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回忆八面槽之 长发德副食店 -- 酒杯里的忧郁

共:💬27 🌺14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八面槽外文书店那是相当牛叉的地方

一进门旁边是上二楼的楼梯,很窄,楼梯口处挂了个牌子,禁止外国人上楼,因为楼上卖盗版外文书。九十年代初期还这样,后来就不知道了。

八面槽这个地名现在都没有了吧?印象中图片里这个拐角处还有馄饨候、全素斋、北京新药特药商店。提到特药商店想起《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药就是从这个店里提出来送上飞机的。

家园 真正取消定量供应应该是90年以后了吧

前阵子翻箱底还有一小叠全国粮票,这玩意当年也很珍贵,到外地上学粮食不够吃就靠它了。

家园 副食方面,北京好像不如南方

我四川人,我们那里副食好像还不错,票证的种类要少一些。人们缺的主要是工业票。

家园 首都就是好

我老家是东北小镇,街角有一家副食店,

我爷爷常带我去了,买一点油茶面,店员在称上放张纸,

倒上油茶面,然后就用这张纸包好,在用纸绳绑好。那个时候还没有塑料袋。

我小时候话梅,果丹皮什么的都没见过。

可乐酸奶什么,都是93年上了大学才见识到。现在想想恍如隔世啊。

家园 是,外文书店禁止外国人入内。上个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90年代初,西安外文书店的告示牌。北京外文书店也挂有这样的告示牌。

家园 俺最怵的就是排队...

市场品种稀东西少不怕...就是怕排队...豆腐是豆饼做的...厚厚的硬硬的也不白...每天拿出一定量...卖完了等明天吧...后来俺成家了见到豆腐也要用手按按将水按出来再买...还要买四个角带边的...现在嫩豆腐多了不计较了...做汤时削成小丁小片...嫩呀...最喜欢吃油条...那就是俺去排队...一早6点不到就出门...把竹篮放在队伍里...过一会就去看看...其实就是前面有十多个排队...很多人认识炸油条的...当着大家的面光明正大的拿了就走...那时营业员是好工作...认识营业员也是荣幸的...

家园 首都的生活水平确实比较高

我记得在我乡下,八十年代中期,包括我家在内的大多数家庭一个星期只是买一次肉,一般每次两斤左右,一个月也只是八斤左右。

吃蛋好像比吃肉还难。农村虽然家家养鸡,但是收获的蛋并不多,这些蛋一部分要留来孵小鸡,一部分要卖掉换一点零用钱

,留下来吃的就非常有限了。一般人家吃蛋都是蒸水蛋,这样吃起来多一些。

农村的家庭孩子比较多,一般一个家起码五六口人的。这样平均下来,我家乡八十年代中的生活水平比不上北京人民七十年代的生活水平。

家园 我的感觉从八五年之后基本上不那么紧张了,

其实八十年代初定量的限制就慢慢不那么严格了,市场逐渐繁荣活跃,特别是吃的。正式的解除配给制可能是九零年。

家园 这个牌子是锡拉胡同时期,或者菜厂胡同时期。

都是翻印书,换言之盗版。

家园 那时候北京鸡蛋不限量还是华主席英明,

京郊大建机械化养鸡场,记得报纸上说要建一百个,解决首都吃鸡蛋。

家园 看见“炸油条的”,想起高英培相声里“万能胶”

“徐姐,炸俩果子!”

家园 上初一时...64年的冬天...

每天早上5点多就出门上学...天冷时在一路口的街角出现一家炸油条的...夫妻2人...一张大案子...一只汽油桶炉子...这几条街都是油条的香气...不要粮票2毛钱一根...红黄色...比国营店的油条大一倍...很多人排队买...不到一星期这摊就没了...那时每天母亲给我5分钱在路上卖早点的小店里买只馒头...再到学校里食堂喝碗稀粥...这油条只看过没沾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