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看来az09在陈经 人民币贬值一贴的回复,就瞎聊一下股市 -- 小米粒

共:💬49 🌺37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下页
家园 杂论 一 !看了最近各位大拿们的观察表态,突感!

最近看:2015年12月27日陈经在井底望天西南群成都聚会演讲内容稿。有点感触。这个世界有时停下来看看,变化真快。但走着,又感觉没啥改变。

不过倒是提点过往的一个想法,或者说是观点。拿来提提,看有无道理。观点:原子弹要是晚发明20年,毛泽东人生追求会实现,解放全人类!

家园 2月份真是个开会日!号外2

三、刚结束的G20双长会议。又在磨洋工,扯皮!没啥搞头。不过,看大家双边会谈来看,舆论造势猛的日本央行行长倒是没人待见!周币叔发言,怎么看起来都像是唱空日本。也没见报道两者会谈!不是密谈,就是没谈!按中日政府关系,没得谈!

这下日本麻烦了。必要时刻,会成为被其他大国牺牲的棋子!上世纪80年代被洗劫会再现么?

日本共同社近期报道,美资企业不断有转手在日资产。这是做好撤退的布局么?花旗银行最近在日本、中国出手其资产,值得关注!

四、央妈又降准了。

托市!托住经济下滑,下一轮财政扩张保底!中国版的经济调整正式拉开合奏曲!当然,放水对经济来说只能是造成热的地方更热,冷的地方不过于太难熬!保住平民饭碗,减少失业带来更大社会动乱。

房地产泡沫,只有一线为首的大城市由于天然聚集优势,热温难减呀!连萎缩25年多的日本,人口还是不断流入东京!大城市病,才不管你是啥情况,只要和平就没法抑制!其他大部分城市,就会感觉到去库存冷浪。谁知道,这个泡沫什么时候才消耗得掉。不过,又不是中国一家有。美国、日本、欧盟,各有个的泡沫,都是大得惊人!美联储、英格兰银行、日本央行都是热蚂蚁,头很大,真的很大。看黑田硬撑着的乐观,表演真是要有技巧呀!那天加税过不了,看安培怎么负明年利息!

通宝推:盲人摸象,滴语,
家园 如果不妨碍,求分享
家园 可!为的就是共同提高,探索经济自身运转奥秘!原文如下: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225/13/12931113_537263707.shtml

陈经:中国未来10年发展的10个预测 (2016-02-22 23:16:39)转载▼

中国未来10年发展的10个预测

陈经

前言

在2003-2006年期间,在几篇流传较广的文章中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历史进行了阐述,并对未来进行了预测。这些预测涉及多个领域,有大有小,十年以来的发展事实证明,总体较为成功。

如2003年的《经济版图中的发展中国家》一文提出,中国经济一级级向上吃占住高中低各级产业,占住了就不放弃;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个区域会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城市带。这是大方向的预测,比较粗略。

再如2006年的《中国的官办经济》第29节中,预测了日本、台湾、美国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关系走向:

还剩下三个死硬分子,美国日本台湾。日本是没办法,危机感没法不强,中国强起来会怎么弄它,心里实在没底,到时候中国逼它把钓鱼岛交出来,它丢不起那人,所以只能想一切办法拖慢中国的发展。我估计日本一定会死抗到底,中国更是别无选择,两国冷战不可避免。

台湾民进党政府是小丑,不值一提,就那点实力还想拖慢中国的发展,目的达不到,反而把自己的经济赔进去了。等国民党上台,应该会随大流承认中国崛起不可避免,以放弃台独为筹码,申请搭顺风车,台湾问题高风险期将成为历史。这个不是我们的问题,而是台湾政府的问题,它想害中国只能自取其辱,搞了五六年笑话一箩筐。中国政府先还紧张怕它真闹台独,拉开架势应对反而让台湾政府捞着了些东西,后来就任它闹,越闹笑话越大,什么废统,都成大笑话了。台独政府切香肠如果让它切完了那么中国政府错了,可明摆着是它越来越不好切靠玩文字游戏混,那只能是小丑一样。

美国比较矛盾。它不象日本和中国有太多利益冲突,和中国能合作的地方还多过冲突之处。它有退路,中国和它不是你死我活非得对抗,而且也相信中国不能把它怎么样。但是从长远战略上来看,中国是它全球独大统治地位最可能的挑战者,不得不防。所以政策会长期矛盾,一会要合作,一会要遏制。合作的一面不是为了迷惑中国领导人耍的花招,确实就是没中国不行,在经济领域更是如此。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很不好说。中国政府的政策是明确的,不去挑战美国的全球地位,但是手头加紧准备家伙,一边说服美国人接受中国崛起,增大美国政府作出全面遏制决策的难度。到底要怎么搞,得美国人自己吵出来,中国是两手准备。美国人本来说是靠和平演变把中国整完了算,所以说要“接触”,为此还对中国开放市场,幻想中国开放多些就民主革命大功告成。现在发现这一套不灵了,到底要怎么样实在没个准主意,确实就是没定,不是已经定了在蒙人。

现在回头来看,基本是正确的。但也可以感觉到,这些预测的有效期过了,只能说对于过去十年是准确的,再往后就不够看了。就拿台湾局势来说,国民党政府确实2008年重新上台了,但是2016年又要选举变天,之后的事需要重新观察了(本文并非要对台湾问题更新预测,因为其重要性下降,价值不大,而是说明预测有效期过了)。

此类预测如果能在十年内有效,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进行20或者30年这样的长期预测,变数就会太多。个人感觉10年是个不错的时间范围,既有相当长的时间,足以让决定性因素发挥作用产生明显的效果,如外贸高速成长这样的正反馈机制。如果时间再长,作用机制的背景就会被巨大的变化本身所改变,如中国外贸高速成长十余年后,市场占有率已经全球最高,虽然外贸产业竞争力仍然很强,但低速增长都很不易了。

本文对中国政治经济相关的10个问题进行预测,时间范围大致是2016-2026年。

1. 科技与军事实力大爆发

在科技与军事领域,中国已经迎来了历史最好的时期,会有爆发式的成长。这将是未来10年中国最好的消息。如果非常认同科技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可以认为这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事。

军事实力爆发的势头在3-4年前已经隐约体现。2011年初,四代机J20横空出世,对中国军迷是一个特别振奋的标志性事件。之后航母、舰载机、大运输机、高超音速飞行器等先进武器不断亮相。和之前的困难局面相比,军工领域可以说是气势如虹,好消息不断。未来10年延续并扩大这个好势头,军事实力爆发式成长,是可以预期的。

军事实力大爆发,关键是在先进武器研发上与美国堂堂正正地正面较量。以前差距太大,军迷们幻想中国从山洞里拿出秘密武器对抗美国的逼人攻势,在2000年时与台湾网民使劲讨论台海战争怎么攻防,这实际是底气严重不足。中国财力物力远比过去强得多,完成了关键研发,武器装备数量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增长,爆兵、种岛这样的动作,比其它国家要快得多。

以这种物质生产能力为基础,即使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也不会是中国的劣势,和过去苏联的军事发展模式根本不同。美国维持性的军费开支过于庞大,一年5000、6000亿美元,相当于世界其它国家的总和,占GDP比率远高于中国。相比之下中国军费开支的超常规发展是以整体实力的增长为基础,规模可控,更为有利。

更为基础,也更值得论述的,是中国科技实力的大爆发。

在学术科研领域,中国已经超过除了美国之外的所有发达国家,是世界排名第二的科研强国,超过传统的科研强国德国、日本、英国。这个结论对于学术界以外的人士,可能会一时难以相信。

早在2007年,中国每年发表的“期刊论文”总数就是世界第一了,主要是垃圾论文。但是到2015年,连续6年SCI论文总数世界第二,进入统计的论文质量要高一些了,虽然也免不了全球科研共同体共有的论文泡沫问题。最近2-3年的发展是,高水平论文的数量也上来了。

2014年12月,自然出版集团公布了2014年的“自然指数”统计结果,这个指数统计的是一流的论文。美国第一,18643。中国第二,5206。德国第三,4077。四到十位是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西班牙、瑞士、韩国。俄罗斯不在前十之中,从这个指数看并不是科研强国。再从这个指数的增速看(相比2013年),只有中国是年增14.9%高速增长。美国下降0.8%,其它国家要么下降,要么增个1-2%。而且中国的增长还在加速,到2015上半年的年度数据变为6318,增长率25%。仅就这个指数而言,中国可能五年就追上美国了。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和汤森路透搞了科研大数据挖掘,统计了2015年10个科学领域中100个热点前沿和49个新兴前沿的数据。美国在143个前沿中有核心论文,其中108个论文数排名第一。中国在82个前沿中有核心论文,其中16个论文数排名第一。英国、德国、日本分别在10个、8个、2个前沿中排名第一。

中国有很多大学与科研院所,其中不少水平较低,为了生存就大量炮制垃圾论文。但中国的一流院校,近年来论文水平突飞猛进,已经可以和美国二流大学相比了。从海归人员到国内大学找工作明显可以看出来,晚回来几年,情势就完全不同了,人才档次水涨船高。从大学科研人才看,中国已经过了青黄不接的年代,新一代年青人顶上来了。海归人员的水平越来越高,也有国外的专家学者来工作,自己培养的人才水平也不低。

和论文类似,专利申请数也是科研领域的重要数据。2012年中国申请发明专利数量超过美国跃居第一,连着几年增速10%。也是有垃圾专利的问题,但能说明一些趋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的PCT专利数,难度就高多了。2014年PCT专利数申请中国世界第三,增速18.7%,唯一两位数增长。

再看研发支出。2015年11月10日,教科文组织发布《2015年科学报告:面向2030》,其中说中国研发投资占全球20%,次于美国的28%,高于欧盟的19%和日本的10%。中国研发投资占GDP比例大约是2%,比例接近欧盟。GDP规模已经很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显然需要增大研发投资占比。中国研发投资在五年左右的时间超过美国不奇怪。

1999年杨振宁说:“以下的几个长远的因素是使得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能够有辉煌的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一个是需要有聪明的年轻人,有头脑做科学研究;第二是需要有重视纪律、重视忍耐心、重视勤奋的社会传统;第三要有决心;第四要有经济条件。……中国在20世纪里有前三者,到了21世纪我认为将四者具备,所以我对21世纪中国科技的发展是绝对乐观的。”

杨振宁这段话在当时困难的情势下,不太容易理解。现在应该可以很有信心地说,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没有什么秘密,条件不具备的时候觉得困难重重,怎么都不对。现在就什么条件都具备了,肯定能搞好。经济条件都不是瓶颈了,之前的经济大发展把总量做上来了。对于各类研发项目,只要能搞出来,钱不是问题,只是需要时间积累。从种种迹象来看,已经开始不断出成果有了相当的积累,又在持续投入,我认为有了一个正反馈加速度增长的机制,正如21世纪头10年对外贸易的超常增长。

2000年中国贸易总额4000多亿美元,比G7每个国家都少,但也有第二名德国的一半左右,有了一定规模了,只是和美国总额差距较大(只有四分之一)。经过20-30%的连年高速增长,贸易总额在2013年变为世界第一。这个机制的规律是:在一个已经不低的基础上,再来超常增长,就会是实力大爆发。正反馈是说,外贸发展顺利,产业聚集到中国,中国就更有实力去投资吃下更多的外贸产业,出口越大增长趋势越明显。

接下来10年中国科技实力的增长,不会有这么高的增速,也没有GDP、贸易总额这样特别直接的统计数据。但就各种指标看,10%以上的双位数增长应该是有的。而且现在科技实力的基础已经相当不错了,多个领域在国际上都是响当当的。在科技领域,重现一次外贸领域的正反馈加速度增长,是非常可能的,也是令人振奋的。

之前是政府主导,用其它产业赚到的钱,先不管短期回报投到各领域研发里,这也是中国的制度优势。正反馈机制的关键或者说转折点在于,科技投入产生了足够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有更多的钱去投入研发。十年前在外贸领域也有这样的转折点,以下是《都等着中国买单》中的节选:

如果对经济数据进行深一些的分析的话,会发现2005年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外贸顺差忽然没有预兆地从过去最高400亿美元一下突破到1000亿美元,详见下表。

年份__________2002__ 2003__ 2004__ 2005__ 2006

总顺差(亿美元)__304__ 255___ 321___ 1020__ 1650(估)

加工贸易顺差___ 577__ 788___ 1065__ 1426__ 1900(估)

外资占大头的加工贸易顺差非常稳定地年增长35%左右,这部分的经济模式变化不大。但是内资主导的一般贸易正在快速变化,一般贸易2005年出口增速大进口增速小,而在2004年是大额逆差,两下一合力,使得全年贸易顺差猛增三倍。粗略地看,这说明以中国自身工业力量为基础的贸易模式已经可以独力应对“出口换汇购买巨额原材料及关键技朮设备”的重担。在这之前的年头,中国主要靠拉外资发展加工贸易换取稀缺外汇,用这些外汇去购买技朮设备搞研发,增强内资实力。这个战略在2005年宣告完成历史史命,内资已经可以靠自身的力量实现外汇资金正循环。

这几年深圳以华为、腾讯等公司为代表,可以说已经走上了科技产业正反馈加速发展的道路,是很好的正面典型。从深圳看,中国科技产业正反馈加速发展机制的转折点可能已经到了。深圳的发展优势就是搞研发,这是非常突出的一点。深圳市2015年地税收入2276亿元增长32.9%,国税收入4147亿增长39%,而整个台湾财政收入才3700亿。深圳钱多得花不完,各种科技投入非常大方。深圳各种“科技公司”想办法写报告往科技上靠申请经费,但规模大了,货真价实的成绩也很多。

院校的科研大发展是基础,对实体经济真正起作用还得靠科技公司。中国社会炒作氛围太浮躁,中国科大微尺度国家实验室的王牌项目量子通讯,成了A股上市公司的炒作题材。但和中国很多事差不多,虽然看上去很乱,成绩也是巨大的。这些年中国科技公司的发展也是很给力的。

中国科技公司大发展的典型代表是互联网和通信领域,华为与BAT(百度、阿里、腾讯)。这个在世界上都是非常厉害的。十多年前,说起中国科技公司,我只能提华为一个。现在华为已经做到了行业第一,在多个领域发展势头强劲。全球十大互联网企业,中国3-4个,美国6-7个,其它国家一个都没有。IT革命,美国是领导者,中国是收益最大的。

看世界500强名单,发展中国家一般是矿业、通信、金融集团上榜,中国以前也是这样。现在500强数量世界第二了,主要也还是国企集团。但也有了一些和发展中国家企业不一样的,有强大“进攻性生产力”的公司。

以前我说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不一样的是,虽然落后,但是所有的领域都在追赶发达国家。现在有很多科技领域,中国已经不落后了,而是和发达国家正面竞争。

未来10年,中国经济的代表将不会是农民工和中低级产业,而是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数量世界最多的年青研发人才在科技公司努力工作,国家和时代提供了这样的整体发展环境。中国的舆论环境对此也是非常支持的,以前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理工科人才能够良性成长,不会象一些国家那样被贬称为“nerd”。中国理工科基础教育水平不错,在高考竞争的压力促进下,海量的科研人口基数对于国家发展非常关键。

中国人口数量众多、经济实力强大,有了科技与军事实力爆发成长的趋势,就不会停下来。一时的经济增长困难,或者一些社会问题,都不会影响这个趋势。在可以预见的各种情况下,科技研发与军事投入的增长都是有保证的。实际也花不了多少钱,总量够大就不是钱的事,固定资产投资都四五十万亿,要大二十多倍,不会缺这个钱。增长趋势主要是各种条件都具备了,人才跟上来了,也不会有政策争议,再怎么都会狠狠加大投入。所以我对科技与军事实力爆发成长的预测充满信心,看清楚这个趋势并不难。

各种国际国内的问题,特别混乱,很多事非常麻烦,任何时候都并非一片光明。之前10多年,解决问题的入手点是进出口贸易,以下是《中国的官办经济》节选:

在基础设施、消费、进出口贸易、引进技朮、产业升级等几大主题中,进出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要论“重要性”(其实都重要,比哪个更重要,是个要定标准的哲学问题),进出口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抓进出口贸易较容易入手,对其它几个主题都有促进作用,可谓“着一子而全活”。一些国家多年来的经验表明,进出口贸易搞得好,其它方面就不会差。如果下大本钱搞其它方面,进出口却表现不好,那么很可能是有问题难以持续的。

我们希望,科技与军事实力的大爆发也起到这样的作用。对中国来说,这是未来10年最值得高兴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

注:本节与科研相关的内容,相当多部分选自中科大风云学会会长袁岚峰(@中科大胡不归)《中国科技实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国》一文。更多细节可看原文。

http://www.guancha.cn/YuanLanFeng/2015_08_12_330260.shtml

2. 经济总量领先,增长率降低,发展心态转变

未来10年的经济增长率,我预测会是比较低的。但是以汇率计GDP总额还是会超过美国,应该在2025年左右实现。同时中国政府与民众对于发展的心态会有较大的转变,对于经济总量和增长率会更为淡定,不再追求高增长,更重视其它目标。

汇率GDP超美这个事,以前是不提的,热点是GDP超日。在2005年看起来超过日本都是遥远的事,有些预测是2030年。但在2010年出人意料地迅速实现了,2016年可能会是日本的三倍,发展速度确实令人震惊。主要是公众对汇率GDP超常增长的特性不了解。发展好的时候,汇率GDP增长率是四个作用的复合结果:实际GDP增长率、GDP平减指数(相当于考虑通胀)、本币升值、统计上调,会比每年报出来的GDP增长率高得多,可能四五年就翻倍了。

2006年,我的预测是2025年汇率GDP超过美国。后来GDP迅速超日,也有人提出了更为乐观的观点,如2020年汇率GDP超美。但是从最近两三年的情况看,不可能了,因为GDP增长率下降、通胀率下降、人民币停止升值,有统计上调也会有下调的,如东北的数据会下调。综合来看,还是2025年汇率GDP超美比较现实。当然IMF说,2014年购买力评价的GDP中国已经超过美国了,印度超过日本。从影响力和人的心态看,还是应该研究汇率GDP。

长期经济增长率,代表性的观点是林毅夫的“中国还有20年8%的高速增长期”。林毅夫关注长期经济增长,而非各种短期危机,是一大长处。他的论据是“和美国的人均收入差距”,中国是美国的五分之一。相当于日本1951年、新加坡1967年、台湾1975年、韩国1977年与美国的差距,它们后来都8-9%增长了20年。人均收入差距就是技术与产业水平的差距,下定决心去追,就有“后发优势”。

这个论断我认为有问题,原因是中国的人口规模和日新台韩有本质的不同。一方面,中国和美国的产业水平差距,没有人均收入表现得那么大,不少产业已经是和美国各有优势,后发优势比想象的小。另一方面,就算中国的一些产业水平发展不错,也不足以覆盖众多人口。不能这样和日新台韩简单类比。

中国已经实现了连续30年9-10%的高速增长,这是史无前例的。这个高速增长的最大动力我总结为“先发优势”:海量人口和全面追赶的国策,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在巨量基础上实现了高性价比。中国是第一个形成这种优势的,所以是“先发”,正反馈优势越来越大,世界各国无法竞争。有相当长时间是超高速增长,因为没有竞争对手,国际国内市场都是无穷无尽的一片蓝海。

现在这个“先发优势”还是存在的,仍然没有其它国家能和中国竞争。但是它的作用在衰减,因为产业持续多年不受限制地增长,产能过剩到了地球与中国意义上的市场极限。例如钢铁,中国生产效率并不低,但8亿吨钢这种年产量显然已经到顶了,它就变成了一个麻烦事。钢铁产业之前的高速增长,就是中国过去多年高速增长的力量之一。现在它碰到麻烦,要去产能,显然就会拖低潜在经济增长率。这种产能过剩的产业不少,不仅过去的高速增长不可能了,有些还是很大的麻烦。过去基于产业聚集高性价比“先发优势”的高速增长机制,其实在2012-2015年已经碰到了问题,未来10年能够发挥的作用不可高估。

但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是存在的,林毅夫的观察是对的,中国可以追赶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产业,这个差距虽然不是5倍这么大,但显然是存在的。以中国科技实力大爆发为基础,形成相当的“进攻性生产力”,在中国本土实践,在全球发起大规模攻势,这会是一个靠谱的长期发展动力。只是这个动力不会象之前的产业聚集高性价比这么猛,中国之前什么产业都要,规模容易上去。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一方面需要的高素质人口多,另一方面能够参与到这些产业的人口却相对少。这些产业成长起来对综合国力非常关键,但是体现在经济增长率上对中国这么大的规模不会太高。

总体来说,未来10年中国年增长率应该是6%左右,而不是8%。如果能实现6%都应该满意了。一方面规模比以前大多了,一方面长期增长动力在演变,潜在经济增长率下行是必然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6%这样相比过去较低的增长率,在国际上仍然是不错的,特别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但不会象过去那样总是世界第一,也许印度会经常报出高于中国的增长率,小国的增长率超过中国就更多了。

即使增长率下行,中国也可以在10年中经济总量超过美国,让世界慢慢接受中国是第一经济大国,这是必然的。而印度虽然经济增长率经常超过中国,但可能10年过后一算,和中国的差距反而更大了,如果经济增长动力不可靠,碰到危机卢比币值撑不住,以汇率计GDP会把经济增长成果吞掉。

再过几年,中国汇率计经济总量超过美国将是一个没有悬念的事。而经济总量又是综合国力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这会产生相当大于心理影响。奥巴马说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以后的美国总统再要这么说,就可能象是自我吹嘘了。

对于中国政府和民众来说,在超过美国成为定局之后,会有一种“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务”的心理,看待经济增长会更为淡定。就象对奥运金牌的追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达到了顶峰,金牌榜排名第一,超过美国不少。之后感觉就淡了,并不是太看重金牌总数,而是对影响力大的项目更为关注。

从实际经济运行来看,也没有必要追求经济增长高指标。以前追求8%经济增长率的一个说法是,就业需要,一个百分点相当于几百万的新增就业。但这个逻辑后来不成立了,情况比较复杂,增长率下行,但就业情况相对好。

以后中国政府和民众会更关注一些具体的事,如收入增长、环境保护、社会和谐、法制公平,对于GDP总量和增长率不那么追求了。因为高也高不上去,低也不会太低,超美不是问题。

之前有说法,中国政权合法性的基础是经济增长,我认为至少部分成立。靠增长靠发展解决问题,也是过去的成功经验。所以政府对经济增长率还是很看重,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就想方设法托住增长。这几年是这样的心态,保8不成就保7甚至保6,不断表示信心。为了一些指标,用种种硬上的办法去做得好看,这两年局部地区有这种迹象,做不上去爆出问题。

未来10年,中国整体对于增长的心态更为淡定之后,应该对经济波动更为自然地接受。低就低点,别的国家还更低,条件好的时候再做高点。对于一些危机,也不需要严防死守,会让其自然地爆出来。中国社会忍受力相对较好,增长这么多年成果是不错的,出现一些小乱子也属正常。人的适应力很厉害,股市亏那么多钱人都默默承受了,一些地区性的乱子就由当地承受下来,也就这么过下来了,可能也没多严重。

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一,或者说和美国缠斗几年后,世界看中国会是另一种眼光。中国会有各种问题,自己也承认,就象美国也是各种问题,多半比中国严重。但再怎么说,那也是中国与美国那个级别的问题,对其它国家综合国力总是压倒性的优势,有问题也不是一回事。《中国的官办经济》中提出了五个世界的划分,美国与中国各自单占一层,今后这个感觉会更为强烈。有这种对自身实力的自信,大国心态会明显上升,对于发展问题会从容淡定得多。

3. 国民心态自我定位剧烈转变

大约十年前开始有了“民工荒”的消息。当时的专家解读是,中国进入“刘易斯拐点”,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差不多了,人力资源供给不再是无穷尽。之后几年,民工工资迅速上涨,分行业翻了二、三倍不等,超过了一些城市白领。

这个事的意义很大,超过了“刘易斯拐点”的经济解释。农村人口出来打工,还是那些人,还有新增的新一代民工。并不是说,中国的劳动力不够了,总劳动人口一直在增加,直到2013年才达到顶峰。创造就业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民工工资上涨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的整体心态。之前太不正常,做那么辛苦的事,收入极低,吃苦耐劳过头了。

某些唱衰者认为,低收入、低人权的民工是中国最大的“竞争优势”,是“竞次”。没有道理说,中国需要这些民工这么认命地收一点钱就拼命操劳。民工薪资大幅上涨以后,中国的产业竞争力继续提升,国际贸易份额继续扩大。技术水平、产业链、基础设施、民众教育、政府能力,这些压倒性的优势已经足够。

真正的拐点,是新一代民工的自我定位带来的。他们受教育年限长,信息渠道多,不接受上一代民工的生存状态。在和资本家的工资博弈中,这种心态很容易就取得了胜利,因为国际国内资本家完全有足够的利润去让利。实际上并没有大规模的罢工涨薪运动,民工薪资上涨是比较自然平稳的。过程中有一些资本家抱怨,甚至有一些经济学家为之鼓吹,说劳动法太严了,工资上涨太快,竞争优势没有了,产业转移走,要崩溃。但这是反动的,既不合经济规律,也看低了中国人,是把中国定位成一个低级打工者。

国民的自我定位,对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而言,是影响最大的。和一些所谓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什么都比它们强,唯一的区别是,它们的国民自认“发达”,而中国民众自认是“发展中”。自认发达的,要较高的收入才肯干活,另一方面也敢于消费或者被迫高消费,资本家也把这当基本面了,经济活动都按此开展。自认发展中的,民众要求的工资低,涨点就满意了,大量资本家靠组织低档次的生产挣钱。

由于过去十多年发展太快,中国经济实力大幅领先国民心态。民工心态的迅速转变是因为对比实在太极端,经济成长这么多,民工待遇再不上来就太不象话了。从国家整体来说,国民心态有很大向上定位的空间。

很多老百姓跑到境外旅游就发现,这些地方怎么这么破,甚至一些发达地区也就那样。首当其冲的就是香港台湾,要维持对大陆的优越感,只能依靠媒体谎言了。论硬的经济实力,中国大陆已经非常强了,要有与之相配的国民自我定位。

如果去问一些90后00后的小孩,他们从小生活条件就不差,也不觉得中国科技落后,认为中国是和美英德日一个级别的技术强国。发展中国家就不要提了,没法和中国比。这其实才是正常的国民心态,并非自高自大。反而是很多年纪大几辈的人,自我贬低倾向很严重。

民众一方面用发达国家的标准要求中国,有时甚至是地球上没有的理想国的标准,另一方面自己又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民心态,这很不正常。这并非无关紧要的心理活动,会对经济活动产生实质影响。最重要的,是对人的价值的评估,也包括对自身价值的评估。人会变成自己想成为的人,国家也是如此。

香港人、台湾人、外国人跑到内地来,就开个高薪,自己人就开低薪,能力多半还高些,这没有道理。如果自我认同够高,当然就会一视同仁。自身认同低了,对经济活动的要求就低,伪劣产品生产出来就卖出去了,市场还觉得中国就只能这样。有时又转向另一个极端,用世界最多的大钱,追逐欧美日的品牌产品。

接下来的十年,国民心态自我定位会有一个剧烈的转变。经济增长率下降或者一时的经济困难,都不会影响这个转变,之前的自我定位太低了。心态的剧烈转变一方面是因为发展在持续,更重要的可能还是人的世代更替。一代人和一代人的心态差别是非常大的。思想转变慢的老一辈,影响力慢慢减小,新新人类走上舞台。

整个社会,整个经济体系,都要去适应这种心态转变。可能有些人还会说,低级产业转移到别的国家去了,竞争力下降,大事不好。可是说这话的人,准备让自己的小孩继续干这些低级产业么?别人的小孩凭什么就要去做?

对于发展经济,特别是象中国这样生产力很强大的国家来说,需求其实是最重要的。最大的需求不是靠全球,而是来自自我定位转变。都象老年人那样节省着过,经济就没法发展了。认为自己科技落后,自我定位成一个落后国家,既不敢投入资金去发展生产力,也没有需求。有很多落后国家如印度,还靠大量人力肩抗手提运货,其实心态一变,人不肯低价干这种活了,就会改用货车、小电动之类的先进工具了,经济模式就变了。自我定位低,机会来了也不敢成功,没有决心。年青的阳光世代信心足,敢于拼搏,敢于成功,最后也就成功了。

十年后,预计中国的国民自我定位会初步完成。中国人会形成共识,要成为先进国家,象先进国家的国民一样生活,有一些具体的目标,为之努力。这不是远大理想,不是宣传,而是一种普通民众都有的生活态度。

这种自我定位非常重要。韩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70年代韩国下定了决心,要把一些先进产业做好,整个国家就为之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敬佩的,虽然有时表现出来是一种偏执。香港台湾近年来表现很差,重要原因是社会自我定位失败,不知道要发展成什么样,麻木地奔忙挣钱或者过点小日子,资本家与社会精英方向错误。

之前在政府宣传里,也是有定位的,但多少有点苦大仇深,有时还低调得象是妄自菲薄了。有时一些做法就会与国民自我定位冲突。如把本国人的地位定得低,作风媚外,有些产业不肯放弃。自我定位的问题解决了,一些决心就容易下了。

中国人在世界上比较努力,智商也是最高的。如果有了正确的发展方向,齐心合力为之努力,实现一个高标准的全民生活水平完全应该。随着自我定位的不断提升,发展方向也是要调整的。之前的发展方向是穷怕了,什么产业都要,什么着数都上,产业工人收入低还当成优势。虽然后来政府也说了要科学发展,但还需要全社会提高自我定位以后,才能够真正形成社会共识。有了共识,一些必须付出代价的改革才好推下去。

有些落后地区的居民,自我定位太低。一些维族人口,自我定位走向邪路。而香港台湾这样的,自我定位也成问题。这些情况,扶贫、发展、统战,都不好办。与其费尽心机去做这些事,不如攻心为上。整个国家国民心态剧烈转变,其影响力自然会散发出去,对全社会产生巨大的心理效应,不想转变的人,也会被自然地拖进来,被动接受。这个巨大的力量,刚刚开始展现,未来10年会更加明显。

4.“官办经济”转向新型政治文明、商业文明

《中国的官办经济》将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的路线定义为“官办经济”,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中央与地方政府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直接参与经济。具体的理解还是需要看原文,政治经济都涉及,比较复杂,一两句话说不清。过去10多年,这个发展路线取得了令人震惊极其巨大的经济成就,这个意义上是很成功的。

但是近年来一些事情的发展,出乎我的意料。官办经济的运行碰到了两个巨大的本质问题。这并非是指产能过剩、增长率下滑这样的经济问题,这些只是运行中的困难,不是本质问题。

有两个重要的相关事件,第一个是刘志军、薄熙来、周永康、令计划等人出的事。第二个是18大以后,中共中央以习近平、王歧山为首发起的声势浩大的反腐败运动。这两个问题有关联,都震动了官场,但意义显然不是单纯的反腐败。王立军出走美领馆,令计划的阴谋,都相当令人震惊。这些事件,对官办经济的运行机制有本质的冲击。两个本质问题,一是中共自身的核心运行机制,二是官商结合的经济运行微观机制。

改革开放初期出了不少大事件,两任总书记下台。相关的人物其实立场与性格特点比较鲜明,冲突虽然剧烈,解读却不算困难。近年来的政治事件,却显得信息缺乏,需要身处特殊的信息圈子,才可能了解内情。这种情况有时令人十分困惑。我认为原因是,80年代的政治冲突,可以说是路线斗争,各方会表明自己的立场,上台下台都与此关联,信息是公开的。而近来的政治事件,公布出来是腐败,也确实是有证据,但实际是什么问题却不好说。

《中国的官办经济》中写了邓小平人事上的“三大奇招”(朱镕基、胡锦涛、核心论):

这几个都是绝招,解决了共产党最高层二十年内的稳定问题,将可能的高层政治冲突完全消于无形之中,端的了得。这一段时期共产党的人事安排接连让外界跌破眼镜无从猜想,但接下来的二十年成为共产党高层人事最稳定的时期,从现在来看已无任何悬念。

邓小平作出安排后,也确实是20年稳定没有事。但还是有问题,最高层的人事安排,到底是什么制度什么说法,其实是没有说清的。也不是说就要乱,这不可能,而是没有一个清晰的众人内心里普遍接受的方法。如接班制度,如果还是按过去的形式,用年龄与级别卡位,能否取得共识是个问题。接下来的19大怎么开就是个问题,相信现在还是处于非常混沌的状态。

由于信息的缺乏,我们难于精准分析。即使有信息,也不一定行,谁说得清。我预测可能会是某种形式的党内民主,而且是倒逼性质的,到时必须作出决定。这可能会是新型政治文明的开端。当然这个实在太模糊。

我个人的期望是,政治问题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应该是短期的,而非路线斗争式的长期影响。如果全社会有了舆论与实际运行的趋势,如上节的自我定位转变,那么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也要顺应这个趋势。这也是现代社会的特征,全社会的共识最重要,形式上的民主并不关键。

中国共产党要解决自身的组织问题,这个问题比较模糊。但是经济运行微观机制中官商勾结的问题,已经是非常明显了,矛盾冲突已经爆发出来了,演变成了18大以来的大反腐。一种解读是,大反腐是为了稳固领导权,应该是有这样的因素。我的观察,还是官办经济搞出来的商业模式恶性发展,没有想到变成这个样子。

《中国的官办经济》中对于官员们搞经济的期望是这样的:

出于现实考虑,我对官员的最低期望是,要懂现代经济,另外要聪明地捞,不要捞得太过分搞得民愤极大。懂现代经济的官员应该越来越多,冒大危险瞎捞的官员应该越来越少。中央高层应该有办法实现这个正循环。从利益集团的角度来说,清除出不会搞经济还乱贪的笨人有助于官僚集团的长治久安,也能够得到广大官僚的理解,阻力不会太大。只要不搞那种把官员们全都革命掉的激进动作,政治稳定是可以保证的。

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腐败官员不是“聪明地捞”,一段时间以来,可以说是肆无忌惮。经济发展的成果越多,贪得越狠。希望官员们捞差不多了收手,是一种理想主义。人性就是这样,没有制约就恶性发展。实际上已经把整个社会都卷进去了,官场商场上乌烟瘴气。有抱负的官员都得用一些邪行的招数推进项目。两个军委副主席都出了大问题,实在令人震惊,没有想到会这么可怕。发展成这个样子,是官场风气出了大问题,腐败官员们团伙行动,以腐败扩大化的形势消除风险。他们不认为是“冒大危险瞎捞”,而是基于自己了解的内情,各种山头往上靠,最高层都有人在圈子里,认为风险不大。

如果说腐败恶性发展还是可以想象的,那么大反腐运动就真的是出人意料了,没想到搞到这么大规模。我认为这是习王的个人选择,有一定的偶然性。

从短期效应看,过去在利益驱动下的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是卡壳了。经济增长率下滑有不少这个因素。用权力推动经济运行,从中获取巨额收益,发展是会很快。如果不能从中获益,甚至有风险了,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可能就不存在了。没人去做实事,改革也好发展也好,就浮于表面了。这是官办经济运行到现在,碰到的大问题。

无论是理论、实践上,还是民心、道义上,显然都应该支持反腐运动。为此影响一些短期经济指标不用在乎。只是我们很难说清楚,未来会如何发展。大反腐会演变成什么格局,如何收场,都说不好。19大开成什么样,谁也说不定。但过去几年那种恶性发展,肯定不是我们想要的商业文明。就算和政府官员腐败互动赚到大钱的人,多半也不希望这种局面继续,累得很。

和国民的自我定位类似的是,社会应该有这样的原则:如果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就应该为之努力。这不是心灵鸡汤,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选择。个人不应该一方面讨厌某个环境,又在其中麻木地捞取利益。官员们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不能只靠反腐败约束政府。社会环境是全民的事,不仅是政府要去管。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这种意识形态的建设来上层次。专家、学者、律师、职业人士,都能起到正面作用,而不是被卷进去同流合污。全社会应该一起努力来形成新的商业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就是有很多人出来做这些正义的事业,形成一股力量。共产党内有人出来大反腐,社会上也应该有这样的气氛。

美国历史上经济大发展后,腐败很严重,但是社会上也有正义力量出来了。虽然我们说资本家是把腐败正常化隐蔽化了,但毕竟比第三世界国家那种严重腐败好多了。希望中国也有这样的发展轨迹。

本节的内容很难说是一种预测,因为实在看不太清楚。但是对国家发展这是很重要的,不能坐等预测实现,而是要为之努力。一个国家民族能发展成什么样,是由每个人的选择决定的。

(待续)

通宝推:明镜惊鸿,不远攸高,桥上,
家园 陈经还相信官办经济?

那些僵尸国企怎么办?

家园 日本一点都不着急

等着美联储加息呢。

家园 同求分享
家园 Cooper ball。
家园 接续原文!

5. 文化弱势转强势

从几百上千年的时长看,经济与军事一时的强盛,还不如文化流传的影响力大。现代科技兴起以后,对全球文明的影响力可能还超过了文化。新世纪以来,中国科技和经济落后的局面得到了大幅改善,文化方面更为弱势一些。当然改开以来,文化繁荣程度也有显著成长。如果画一条经济增长曲线,再画一个文化增长曲线,过去十年的某个时间点可能是两个曲线落差最大的一个时期,但是转折点也已经过了。今后十年,长期经济增长率下滑,但是文化会更为繁荣。

从经济意义上说,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已经碰到了一些内在矛盾。少数富人树立的生活标准,在全球都算是很高了,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不应该成为国民的生活目标,也不可能实现。再进一步说,对于普通人而言,努力奋斗出人头地实现“人生价值”,并不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方式,成功机会并不大。如果硬要去物质文明上死拼,国民会比较累,就算一时发展不错,最后也是死路一条。从幼儿园开始,一路争夺各种稀缺资源,广大老百姓其实不希望这么过。

相对来说,精神文明的发展空间可以说是无限的,人民群众的需求非常大。文化产业可以说是一片蓝海,市场无穷无尽。以中国海量的人口为基础,在文化上做出一点成绩,就能够迅速在市场上取得极大回报,是非常好的发展阶段。

足球、音乐、影视,这是我认为最为重要的三个全球流行的文化产业。欧洲的足球文化全球最强,比美国强得多,是欧洲的核心文化。足球的魅力在于,它是一种艺术成分很高的体育运动,能够吸引很多人。过去十年,可以说是中国足球最为惨淡的十年,连续四次世界杯连亚洲十强赛都打不上,只有恒大两次亚冠提了气。

足球产业的投入是货真价实地上来了,远超日韩,中国转会市场已经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市场,国内球员价格极度虚高。中国对足球的兴趣远大于美国,经济实力又远高于其它国家,才造成了这种反差。一旦国家男足战绩取得突破,一定会成为足球文化大国,可能是欧洲以外唯一可以与欧洲五大联赛相抗的市场。至少对于巴西球员来说,当打之年到中国来踢并不是笑话。习近平对于足球的爱好顺应了这个趋势,但不是最关键因素,还是因为中国人爱看足球。

中国足球水平低的原因,主要是全民心态,小孩都搞学习去了,踢球人数太少。奥运金牌多,是因为中国有培养机制,外国的专业竞争者少数不多。但是外国踢球的人数要多得多。其实和以前农民种地一样,并不需要那么多农民种地,也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不需要所有的小孩都去考试竞争,就有足够的科技人口了。

电影市场这几年是爆发增长。票房超过美国可能要三年,乐观的人认为2016年就能超过。这么大的一个市场,会产生可怕的效应。美国电影公司就不拍反华片了,有事没事放些中国元素。主要还是票房上来了,质量上并没有显著的进步。电视剧质量要好些,经典连续剧感觉要比电影多些。

包括音乐市场,超女、好声音等综艺节目搞得不错。之前是从港台输入音乐、影视文化,文化相当弱势。现在这个局面已经不存在了,港台只有一些老牌艺人在活跃,新人总出不来,也不太可能出来了。其实之前港台的“强势”有些夸张,很多歌曲是抄日本的。港台经济衰落、文化衰落,都有政治因素,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错了,什么都完蛋。文化发展需要广阔的空间,窝在香港台湾那种小地方,心灵不开放,只会越来越下流。正道是加入整个大陆市场,之前港台文化其实就有这种情怀,所以能够在全中国流行开。

不管穷富,听的是同一首歌,看的都是同一个片,追的是同一场球。把这些产业发展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国民的精神状态影响很大。

中国的文化体制还是有问题,官方缺少自信。美国这方面很厉害,很突出的一点是,敢于自黑。很多美国影视作品,深挖体制问题,各种正反面人物体现人性的复杂。如果中国可以做到象美国这样自信,光重庆事件能拍出多大的场面?

当然一代人和一代人的思维会不同,总是向更为自信的方向发展。例如封网,以前以为是防和平演变,其实已经不需要了,实际限制了自己的战斗力。公知都不好混了,外国人跑来会摸不着头脑。海量中国网民杀到境外,是一股非常巨大的力量。

过去多年,都是境外影响中国大陆的文化,主动被动输入,产生了一批从内心里就崇拜西方的小资。不少人并非政治上有什么观点,主要是文化上受影响比较大。很多人从政治上发现西方的问题,从而从这种文化崇拜中解放出来,底气并不足。最根本的还是需要本土的文化繁荣。这方面离日本差距都不小,港台崇日更多是一种文化现象。如果能够搞出一些流行全球的大片、连续剧、流行歌曲,介绍中国的价值观,会比报纸宣传要强多了。

中国文化在全球算是非常独特的,中文和拼音文字特性差异很大。再加上中国大陆和周边国家的意识形态差异,世界其实不太知道中国的文化发展怎么回事。虽然说是开放,只有经济交流是双向的,但是文化交流不是。中国人了解外国更多,懂英语的中国人远远多于懂汉语的外国人。今后十年这种情况会有变化。意识形态差异会逐渐淡化,关心的问题其实差不多。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大发展,文字障碍会减少,之前真有大批学者认为汉字拖累发展要废除,后来电脑技术轻松解决了问题。中国经济实力强,人口多,一些文化产品在世界上有竞争力是很正常的事。例如在网络文化上,中文世界的精彩并不比英语世界差。

现在主要还是经济实力上来了,还没有特别厉害的文化突破,象《三体》这样得到世界科幻大奖的重量级文化产品还不多。十年后还无法在全球实现很大的突破,但我们会看到从弱转强的趋势。例如对港台的文化会有显著影响,在亚洲文化影响力大增。从文化输入变成输出,和国民的自我定位相辅相成,对西方的文化崇拜显著减弱。

6. 中国成为国际经济发展动力中心

中国发展起点较低,虽然高速增长多年,主要还是求生存谋发展,是内部行为。心态是内向的,自己闷头发展,搞好自己的事都不容易,世界上的事不关我事。实践上由于路径限制,又必须靠外向型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生意做到了全世界,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这实际上有相当大的反差。

不是说中国不关心世界大事,信息是知道的,说开放不是假的。但是对于自身的力量没有自信,所以就“闷声发大财”,这也是阶段性的正确选择,邓小平定的计。但是都20多年了,情况肯定变了。世界各国有识之士其实早就知道中国牛逼大发了,希望中国出来搞大事。这个趋势是板上钉钉确定无疑的,大势已经在这了,问题就是具体怎么干。中国内部已经不再闷头发展了,虽然没有明确这么说。当初也没有明确说政策就是不出头,只是做起事来大家都知道。这次的转变,也不会大张旗鼓地说就是要出去搞搞大,也是这么一件件事情做出来。

表面上看象是习近平雄心勃勃放出了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大招,但并非领导人个人的趣向,总是要面对这些问题的。一带一路或者亚投行,从设想到架构上看还不错,成效要看具体操作。但这不是关键,没这几个设想会有另外几个设想。就算哪怕干得不好,比如金砖银行倒了,也会再另搞一个。

从经济意义上来说,中国之前的发展路径,是和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存在一个由G7控制的全球商业网络,全球产业分工中,低价值的部分由发展中国家竞争。中国在竞争中迅速胜出,结束了这种低级游戏。由于中国是独立自主的,虽然在全球经济分工中地位还不高,但G7对全球经济的控制迅速减弱。

中国的影响增强,最大的效应是新世纪开始延续十多年的商品期货牛市。世界各地的发展中国普遍增长率上升,远高于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爆发成长,以及发展中国家资源经济的成长,从G7手中抢了约20%的世界经济份额,G7的份额降到了50%以下。

但这个事中国肯定是被动的,不可能主动去把商品期货炒高。近一两年商品期货价格崩溃,也不是中国弄的。中国需求最大,但没有主动操作的动作。搞国家储备都是被动防御。心态上、经验上都不够。

实践证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打交道,是没有好果子吃的。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自己不争气,发达国家也没安好心。有事制裁甚至动武,没事不等价交换剥削,遭了灾被落井下石。还有商品期货周期、美元周期这种搞不太懂的东西,弄得水深火热、沸反盈天。

中国比发展中国家要好不少。动武就不说了,经济制裁都早不怕了,互相捆绑。国家大人口多,多年发展后本钱厚、家底足,碰上事有底气。国民心态还是积极向上,没有自甘堕落或者傲骄的臭毛病。自保肯定有余,还有力量外出搞事。而且发展到一定阶段了,必须主动出去操作了。

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甚至某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以前模式比较单一。就做个生意拉倒,商品竞争力强大额顺差不是问题,能买点啥就买点,多半是原材料了,效果是堆积外汇储备。贸易规则、货币都是人家弄出来的。

其实早几年就能看出来了,这么干发展空间不够。商品期货价格高时似乎还顺利,过剩崩盘了,不少国家就危机了。一危机很多事就没法搞了,风险太大。但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危机,其实是中国的机会,需要的动作就是真出去搞大事。

从原理上来说,是可以搞一些互惠互利的经济循环。基于比较优势,贸易原教旨主义,再差的贸易也好过不发展。麻烦在于会卡住,你怕亏我也怕亏,没钱没信用没条件,就搞不起来了。如果不主动操作,就等于听天由命,情况好就搞搞,不好就拉倒。

世界各国多半搞了劣质民主,基本完蛋不可能主动了。不管对方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对于中国来说,肯定要把主动的责任担起来,不然就搞不下去了。中国有主动操作的能力,运作机制、财力、技术等等都足够了。放眼全世界,再没有别人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会成为国际经济发展动力中心。

这不是说中国经济增长拉动全球增长,这是以前的事。以后增长率下降,这个拉动力还会下降,如不能指望中国因素让商品期货牛市再起。主要是心态上的转变,中国自己在转变,要主动出去操作,别的国家也会转,这个趋势很明显。别的国家和中国合作,增长率超过中国,都是正常的。

虽然说一带一路之类的事,会有很多麻烦,出乱子亏钱,肯定会有。但是互惠互利的事,搞下去是自然的,搞破坏才是逆潮流而动。这也不是多难想通的事,和中国一起搞事,搞完了大家都受惠,不需要什么大道理。亚投行那么多国家来不是拿钱买的,是人家自己看到了前景。

在全球搞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杀手级的竞争力。靠这一招,就可以主动出击了。以前是需要拿原材料换,但可以想得更长远一些,巨额贷款也是可以的。基础设施好了,所有人都受益,想从合作中赚更多的钱也有了基础。这可以说是下一个十年乃至更长时期,到国际上发展的最大抓手。别的也不用扯太多了,就看中国会在全球接到多少基础设施项目就行了。

有一种思潮,说中国搞中低级制造业,优势是基础设施。如果帮人家建好了,自己就没优势了,所以不能帮对方搞基建。主要是印度和越南,其它国家好象看上去都没戏。越南发展势头不错,成了三星的生产基地,中国也有一些老板跑到越南去帮它完善产业链。世界各国的危机消息中,印度还算过得去,莫迪拉开了架势。哪怕是印度越南,也是可以帮它们搞基建。这两个国家和中国的发展雄心是不同的,不是竞争关系。难道中国以后还打算和这些不争气的发展中国家竞争?

中国可以放弃一些产业了,国内人不愿意干的,交给别国去干正好。下一代不愿意干的,迟早要转出去。有些地区会觉得穷还想要,能解决就业,都是一时之计。要么上机器,要么转移出去。工资太低的产业留着没有意义,主动去掉都是可以的。年青人天天打游戏是一种活法,比在工厂里干简单组装活要好。其实人的心态变了,就不想干低层次的活了,社会也能调整过来,总有新的产业出来。如果说中国经济连这也做不到,那发展也没什么意义了。以前要靠底层劳动人民辛苦赚钱,今后再怎么也得靠技术员了,不然这么多人白读这么多年数理化了。

未来10年,国际上还是会感觉美国势力大,文化影响力大。不过想发展,就需要找中国合作,会成为潮流。以前中国的意义可能只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发展样板,但太难学学不了。一旦国际合作路线跑通了,出了大的成效,那影响就大了。

美国搞TPP对抗,或者人民币国际化之类的事,都是具体的操作。美国高科技产业又搞出厉害的东西,都有可能。只是对世界大多数国家,在高科技上找出路更加不可想象,还是和中国合作更加可行。中国的发展路线学不了,但是发展成就可以让全球共享。

7. 国际政治形象转变

二战后,蒋介石混成了“四巨头”,当上了五常。这是因为中国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实力其实别人瞧不上,要靠罗斯福抬举。这个时期中国就没个战胜国的样,既没有实力,也没有意识形态。

毛泽东时代综合实力也还是不行,但是斗争精神很强大,战斗力上来了。帝国主义看着很头疼,国际上比较硬气,不是反美就是反苏,支持这个反对那个,非常有立场。有段时间有搞全球革命的架势,在周边国家有操作,全球革命爱好者来交流过。国际上承认中国的实力,也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印象很深。最后搞不下去了,解决不了发展问题。

到了改开以后,就和平与发展,韬光养晦,万事不出头,变成另一个极端。很低调谦虚,搞了一些处世原则。国际上没有什么态度,事情来了就要和平要冷静,大家做生意。时间长了,就成习惯了。发展了三十多年,实力是真有了,意识形态其实也是有的。但是国际上很糊涂,不知道中国怎么想的,憋大招这么多年了,到底要搞什么?自己人都不是太明白。

国际上不会认为中国要搞世界大战。但是世界上的事很复杂,不可能所有国家都坐下来老实和平发展。在总体和平发展的大趋势里,免不了会有些冲突,有时规模还不小。中国要外向发展,要到全球搞基建,成为国际经济动力中心,就必须应对这些麻烦。不出事能发展,出了事就收摊走人,不能这样碰运气,多了受不了。

从心态上来说,中国其实和西方发达国家类似。自认为是强国,弱的时候会以强国为奋斗目标。发展了这么多年,中国对很多事情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看法,和西方那一套不一样。

从趋势上看,会越来越清楚地表明立场,理直气壮地宣扬自己的意识形态,扔掉一些过时的原则。最直接的是“不干涉内政”,这无非是个说法。如果既看不惯,又对中国不利,中国又有理,想办法去干涉很正常。武力威慑也是个正常的事。

还有民主自由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中国人算是抗过来了,不会再幼稚。在国际上完全可以把道理说清楚,发展出更先进更有说服力更普世的意识形态。

光靠双赢合作互惠理念是不行的,甚至中国单方面让利都不行。有意识形态的认同,事半功倍。要有对付敌对分子的能力,让人更有信心。

未来10年中国对外战争肯定不会有,没有可能。但是威慑会走上舞台,如在冲突地区展示战略能力,象派船到钓鱼岛一样,经常出去走走。经济方面,合作双赢,敌对要惩罚制裁。规模不会搞大,但是作风会转变。包括对港台都是如此。国际上会比较容易地接受中国的转变,有这个实力,就能做相应的事,又不是要搞全球革命。

中国在国际上总是没有合适的姿态,形象被异化。以前和一些国家反目成仇。语言相通的港台让了那么多利,还搞得离心离德。主要是坏的教训,总体来说不正常。要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几个方面,自己感觉能融汇贯通了,才能比较顺地找到感觉。

其实维护自己利益这种事,实力到了都是理直气壮地做,不需要太复杂,人家缩回去了就这样了。对大国来说,这是简单的事。真正觉得比较大气的,是去主导一些全球大事。如果搞定了一些大事,维护自己的利益就更不用说了。如果真让不少发展中国看到了发展的希望,还怕没有朋友?

未来10年,会开始有转变,但还是属于找感觉,不会一下就很成熟了。转变会是倒逼性质的,出了事需要去应付。比如日本在钓鱼岛搞动作,中国这边就搞更大的动作。在某国的投资有风险,不得不去影响其政局。有了先例,就会形成惯例。十年过去,会发现中国积极地参与很多国际事务。

军事斗争只是一种手段,主要还是积极的心态。以前所谓的“外交斗争”,就是为了台湾事务之类的破事,见谁都提一下,显得只顾自己的小圈子的事,也没有什么意义。积极地参与到全球各种大事,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这是更为正常的姿态。时间一长,会真正有全球大国的感觉。

8. 全国城市布局基本确定

2015年12月底,中央开了一次“城市工作会议”,是37年来第一次。最后会议公布的全文比较泛,城市要宜居,要可持续发展等等,引起的舆论关注不大。

其实城市的发展是和经济发展关系最直接的。主要的经济活动和增长发生在城市。经济结构的具体变化,也主要体现在城市内部以及城市之间的格局变动上。同时还有一个一直存在的趋势,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在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都一直成立。农村人口分散,只会有简单的经济结构,虽然地方大历史上承载了更多的人口,但人心理上会向往城市生活。

主要的问题不是农村和城市间人口迁移,农村人口就算绝大多数迁到城镇,也是可行的。如果农业生产能解决,城市装下10多亿人完全可以,集中居住效率还更高。问题是全国那么多城市,区位不同,发展差异会很大,存在激烈的竞争。

过去十多年的发展,地区差距就明显拉得更大。2003年我在《经济版图中的发展中国家》中有这样的预测:

我认为意义更大的是,中国有强有力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带,后续的城市群还在跟上来。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靠山都是城市带,美国两个,日本一个,欧洲一个。一个城市带就抵整个中国还多了,地盘就那么一些。这是我认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原则之一,搞城市带产业聚集,而不是全国撒胡椒面。现在有希望成为世界级城市带的只有中国这三个,珠三角与长三角希望更大一些。

。。。

我可以断言,以后中国的内部也是类似全球的格局。几个城市带再加上几个次级城市群,就是中国的发达国家,生产生活模式也类似于发达国家。其余地区就是发展中国家,仍然落后。总量上,人均GDP可能三四千美元,不能算发达国家。但是国家行为与发达国家类似。我觉得这个内部格局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接受的。这符合经济发展的聚集原则,追赶战略必须如此。发达国家可以做到从地区意义上均贫富,中国相当长时间内没有这个可能。

三个大城市带出现了京沪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其它地区没有。明显表现出来是房价,背后是产业和工资水平,综合来说就是人的心理感觉。人群的心理,最大的效应是人口流入和流出。从经济角度看中国有“产业聚集”,人口也在聚集。发展中国家,以及一些发达国家都这样,人口向中心城市聚集,越搞越大。人口聚集程度和京沪可以相比的城市,世界上还有多个,穷富都有。

人口向中心城市聚集是一种自然趋势,并不是说中国经济发展好才这样,发展得一般也会如此,甚至更严重。很多国家全国就一个大城市,人口和经济总量占比极大。这是因为人口越是聚集,经济形态就越复杂,工作机会更多,全国发展得差,反而更要去大城市。但少数中心城市的单边发展,搞过头了会出各种问题,高房价都不算事了。

以前不会去考虑这些问题,因为一线城市都还没发展起来。但是发展十多年以后,事情不一样了。中国经济实力巨幅成长,有条件去考虑整体的发展,不仅是中心城市。只有中国出现了全国各地成百上千个城市热火朝天疯狂发展的景象。一线城市率先发展起来了,不代表其它城市衰落了,而是整体发展太快了。过去十多年,明显衰落的城市,只有香港自己作死这一个。

全国城市疯狂发展的劲头,我在《大投资》中进行了描述。

大投资不是小打小闹搞拉大旗扯虎皮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气魄宏大地建设“新区”。滨海滨湖滨江新区、东南西北新区,搞好了直接就是“建成区”,城市规模2倍起、4倍不算多、6倍常见。不是零散的公路、铁路、地铁建设,是整个未来新城、整个省、全国统一规划的高标准快速大交通系统,世界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系统。不是搂草打兔子地招商引资,是有目地有选择有配套的产业大规划。不是引进外资讨好真假洋人,是内部操作、自主规划、推进。

这个发展势头是早就起来了,每个城市都对未来进行了美好畅想,规划都就高不就低。不少省级城市都有了国际级的规划,二级三级跳。这实际是一种不服气。你地铁高铁大机场,我也全都有,地皮还比你大,我也要当国际大城市。地级市也敢想区域中心,各种规划都不客气。这是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太给力了,可以大规模从架子上提升城市档次二三个级别。当时我观察描述了这个现象,从精神上肯定各地大发展的劲头,但并没有说明会如何发展。

个别城市这么想还好说,如果全国城市都在做这种“连升三级”的美梦,问题就大了。城市发展主要还是看人气,配套的基础设施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中反而是容易的环节。如果搞来搞去,要靠传销拉人气,那跨越式发展就无从提起了。发展主要还是要靠产业,要看人口流入,需要行业精英来贡献力量。事实上就是全方位的人口争夺战,要争人口数量,也要争质量。

如果一个城市想当国际级大城市,问题的关键不是国际级的基础设施,而是相当数量的国际水平的人才。如果只有你有能力建起配套的基础设施,那会是一个大优势,正如中国整体上在世界上一枝独秀,全世界都来参与中国的发展。但是中国那几十个雄心勃勃的城市,基础设施能力都合格,就得进行全方位的厮杀。

可以断定,不可能所有城市都按自己的美好规划发展,甚至大多数都做不到,真正能跨越式发展超过对手的,只会是不多一些抓住了发展机遇的城市。这个时间窗口,应该就是接下来十年。十年过去,哪些城市有希望实现规划中的跨越式发展,基本就清楚了,没戏的城市也只有接受事实,不会再有心气了。不管规划是国际级城市,还是地区中心,都要接受时间的检验,少数成功,多数不成。

现在的几个一线城市,已经可以说是世界级大都市了,生活和产业发展水平在世界上完全站得住。还会有几个城市发展起来,但也不可能一大堆,名额有限。就算以后中国经济又扩大了地盘,优势产业也不会太多,分到几个城市都不够。比如成都和重庆可能在竞争一个名额,虽然十年后不会就达成目标了,但能够看出谁更有希望,另一个没戏。

除了一线城市名额竞争,还有各种层级低一些的区域中心城市名额竞争,全国到处都是战场。十年后基本会有结果了。到时不需要宣传,看产业和人口流动趋势就清楚了。十年中还会有机会,当地政府与民众,努力就能抓住各种机会,有很多关键时刻。但再过十年,就会基本定局,人的心气可能都没有了。

在竞争中落后,也不是多可怕的事,各地城市还是或多或少有发展。正如过去十多年,虽然一二三线城市拉开了差距,但所有城市都是小汽车遍地跑。十年后香港的衰落会更为明显,生活水平和经济总量会落后于内地一堆城市。衰落这么明显的内地城市可能会是因为资源枯竭之类的特殊因素。

对于产业以及相关的个人,观察城市之间的竞争态势还是很重要的。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各地区、各级城市之间的差距,是会拉大还是缩小?如果经济高速增长,差距的自然趋势是拉大,因为领先者会利用优势扩大地盘,向落后地区抢人抢钱,人才也愿意到更能发挥自身能力的地方去。接下来十年,随着长期经济增速的下降,差距会向减小的发向发展,经济增长更多以落后地区与城市慢慢追赶上来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国家政策会有偏向。我们可能发现,人口流入一线城市的趋势减缓了,人们更愿意选择二线城市发展。但经济增速也不能太低,地区与群之间的贫富差距也会拉大,因为有些地区会衰落。

城市的发展需要一个硬的限制,就是需要人口流入。在未来10年,由于有农村人口移入的因素,不考虑流动人口的巨大变动,全国城市还是可以普遍实现居民人口增加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全国各级城市多少会有些发展。但这已经需要政策引导扶持了,不会自然发生。考虑再远一些的时期,人口流入的意义就会更为重要,因为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会差不多了,总人口也停止增长,变成城市之间互相抢人了。人口数量不足,再面对流出,那基本不会有什么发展了。可能在十年后,会有相当多的中小城市面对人口流出的格局,甚至会长期衰退了。

所以未来10年,对各级城市的发展非常关键,不是这十年发展多还是少的问题,而是决定了未来更长时间的格局。如果发展不够好,十年后做不到人口继续流入,问题就大了。从这个意义来说,众多中小城市的房地产应该是没有太大价值了。一些人口持续流入的大城市,由于用地提前规划大规模圈地有富余,和一线城市相比地价不高。如果用地到了城市规划极限,房地产也还有做高的基础。总体来说,城市居民乐见人口扎堆把房价做高,而政府也对此大力支持,这是一种生活方式。只是要实现这一点,以前可能主要靠政府、房地产商、社会热钱摆开架势炒作,之后就要面对实打实的人口流入流出趋势了。时间越长,趋势越明显。当然一线城市的逻辑不一样,人口数量和发展水平已经上岸了,会限制人口流入,以人口置换的形式,穷人离开,富人进来。

总体上来看,全国城市的发展不会象之前那样全都突飞猛进,以前主要是基础设施的升级,欠账太多。未来10年到更长的时间,中国经济整体会继续有巨大的增长,但是城市结构性的分化会更为明显。产业升级会主要体现在中心城市,具体是哪些需要竞争。众多中小城市主要是被动发展,会更早进入稳定的状态,靠山吃山,也不折腾什么大发展了。从这个意义上看,整个国家谋取大发展的心态会逐渐平和。时间越长,会有更多城市平静下来。

9. 局部与地区危机将成为常态

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奇观是常年被各种崩溃论唱衰,越来越离谱。这主要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国外国内都有,并非认真的经济观察。就中国经济本身来说,一直就是有问题的,有时还不小,从来都是靠更大的发展成就来解决或者掩盖问题。只不过唱衰舆论总想爆个大的,来个总崩溃才开心,所以总是失败。

其实如果降低调门,可以找到很多问题。中国经济发展的矛盾很多,瞎搞也极多,各种乱象到处都是。中国的发展不是一个理想模式,而是充满了各种混乱。想要赞,优点很多很突出,想要批评,缺点同样很多很要命。

之前十多年是一个非常顺利的时期,发展空间巨大,过程中优点能充分发挥,所以整体上显得气势如虹。在未来10年不会是这个情况,很多基本面都变了。

经济总量到了非常大的规模,市场上各种经济活动种类多、规模大,情况很复杂。一个非常大而复杂的体系里,出现一些不好的扰动,可能会放大成为不小的问题。

长期经济增长率下降,一些产业到了顶点,面临非常复杂的结构调整。这是没有过的事,以前总感觉是小波动,完了可以继续向前冲。之后不能这样想了,整个行业甚至整个经济大环境,都可能要过一段苦日子。

之前所有地区都有大发展,都是向上的趋势。所有地区都在谋划继续大发展,动作很大,动作大了就有风险,爆出来不奇怪。会有一些地区随着产业萧条、人口流出之类的事情,走下坡路,或者说归于平静。

整个金融体系一直发展,规模都变成世界最大了。但不能说基础很牢固,存在一些内在的缺陷,过去就没解决,用发展掩盖了,如某些坏账。出了一些乱子以后,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有冲击。

所以总体上来看,未来10年不会象过去那么顺利,各种短中期局部与地区危机会常态地出现。其实这才是世界各国的正常图景,经济危机都算是正常现象,越是大国问题越多。只是中国过去多年太顺利,才会一点面子也不给地疯狂发展。

“正常”的发展路径,是螺旋式的,搞得好了增长一段,出了问题衰退一段。长期来看,发展的力量胜出,总体上增长了。在衰退期,国家、社会、个人,要承受损失,化解危机的力量,为增长期的到来作准备。发达国家各种危机多了去了,只是它的危机形式和发展中国家不一样,是在它那个层面上的。

中国的局部或者地区性危机,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不一样,也是中国特色的,在中国这个层面上的。和其它国家不一样的是,各地主动规划大发展,进行了非常积极的操作。这种心态下出现的危机,心理上问题不大。比如股市经常发生危机,股民的钱被利益集团赚去了,但也就这么过了,对社会的影响没那么大。地区发生危机,经济增长率大幅下滑,不景气,赚不到钱。其实就是心气下去了,日子还是过的,不会出什么大事。社会集资出问题,民间贷款崩盘,P2P网贷跑路,几百亿上千亿都有可能。传销以各种形式在各地出现。只要事件相关的人自己承受损失,心气下去了,接受自己能过的日子,事情也就慢慢过去了。

国家经济实力巨幅成长,不是说不出乱子,甚至不小的乱子更可能发生,规模大了不好控制。实力强的好处是,出了事,有能力去承受损失,挽回损失,重新建设。美国2008年搞出那么大的乱子,它是源头,世界各国是受害者。但是美国利用自身的强势地位搞了些操作,别的国家受害反而更大。

未来10年,我们会看到过去积累的一些矛盾爆发出来,出一些局部乱子。当地能承受损失的,就这么过去了。乱子太大无法承受,中央去管一下,总是能够压下去的。看上去危机此起彼伏,其实这才是应有的常态,以前是被大发展掩盖了。各地为了发展,个人为了发财,各种折腾不会小。折腾就有搞得好的,也有失败的,地区性的折腾失败都是可能的。不可能以前那样到处是黄金发展机会,随便搞搞都发起来了。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地区与人群差异这么大,肯定会有很多地区瞎折腾出事的。其实中央的论调都已经接受了这一点,随时准备问题爆出来去压住。

很多国家发生的是整体性的全面危机,这是因为大的发展战略出了问题。这是中国需要警惕小心的。为了防止整体危机,需要有常规的正常运作机制,保证基本的增长,保证金融稳定,知道这么做事是稳妥的,不会错的。这么多年发展下来,经验还是有的,甚至比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强。

之所以局部会出乱子,主要是地区想超常规发展,个人想发大财,折腾大事闹的。这也应该允许,说不定就成了。整个国家还是需要稳妥地推进,增长率低一点也可以,不要自乱阵脚乱套了。地方级别的创新可以积极,中央应该会稳妥一些。以前要抓历史机遇期,现在条件要好多了,谁也不用怕,不用着急。对局部的危机要淡定,同时也不要想放大招立刻见效。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的事不断地做,虽然可能动作不大,积累下来效果会不错。预计中央搞不了激进的经济改革,政治层面上看也推不动。

世界都能看出来,以后中国前景会很好。这种情况下,人家乱,中国保持基本的稳定,世界对中国的信心就会增强。各种地区与局部危机,有了成熟的处理办法,反而能增加稳定性。之所以崩溃论这么多年一直吵个没完,也是因为中国表现太好,难以置信,没法接受。等一些小乱子时不时爆出来,看多了就习惯了,对于危机会是什么规模有什么影响大概有估计,不至于瞎想了。

我们应该对中国的长期前景有信心,但也不能盲目的有信心,要分具体情况。国家太大,情况太复杂,局部或者地区性的短中期危机会是此起彼伏的常态,要小心。

10. 人口结构与环境污染成为最大问题

前面章节描述的主要是好事,坏事也可以控制,大方向不坏。但是中国高速发展这么多年,其实付出了很大代价,不可能都是好事。

我认为人口结构与环境污染是两个最大的问题,而且不太好解决。未来10年可能其它事都好说,就这两个事怎么做都是不好。

可以这样理解,中国选择了超常规发展,当初因为资源限制和人口快速增长的国情,实行了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各地区为了高速增长,选择了快速工业化的道路,环境污染就成为工业化进程和生活方式的后果。

不能说这种选择是错的,说不清。有些困境,怎么做都会有严重后果。中国可以说人口规模控制住了,也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印度是反面典型,人口会超过中国,经济没发展上去,环境污染却非常严重了。

只是中国既然这样选了,就必须承受其后果。而且这种后果不是10、20年的事,会长期存在,是最大的代价。人家什么都不如你,但就说你环境不好,这都没法开脱,只有承受着。而且中国的选择比较极端,计划生育就是只生一个,等于在将来强行减少人口,当初被人口增长吓到了。要工业化,就搞到特别大的规模,做得还特别快,人类历史上没有过的速度与规模。

也许从更为长期的如30-50年这样的周期看,人口与环境问题也是能够好转的。也许又说计划生育还是应该搞,环境最终也治理成功了。但是未来10年是承受代价的时期。日子过得都可以,就是环境不好,雾霾来了一点办法没有,治半天还是要等大风吹。经济条件不错,人口结构却不好。四个老人一对小夫妻,还指望小夫妻多生小孩,人也不一定愿意,人口抚养比趋势不好。因为人工选择,婚姻市场上男多女少缺口巨大。

对这两个问题,不能放高调,说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解决。还是得老实承认,是付出巨大代价了,一段时间内没有什么办法,就得受着。

回头看改革开放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整个国家的心态不太正常。那种为了发展不顾一切的印记非常深,急于改变落后状态的心态很着急,一些方法很极端,外国人无法理解。毛时代的心态更不正常,主要考虑是国防安全,也想快速发展,极端的东西更多,为此付出了极大代价。不能说着急上火谋发展的心态是错的,只是要认识到它的后果。

正如前面所述,未来10年到更长时间,整个中国迫切发展的心态会平静下来,不会这么着急了。对于人口结构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急不得。不是说你一年花个一万亿治理污染就能立刻见效,放开二胎就立刻多出一堆娃。

从人口结构和环境污染问题看,中国转变发展心态是必然的。碰到了巨大的问题急也没办法,慢慢发展问题也不大,也认识到有些事就得慢慢来,着急放大招反而会坏事。

后记

本文进行了十个预测,其实主要是方向性的,不太具体。

国家发展要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物质世界的自然规律,一个是人的心理。科学技术军事实力,这些是硬的东西,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行就是不行,条件有了也挡不住。人的心态是另一个层面的东西,和科技是两回事,心态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更为直接,也更复杂。

改开后中国经济增长是个奇迹,支持力量是整个中国迫切谋发展的极端心态。所以中国非常特殊。但这种特殊性不会一直强化,而是会慢慢消减。因为各国人考虑的问题其实差不多,特殊的历史时期过去了,还是会归于正常。所以文中多处提到了心态的转变。

由于中国的发展心态与成果都非常特殊,中国与世界在物质层面相似度提高,但是世界其实不理解中国人在想些什么。确实说不太清楚,自己人都搞不清楚。文字相同的港台,都没法理解大陆。再过10年,情况应该会好多了。心态慢慢稳定下来,由于中国的巨大实力,改变自身也影响世界。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全体中国人,心态上越来越正常。在理解沟通的基础上,国际国内平稳变化。

因此,未来10年不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变局,大起大落不会发生。国际上大国之间也不会忽然打起热战,甚至金融大战都不会有。除了某教引发的冲突,国家之间的战争越来越少。世界各国包括美国在内,也在发生心态的转变。以前那种全球争霸的心思,可能都下去了,自己过日子拉倒。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怎么就打了那么多场局部战争,现在可能难于理解。

这样的世界与中国,也许不够精彩,但是可能更符合人性。吃好喝好玩好就得了,看看足球听听音乐看看电影,用不着考虑太多天下大事。

(完)

通宝推:jhjdylj,不远攸高,桥上,
家园 我是希望于中美达成共识,牺牲日本。你全世界我亚洲
家园 速度减低确实会引起很多问题,

不仅是就业。

另外,人口拐点虽然来了,但显然不会引起或还没引起人力缺乏,预测者至少忽略了过去一直在人口大大富余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经济结构,其实即使减淝也还得减一阵子呢,人力富余因此不惜使用的例子还比比皆是。

家园 温当初曾提过不同的县要有不同的发展目标

可算是有道理的。

家园 我记得90年代下面还提一村一品(农产品或产业),没啥!
家园 继续做空中国!号外3

五、第三轮做空中国开始!24小时内,评级机构之首的穆迪,对中国国债等级负展,紧接着下调38家中国国企和25家金融机构。连续打击中国。本来早上就想发,没成功,晚上接做补写。

现状:中国国债跟日本国债一个等级AA3,但是两国情况相差太大;穆迪的股东表,大家看一下就知道了;现在看中国股市这两天走势,很符合路数;汇率市场也相反应对,合对博弈;美股行情切合要求;黄金牌价很是不配合。

指标分离,博弈很激烈。处于僵持阶段,快到周末,看中国2会怎么吹风了。反正,床破一路破浪,犹太人都纷纷蹦出来唱黑。政坛的、金融的都按耐不住,没怎么发现有舆论文化界,不知道露过?还是其他?大伙知道的,说说那个是犹太人。谁叫这帮人很会深藏,俺个P民还真好识破!

通宝推:盲人摸象,
家园 3月份,这日子真是激烈了。号外4

奥黑真是歇菜?军方却火热出动。中国东面好不热闹,南北夹击哦。这是要对冲2会占领世界舆论版面么?怎么说,今年是美国大选年,奥黑们能不歇菜么。军方可不能歇,使劲鼓捣。大有不抢版面誓不罢休。热闹。

欧盟放水了。大号的。默大妈顶不住了。谁叫你不注意,偏偏去踩美帝埋的难民大地雷。欧盟的高盛派,高兴了。却蛋疼了。这一放,还没日本顶的久。毕竟小日本还是顶了3天。你倒好,个把小时就反转了。坑爹。

忽悠谁呀。砖家又来说看不懂了。去!又拿平时理论来吹了。俺们屁民就是这样。不想让俺们存银行,就取出来,买个保险箱放现钱。想取消大额币,管屁用,就是不用。当俺们山炮呀。这钱还是抓在手里实在呀。

美联储笑了,没一会又郁闷了。欧盟这帮卧底真配合呀,就是你周币叔不给面子哦。老是给我使绊子。这不,中国政府喉咙出来喊了:2万亿美元!你!你!你!这不是做空美联储么!太欺负人了。不带这么玩的。坑一下孟加拉1个亿,哄吓这堆跟风的。看谁还跟风。反正都说中国黑客!黑客!黑客!

可恶的特朗普,老是爆猛料掀老底!不带这么欺负女人的。容易么!哦!伟大的灯塔国,男女平等、自由。平等!什么?黑客美联储?谁说的?谁?

欧盟放水,这水还是要流的。香港。戏码又要不断上演了。管它呢,坐着看戏就好。中国大陆,就你这增长不错。其他新兴市场革屁的、围堵的,连民主发达西方都挂不住了。你说能怎么办。A股、债券!老欧洲资本来解救你了,不对,相互解救。深港通、沪伦通,反正都赶快通。

通宝推:盲人摸象,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