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人物】麦克尔 杰克逊 -- 糖心元宵

共:💬26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人物】麦克尔 杰克逊

我已经厌倦了被人操纵的感觉。这种压迫是真实存在的!他们是撒谎者,历史书也是谎言满布。你必须知道,所有的流行音乐,从爵士到摇滚到hip-hop,然后到舞曲,都是黑人创造的!但这都被逼到了史书的角落里去!你从来没见过一个黑人出现在它的封面上,你只会看到猫王,看到滚石乐队,可谁才是真正的先驱呢?

   自从我打破唱片纪录开始――我打破了猫王的纪录,我打破了披头士的纪录――然后呢?他们叫我畸形人,同性 恋者,性骚扰小孩的怪胎!他们说我漂白了自己的皮肤,做一切可做的来诋毁我,这些都是阴谋!当我站在镜前时看着自己,我知道,我是个黑人!

  

   ――迈克尔.杰克逊,2002年7月9日

迈克尔.杰克逊,这个流行乐坛上光芒夺目的名字,这个最为人所知的巨星,十多年来,却一直被笼罩在媒体铺天盖地的负面报导中,以及淹没在世人茶余饭后恣意嘲讽的口沫中。

  

  而真实的迈克尔.杰克逊呢?却是一名十分有爱心的人,他是全球所有艺人中捐助慈善事业最多的一位,多次得到人道主义大奖,并两次得到诺贝尔和平奖提名,除向全世界近四十个慈善机构作出捐赠外,他还创立“拯救世界基金会(1992成立)”“拯救儿童基金会Heal (2001成立)”,“迈克尔?杰克逊烧伤中心(1984.2成立)”,“迈克尔?杰克逊爱滋病救助中心(1986成立)”,“迈克尔?杰克逊有色人种教育基金会(1987成立)”,“迈克尔?杰克逊儿童医院(华沙-1993成立)”,“迈克尔?杰克逊儿童医院(巴黎-1995成立)”,“迈克尔?杰克逊糖尿病患者基金会(1999年成立,VS伊莉沙白?泰勒)”……每年无偿提供数以万计的患者――特别是儿童患者,贫困患者医疗帮助。一向不愿声张的迈克尔一定还有别的研究机构和福利基金,只是,这所有的一切,媒体不愿去过多宣传,因为,他们不需要救世主形象的流行歌手,为了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他们宁愿报道一些负面阴暗耸人听闻的消息。

  

  这么多年来,迈克尔?杰克逊已经被媒体妖魔化了,最明显的就是:明知他是患了严重的“白癜风”症,却偏要说他是漂白的,误导了许多人,也使MJ蒙受了十多年的不白之冤,明知他的“娈童案件”有太多疑点且还没有水落石出,就已经迫不及待地给他定罪了!

  

  以下文章,将层层分析,MJ的肤色以及他的两宗“娈童案”。

(1):首先,分析一下迈克尔.杰克逊的肤色。

  

  迈克尔绝没有漂白,也不可能漂白!如果这世界有黑人"漂白"这个技术,那么绝不可能全世界只有他一个漂白了!可是我们除了他就再没有见过或听说过其他黑人"漂白"的例子!而事实上,当今世界根本就没有如此彻底的"漂白技术!想想,我们黄种人想白一点都这么难,更别说一个黑人了!

  

  那么迈克尔.杰克逊的皮肤为何由以前黝黑变得现在的雪白?其实早在1993年,他就解释道:他肤色的改变是因为患了“白癜风”,而且这个病早在70年代就开始了。他还提到,他的肤色很不匀称,必须要用浓妆来掩饰。

  

  而因“白癜风”而全身变白的黑人,绝不止迈克尔.杰克逊一个!

  

  事实就是如此,二十多年来,他患有“白癜风”,而且越来越严重!

  

  然而,媒体绝不会理会迈克尔作为一个严重皮肤病患者的痛苦感受!他们照样大传特传迈克尔是“漂白”的!并以此攻击他!

  

  原因很简单!发病率最高达2%的“白癜风”有什么好报导的呢?

  

  只有所谓的“漂白”才有所谓的“新闻价值”!才能满足世人的猎奇心理!!

  

  

(2):分析两宗"娈童案"。

  

  简单说明一下:什么是“娈童癖”?专家指出:一个真正的娈童癖如果没有被抓住,一生最少要侵犯240个孩子,因为这是病态,他永远都无法克制!

  

  而迈克尔.杰克逊呢?他身边的朋友们都说,他只是一个心理年龄滞留在12岁的大男人。所以他喜欢与男孩子一起玩。他的庄园就是一个超级游乐园,十多年来一直免费给全世界的孩子们开放,特别是有病的贫困的孩子,这些孩子通过各种慈善机构源源不断的来到迈克尔的庄园――Neverland(就是童话故事《小飞侠》里描绘那个的神奇的小岛,孩子们在那里永远都不会长大。)这么多年以来,来到迈克尔身边的孩子何止千万,但二十年来只有两个男孩在大人的指使下跳出来说迈克尔性侵犯了他。如果迈克尔真的是一个娈童癖,那么,其他孩子呢?难道都让他收卖了吗?

  

  首先分析1993年那次,如果那个男童真的被人猥亵,那么他的父亲为什么不报警?(警方是后来介入的。)而是去找一个民事律师商量怎么获得金钱赔偿?如果男童真的受到了这么大的伤害,那么作为父亲的,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带着儿子接受报视报纸的采访,要他一次又一次的复述他所谓受到“性搔挠”的“痛苦”心情?如果这是真的,难道这不是让男童承受一次又一次的伤害吗?而重要的,是那个男童继父录下来的,他与男童父亲的电话录音:如果我得不到我要的一切,我就要来一场大屠杀!最终,他得到了一大笔钱,而且,在控告迈克尔.杰克逊之前,他首先控告了前妻,把儿子的监护权夺了回来,这一点对他来说很重要,因为,只有他拥有儿子的监护权,他才能支配那笔赔款。

  

  男童父亲以上种种行为,难道还不能证明这是一个贪婪的父亲不惜以亲生儿子作为工具而对迈克尔.杰克逊制造的一场诬告吗?

  

  而现在的这场控告,男童一家,可以说是一个告状专业户了!

  

  一,男童母亲曾控告某商场。起因是,男童一家在商场里涉嫌偷东西被保安截获并报警。而后来男童母亲反咬一口,说保安殴打了她的两个儿子,并以搜身为借口趁机性侵犯了她,并把商场告上民事法庭,最终商场因为男童患有癌症而人道主义地赔款13万美圆。

  

  二,男童父母打离婚官司时,男童母亲控告男童父亲经常虐待家人,并对他们的女儿实行性侵犯,这使得男童母亲获得了儿女的监护权并令男童父亲入狱半年。

  

  三,男童曾向家庭服务部控诉母亲虐待他。

  

  四年前,男童癌症渐重,他说临死前想见偶像迈克尔.杰克逊一面。后来,他的愿望实现了,迈克尔邀请他到自己的庄园玩,并给他支付了医疗费。其实这只是他这么多年以来再平常不过的一次善举。但很明显,男童一家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还想在迈克尔身上得到更多!

  

  耐人寻味的是,男童一家在所谓的“性侵犯”反生后,并没有立即去报警,而是跟“93控方”一样,去找了一个民事律师,而这个律师,不是别人,正是93年帮助控方得到庭处和解费的那个律师!这难道只是巧合吗?然后这个律师带他们去找了一个心理医生,一样是93年那个心理医生,他们不断去让心理医生跟男童谈话,直到他们得到他们想要的说辞:迈克尔性侵犯了该男童。于是,他们终于才去报警,而此时,已经距”罪行“发生时足足过了三个月了!

  

  我想,任何人都能看出其中的猫腻吧?!

93事件男童父亲的秘密录音曝光

  

  其实这些录音早在94年就曝光了,但当时的媒体更热衷于给迈克尔.灰克逊定罪,故意把它忽略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宣传!但详文当时刊登在美国著名休闲刊物“GQ”杂志上。而这次案件发生后,美国哥伦比亚传媒公司在报导案件时再次曝光一部分录音内容:

  

  电视片中画面原文:

  

  男童父亲:

  “这个人将会遭受超出信仰之外的羞辱……他不会相信将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这超越他最坏的梦魇边界。……他再也卖不出一张唱片。……如果我过了这一关,我就赢大了。……我会得到一切我想要的……而他们将永远被毁掉。”

  

  相关链接――出自“GQ”杂志

  ……

  Chandler(男孩父亲)变得日益暴躁具有威胁性,这使他和Jackson, Dave Schwartz(男孩继父)与June Chandler Schwartz渐渐疏远。1993年7月初,曾经和Chandler是朋友的Dave Schwartz(男孩继父)秘密录制了一份他俩之间冗长的电话交谈。在谈话中,Chandler道出了对儿子的忧虑和对Jackson与他前妻的愤怒,他将前妻描述为“冷血,没有心肝”的人。在录音中,Chandler表示当他试图向他的前妻提醒注意他对Jackson的怀疑时,她告诉他“去你的吧”。

  

  “我和Michael很好地交流过,”Chandler告诉Schwartz说,“我们是朋友。我喜欢他我也尊敬他和他的一切。没有理由他突然不给我电话。我有一天就坐在屋里和Michael 谈过并告诉他我想要从这场关系中得到什么。告诉他我想要的东西!”

  

  他向Schwartz承认他曾经“排练过”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Chandler在他俩的交谈中从来没有提起钱。 当Schwartz问Jackson做过什么让Chandler如此不安时, Chandler只声称“他分裂了家庭。我的孩子被那家伙用权利和金钱所引诱。”两人都反复斥责自己不是这个孩子的好爸爸。

  

  在录音带的其他部分,Chandler指出他预备开始与Jackson作对:“已经准备好了。”Chandler告诉Schwartz。“还有其他参与其中的人在等待我的电话并准备就位。我已经付给了他们钱。一切都按计划进行,当然这个计划不是我一个人作出的。我一旦打那个电话,那家伙(他的律师Barry K. Rothman)就能将任何他视线中的人毁掉,哪怕用最曲折,肮脏,残酷的手段。我就让他这么干。”

  

  Chandler并且预言,6个星期后,一切都将开始:“如果我过了这一关,我就赢大了。我永远不会输的。我将弄个翻天地覆。我会得到一切我想要的,而他们将永远被毁掉。June将失去孩子的监护权,而Michael的事业将被终结。”

  

  “这对那孩子有好处吗?”Schwartz问道。

  

  “这与我无关,”Chandler回答说,“这将比我们所有人加在一起还重要。一切都将崩溃,其中的每个人都将被毁掉。如果我得不到我要的一切我就来一次大屠杀!”

  

  Chandler 没有去警察局报案――这是在儿童性骚扰性质案件发生后最恰当的处理方式――,而是去找律师。而且不仅仅是律师。他找到的是Barry Rothman。

  

  “我找的这个律师,是最他妈肮脏的一个,” Chandler在电话中这样对Schwartz说道,“他想做的就只是尽快把这公诸于众,并尽可能的把它搞大,尽可能让最多的人颜面全失。他手段又脏又狠,非常出色。他一直想扬名天下。”

    

简要总结一下:

  

   “93事件”,迈克尔最终在1994年与男童父亲达到庭外和解的原因是 :

  

   1---首先,这只是民事案件,原告只要求赔款。民事案件一般都按“假定有罪,证明无罪”来审理,这样迈克尔胜算的几率恐怕不高,至少这案子要拖上很多年。

  

   2---警方想方设法伪造证据,威胁证人!他们找到迈克尔以前的小朋友,威胁说他们有他们的裸照,逼迫他们做伪证。不仅如此,有些警察甚至撒谎骗孩子说他自己童年时也受过性骚扰以此误导孩子们!(圣芭芭拉的警方以及法院,陪审团在此之前都有过伪造证据,威吓证人的行为!)

  

   3---由于MJ住在圣芭芭拉,该地区是以白人居民,中上层阶级为主的社区,一旦开庭,白人的民意对此案是绝对有消极影响的。

  

   4---迈克尔个性脆弱,他不想浪费大量时间在此案上!

  

   5---极度疯狂的媒体!毫无客观公正的煽风点火!整个社会表露出的冷漠--在媒体的误导下,当时的民意调查,80%的人相信MJ确实做过那些事!!

  

   6---控方及辩方律师都不原输掉此案,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和解,这样双方律师都不会有损失!因此迈克尔反而成了真正的受害者!

  

   不要忘了!美国是白人主宰的社会,黑人,尤其是成功的黑人迟早会成为迫害的对象!特别是在司法界尤其是警方(90年代初是美国警界腐败最为严重的几年)的歪曲迫害下,原本准备与控告方斗争到底的迈克尔在看到极度混乱及充满敌意的形势,接受不到任何强有力的支持后只有通过庭外和解的方式了结了这件民事案。

  

   然而事情还未完结。1995年,迈克尔与其新婚妻子猫王之女LISA在一个全美直播的电视访谈上,在被问到93事件时,迈克尔坚决否认了该控罪,并强烈谴责的男童父亲利用孩子诬陷赚钱的恶劣行径!!事后,男童父亲又以所述与事实不符再次控告迈克尔,并索赔千万美元。结果,男童父亲败诉。

再分析现在的案件:

  

  2003年英国记者马丁?巴舍尔骗取了迈克尔.逊杰克的信任,在追踪迈克尔长达八个月后,制作了一部记录片《与迈克尔.杰克逊一起生活》并在全球播出。现在个娈童案,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巴舍尔这部100分钟的记录片,因为,控方男童基云及其姐弟曾在记录片中出现,男童与迈克尔握着手谈笑,承认他们曾在同一个房间过夜,男童还把头靠在迈克尔的肩膀上。虽然马丁?巴舍尔在记录片中承认,他没有看到任何迈克尔与男童们之间不正常的事情,相反,他还看到孩子们都很喜欢迈克尔。但他还是在片中以此为特写镜头,暗示迈克尔与男童基云有不正常关系。果然,记录片播出后,引起极大争议,洛杉矶“儿童及家庭服务部”因此特地去探访男童一家,问迈克尔.杰克逊有没有对男童做过什么。男童一家极力否认,说迈克尔对待男童基云有如亲生父亲,绝没有做过任何伤害基云的事情。后来在法庭上,男童一家被盘诘时又称,他们当时是被迈克尔.杰克逊绑架恐吓,所以才不敢说出来。

  

  不过,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那部作为控告导火索记录片是2003年2月6日播出的,“儿童及家庭服务部”在2003年2月14日到2003年2月27日对男童一家调查的,而控方一家所说的“性侵犯”发生时间,先是2002年11月,后改为2003年2月7日至3月10日,再后来又改为2003年2月20日至3月10日。我们先不管控方的时间如何混乱,只是有个疑问:迈克尔与原告男童一家的交往的二年中,男童一家经常到迈克尔家里玩住,男童说他与弟弟多次在迈克尔的卧室里过夜,而这二年的时间内,没有发生任何“性骚扰”事件。而迈克尔却会在暗示他是“娈童癖”记录片播出之后,全球人们都把目光聚焦到他身上,而焦点就是怀疑他骚扰了男童,而且又是在洛杉矶“儿童及家庭服务部”对他进行调查的眼皮底下的居然明目张胆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连续多次对男童作出“性侵犯”行为吗?!

  

  这太不合逻辑了!男童一家的故事也编得太假了吧!

沉思:为什么迈克尔.杰克逊会遭受如此严重的污蔑?

  答案:这是欧美白人种族主义都与娱乐工业的相互勾结!

  

   如果迈克尔.杰克逊只是一个本份的普通艺人,那他绝不会受到现在如此不公平对待。而问题是,他不仅是一位极其成功的艺术家,而且在美国音乐工业里拥有极大的权势!他拥有白人乐坛最宝贵的遗产--披头四乐队全部的歌曲版权,他拥有猫王的许多歌曲的版权,拥有欧美众多著名歌手数不清的歌曲的版权,他拥有全球第二大音乐公司SONY的全部歌曲的50%的版权,也就是说,SONY每发行一首歌曲赚到的钱,都要分一半给迈克尔.杰克逊!

  

  可以想像,白人,特别是白人种族主义者,对此是多么的眼红,妒忌,仇视!更可恨的是,迈克尔居然还是一名善举无数的慈善家!在全球拥有亿万计的追随者,很多歌迷喜欢他的人格,胜过他的音乐!可以说,迈克尔.杰克逊,已经成为一股令白人感到畏惧的超级黑色力量了!所以,他们十多年来,千方百计地污蔑他,不留遗力地想打垮他!(可笑的是,中国媒体也只知道跟风,我们总说美国妖魔化了中国,跟不知道也跟着西方媒体一起妖魔化了迈克尔.杰克逊。)

  

  这几天国外论坛翻出了当年一个神秘人物 LTTW的留言。据说他/她是迈克尔的圈子里的人。当时他/她评论了迈克尔.杰克逊和SONY音乐公司的斗争,(2002年6月,迈克尔曾与歌迷走上英国伦敦街头,抗议的SONY当时的总裁 Tommy Mottola,指出Mottola是一个种族主义者,最终令Mottola下台)很多话真的切中要害:

  

  LTTW说,无论迈克尔对SONY和当时的总裁 Tommy Mottola怎么做,媒体都会打击他。表面上是因为媒体不喜欢他,实际上是因为迈克尔不按他们的规则玩游戏,尤其是他是一名黑人。

  

  他举出60年代的拳王阿里的故事,当阿里说,“我不会做你们要我做的人,我要做我想要做的人”时候,暗势力和媒体把他埋葬了。他们说他自称自己是“最伟大”和“美丽”的。当阿里加入“伊斯兰民族”组织后,媒体又说他是不爱国者、叛国者和懦夫,因为他的 宗教信仰阻止了他参加越南战争。当时讽刺的是,在今天,阿里被冠名和公认为一名美国英雄,但在他当年作出那些不受欢迎的决定时,他被所有的白人媒体围攻,因为他没有按“他们”的要求说话做事。他成了那些少数族裔为之崇拜和骄傲的危险先例。LTTW说,他相信过去十年里媒体开始对阿里的拥抱,是因为他已经在病痛中衰弱了。当他不再是一个曾经那样的响亮声音(威胁)后,国际上才来把他当英雄捧着,但在他斗争的时候,这些现在奉承的人,影子都不在。

  

  对迈克尔.杰克逊特别艰难的是,LTTW说,是他曾被所有人爱戴。他曾站在世界的顶点,无人能够改变。然后,1993年案件发生了。媒体复仇般追逐着他。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承认和13岁的侄女有性关系,卓别林承认和未成年人有性关系, 还有Jerry Lee Lewis,伍迪?埃伦,但他们这些故事最终都没有像迈克尔这样得到如此多的非议。简单来说,有阿里的例子在前,迈克尔不按媒体的规则办事, 他超越了音乐的界限,做了很多被认为只该是白人艺人做的事。他歌唱世界和谐和世界和平却被取笑,但 Bob Dylan,约翰?列侬这样做却OK, 更糟糕的是,他还表现出自己是一个精明的生意人。

  

  迈克尔买了ATV/Northern版权,却难以置信地被描述为一个偷窃了Beatles歌曲的人。但这些歌曲是拥有者是主动卖出来的,人们也再清楚不过那些歌曲是他们写的。但却有无数的黑人艺人创作的作品被偷窃,包括猫王Elvis Presley在内,这些黑人艺术家不但拿不到钱,连名分都拿不到。而MJ拿到BEATLES的歌曲版权,却被媒体不断的重复诛伐,除了是种族主义驱使,已经找不到其他词语来描述。

  

  所以当迈克尔.杰克逊这个最亲切、态度和蔼,最不会说人坏话脏话的人,公开站出来叫SONY前总裁Tommy Mottola是种族主义者的时候,我们可以知道有事发生了。而TM确实是种族主义。他只是利用黑人赚钱。他说制作人IVY GOTTI是肥黑鬼……

  

  媒体却把迈克尔描绘出一个机会主义者,说他是因为INVINCIBLE专集销售不好,才出来突然发现了“黑人所遭受的不公平”,媒体的普遍策略就是首先去质疑黑人艺人或少数民族艺人“为自己族人做过什么”,好象这是一个道德义务。而白人则从不用被这个问题所质疑。这是媒体在告诉,黑人该如果表现。

  

  媒体不断的说迈克尔皮肤颜色的改变是耻于与黑人为伍,其实他们知道的非常非常清楚他是患了“白癜风”,他们反复这样说的目的就是分裂迈克尔和黑人团体的纽带,让黑人裔人民再度失去他们的领袖。正如迈克尔所过的那样,(算没有明说?),很多白人冒着皮肤癌的危险要把自己晒成古铜色,但同样的媒体没有人指责那些人在耻于为一个白人。

  

  而据记录,迈克尔给黑人社团捐献了数百万的金钱,还为那些死去时身无分文的可悲黑人艺人付了全部的葬礼费。他这样做不是为了去讨得良好的公众形象,他这样做是因为他坚信该这样做。即使Invincible专集销售成功了,迈克尔依然会对付SONY,因为在很多问题上结怨已深,迈克尔要搞倒SONY,曝光SONY肮脏的手段和音乐界的种族主义。(但这也使迈克尔再度被抛到种族主义与媒体串谋掀起的恶浪浪尖上!)

  

  拳王阿里能最终被当成英雄而去点燃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火炬,20年内,迈克尔.杰克逊或许能再度被人们所拥抱,那时我们才看到胜利,也便是欢庆的时刻。

  

  LTTW写以上这些话时,还是在2002年底,2003年初。

正如美国杰出的音乐制作人Quincy Jones所说的:“迈克尔是新一代的莫扎特、贝多芬或巴赫……他们都曾在在世的时候遭到攻击。人们不理解他们,但直到他们逝去已久后,人们才知道原因……在我们和迈克尔去世很久以后,他才会得到真正的尊重……而且他不会被世人遗忘永远不会。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并感谢上帝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的传奇。人们总是把他和猫王、Beatles或Sinatra相比较,但世界上只有一个Michael Jackson……两百年后,人们会为今天所发生的一切而羞愧……”

家园 无罪很好,马上写新的唱新的,气死这些丫们
家园 麦克解渴讯要是艺术家,麦当娜就是圣女

论唱功,他还不如麦当娜呢。他的本事就是蹦达,当然蹦的挺劲得承认。

家园 看杰克逊的mtv就是看他的舞蹈

台湾的那个叫蓝芯媚的舞蹈老师就教过杰克逊,可蓝的舞就。。。

看来天分很重要。

家园 果然无知者无畏

毛老兄做了个很好的诠释.

另至踢细胞兄,"丫"是北京话,但并不是这个用法,因为它严格起来不能做名词使用.当然如果您非想跟网上语言粗鄙化的潮流,建议您把后面那句改成"气死他们丫的",就不算漏怯了.

家园 同意楼上这位

MJ在现代音乐里的地位不会比猫王和甲克虫低

大概正是由于他的艺术无可指摘,才有那么多人满怀恶意地把目光投向他的私生活...

家园 给俺这无知的普及一下老迈的艺术如何?

号称流行之王,老迈除了拍摄精美的MTV和华丽的舞步,有什么可以留在人类艺术宝库里的?身为一个歌星,他谱写了多少动人心魄的名曲?开创了什么别具一格的音乐风格?别给我说唱片销售量和格莱美奖的次数,我这个无知者对这种数字可不太敏感。

家园 怎么说呢..

老迈除了歌星之外自己也是songwriter & producer,同时又是很多MV创意的设计人,当然如果毛兄对蹦达之外的其他东西不感兴趣这个就当我没说.不过Britney Spears最近的一个video据说也花了100万美刀,相信毛兄看过那个的话会觉得钱还是花到MJ手里比较值

至于说Billie Jeans/Beat it/Smooth Criminal/Scream/They don't really care about us这些歌曲都很hit肯定没错,是不是动人心魄这个就很主观.比如毛兄是必定不肯买帐了.不过对于编流行音乐史的,若是MJ的名字不提,80s&90s还有哪个名字值得一写?

家园 同意!老迈现在是老鼠过街。20年前那就是天皇巨星,

领导了一个时代。美国现在30多到40岁的人就是听着他的歌过来的。如果论流行音乐,除了Beetles和猫王,天底下恐怕是找不出第三个人比他更有影响的了。

他的舞蹈开天辟地,绝对是一代大宗师。Moonwalk不就是在他手里才红起来的吗?那时候天下邯郸学步者何止千万。中国的霹雳舞热我现在还记忆犹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不用20年那么远吧

history发片之后才算演艺生涯高潮结束,还不到10年呢

家园 我觉得20年前是他的Peak
Jackson hit a professional zenith in the summer of 1984, when he reteamed with his brothers (then recording as the Jacksons) for the aptly titled Victory tour. Though Jackson's next albums, Bad (1987) and Dangerous (1991), both topped the charts and sold millions, somehow, the excitement had ebbed. The lyrics, "It don't matter if you're black or white," struck an ironic chord, considering that the singer was obviously becoming ever more Caucasian-looking, thanks to plastic surgery and gobs of make-up. His rapidly altering appearance wasn't the only thing giving folks pause: perception of the once unimpeachable entertainer shifted from a judgment of forgivable eccentricity to one of downright weirdness as more stories of his odd habits like the fact that he kept a coffin, white mannequins, and a shrine to Elizabeth Taylor in his private quarters.

84年到现在,可不是20年了吗?

家园 偶无意否认解渴讯在流行乐坛上的地位

他的地位有唱片数为证,不需要偶质疑。流行乐,本质就是感官的愉悦,他有愉悦人身体的本事,很好。但作为一个歌星,偶是不买账的。音乐,偶接受的是专辑和演唱会。MTV,那是音乐视觉化的媒体,一个实力平平的歌手经过包装,被异化,呈现在你面前的完全可以是另一个概念。如果不是用眼睛,而是用耳朵去接受解渴讯的音乐,我怀疑有多少人对他有兴趣。动人心魄太主观,OK,用个客观点的标准,解渴讯有几首歌被人传唱至今?至于解渴讯的演唱会,偶在电脑前看过两场。可惜,偶觉得叫舞会更贴切。本来,一个人经过长时间剧烈运动,气喘吁吁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看了麦当娜演唱会的火爆,呵呵,偶对老麦更没好感了。

每个时代的音乐,总有个主题。六十年代的主题是反抗和解放,迪伦批头深入人心。七十年代的主题是发泄,重金属和朋克大行其道。到了八十年代,闹完了,闹累了,主题变成了消遣,解渴讯麦当娜应运而生。就像中国人经过长期精神压抑突然迷恋邓丽君,美国人迷恋让他们肉体快乐的解渴讯也没什么新鲜的。迷恋就迷恋吧,何必将其无限制拔高?流行乐本来是大众的消遣方式,现在解渴讯也顶上艺术家的帽子,在我看就像有人说米老鼠是表演艺术家一样不伦不类。照此类推,是不是偶也可以说邓丽君郭富城刘德华都是中国的歌唱家?

家园 对流行音乐偶肯接受的比您还窄

基本上除了CD之外不考虑其他内容.

您的标准"传唱"在我看来并不一定总是适合对流行乐作评价.首先一首歌能"传唱"开来,至少要"好唱"才行吧?MJ的歌曲都很难唱.现在的当红炸子鸡象Korn,唱片销量动辄N白金(MJ到history为止的销量都是N白金,不过毛兄好象认为那都是MV的功劳不能算数),也没看到有谁"传唱"他们的歌曲.相反Dylan的歌曲以"传唱"标准看来可以说是大杀四方,是因为思想内涵深刻旋律优美吗?我看恐怕是因为好多歌从头到尾只用伟大四和弦(有几首只有3个),练习一周就可弹唱的缘故吧.

小弟自己闲的手痒也会玩两下乐器,基本上我看到的2000年后rock类鼓和bass的教材,不用MJ的licks的基本上没有.urban或者funky rock章节里面都会收个十几条.起码说明MJ对"节奏的可能性"的开发是成功的/被历史铭记的/必然会对后世乐手发生影响的

至于说MJ缺乏精神层面上的意义...我个人觉得,音乐就是音乐,我们本无必要把其他内容牵涉进来.音乐能给听众带来值得"迷恋"的"肉体快乐",已经是非常成功了.(建立在性欲基础上的爱情就不叫爱情嘛?)

家园 他的鼻子也是自然消瘦下去的?
家园 关于娈童的辩护实在是不够恳切。

首先娈童癖是个公众用词,用来标签有娈童行为的人。而作为法律,并不是像心理医生一样分析mj是不是娈童癖,实质应该是调查mj是不是有娈童的行为。

原文里提到mj像个12岁的孩子,他的心理某些层面也许真的有可能保存着童年美好生活的虚幻想象,但是这一切并不能够帮助mj解决他是否犯有娈童行为这一更重要的悬案。

以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来说,童年的很多游戏方法按照成人世界的标准是足以被划归为类罪行为的。固然,现实情况下,成年人通常并不会因为这些行为,而要把自己或者别人的孩子送上法庭,这应该是出于对幼稚,好奇的原谅。不过对mj这样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来说,这样的借口似乎就不太适用了吧。

用更严谨的话来说,法律的审判应该不论mj是不是黑人,是不是著名的歌星,或者是不是一个某些时候表现得像个12岁孩子的人,只是针对他有没有法律禁止的行为作为考量。原文中,把前两条作为假定别人攻击他的理由,最后一条作为博取别人同情和原谅的借口。我个人看来,这似乎有点无所不用其极了。

当然,我也能理解在陪审团制度下,对背景的夸大和渲染是影响陪审团的重要手段,因此原文才会着重提出男孩家庭如何如何,电话录音如何如何。究其实质来说,这同样不是mj是否有娈童行为的直接佐证。说的卑劣一点,这样妖魔化参与审判的一方,与原文开头所鄙视的妖魔化mj的行为,是不是算得上如出一辙呢?

究其结果来说,案子已经了解,至于mj是否有娈童行为也无从考证。我想说的是,以艺术成就作为私人品德的证明,就像用黄瓜条来证明烤鸭的美味一样荒诞不经。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