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求砸砖】《中国人大声说话》(0009-0015) -- 方天化几

共:💬2 🌺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求砸砖】《中国人大声说话》(0009-0015)

【求砸砖】《中国人大声说话》(0009-0015)

关键词,标签:中国人,大声说话,西方人,小声说话

0009 说话是使用声音工具

0010 学说话

0011 教说话

0012文字

0013说话是说出文字的发音

0014语言文字

0015中文的几个现象

0009 说话是使用声音工具

说话就是使用工具,说话也是一种技能

所以,早期的人不需要学说话,比如怒吼和惊叫不用学,叫“妈妈”也不需要学,至少也因为那时的话比较简单,即便是需要学也是听几次就会了的,至少不需要专门学

人的最早的说话应该是单音节的,比如怒吼和惊叫,等等

0010 学说话

举几个早期的人说话不需要学的例子,比如,吃饱时发出的声音,饿了时发出的声音,高兴时发出的声音,愤怒时发出的声音,惊恐时发出的声音,等等,还有,表示安全或危险的声音,这些都是人的自然的感觉和感情的流露,相应的声音应该也是自然的,不需要学就会,至少不需要专门学

后来,人的各种各样的话多了,人就需要学说话了,比如,就连人生下来就会说的“饿”也需要学了,学说“饿”就是建立“饿”的声音跟饿的状态的联系

再后来,人就有多音节的话了,多音节的话就更需要学了,所以,也可以说需要学说话是人跟别的动物的一个区别

所以,用某种声音代表某种意思,也就是建立声音跟对象的联系,还要大家接受,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还需要条件或力量,这个我在后面再讨论

0011 教说话

再后来,跟人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了一样,人说的话也越来越复杂了,只是学就不够了,还需要教说话了,最早教人说话的应该是妈妈

因为是妈妈教的,可以说人一生下来就开始学说话了,所以,妈妈是人学说话的第一个老师,所以有“母语”的说法,而且,“母语”不只是语言本身,还有口音,音调,等等,人对声音的感觉或习惯在胎儿的时候就开始了,都是妈妈传给孩子的,因此,妈妈教的口音非常稳定,好比妈妈的小米粥,妈妈的口音和音调等等至少影响人的一生,甚至包括再下一代

当然了,还有地理环境的声音的影响,只不过在同一个地区,地理环境的声音差不多,地理环境的声音加上地区的食品就是产生方言的两个原因吧

所以,从妈妈到孩子的这个传承非常稳定,对拼音语言尤其如此,因为,发音是拼音语言的基础,拼音文字就是发音,也因为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中,受教育的女人不多,甚至不许女人受教育,所以,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中,绝大部分女人也只能教她们的孩子说话,也就是语言的声音部分,而拼音语言的声音部分是拼音语言的大部分

顺便提一句,母亲和孩子联系自然最基本的联系之一,是最简单的家庭,也是最基本的家庭,动物都有母亲和孩子组成的家庭,虽然往往是暂时的,暂时的家庭也是家庭,物种依靠这种母子联系或母子家庭生存,人也不例外,人的家庭也是从这种母子联系的家庭开始的

物种的生存依靠两个联系,两个基本的自然联系,雌和雄的联系,母亲和孩子的联系,对哺乳动物来说,往往后者比前者持续的时间长一些,对人来说,前者发展成了夫妻关系

随着人的说话变的越来越复杂了,后来,以至于妈妈都不一定能教了,那就要专业人士教说话了,需要老师教,以至需要专业机构,比如学校学校,小学、中学甚至大学教说话

0012文字

再再后来,人说的话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复杂了,有些话就重要了,人就需要记录这些话了,人就有文字了

反过来也是对的,几千年来,在绝大部分人类历史中,文字是唯一记录说话的方法,只有重要的话被记录下来了,没有被文字记录下来的话就好比倒在树林里的树,即便是有很多人听到了,可是没记录,就是好比没人说,那树倒的时候还有声音吗?

相传汉字就是仓颉发明的,仓颉是黄帝史官,所以,也有造字是黄帝给仓颉的任务的说法

文字也是联系,比如,中文汉字“猫”跟动物猫,英语三个字母“c-a-t”跟动物猫,等等

因为,说话是声音跟对象的联系,文字是符号跟对象或声音的联系,所以,语言就是联系的集合

本来,人没有文字,人说话也不需要文字,但是,人发明文字已经很多很多年了,比如仓颉,别的文字是谁发明的我就不知道了

自从有了文字,说话就更需要学了,包括“妈妈”,也包括“饿”,文字多了,很多妈妈就教不了了,对汉语尤其如此,因为,汉语的发音跟文字的关系不如拼音语言的发音跟文字的关系那么紧密,也就是汉语的声音部分到文字部分的距离比拼音语言的声音部分到文字部分的距离远一些

今天,人有两种语言,拼音语言和汉语,对应两种文字,拼音文字和汉字,而文字作为联系有两种,一是联系或不联系自然,象形的汉字联系自然,拼音文字不联系自然,二是联系或不联系发音,拼音文字联系发音,汉字不联系发音

汉字是“形”的文字,发音相对不重要,以至于秦始皇搞汉字“书同文”都几千年了,汉字也还没有实现“文同音”

顺便提一句,在发音不重要这一点上,中文跟数学相似,汉字可以用不同的方言读,内容是一样的,数学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读,内容也是一样的,因为,汉字是从象自然的形开始的,而数学是从算数也就是数自然的物体开始的,几何就是从自然的形状开始的,都是有根据或参照物的,相比之下,拼音语言不象自然的声音,因此没有根据或参照物

对应的,拼音文字记录发音,发音是基础或根本,发音相对重要,因此,拼音语言本来就是“文同音” ,拼音语言的文字跟发音不可分,也就是说拼音语言的“书同文”跟“文同音”是一回事儿,或者说拼音语言根本就没有“书同文”跟“文同音”的问题

所以,拼音语言不需要搞“书同文”,也不需要搞“文同音”,因为,拼音语言本来 “书同文”跟“文同音”就都有

0013说话是说出文字的发音

自从有了文字,人的说话就成了说出文字的发音,人的学说话也成了学文字的发音,而且,不管你识不识字,你说的都是文字的发音

虽然,人生下来就会发表达“饿”的感觉的声音,但是,几乎所有语言的“饿”都不是婴儿喊“饿”的声音,所以,喊“饿”也需要学,汉语的“饿”音还可能跟婴儿天生的喊“饿”接近一点,西方语言就差远了去了,比如英文,“饿”叫“hungry”,发音“航哥瑞”,人类的婴儿就是会走路了也发不了这几个音节,包括英国人的婴儿

因为,人的说话是说出文字的发音,人的说话就受文字的限制,受文字的形式的限制,比如说拼音语言的人们需要说的音节多一些,而说“象形”的汉字的中国人说话需要大声一点

甚至,人的思想也受语言文字的限制,因为,思想就是自己跟自己说话,人表达思想的结果是跟别人说话,也需要语言文字

0014语言文字

反正,不管你识不识字,自从有了文字,学说话变成了学文字的发音,包括你天生就会说的“妈妈”,也包括你天生不会说的“娘”,还有,你天生不会说的“爷爷”和“奶奶”,就更不用提“姑姑”和“舅舅”跟“姨姨”和“叔叔”了,等等

动物世界没有“爷爷”和“奶奶”这些概念,同样的,早期的人也没有这些家庭成员的概念,具体到“姑姑”和“舅舅”跟“姨姨”和“叔叔”这些汉语的家庭的不同亲戚关系,都别说动物世界了,英语世界都不区分

今天,人的很多文字都消失了,人的文字差不多只剩下两种了,或者说人的文字有两个不同的方向还在继续,拼音以英语为代表,“象形”就是只有汉语了

所以,讨论中国人“大声”说话这事儿,必须讨论语言文字,讨论语言文字就不得不讨论语言文字的来源

0015中文的几个现象

今天,人的语言主要有两种形式,拼音语言和非拼音语言,西方语言比较接近拼音语言,中国人说的汉语不是拼音语言

只是,非拼音语言差不多只剩下中文了,因为,一些本来不是拼音语言的语言也早就拼音化了,比如日语、朝鲜语、韩语和越南语等等

汉字象形,写的是图像,或形状,比较拼音文字的拼法跟发音的关系,汉字写法跟发音就基本上没关系了,或者说汉字的写法跟发音是分开的

相对拼音文字几乎就是记录发音,拼音文字的写法跟发音是一体的,分不开的,看见拼音文字就差不多能发音,知道发音就差不多能写

中文汉字的特点是联系自然却不联系发音,拼音语言文字的特点是联系发音却不联系自然

所以,比较发音对拼音文字的重要性,发音对汉字的重要性就低了一点,甚至可以说发音对汉字几乎没有重要性,因为,汉字一直的没有统一的发音,秦始皇搞了“书同文”,没有搞“文同音”,他统一文字都两千多年了,今天的中国还有很多方言,或者说汉字的发音也还没统一,虽然汉字已经有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几十年了

考虑到在各种现代声音和图像的传播技术的帮助下,各种方言在中国依然存在,可见汉字的写法跟发音的分离是多么的严重,特别是比较拼音文字跟发音几乎是一体的

事实是两千多年的“书同文”、现代技术和新中国几十年普及普通话还没能统一汉字的发音,可见汉字的写法跟发音的分离是多么的毫无关系

当然了,有了现代传播和记录声音的技术,特别是有了传播图像的电视和互联网技术,本来就是图像开始的“象形”的汉字统一发音指日可待

关键词(Tags): #中国人#大声说话#西方人#小声说话通宝推:说几句,聂盘,
家园 社会主义沙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