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东北与华北(一) -- liuhhdy

共:💬13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东北与华北(一)

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写连载,也不敢保证能够坚持下去,就等着油尽灯枯的那一刻吧。

我是东北人,生活的绝大部分日子是在家乡度过的,去年才到天津上学。

来到华北不长的日子里,思乡之情与日俱增。倒不是对离家较远感到不适应,只是离开家乡才愈发感受的家乡的好。不知河里飘泊在外的兄弟们是否同感。

举例来说,今日华北持续高温,势头直指40,虽然此前也在华北过过夏天,但是不巧的是由于前日里家中有事,回东北呆了几天,回来便高下立现,东北平均才20来度啊。虽然两边地名都带“北”,可实际情况则大相径庭。

不免开始数着回家的日子了。

家园 送花. 等着看下文
家园 【原创】东北与华北(二)

就两地的人口和文化,东北与华北倒是渊源颇深。东北地处边塞,历史上并非汉民族的传统活动区域,和各民族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套句文点的话讲,并非某一民族国家的长期原驻地。满清以来,满族是东北的主要原驻民,同时借助政治特权,使这一状态维持到清末民初,随着清廷统治能力的降低,以汉族为主体的移民浪潮从暗流转入明场,而就移民的地域来源讲,主要是山东、河北、山西等河北诸省,以至于你今天在东北随机在街上拦住一个人,两瓶烧酒下肚后(如果你还意识清醒的话),那哥们十有八九会自己告诉你他祖上五代之内的某人是从山东或河北移民过来的……

而华北的文化习俗对于东北的影响虽经时光磨砺,还是清晰可辨的:比如大连人的口音、比如东北人对于葱的特殊爱好……

新中国以来,东北移民夹杂了更多政治因素,自发性受到了淡化,以至于在东北各大城市的老牌工厂或大学里,有一群现在六十至七十岁的操纯正南方口音的老者,讲起话来常使一般东北人恍若身处异域。

不过话说回来,主力还是主力,虽然很长时间以来,东北人对于华北人不再敬畏、甚至有所轻漫,但是心中总是留存着那一丝欲弃还留的华北情结

家园 【原创】东北与华北(三)

可能是兄弟孤陋寡闻,不过今天想想,华北的地理概念似乎比东北模糊得多。说起东北,我这一代人的习惯反应是:黑、吉、辽三省,也许再加上内蒙的一部分地区,主要是克尔沁旗(含)以北的地区。

??嗦一句,这么说的依据主要是参照公认的地理划分以及当地人对于这一划分的认同程度,举例来说,如果你去通辽(内蒙、辽宁、吉林三地交界之处,行政区划上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大多数人会认为自己是东北人,实际上他们也大多是从东北移民而来的(有点二次移民的味道了,当然参照系是河北老大哥了:-),黑、吉、辽就不用说了,当然都是东北人了。

华北的地理边界就不那么清楚了,河北是当然人选,主力啊,可被京、津掏了两个大洞,使石家庄与唐山-秦皇岛间的地理联系支离破碎,文化心理上,各地更加愿意向京、津靠拢(特别是向北京靠),文化上的独立性被两地蚕食得厉害,也许稍远处好些吧。兄弟在河北逛的次数不多,但上述感觉无处不在。话说回来,京、津两地虽处华北平原,但一直在强调自己的文化心理上的独立地位。在这两个城市,如果你将其称之为华北人,好的情况是,你被告知,他(她)是北京人/天津人;更一般的情况是,讨个白眼吃吃,加上被误认为是外地来京(津)的闲散人员。两地的各种条件也确实不错,这种心理也不足为奇。可是出了河北省,华北在哪里?山东的北部,齐鲁文化根基深厚,山东人的文化独立性与自豪感绝不逊于京津,能向南走多少?也许不止一个问号啦,上次去德州(属山东,毗邻河北)的时候,直觉一股鲁风迎面而来,大有将河北收于旗下之意。山西?一个几乎被大山黄河做地理隔绝的省份?姑且算一半吧,没去过,还请河里的山西兄弟们斧正。内蒙的毗邻地区?也不知道,如果这样的话,下一个问题就会是:内蒙在哪?

??嗦了半天,以致于忘了原来的话题,算了,闲聊两句自己的看法吧。也许是几千年文化沉积的缘故才造成华北平原上的文化多样性,说到这个问题的东北部分,我只能说一句:看啊,那一望苍茫大地……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的功力不足了,哪位高人赐玉,在下拱手啦!

家园 关于内蒙古......

有东四盟、西四盟一说。新中国的省际区划中,曾经有相当一段时间,兴安盟(海拉尔)属黑龙江,哲里木盟(通辽)归吉林,而昭乌达盟(赤峰)划归辽宁。后来为照顾民族情绪,也是乌兰夫面子大,又被内蒙收过去了。

实际在上述3个盟的人口构成中,蒙族比例本身就很小。从地域上看,更是和内蒙的中心呼和浩特八竿子够不上。即使是现在,东部3盟中从政的心向呼市,经商的则是通辽人往长春跑,赤峰人靠沈阳,赵本山老婆不就是赤峰人么?在我记忆中,到90年代时,通辽地区的出口仍通过长春各外贸公司操作。海拉尔那边不是很熟,但估计情形也差不多,哪个搞经济会穿越千里不毛之地往西跑而不去就近的哈尔滨?东四盟从政的在呼市的势力很弱,但真正能干点事儿的,或者说有本事干点事儿的,大多是东边过来的。不是有歧视,但西部4盟出来的素质多少有些差距,高考时似乎蒙语就算外语了。但他们在呼市的根基很厚,对东部来的,不管蒙族汉族,一概不怎么吊,没办法,要不怎么叫自治区呢?

家园 也说内蒙古

兄弟我两千年去了趟通辽,医疗口的事,局长、病人见了几百,嘴上讲的都是沈阳长春北京,呼市吗,嘿嘿……

家园 我好像从来没听谁说自己是“华北人”的。

话说回来,京、津两地虽处华北平原,但一直在强调自己的文化心理上的独立地位。在这两个城市,如果你将其称之为华北人,好的情况是,你被告知,他(她)是北京人/天津人;更一般的情况是,讨个白眼吃吃,加上被误认为是外地来京(津)的闲散人员。

北京和天津“文化心理上的独立地位”也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

我总觉得天津人和山东人,东北人的性格还是很象的。这几个地方的人也比较容易交朋友。

家园 暂离河中

家园 作为河北人说几句

1、华北地区不能简单以华北平原来算。毕竟是先有华北,后有华北平原的命名。

2、历史上华北地区是华夏族活动的中心区域,古九州中,在今天河北、山东、河南、山西一代的州就有冀、兖、青、豫,还有徐州、雍州和荆州的一部分,如果以十二州来算,则并州和幽州也算在内。所以,不能简单的说华北没有独立的文化心理,实际上,即使在河北省内部,文化中心也有好几个,方言也有很多种。我们不能以东北人、西北人、南方人这样泛泛的概念来定义华北人。

3、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华北虽然没有统一的“华北人”的心态,但是华北地区的人心理上通过拓扑式的地缘来沟通彼此的感情。比如你去北京,老北京人会津津乐道于北京曾经是河北的一部分;老天津人也会回忆起天津作为河北省会的那段时光。而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四省交界的人们,互相谈论起来则更有亲切感。以我老家来说,由于地处河北、山东、河南交界,解放前,这一带三省的飞地交错,互相很难说清楚是不是一省人。而解放后四省二市地域互划,其实某种程度上更加深了人们之间的感情。

家园 咱俩经历相似

都是东北人

到华北念书...

家园 又说华北

七公子所言为实,大概在下口拙,我的原意是说华北地区的文化多样性明显,而同一感不强

家园 华夏勃兴之地若是同一性强了才不好呢
家园 来自竞争基础之上合作的繁荣

可能更好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