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盛夏如何冻死二十万大军 -- 北纬42度

共:💬13 🌺19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盛夏如何冻死二十万大军

兰新高铁即将通车,在电视里看到著名的祁连山隧道,为世界最高的高铁隧道,就在古道扁都口附近。

公元605年(大业五年),隋炀帝带领四十万大军亲征青海,完成军事任务后,六月初八经扁都口穿越祁连山至甘肃,在扁都口遇到恶劣天气

风霰晦冥,与从官相失,士卒冻死者太半

前北周太后,大隋公主,隋炀帝的姐姐杨丽华,很有可能也死于此次事故:

大业五年,从炀帝幸张掖,殂于河西,年四十九。

农历六月初八为阳历七月,正是盛夏时节,所以后世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不相信盛夏能冻死这么多人,认为这是秋季返程才发生的事情。近年有人提出,可能是高原反应或是人马混乱踩踏导致,反正也是不信大夏天能冻死上万人,具体可参考这篇文章:

外链出处

这俺想起去年夏天在美国丹佛碰到一次极端恶劣天气,大风+暴雨+小冰雹,这个“小冰雹”应该就是古代所谓的“霰”。自己拍的图片找不到了,用别人的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满地的冰,是不是很像冬天呢?而这可是8月份,当时天气从接近30度迅速降到10度以下,狂风暴雨夹着小冰雹呼啸而至,很多物体表面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甲,冻死身穿夏装的人应该毫无问题。丹佛为高原地区,气候应该跟祁连山扁都口类似,所以如果碰到类似天气,“冻死者太半”还是很容易的。

当年隋炀帝从西安过来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跋涉才到了扁都口,如今高铁通车后几个小时就搞定了,更不用担心被冰雹冻死了。。。

通宝推:mooncarxy,林风清逸,金口玉言,不远攸高,李根,
家园 海拔一高,地形一险,天气变化更本不论季节,一日中可有四季

长征的时候就经过无数这种变态的天气。这当然不是司马光这种书呆子坐在书斋里能想象的。

家园 还有就是到了一定高度就不长树了

叫树线,大概在海拔2000-3000米,树线以上碰到恶劣天气,躲都没处躲。。。

家园 就是,不光汉人吃极端恶劣天气这个亏,少数民族更惨

草原上闹的黑灾(沙尘暴)白灾(大量降雪),那次不是大量死人死牲畜,又没房子又没树,无处可躲。

隋唐时期有一次突厥人进犯中原不利,撤退时遇到大雪,马都死光了,人也死了不少,剩下的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挪回草原的。波斯曾经派一支两万人的军队出征埃及,再也没有他们的下落,据说是遇到沙暴全部葬身沙漠中了。天气预报发明之前,人类面对极端天气就是这么惨,所以产生了对臆想出来的神灵的畏惧和崇拜。

家园 隋文帝吧
家园 隋炀帝

谁也没他能折腾

家园 能出巡本身是好事

可惜好事没做好

隋炀帝就是个人主义太强,不体恤他人。

独夫而已。

家园 当地海拔很高,平地三千,且高山常年积雪
家园 家里5月份下过冰雹

大中午的,突然砸下来。扁圆形的,有小拇指甲大小。不过持续时间不长,一会就化了。

家园 确实,罗马打迦太基,元朝打日本都有碰上风暴大败的。

确实,罗马打迦太基,元朝打日本都有碰上风暴大败的。赤壁之战的结果也和东南风有很大关系。明成祖朱棣抢皇位的靖难之役好像也有靠沙尘暴赢的关键战役。

家园 草原民族的生态非常残酷,经常是遇到战争或灾害就族灭

蒙古高原和中亚草原孕育过无数强大的民族,最后都在历史长河中灰飞烟灭。和中原民族遭受的那些灾难相比,可能论死亡率还要大大过之

家园 这种事并非孤例,唐朝也有

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唐朝前所未有的一支大军进入西域讨伐吐蕃,这支远征军由宰相韦待价领衔,规模及其庞大,光总管级的高级军官就有三十六名之多,保守估计最起码有十万人马。

他们敌人统帅则是几代唐将的梦魇、三十年间一直战无不胜的吐蕃宰相噶尔.钦陵,具体兵力不详,但肯定比唐军少的多。

两军最后会战于寅识迦水(在今天新疆伊犁州伊宁西南,薰衣草之乡霍城附近),如同以往一样,唐朝大军在钦陵手下又一次遭遇惨败,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战斗过程是:

“韦待价军至寅识迦河,与吐蕃战,大败。待价既无将领之才,狼狈失据,士卒冻馁,死亡甚众,乃引军还。”

两军交战的时间,是在理应最炎热的夏季七月,但此时新疆却突然下起了大雪,造成唐军后勤补给跟不上,主要来自中原的唐朝士兵们又冻又饿,最终一溃千里,而同样面对这种恶劣环境,来自青藏高原的吐蕃军团的适应力则无疑要强得多。

通宝推:北纬42度,
家园 具体到扁都口这地方

现在是甘肃最漂亮的油菜花景区,和祁连山对面青海的门源齐名。扁都口旁边就是著名的山丹军马场,年纪大一些的朋友也许还记得一部老电影《牧马人》,就是在那儿拍的。

扁都口在古代叫大斗拨谷,是丝绸之路南路上青海到甘肃的一条要道,具有重要的商业和国防价值。这条山谷海拔三四千米,基本上南北走向,有几个特点,一是险,全部在山间穿行,最宽处也就几十米,路很难走而且没有迂回空间;二是长,有三十多公里,古时候一天时间基本上过不去;三是冷,离冰川很近,今天的年平均温度零度左右,不超过两度,古代可能也高不了多少。而且气候变化剧烈,雨雪经常不期而至。

隋炀帝经过这里的时候可以说拖家带口,连后宫都跟着,显然走不快,一天通过不可能。这么长的时间里,出现大降雨或降雪是很可能的,尤其是夏天,没准就是大雨转大雪。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引发剧烈的高原反应,一个佐证就是,史书里说驴马死了好多——人慌乱中自相践踏很常见,但动物却不那么容易,而来自中原的驴子和马因高原反应引发肺水肿很快衰竭,却是不乏其例。

通宝推:北纬42度,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