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蛙鸣遥忆麦垅香 -- 秋雨梧桐

共:💬5 🌺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蛙鸣遥忆麦垅香

“听风听雨过清明”。几场细雨过后,春阳骤暖,南来熏风,隐隐已有初夏的气息。“今夜偏知地气暖”,黄昏后遂将窗子全部打开,期待着“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幕降临,小区内的路灯和园林灯亮起来,从阳台上望下去,星星点点的昏黄的光晕,在棕榈、洋紫荆、刺桐、细叶榕的树冠中和杜鹃、朱槿的叶丛里闪烁着,“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但是,伴着夜色入耳的,却不是期待中夏虫的清幽吟唱,而是从龟背竹掩映下小池塘里传来的响亮的蛙鸣。这悠扬、喧响的天籁,正热烈鼓吹着夏的先声。

听着这阵阵蛙鼓,忽然想起家乡的一句俗谚来:“蛤蟆呱呱,六十天吃疙瘩。”意思是说从听到第一声蛙鸣算起,再过两个月,新麦就要上场,就要吃上新麦子面做的香喷喷的疙瘩汤了。记忆中的这句话,用冀鲁交界处、大运河边拙朴的方音悠悠念出,似有蛙鸣和麦香扑面袭来,顿觉心驰神往。

我那远在数千里之遥的家乡,地处华北平原,从物候和农时上来看,二十四节气非常准确。每年清明前后,一定是天气清朗,泥土润泽,草木欣荣。

此时若有一两场春雨,干涸的小河沟里也有了少许积水,随着和暖的春风,便有阵阵蛙鸣入耳。田野里的麦苗吸足了雨水,显得格外青葱翠绿,一夜之间就会长高一大截,似乎能让人听见“咔咔”的拔节声。“麦子地里没老鸹”――此时若有乌鸦落在麦田里觅食,完全可以被长高的麦苗遮没,且因长势茁壮而显得墨绿色的麦田也和乌鸦的羽色浑然一体。走在麦垅间,叶梢晶莹的露珠打湿裤脚,也时有群鸦被脚步声惊起,在麦田上空久久盘旋不去。麦苗的清香混着泥土的气息,掺合着柔长的柳枝儿淡淡的苦味、飘零的杏花浓郁的甜香……酒一般的醉人。

而芒种(6月5日或者6日),也必然是麦垅金黄、开镰收割的时节。我的童年,还是有生产队的年代,当然,那时候也还没有现在省时省力的联合收割机(还能记得用很好看的柳体字写在我家临街的后墙上的标语:“八零年实现农业机械化”,那真是无比憧憬的神奇时刻:似乎只要一到那个年份,所有的大型农机具都如同神兵天降一般出现在村口和地头……)。

麦熟一晌。早晨带着露水的青绿色的麦穗,还在微凉的风中摇曳着。早起干活收工的大人们会趁领头的队长不注意,悄悄掐一把青麦穗揣在口袋里,带回家来,放在尚有余烬的灶里烤熟了,搓出带着焦香味儿的柔软的麦粒儿,急切等待的孩子们就会迫不及待地连同少许未曾搓净的麦芒一起吞下……中午一阵热风席卷而过,灼热的太阳火一样烤着大地,干硬的麦芒顿时卷曲起来……于是,由所谓“基干民兵”组成的麦收突击队连同田间飘扬的红旗就会迅速集结在地头,待命开镰。日落时分,由婶子大娘们送到地头树阴下的用白粗布裹着的一叠叠的烙饼、切成长粗条的萝卜咸菜、盛在洋铁水桶里的绿豆汤……曾经让我们这些放了麦假跟着收割的大人们后面拾麦穗的孩子们暗自吞咽着贪馋的口水……

争秋夺麦。麦收趁天晴,收割、打场、晾晒、入仓都要快,稍一延误就会有恐怖的大雷雨降临。大人们干的是苦活累活,人是铁,饭是钢,这个时候的饭食自然也不能象平时一样粗淡。从芒种那天起,玉米面窝头就换成了白面馒头,早早就腌在花椒盐水里的咸鸡蛋,也被平时最为节俭的奶奶慷慨地拿出来煮熟了,剥开来蛋黄里汪着一层金黄的油……就连顿顿早饭不可或缺的咸菜里面,也都会拌上一些切得细细的嫩黄瓜丝,再用婴儿指甲大小的油勺儿舀上几滴香油,于是堂屋里就飘散着一股奇异的、鲜美的、清新的黄瓜鲜味……院子里的枣树上,黄绿的细细的枣花正簌簌地落下,落在树下的水缸里,水里正泡着一根顶花带刺的黄瓜……蜜蜂嗡嗡地闹,燕子在枝头呢喃,胡同里传来远去的卖黄瓜的小贩悠长的叫卖声……

“妈,我作业做完了,可以去看动画片吧?上次小舅给我买的《冰河世纪》我还没看呢。”

女儿从书房里走出来,站在餐厅与客厅之间的小台阶上,手扶着栏杆,期待地张望着。坐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的妻子正入神地看着一部国产家庭题材电视剧,未置可否。

我从阳台上走过去,对她轻声说:“去看吧,别问了。”

我在书房里坐下,随手拿起签字笔,心里盘算着周末要去超市购买的物品:

好象记得沃尔玛那边有北京产的“玫瑰大头菜”,也就是酱疙瘩头吧,印象中很贵,买一个得花七八块钱。还要买那种日本小青瓜,那才有一点嫩黄瓜的鲜味儿。也很贵,一小盒有五六条一??多长的小黄瓜,也得七八块钱。这样早餐就有咸菜拌黄瓜来配豆浆和馒头吃了……对了,还得再买点面粉,上次仿佛看见有德州出的小包装面粉,倍感亲切。虽然以前一直很推崇河南面粉,认为河南的小麦是国产小麦中品质是最好的――只要他们的添加剂不过量就行。

“爸爸,那个小树熊干吗要称呼长毛象为‘馒头’呢?他说‘包子馒头’的口音跟你和老家里的人打电话时口音是一样的。”

“哦,是这样的。这个片子的中文版是台湾演员给配的音。据说在台湾有很多山东籍的国民党老兵退伍之后就以卖包子馒头为生。可能他们小时候听惯了这种山东口音的叫卖声,觉得很好玩吧。听说永和豆浆的老板……”

“我不喜欢永和豆浆。爸爸,周六咱们去吃麦当劳吧,我这次英语月考99分,我妈答应说只要过了95分就可以去吃麦当劳。”

我没有做声。我在想,等她们这一代人到我们这个年纪,对于童年的记忆该有什么内容呢?

没有蛙鸣的天籁,只有迪斯尼的配音;没有期待丰收的金黄麦垅,只有喧嚣吵闹的麦当劳;没有“吹面不寒杨柳风”,只有动画片里的台词:“风变弱了,最后一片叶子掉了……”

元宝推荐:紫色风信子,
家园 写得真好!花!
家园 多谢支持!:)
家园 也勾起我的回忆啊..

有一点不同意见:

我总是觉得我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 满天飞舞的萤火虫, 听蛙鸣, 抓泥鳅, 用水灌蚂蚁窝, 打苍蝇喂鸡, 还有弹珠, 沙包, 跳房子, 跳皮筋....

有天和我15岁的侄女聊天, 问她童年快乐吗? 她用力的点点头, 满心欢喜的告诉了我一堆游戏. 具体的, 我已经不记得了, 因为我觉得那些游戏都与自然离得太远.

但是, 侄女那兴奋的表情却让我有了新的想法. 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童年和美好, 彼此没有亲身经历过, 没有对比, 都认定自己的是最好的. 这种结论也许武断了点. 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 其意用在这方面也是可以的.

说开了去, 我们尽可能地把自然, 社会和世界都呈现在他们面前, 让他们多多体验, 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了, 好坏还是要他们自己品尝的.

家园 同意你的看法。只是觉得我们的孩子们离自然远了一些。

别的不说,我的孩子特别喜欢看动画片,迪斯尼系列的基本上都快买全了。就连平时说话都经常用上里面的台词,我也觉得她们非常有趣、可爱、快乐。想想自己童年时多看几本小人书都不可得,还是得承认,她们的幸福比我们那时候多得多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