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珍贵的尘土与不朽的蔷薇 -- 秋雨梧桐

共:💬14 🌺2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珍贵的尘土与不朽的蔷薇

  人到中年,青春已逝。即便脸上的皱纹未见明显,但心灵上的刻痕却是愈加深入。

  对文学的迷恋,便是我心灵上一道深深的刻痕。

  追根溯源,这种迷恋应该肇始于1983年买到的《金蔷薇》。

  我至今还记得当年在县城新华书店买到这本书的情景。

  低矮的天花板下,晦暗的光线映出女店员冷漠的面孔。隔着宽大而粗陋的柜台,我在书架上看到了这本书简洁的封面:用金色勾勒出两枝蔷薇的线条,其中一朵盛开着,一朵尚在含苞待放。旁边用虬劲的钢笔字写着书名:《金蔷薇》,底下的一行小字勉强能够看清:“康?巴乌斯托夫斯基著”。

  这个情景跟书中所写的一些段落竟然有几分相似:

  “有一次,他朦胧地想起一朵金蔷薇的故事来。在一家老渔妇的屋子里,在十字像架上,插着一朵做工粗糙、色泽晦暗的金蔷薇;不知道是他看见过这朵金蔷薇呢,还是从旁人那儿听到过这朵蔷薇的故事。”

  “不,说不定,他有一次甚至亲眼看见过这朵蔷薇,并且还记得它怎样闪烁发光,虽然窗外并没有阳光,而且在海峡上空咆哮着惨厉的风暴。沙梅越来越清楚地想起了这朵蔷薇的光辉――低矮的天花板下面的几点明亮的火光。”

  这些句子来自书中的第一篇:《珍贵的尘土》。

  巴黎清洁工约翰?沙梅曾经当过兵,在墨西哥战争期间,因患热病而被遣返回国。他的团长将自己八岁的女儿苏珊娜托付给沙梅,带回祖国。

  在横渡大西洋的轮船上,为了哄这个“终日沉默着”的小姑娘开心,沙梅讲故事给她听――他的故乡和自己的一些经历:“英吉利海峡沿岸的一个小渔村、那里的流沙、落潮后的水洼、有一口破钟的小礼拜堂、给邻居们医治胃病的他的母亲……”还有据说能够给人带来幸福的金蔷薇的故事。

  军队遣散了沙梅。他尝试过各种卑微的职业,最后成了巴黎的清洁工。多少年都在贫困、灰尘和污水的气味中过去了,但他的灵魂深处,依然珍藏着美好的记忆:紫罗兰的幽香――苏珊娜的一条揉皱了的蓝色发带、轻飘的蔷薇色的云――苏珊娜的一件旧衣服。这些旧物使得他时常想起那个曾经依偎在他身边听讲故事的八岁的小姑娘……

  终于有一天,沙梅在塞纳河的一座桥上发现了苏珊娜――一个衣着华丽的年轻女人,正在为情人的变心而悲痛欲绝。沙梅劝解她,安慰她,并让她在自己的小窝里住了五天。

  “这五天巴黎的上空升起了一个不平凡的太阳。所有的建筑物,最古旧的、煤烟熏黑了的,每座花园”,甚至坐落在被金银花和山楂子所覆盖的古老的碉堡旁边沙梅的草房,“都象珠宝似的在这个太阳的照耀下灿烂发光”。

  卑微的清洁工沙梅怀着虔诚的爱意凝视着浓睡中的苏珊娜――“她的双唇,比湿润的花瓣更鲜艳,她的睫毛因缀着夜来的眼泪而晶莹”,他体味着眼前这个年轻女人隐约可闻的气息而感到的激动,领略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温柔。

  沙梅一生中最幸福的五天转眼即逝。苏珊娜与他的情人――一个年轻的演员重归于好。临走时,苏珊娜叹息说:

  “假如有人送我一朵金蔷薇就好了!那便一定会幸福的。我记得你在船上讲的故事,约翰。”

  从此,沙梅不再将手工艺作坊里清扫出来的垃圾扔掉了。他悄悄地收集着这些首饰作坊里的尘土,带回到他的草房里来。这种尘土里有一些金屑――“首饰匠们工作的时候,总要锉掉少许金子的”。

  沙梅决定把这些尘土中的金子筛出来,然后铸成一块小金锭,打成一朵金蔷薇,献给苏珊娜――为了使她幸福。

  当蔷薇终于做成了的时候,沙梅才听说苏珊娜已经从巴黎去美国了,据说是永不再回来了,也没有人能够把她的地址告诉给他。

  沙梅终于在绝望和孤独中悄悄地死去了。在最后的日子里,“守望着沙梅的只有那个上了年纪的首饰匠一个人――就是他,用金锭打成了一朵非常精致的蔷薇,花的旁边,在一条细枝上,还有一个小小的、尖尖的花蕾。首饰匠从他灰色的枕头下,拿走了用揉皱了的蓝色发带――发带上有一股老鼠的气味――包着的金蔷薇。

  首饰匠把这朵金蔷薇卖给了一位文学家。这位文学家在札记里这样写道:

  “每一个刹那,每一个偶然投来的字眼和流盼,每一个深邃的或者戏谑的思想,人类心灵的每一个细微的跳动,同样,还有白杨的飞絮,或映在静夜水塘中的一点星光――都是金粉的微粒。

  “我们,文学工作者,用几十年的时间来寻觅它们――这些无数的细沙,不知不觉地给自己收集着,熔成合金,然后再用这种合金来锻成自己的金蔷薇――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或长诗。……恰如这个老清洁工的金蔷薇是为了预祝苏珊娜幸福而做的一样,我们的作品是为了预祝大地的美丽,为幸福、欢乐、自由而战斗的号召,人类心胸的开阔以及理智的力量战胜黑暗,如同永世不没的太阳一般光辉灿烂。”

  如作者所言,这本书是“记叙作家劳动的札记”,以这样一个故事开篇,确实要比其他任何文学教科书都要来得生动、鲜明,如同饱含着鲜美汁液的苹果一样,更富有诗意、美感和艺术的魅力。但是,我一直觉得,故事本身所蕴涵的对生活的启示,远远要大于对文学创作的妙喻。

  在校读书期间,《教育学》教科书告诉我们说,我们即将从事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仿佛还记得有位老师引用马克思的话说:“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些话语,足令我们年轻的胸膛中沸腾的青春热血更加汹涌澎湃。

  然而,毕业之后,分配到乡镇中学的我一下子就从憧憬的梦中蓦然惊醒。

  八十年代的中后期,“万元户”已经出现,对于物质生活享受的追逐已经开始成为社会意识的主流和时尚。教师这个职业由于收入偏低、生活清苦而开始遭受歧视。当时社会上就流传着很多嘲弄教师迂腐、穷酸的笑话。可以说,作为一个乡镇中学的教师,也许并不比巴黎的那个清洁工更受人尊敬一些。

  多少年都在清贫、困顿的生活中过去了,青春的热血和激情也如同手里的粉笔一样,在粗砺的黑板上逐渐磨成了微细的粉尘,在斜射进教室的阳光下,化做飞舞的、闪烁的尘埃……多少年的平淡岁月里,许多的人,许多的事,许多的梦,来了又去了,不期而遇而又倏然消逝,“日子溶成黄色的沉滓”。但是在我的心中,“时时浮现出一片轻飘的蔷薇色的云”――就是这本《金蔷薇》,时时陪伴着我在昏黄的灯下,在寂寥的午后,在静谧的雪夜……在那些多半属于暗淡和庸碌的日子里,让我因年轻而躁动不安的灵魂,时时沐浴在和煦的美的暖阳下,陶醉在温柔的爱的春风里。借用书里的句子:这本纸质泛黄的书,也“带有那么一股幽香”,“有一股春天的清新气息,也仿佛在紫罗兰的篮子里放了很久似的”。

  我从这字里行间中领略到了无私的爱和庄严的美,贫贱卑微的生活所难以消磨的灵魂的富有、慷慨和高尚。面对着讲台下几十双清纯如水而又渴望求知的眼睛,我能体会到沙梅对苏珊娜的那种来自父辈的慈爱和温柔。

  我在这本书里也一再享受到“含英咀华”的愉悦。那荒凉而阴沉的冬季的波罗的海;那阴郁沉寂的俄罗斯中部森林,白桦和赤杨的叶子闪烁着金刚石一般的光泽;神秘的白夜辉映下涅瓦河庄严的逝水;奥卡河彼岸落日浅红色的斜晖;暮春时节,基辅荒芜的街心花园里,凋零的稠李花在散发着浓郁的香气……我沉醉于书中所描述的大自然之美,更深深地渴望拥有作家手中那点石成金的神奇的文学之笔……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在讲课的时候,给学生提供比课本内容更为广阔的知识背景,同时也把我从阅读和求知中所能体味的乐趣和美感乃至方法和技巧,尽可能多地传递给他们。我告诉他们,文学,也许并不能够让爱好她的人足以安身立命,但可以使你尽情遨游诗意和浪漫的森林、山峦、溪流、江河、海洋……从而使人感情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深刻,生活也会显得更加美好。

  很多时候,我把《金蔷薇》中的篇章一一读给他们听。为了鼓励他们写日记,我给学生读《珍贵的尘土》。初中生尚不懂爱情,我只告诉他们,你每天看到的人、经过的事,路边的风景,街头的市声……都是一些富含金粉的微尘和细砂,只要你耐心收集,细心筛选,将来你就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融汇生活中那些凝结着爱与美的感人的瞬间,铸造成你自己的金蔷薇……

  《金蔷薇》中,还有一篇是描写安徒生的故事,叫做《夜行的驿车》。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去年夏天我在日德兰半岛,住在一个熟悉的林务官的家里。有一次我在林中散步,走到一块林间草地上,那里有很多菌子。当天我又到这块草地上去了一趟,在每枝菌子下面放了一件礼物,有的是银纸包的糖果,有的是枣子,有的是蜡制的小花束,有的是顶针和缎带。第二天早晨,我带着林务官的小女孩子到这个树林里去。那时她七岁。她在每一枝菌子下找到了这些意外的小玩意儿。只有枣子不见了。大概是给乌鸦偷去了。您要是能看见就好了,她的眼睛里闪着该是多大的喜悦啊!我跟她说,这些东西都是地下的精灵藏在这里的。”

  “您欺骗了天真的孩子!”神父愤懑地说。“这是一个大罪!”

  “不,这并不是欺骗。她会终生不忘这件事。我敢说,她的心不会像没体验过这个奇妙的事情的人那样容易变得冷酷无情。”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常常会这样想,我把文学作品中那些蕴涵着浪漫和诗意的文字朗读给孩子们听,又何尝不是象神父责怪安徒生那样,是在欺骗天真的孩子呢!也许我应该直率地告诉他们:这个世界上其实很难找到那么美好的诗意和浪漫,更多的是平凡甚至是苦难……?

  但是,我分明看到了,当我读到这些至美至爱的文字时,孩子们睁大的眼睛里闪烁着多么喜悦和惊奇的光芒啊……或者,我也可以为自己辩解,这些经受过来自文学作品的爱与美之熏陶的孩子,日后也不会那么容易变得冷酷和粗俗吧?

  前一段时间,我在网络上用搜索引擎查找有关《金蔷薇》的资料。无意中发现,在一个论坛的回帖中,有个人说他当年读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曾经给他们读过那篇金蔷薇的故事,说当时就感觉这样的文字真是美,至今印象都非常深刻。

  我不敢说这个人就是我的学生。除了这段话,我也无从了解关于他的任何信息。但是我可以肯定,即使他的人生如尘土一般平凡,只要有过这样的体验,他的心里就会盛开着一朵永不凋谢的金蔷薇。

  而我……我也如此。

元宝推荐:擎箭天使,
家园 很感动,好文章,象是在读《读者》上的文章一样。。。
家园 多谢!过奖。花以致谢。
家园

好文章........

家园 如此佳作, 一定要顶!
家园 同感同感
家园 好文章,好老师。
家园 好文!享受1
家园 很感动,为楼主朴素而美好的情怀。花之
家园 有深度
家园 花!为秋雨兄的好文和朴素的情怀

也为已经写不出如此质朴文字的我,

虽然我们的感受如此类似...

家园 好老师!
家园 老师可能是世上最高尚的职业了

教书育人,启迪心灵。用美好来浇灌孩子们小小的心灵,功德无量,善莫大焉...

家园 真好,献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