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说说东北老工业基地 -- 俺老孫

共:💬134 🌺534 🌵2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那企业以前也是部里直属的,后来扔给市里地位就完了

老兄三台子的?

家园 俺亲戚那个企业的总工退休后被重金聘到山东某私企

干了半年就跑回来了,说咱们老企业造东西,图纸上用几号螺栓,关键部位在生产时为了保险还要用大一号的,私企却用小几号的,在那边天天提心吊胆,给钱再多也不干了。

后来因为山东造的东西总出事,北京干脆直接出政策,所有山东企业的产品都被禁止进入北京市场。

家园 分省统计时沈阳的产值不算到辽宁难道算到北京?
家园 所以老国企不好卖

不光是价格问题,同时也是质量问题。质量好,老不坏,大家都没好处,都不乐意。

家园 经济发展的密码

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的看法就是【多次元】,主要有两类,一是【横向多次元】,二是【纵向多次元】。

载体能动,次元节奏,尽管是我杜撰出来的理论,但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就主要是横向多元化时期,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纵向多元化就成为主流。

中国在明末,以及清朝末期,不能自发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因,主要也是如此。

等级制的中央集权,缺少横向的多元主体,这种社会结构,难以自发产生资本主义,这是中国不能自发产生资本主义的第一大原因,第二则是稀缺造成的恶性循环。

多次元,加上相对剩余,所产生的交换,交易活动,就是经济的根本密码,例如,两个人,你的面包相对剩余,我的白菜相对剩余,我们就可以进行交换,或者,你有东西,我有手艺,就可以交换。

中国经济发展之所以成功,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之所以失败,根本的原因在于,毛主席一方面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搞统一的计划经济,另一方面也鼓励各级地方,搞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诸侯经济。

统一的计划经济,偏重纵向的多次元,而地方的诸侯经济,则偏重横向的多次元。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则基本没有地方的诸侯经济,从而导致缺乏经济主体。

东北经济的根本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如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缺少横向的经济主体,二是地理,气候等因素,与改开的大趋势背离。

将东北经济的问题,归于国企,明显是一种本末倒置,上了自由原教旨主义者的当。

我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国企,东北经济将会更糟糕,因为,在全国大市场的冲击下,东北民企绝对没有优势,竞争不过东南沿海的民企。

国企,偏重纵向多次元,也就是产业链的上下游,而民企则偏重水平多次元,更多地面对市场,面对消费者,东南沿海的民企,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和规模优势,全世界也几乎是无敌的,东北还幻想本地的民企与之竞争,只能是异想天开。

东南沿海的民企,横扫全国,甚至全世界,已经是难以改变了,怎样依靠军工,和装备制造的国企优势,进一步发展,才是东北工业的重心。如果随着民企参军,南方的军工,装备制造也赶了上来,那么,东北就会失去工业,彻底变成农牧产区。

东南沿海的产业集群,之所以无敌,主要是横向多次元,与纵向多次元,已经结成了网状,分散的点型,线状企业,或产业,根本就不是对手。

去工业化,去商业化,已经在中国很多地方上演,这是中国产业整合,与产业升级的必须,但也必然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更多的人口流向大城市,流向东南沿海。

家园 言之成理。
家园 这个是不是太欺负东北的弟兄了?

我作为一个山东人都看不下去了

家园 兄台应该没有深入思考过中央为何不愿意振兴东北的深层原因

本人在哈尔滨上过四年学,在吉林和辽宁也比较熟悉,东北是一片沃土,资源丰富,即使人的素质差点,只要中央肯振兴东北应该会很快发展起来。但是中央没有这么做,居然是长期以来一直不肯这么做肯定有深层原因。其实兄台只要做过小干部就知道原因了,但是一般人并不愿意跟东北人讲,说出来东北人就要砍你了。

本来我想说来着,但是估计很多人会投草,我还是到此为止吧,呵呵

家园 我即不懂中央的原因,也没看懂你没说以及为什么不说的原因。
家园 本来想说的

河里的气氛很紧张,一言不合就投草,我也是怕了。

家园 你这样吊人胃口,我忍不住就投了个草!
家园 你再不说,俺就给你投草了啊。
家园 前三十年

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而当时东北发展重工业的条件很好,东北就兴旺了。后三十年中国经济重心转向以出口为导向的轻工业,东南沿海具有优势,东北的优势消失了。东南沿海起来了,东北就不行了。那些说东北人不行啦、官不行啦的都是扯蛋。

家园 对东北老乡有感情,不好意思讲啊

我跟你说说青岛的事情,当年国民党在青岛治理的不错,1949年青岛老百姓还是怀念国军,结果中央对青岛加以限制,只给中小城市的待遇,青岛彻底沦落。后来俞正声到了青岛,帮青岛争到很多权益,从此有了较大的发展。

你对比一下东北吧,看看杨靖宇是怎么被杀的,抗战期间东北军的表现非常糟糕,国军各派系甚至联合在一起在战场上集体处决过东北军的士兵,还有看看高岗当初是怎么亲苏的,即使现在东北百姓还是念念不忘日本人的“仁政”,解剖别人容易,埋怨别人容易,解剖自己难啊。

家园 这牵强,为啥1950-1995年没有这个担忧?

你现在都差不多七十年了还在说那些老黄历,主要劳动力三十年一代人,当初的人都已经快换了两代了好不好?当初1950-1995年那些重工业放在东北,就是对东北人的肯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