行车的弄蒙了。

街上还有北京牌子的小卡车,工厂内部用就叫做工具车。有的单排,也有双排座的。同样的底盘也有客车型号的。90年代初某大学某系里配属了部小工具车,据说是捷克的。明显轿车底盘衍生的,双排座位,后面载货斗子容积也不大,相当于行李箱没有盖子。

桑塔纳、捷达,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说到享受、坐好车,印象里90年代头几年,小时候所在的大学校长从上海换成了皇冠,很快学校又配备了丰田子弹头。幼年的皇冠只有两个半印象:1,标志上真的是个皇冠、2,后座的蕾丝帘子。半个是游戏亭街头霸王里要比赛谁先打烂的车(鸡腿、包子不香么?)。子弹头很圆润,但是名声不好。传闻中某单位领导们去五台山(烧香么?),在盘山路上刹车失效掉下去了。有的版本是学校的,有的版本是公安的。

家园 你说的那些是九十年代以后的事

当年国企干部级别是政府官员对等的,而且企业干部用车是有级别限制,所以好多干部绕过审批直接买车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