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父亲的空军生涯――当年的空勤灶 -- 一直在看

共:💬51 🌺8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父亲的空军生涯――当年的空勤灶

父亲的空军生涯――当年的空勤灶

说到吃大锅饭,我算是个权威,从小就开始吃了。托儿所、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天天去食堂报道,工作以后也没少吃。吃食堂经验非常的丰富,回想起来,我吃过的各色食堂还真不少,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营大厂,乡镇政府等等等等。

猛然发觉我是吃食堂长大的。

不过在部队大院生活期间,我一直是在家吃饭。偶尔去机场看飞机时,跟战士们混在一起抢饭吃,也觉得饭菜很香。都说陆军的伙食不好,曾经跟我哥去看他参加野战军的同学,他们半熟的青椒炒土豆片,我也吃的倍儿香。害的那个陆军战士同学都不好意思当着我的面抱怨陆军的伙食。

所以,在这里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我没有吃过空勤灶。不但没吃过,连见也没见过。

好象我哥啃过空勤灶几口。这次去八一飞行表演队,看着熟悉的营房,我哥感慨万分,突然问了个问题:“那个空勤灶食堂旁边,是不是干部灶?”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后,他沉浸在愉快的回忆里:想当年,他3、4岁的时侯,母亲带他来部队探过一次亲,每天在干部灶吃完饭的他,都要到空勤灶门口流连一阵,刚开始可能是想看爸爸,后来动机就不是很纯正了。

飞行员们看见孩子,总是非常亲切,照例是要逗逗的,把我哥拉进空勤灶,这个塞给他一个鸡腿、螃蟹腿,那个递个水果、巧克力什么的。不一会手里兜里就会被塞的满满的。

被父亲发现,他照例会被轰出去,甚至被教训两下,每次我哥都是啃着什么被赶出空勤灶。第二天,他又会准时出现在空勤灶门口,探头探脑。。。

我就没有这个运气了,不但没吃过,连空勤灶大门20米以内都没近过身――家教越来越严啊!

空勤灶到底是什么?今天我要揭开这个“谜底”。

父亲吃了31年的空勤灶,在这方面,应该是个权威了,根据他的回忆,我把这些年空勤灶的发展简史记录如下。

父亲1951年1月开始吃空勤灶,他记得那时空勤灶分6等。分别是:4号灶、5号灶、6号灶、7号灶、学员灶,其中学员灶又分开飞灶和普通灶。

4号灶是最高标准的空勤灶,航校毕业后的父亲是一直在吃。

1953年1月,父亲毕业分配到部队时,开始吃4号灶。那时的标准是4.7元/天,为什么这么高?因为当时的4号灶是战争灶,是给有战斗任务的飞行员准备的。可能还有飞喷气式战斗机的飞行员(待考)。

那个年代的4.7元,可以吃到什么呢?

那时是分餐制,每个飞行员一个托盘,四个菜。汤随便盛,凉菜如:腊肠、猪肝、猪肚、猪头肉、猪舌头什么的随便吃。巧克力、水果随便吃,有时会把水果送到飞行员宿舍。咖啡牛奶24小时供应,飞行时保温桶就设在在飞行员休息室里。

看了这个菜谱,感觉飞行员吃的大部分都是高热量的东西,是不是因为飞行消耗体力大呢?待解。

对了,夏天,空勤灶还会做冰淇淋、冰棍、冰水给飞行员们。

记得小时侯商店卖冰棍,有三分的和五分的两种,最高级的是雪糕,大概是一毛二,没怎么吃过。

但我还是很有口福的,我吃过空勤灶做的奶油冰棍。有一年夏天,不知为什么,空勤灶的师傅们开始卖冰棍了,可能是为了解决一些随军家属的就业问题吧。

每天中午1点左右,刚出“炉”的奶油冰棍推出来,我们一大帮等候已久的大人小孩一轰而上,4分钱一根,立刻卖完。数量有限,一天只有两小推车。

那个冰棍的滋味特别的好,没有冰茬子,奶油味十足,虽然现在各种品牌的冰淇淋那么多,但那种味道却再也找不回来了。

空勤灶的奶油冰棍生意,只进行了一个夏天。

5号灶父亲没有吃过,有些细节记不太清楚了,标准大概3.7元/天。用餐的大概是没有战斗任务的飞行员。

6号灶:航校飞行和不飞行的的教员,每顿好象比航校学员多一个菜。

7号灶(2.7元/天):螺旋桨飞机和运输机、轰炸机飞行员和机组成员

学员灶:标准比7号灶低一些(大概是1.14元/天)。

分开始飞行的学员灶和正在理论学习的普通学员灶两种。

父亲记得开飞后的学员灶肉类比后来的4号灶少些,水果巧克力定量,每人每天要吃两个生鸡蛋。

小时侯去机场,经常有飞行员递给我一个半生不熟的煮鸡蛋,以示友好,我坚决的拒绝了,看着那些飞行员叔叔喝“溏心蛋”时津津有味的样子,认为很不可思议,那玩意怎么可能好吃呢?现在想起来,他们的这个饮食习惯应该是航校空勤灶培养的。

分到部队后,父亲他们就成了稀有动物,为什么?听我慢慢道来:

那时的航空师,编制早就建立起来了,各种岗位的人员也早就配齐了,除了飞行员。

父亲那批有14个飞行员被分配到一个部队,那个师共有多少飞行员呢?

答案是:14个。

当然飞机有很多,但没人飞。有朋友可能会问:那些以前毕业的飞行员哪去了?答案是:在抗美援朝前线。不仅如此,如果不是及时停战,父亲也将在鸭绿江一带的米格走廊游猎,没准还一不留神立一功、两功的,其实他们上前线的日期已经定了。

4.7元的战争4号灶,父亲吃了一年多。这4.7元是这么分配的:早餐0.9元,午晚餐各1.9元。标准实在是高。有多高呢,1954年之前,部队实行的是供给制,父亲他们每人每月的津贴是1.1元。后来涨了点,也不过6元/月。

这些飞行员一个月的津贴还不如他们一天的伙食费高!

要是把伙食费发给个人,那有多好哇!

如果把伙食费发给个人,一天4.7,十天47,一百天470。。。发财了!

当然这是理想状态,几天不吃不喝,他们会被饿死的。飞行员平时不准出军营,没地方买食品,有钱也没用,再说了,上级也不允许啊。

还是有人惦记这4.7元的,包括父亲。怎么办?退伙!

退伙,顾名思义,就是退伙食费。我前面提的那种把伙食费发给个人的设想容易出人命,当然是行不通的。不过,飞行员们再忙也有休息的时候啊。

休息日,小伙子们都揣着手枪上街玩去了,不回来吃饭。空勤灶当然应该把那天的伙食费退给人家;这就是退伙,不过次数太少,发不了财,父亲的印象,这种机会一个月最多一次。

父亲他们的休息日是这样度过的:

凌晨5点多钟,飞行员们起床,准备飞行,喝完两个生鸡蛋,一杯牛奶后,来到机场,正式吃点早餐。把飞机拉到起飞线时,还需要打开跑道灯。

天一亮,飞行员到场,开始飞行,两个起落结束后,大概是8点多钟了。

飞行结束,“休息日退伙之旅”正式启动。

飞行员小伙子们坐车结伴到达天津市,除了手枪,先将其他累赘东西寄存在一个熟悉的小饭馆老板那。小饭馆的名字叫“小食堂”,大概位于天津东站和劝业场之间。

然后去看一场电影,军人半价――1毛钱。

电影结束后,回到小食堂吃饭,中、晚餐都在这解决了。父亲中午一般点一碗面条,一个辣椒炒肉丝;晚上点一杯葡萄酒、一个河螃蟹。午、晚餐各5毛钱。

晚饭后,去劝业场看越剧,父亲记得起名字的是一出由“上海女子班”演的《碧玉簪》。

看完戏后回部队,第二天去退伙。扣去早餐的9毛钱,可以退回3.8,减掉在天津的花费父亲还能剩下2.4元,是他津贴的两倍了,小伙子们还是很满足的。这种情行持续了一年多(供给制取消后就没人这么干了)。期间父亲用退伙的钱买了一个提包(1块多)、一个柳条箱(后来被军管会扣押的那个)、一条被面、一套棉便服。

以前我提过父亲他们空勤灶师傅的水平是国宴水平的,总理在这里宴请外国元首,也丝毫不会觉得怠慢了客人。

的确如此。不但厨师的水平很高,连服务人员也都各有绝活。父亲回忆,当年他们空勤灶的厨师分工很细,分专门炒菜,切菜,配菜的,还有专门端菜的;端菜的师傅很多,都有绝活,可以把大大小小30-50个菜碟放在一条手臂上,走路时悠着劲,手臂平伸着左右荡着,一个碟子都掉不下来,盘子里的菜汁也一滴不洒,真是绝了。

那时空勤灶分中餐和西餐,飞行员们可提前一天选择。餐具却一律使用刀叉,可能是学苏联人吧。我家现在还有一套当年空勤灶使用的刀叉。是美国大使馆当年的餐具,叉子和勺的尾部铸着大大的US字样。餐刀的材质很好,乳白色的把(象牙把?)50多年过去了,刀锋依然很锋利,切牛扒还是没问题。

4号灶每天晚餐都有酒,平时是葡萄酒,周末会餐就什么酒都有了。

后来战争结束,4号灶的标准也由4.7元/天降为3.7元/天。这个标准一直持续到1982年,中间曾经一度降到3元/天,但很快就恢复到3.7元的标准了。

有的朋友说空勤灶就是空潜灶,标准是2.5元一天,父亲说反正他们部队的空勤灶从来没有过这个标准,即使父亲在全国各地出差、执行任务、疗养期间,一直是按3.7元/天结算的。

当时这个标准可以使飞行员达到以下生活水平:

蔬菜 1斤半,猪肉1斤,鱼半斤,鸡蛋4个,白糖4两,香油1两,富强面、小站米(驻杨村时)或本地一级米若干,动物肝脏2两,巧克力(定量),点心(定量),牛奶咖啡若干,此外还有复合多种维生素一粒(小时侯吃过,大红胶囊包着一粒黄色维生素药片,据说吃一颗就够一个人一天的需要了)。

到了70年代,空勤灶的等级取消了,只要是飞行员,伙食标准都一样。试飞员要高一些,他们有特别补助,每天多1元左右。

这样也好,免得有人因为伙食标准不同而要求调动。

还真有这样的人,有个大个子歼击机飞行员,1米八几的大个,不知怎么的飞起了战斗机。成天在机舱内被挤的皱皱巴巴的,实在受不了要求调到运输机部队去。但过了一段时间又调回来了,据本人说是因为运输机飞行员的伙食标准太低,宁可回来缩着身子开飞机,这位大个子的“光辉事迹”被战友们取笑到现在。

记得以前我曾经提过有院里的孩子跟我吹牛,说他吃过空勤灶,怎么怎么好吃。搞的我一直埋怨父亲太正统。今年回国还向父亲提起这个使我“儿时心灵受伤”的记忆。

父亲义正严词的断定:“不可能!”

经过我深入的调查研究,还原了整个事情的真相,谜底揭晓如下:

那个跟我吹牛的小子吃过空勤灶的饭菜的确不假,但不是在空勤灶吃的。严格说来,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

原来,航空师有个干部,身体不太好,但还能飞,家里孩子多,太太工作收入不太高,生活上虽然没有问题,但可能比其他家庭稍微紧张些。于是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空勤灶开饭时,他们家的孩子经常借口说老爸病了,不能来空勤灶吃饭,要把饭菜打回去。

说完就伸出个特大号的洗脸盆,每次都可以装的满满的回去,一家子都够吃了。

虽然没人追究,但在部队里,大伙也都对那家人的行为很不已为然。

俗话说:三年饥荒,饿不着厨子。的确是这样,印象中的大厨们都是体格健壮,满面红光的。尤其是4号灶的厨子,飞行员吃什么,他们就吃什么,还不用飞行,运动量也小的多,不胖也难。

不过还是有例外,小时侯经常在路上遇见一个叔叔,姓车,是空勤灶的厨师,慈眉善目、又高又瘦,完全颠覆了厨师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问父亲是不是车叔叔的身材怎么这么另类,是不是有什么内情?

父亲回答,他现在的样子,纯粹是因为吃饱了撑的。

话说1954年左右,年轻力壮的“车炊事员”同志,被分配到空勤灶当厨师。不过那时他还年轻,刚从家乡招来,应该是个帮厨。

有一天,部队晚上放电影,空勤灶的师傅们都要去娱乐一下。但灶上照例要留一个人值班。为什么要值班?因为空勤灶是一个闲人免进的地方,部队的战士有帮厨的传统,每次帮厨的战士还会得到一些伙食上的好处或便利。但他们可以帮战士灶、干部灶、招待灶甚至领导的小灶的厨,但从来不会去帮空勤灶。为什么?太敏感,空勤灶的厨房,那是24小时都有值班人员的。怕敌人下毒,怕食物变质,反正是什么都怕,生怕这些飞行员们哪天由于吃坏了肚子而不能飞行。那绝对是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

这天轮到“小车”值班,由于是第一次单独值班,所以带班的头还特意向他交代了几个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离开了厨房。

看完电影,几个厨师觉得时间还早,就想回灶上看看,顺便聊会天。

到了空勤灶,却找不着小车了,喊也没人应,大伙不禁提高了警惕:还真有坏人搞破坏啊。于是顺手抄起棍子、铁锹什么的就往厨房里闯。。。

小车同志躺在厨房的地上,一动不动,眼睛一张一合,肚子却高高的鼓了起来。旁边,旁边是一地的鸡骨头。

原来,空勤灶酱了一大锅鸡,准备第二天用。不知是酱鸡的味道太好了,还是小车同志胃口实在太好,总之车炊事员值班的时候闲着没事,一会一只鸡、一会一只鸡的越吃越上瘾,停不住了。直吃的整个胃被撑爆,躺在地上动弹不得才罢嘴。

事后清点现场,拼出7只整鸡的骨骸来。

大伙七手八脚的把小车送到医院,救回了一条命,但胃却被切除了好大的一块。

从此小车同志就一直没胖起来。

父亲说:空勤灶能够保证一定的高标准,与部队所在地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是离不开的。尤其是部队换防到一个新地方的时候。经常是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当地政府早早的就接到上级相关部门的通报,详细说明如何保障空军飞行员在当地执行任务时的后勤供给,一定要满足空勤灶的采购要求。

大城市好些,如天津市,与部队配合的非常好。把最好的米面供给空勤灶。但有些中小城市,老百姓连富强面都没见过,当地政府要派人专门去外地采购。

我问父亲,有没有地方政府与你们配合不默契的时候?父亲说有:那是70年代中期的某年,父亲部队换防到北京北部的一个县,部队到场,最先做的就是拜会当地地方政府,与当地干部见见面,请他们吃顿饭,参观一下飞机什么的。百密一疏,独独忘了请粮食局的领导。

这下麻烦了,没过几天,空勤灶的采购来汇报,说:粮食局通报没有富强面,只能供应普通面粉。

要搁现在,我们肯定会说:为什么要吃富强面,要吃粗粮嘛!最好在普通面粉里加些麦麸,这样才是健康食品。

可当时规定飞行员必须要吃富强面,这是政治任务啊。

父亲他们百思不得其解:拜过山头了啊,没得罪谁呀?是不是会餐那天谁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哎呀!忘了请粮食局的了!

赶紧补救,专门请粮食局的大小头目来机场参观,好吃好喝之外,还让他们近距离接近飞机,边参观还边解释:上次来的人太多,没有请你们,怕你们看不清楚飞机。今天人少,让大家看个够。

最后是皆大欢喜,富强面第二天就供上了。

这是个案,在父亲30多年的空军生涯里,只发生过一次。

那个年代,空勤灶的供给要求,在正常条件下,都不是一个很容易完成的任务,更何况,我们的祖国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共和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那么多的“天灾人祸”。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曾经是各级政府的一个“理想”,在老百姓还很困难的时候,给了飞行员们这么高的“生活标准”。人民是做了牺牲的,老百姓是用自己的血汗养活着我们的子弟兵们。

军民鱼水情,不是一句空话。

写到这,父亲说一定要我在文中感谢当年的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持和老百姓的无私奉献。没有他们,我们的军队,我们的空军不会发展的这么快,这么强。

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的最后一年,空军在汕头进行复杂气象训练,当地的商业局为了保障参加训练班的飞行员伙食标准不下降。动员全体工作人员下乡收购鸡蛋。那是一个有钱都买不到东西的时期呀!商业局5角钱一个收购的鸡蛋,6角钱一斤再卖给空勤灶。

地方政府亏损很大,亏得再多也要供,那是给我们自己的人民空军的,那是为了中国人民永不受列强的欺压,那是为了我们的祖国能够早日具有强大的国防,那是为了向全世界宣布:我们中国人民,真正的站起来了!

中国的老百姓,伟大而平凡着。

父亲说:摔飞机,飞的不好,我对得起老百姓,对得起吃过的空勤灶吗?!

关键词(Tags): #一直在飞(朴石)#空军生涯(朴石)元宝推荐:萨苏, 通宝推:燕人,
家园 先花后看!抢一直兄的沙发先...
家园
家园 来晚了,先花后看

写得越来越好了。

是在八一礼堂看电影吗?

家园 我们院礼堂外面的确有个八一军徽

怎么了,你也在那?

家园 为什么要喝生鸡蛋呢?

那玩意儿不好吸收还带细菌...

不过那位车叔叔牛人呀 -- 听说过吃豆喝水撑死的,还真没听说过吃鸡撑死的。tnnd,七只鸡,花老百姓多少钱。后来有没有让他赔?

家园 车后来还是炊事员啊

不知道赔没赔,估计组织上还要替他出医药费。

生鸡蛋的事还要问一下青方大夫那样的大拿才行。

家园 感动!

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的最后一年,空军在汕头进行复杂气象训练,当地的商业局为了保障参加训练班的飞行员伙食标准不下降。动员全体工作人员下乡收购鸡蛋。那是一个有钱都买不到东西的时期呀!商业局5角钱一个收购的鸡蛋,6角钱一斤再卖给空勤灶。

那个时代人民对国家和军队的感情真是可歌可泣。

当然那个时代的军人无愧于军人的称号,本身更是可歌可泣,值得我们后人钦佩。

家园 应该是《碧玉簪》,越剧的保留曲目
家园 谢谢,已改
家园 写得有滋有味,尽管你一口没吃。
家园 这个,有个问题

4号灶每顿都有酒,平时是葡萄酒,周末会餐就什么酒都有了。

每顿都有酒,喝多了怎么办?

原来开飞机没警察查,没有酒后驾驶.

呵呵,开玩笑的,但是,是不是有要求什么的?

家园 支持,一定要顶
家园 核实了一下

是每天晚餐都有葡萄酒

至于为什么,不太清楚,可能是让这些飞行员万一打下敌人飞机后当了英雄,应付场面用的吧?

家园 厉害,还是领导想的周到啊.给您送花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