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以色列是发自内心的认同新中国> -- Ace

共:💬9 🌺51 🌵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以色列是发自内心的认同新中国>

以色列是发自内心的认同新中国

——读《耶路撒冷三千年》有感

ACE

一本鸿篇巨制,对当时社会来说也不过是宛如一个面积很小的镜子,我们仅仅可以透过那本小镜子来试图看看当时历史和社会的全貌。透视历史可以获得对当下与未来的人生思考。

刚刚读完《耶路撒冷三千年》(英文名字是“耶路撒冷自传”),是本好书。虽然57万字厚厚一本,但其章节设计合理,每一章不长不短,特别适合上班族阅读。一读就放不下手,期间令人废寝谈不上,忘食倒是有好几回。

犹太人民族的历史浓缩来看与中国近代史颇为相似。犹太人祖上牛逼过一千年,之后几乎是任人宰割了两千多年,虽然个别人特别能赚钱,但总体上这是个深陷宗教信仰,逆来顺受软趴趴的民族,被西方历史上的所有强权逐一欺凌了一遍。在20世纪大国博弈的背景下顺势崛起,少数领袖终于把这个民族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的特性挖掘出来,遂成为中东一霸。以色列第一任总统魏茨曼与民国第一任总统孙中山情况很相似,提供了建国的思想但立国的革命没有参与,事后因为事前的声誉当上大总统,却因为没有实权而苦恼。枪杆子里出政权,口水流的再多也是不管用的,魏茨曼和孙中山都是上场领张好人卡就匆匆下台了。

读完我发现,以色列打仗纯粹是学习我们东哥的风格和智慧。以色列战略策划上深得东哥精髓,进退没有任何心理障碍和天花板。由于以色列实在是没有任何战略纵深,玩不起中国当下“我不开第一枪,也不让你有机会开第二枪”的策略,但以色列核心指挥官们想必是《论持久战》倒背如流,坚决积极把握战场主动权——“既然你有可能打我,那就别怪我开第一枪”,生存与胜利才是第一位的,从来不玩宋襄公式的仁义;战术上绝对同样是东哥真传弟子,永远集中优势兵力以多打少歼灭敌人;针尖儿麦芒的时候又好似当年有勇有谋视死如归地的中国红军,与阿拉伯人搏命的时候表现得一个顶仨特别能战斗。没有任何战略纵深的以色列“输不起”,输掉任何一次战争这个民族就将再次被送回历史书,所以截至目前他也不曾输过。有东哥地方就会有常凯申——阿拉伯的常凯申们表现绝对符合预期,表面数量上看起来绝对优势,内部勾心斗角互相算计令以色列游刃有余,远看每次功败垂成令人扼腕,近看方知其失败乃必然。

社会主义是以色列立国的主流思想之一,中国早就放弃不玩的人民公社现在在特拉维夫附近还有好几个公社在实践与探索中。以色列人全球出名的高智商,看来高智商的人群就爱玩社会主义,中国当年玩不转主要是因为老百姓们智商还有待提高。

综上,以色列是国际上第一批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也就顺理成章了,绝不仅仅是因为民国时候上海接纳过几批躲避纳粹迫害流离失所的犹太人,而是以色列人打心底就认同当时的东哥和新中国。

家园 以色列感恩的是蒋公的外交官,不是东哥

你自己想多了。

但是人家至少不是白眼狼,不做忘恩负义的事情。

通宝推:PBS,
家园 最后那段自作多情:估计当时是个国家成立以色列就承认

那时候根本没国家承认他,上赶着承认别国无非是希望人家也承认他,就跟苏联解体的时候WW也赶紧承认那些原加盟共和国一样,难道说WW心向老毛子?

那时候我们没受意识形态拘束身段灵活手快,才没给WW机会

家园 上海接待犹太人的时候是日占区

日本人睁只眼闭只眼而已,和民国政府没有关系。

家园 流传很广的谣言

犹太人感恩上海这或许是个事实;但是,可惜感恩的不是中国。柏林有个犹太博物馆,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看。他们弄了个二战的流亡地图,大概是个感恩的意思,每个国家和地区插着小旗子写着人数。插着青天白日旗的(重庆)“中国”那里数目很少。上海倒是写着很大个数字,可是插的日本国旗。换句话说,人家感恩的是二战期间在上海的日本殖民政府。

不知道所谓以色列感恩中国的信息源头是哪里,似乎有点自作多情,或者是犹太人的“五毛党”发布的消息?

家园 何凤山是民国政府外交官,他的行为是政府行为

“上海当时是日占区,根本不需要签证,为什么父亲还会发放这样的签证呢?”何曼礼女士后来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当时纳粹只关注犹太人是否有去处,而签证是最好的证明。其实,很多犹太人拿到上海签证后,转而前往巴勒斯坦避难,也有很多人去了美国或其他国家。何女士感叹说:“这个办法太聪明了!”。

何凤山退休后于1973年移居美国。定居在旧金山,从事写作,著有回忆录《我的外交生涯四十年》,1986年11月,他应邀参加了母校长沙雅礼中学80周年校庆,并向母校捐资9000美元。1997年9月28日,96岁高龄的何凤山在旧金山去世。中华民国政府并没有派代表参加他的葬礼,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给他送去一个制作精美的花圈,这点让他的女儿何曼礼极为感动。2007年9月,骨灰迎回湖南益阳安葬,中国大陆作家余秋雨为此撰写墓志铭:“随其手也,千百家庭得以绝处逢生:随其笔也,沉溺之身攀上救命方舟;随其声也,域外人士惊识中华文明;随其形也,离乱生命重建人世信心”。

通宝推:新陈代谢,
家园 以色列对那位救命恩人的中国人可是感恩不尽

2000年4月2日,联合国总部举办“生命的签证:正义而高贵的外交官”展览。

2000年7月,何凤山被以色列政府授予国际义人(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称号,是以色列最高的荣誉。

2001年,以色列政府在耶路撒冷为何凤山建立纪念碑,碑上刻着“永远不能忘记的中国人”。

2001年1月23日,以色列政府在耶路撒冷授予“国际义人”证书和奖章,由何凤山儿子何曼德先生和女儿何曼礼女士代表父亲接受。

2005年,联合国正式誉何凤山为“中国的辛德勒”。

2007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何凤山“荣誉公民”的称号。

2008年,美国国会举办“凤凰的羽翼:何凤山博士和奥地利犹太人援救”展览。

2008年11月6日,何凤山纪念牌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原中华民国总领事馆旧址(约翰内斯巷22号)前揭幕。由美国海外遗产保护委员会和维也纳以色列文化协会制作的两块铜质纪念牌分别镶嵌在大门两边,上面用德文和英文刻上何凤山的感人义举。

2012年6月9日,美国旧金山的“以色列——中国文化节:何凤山事迹展览”开幕。

2014年3月30日,美国旧金山的“何凤山义人精神国际研讨会”,由美国犹太人委员会、全美湖南同乡联合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以色列驻旧金山总领馆联合举办。

2015年9月10日,中华民国政府明令褒扬,由何凤山的女儿何曼礼及其夫婿吴约翰(John B. Wood)代表接受总统马英九颁发褒扬令。

2018年3月15日,“何凤山广场”在意大利米兰揭牌,这是意大利首个使用中国人姓名命名的街道地址。这个项目由米兰中意商联UNIIC发起,并得到了各界包括GARIWO犹太人协会的支持。

通宝推:新陈代谢,
家园 多的没细查

第一个英文词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搜索下,wiki里说

In total, 26,513 (as of 1 January 2017)[3] men and women from 51 countries have been recognized,[3] amounting to more than 10,000 authenticated rescue stories.

两三万个“最高奖”里有一号,也是荣誉,但是不足以例证一个国家或城市吧。

家园 河豚鱼计划那是要在哈尔滨建国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