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被遗弃的一代女人 -- 云意不知沧海

共:💬92 🌺500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分析一下程心的三次选择

她的选择,或者不选择是:

1.未在规定时间内按下广播按钮

2.决定放弃造光速飞船

3.交还小宇宙的建材

其实她的选项一直没有变化,她的选择也同样没有变化。

选项1是生存的希望,选项2是毁灭的定数。

而她每次都为她当时所能感知的最大的集体选择生存的希望,避免毁灭的定数。这样的选择还隐含了她认为集体中众生平等的前提,即包括自己在内,没有成员比其他成员更应该死去或者生存。

这不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如你的观察,人类社会有其权利结构,谈不上平等。人类历史和现实中充满残杀,奴役。大刘让智子这么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机器人伺候着程心活到宇宙尽头,把宇宙的未来交与程心手中,足见大刘在战和间的选择了吧。

家园 这是所谓“受苦英雄型人格”

十几年前的心理学词汇,现在不知还用不用。他们也挺可怜的,只有用这种方式,才能告诉自己,生活是有意义的。

说一句打击人的话,其实很多出主意的人并没有了解到对方的真实处境(这往往也跟诉说者详略不分有很大关系)。就像我家的问题,很多人听了双方的说法之后都认为不过是家庭内部矛盾,但只有我明白,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问题,而是“利益与权利再分配”的问题。财产、感情、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双方索求的利益完全背道而驰,一方的愿望满足必须以另一方梦想的生活毁灭为代价。

可不少人的建议居然是妇联调解,调解完了回来继续过日子。丝毫没有想过调解中受压制一方此后必然的反弹与报复。

跑题了,不如说我在借此整理自己的思路。但谢谢你的提醒。

家园 谢谢指点,但觉得你好像只说对了一半

愤怒确实是力量的有效来源,但力量也有正向与反向。很多自杀/自虐的人,正是由于愤怒不能指向外界、指向他人,或者愤怒的行动在外部没有得到需要的回应,转而指向自身。

家园 先有力量再谈其他

愤怒的力量都没有,谈什么方向?犹如刚出生的小儿连走路都不会,谈什么会跌交?先学会愤怒,再学会控制方向。

家园 能否平静一下心情,多介绍一些您母亲的实际情况

社会学的研究发现,女性受教育程度和人口出生率有密切的关系。我想通俗的讲,可以说女性的教育,或者说早年生活可以决定她性格和命运。所以,您母亲的教育程度如何,早年生活面貌如何呢?

我并不是想打听隐私。我从小就很少接触没啥文化的长辈,即使接触了他们也不愿意在我们面前显示真实的一面。我一说你就是知道我家长辈和您母亲有多大不同了:我父母是恢复高考的大学生,中国梦的典型代表,这就不说了。我奶奶是解放前的初中生,她的日常就是骂我爷爷没本事。

所以,路得那边真的不是天堂吗?路这边的人,没有一个不想到那边去的,而那边的人没有一个想回来的。

ps:《知音》创刊于1985年

家园 负性情绪长期积累,适当方式的宣泄很有必要

一般我的做法是独处、读书,清空大脑和情绪

这种做法是被动调节,把内心的负面情绪一点点消化在自己内部。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保护自己周围的人不成为自己负面情绪发泄的出口,是一种高尚、富有责任心的做法。不足之处是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往往不能彻底调整自己。所以有些医生建议患者采取一些以宣泄为主的调节手段,当然应当是程度和导向上都可控的,以不造成二次伤害为前提的。比如运动(强度和力度适当增大),在无人处大喊等。

长期受负面情绪影响,如果要比较彻底清除自己情绪上的垃圾,适当的宣泄还是必要的。

祝你健康

家园 花这一句

“任何人都不是你的幸福的主要原因,而你自己是”大学时看到同学们都很有个性,自己却默默无闻;专业不喜欢;感情不顺利。一度消沉抑郁。后来开始跑步,发现身体越疲惫,心灵就越放松。到大四心态上就很乐观了。额外收获如下:跑步每次1W,仰卧起坐每次1K,深蹲每次800。

家园 我觉得这是范畴理解错误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不聋不瞎不做家翁。家庭矛盾本来就不可能一清二楚的,因为这和其他纠纷不一样,不可能按照合同协议乃至法律条文来判断谁对谁错,谁的责任大。只要有家庭纠纷,都会受到伤害,都错。

因此所谓的调解以及其他的什么婚姻辅导之类的玩意,如果不能成功的和稀泥,不能平复双方情绪,不能引导双方团结一致向前看,都只会是失败。我以前很乐意相信西方那些什么理论,心灵疏导治疗之类,后来发现都是纯扯淡,最多做一个渲泄渠道。

在中国社会中,可能有作用的是,双方都信服的长辈介入调解,但对这个调解人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

据我观察,大多数家庭,其实都是凑合着过。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社会的来临,随着个人自我意识的强化,离婚率升高的社会现象存在是有道理的。

我觉得,未来社会,家庭和睦一是双方有基本的物质基础,不存在依附性(物质基础能为实际操作提供较大的空间,所以家庭背景不同的人对同一类矛盾的理解会出现较大差异);二是双方或者至少有一方意识到和稀泥的重要性必要性并能实际操作。

另外,千万不要被本楼一些言论伤害了。某些网友不要说同情心,连基本的同理心都没有,能期望他们给出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多高明呢?他们只是自以为高明而已。而我在生活中越来越发现,随便评价人,给人贴标签,真的是一种恶习。

家园 西方那些什么理论

婚姻心理咨询师吧,朋友里有一对夫妻曾经常去咨询,最后还是离婚了。咨询师挺有意思的,讲:你们这是东方夫妻文化SHOCK症,给出了一大堆的心理诊断。但是这俩还是依旧吵闹, 架照打。

其实多折腾一些并没有什么坏处,就算是离婚也挺好的,是个学习过程。从折腾中学习如何跟另一个相处。单纯的说教基本作用不大。只是很多家庭负担不起折腾,只好将就着。于是弱势的一方就容易产生积怨。

不谈爱什么的,互相尊重是个大前提。如果这个不在了。弱势的一方只会越来越难受。

家园 她们是值得铭记的一代

我母亲53年生人,和你母亲性格很像,有着很多共同的优缺点。她比同代人承受更多的辛苦。她出身于农村,靠给亲戚做保姆(不叫保姆,叫拉吧),在城镇有了体面的工作。拉吧她的人,她至死都对他保持最高的尊敬。同我的倔强而又老实的父亲结婚,又有了我,在争吵怒骂中过了一辈子。细碎的事不多说了,她的两件事树立了我这辈子做人的脊梁。一是我小时候家里困难,吃不上水果。做了不好说出口的事。她是纺织工人,每天工作得来回不停的走着接线头。但是她知道后,利用三班倒的休息时间,批苹果用自行车拖着卖,虽没挣什么钱,但是苹果我随便吃,零食也多了很多。二是爸爸干个体后,家境好了,她因为在厂里吵架,主任没给她涨工资,她身体又不好,爸爸就让她病退。她和爸爸说,你以后别说你养我我就退。退了后她也尽量找些活计做。去世前几年家境也算镇里小康了,但是路上有个螺丝疙瘩也要捡回来卖。父亲给予我坚强,但尊严却是母亲树立的。

她的一生充满苦难,但她从未妥协,除了我们这些亲人。她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

,但她却抓不住上天让她享受生活的那段时间。

她们这代人有着物资匮乏的童年,有着文革混乱的少年,有着身不由己的青年,有着艰苦奋斗的中年,却又有着下岗,买断的命运。但是正是有她们付出我们才有今天能享受生活的可能。

有句话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桃一筐。但是我父亲小时是细粮要换粗粮养家,我母亲更是挨过饿。

至于感情,我建议不要过分插手父母的事。他们的感情不见得像他们表现出的那样。但是可能是北方不像你们连养家的钱都要分清楚。我的建议是紧我们所能多陪陪他们,多让他们开开心。人的命运是不同的,人也是有权利选择过怎样的生活的,即便在咱们父母这辈。不要让别人的不幸去佐证自己母亲的不幸。你不去干涉,可能一如既往的埋怨。可是你佐证了,就落实了。如果夫妻不埋怨就不叫冤家了。

再过几周母亲去世就满十年了,这些文字就当做我对她的思念吧。最后说一句,文革对文革后所有的人都有影响,有正面的有负面的。但是对于我父母那个年纪的人来说,大风大浪时,他们还不懂事,不要什么事都拿文革说事。物质的事,环境有影响。幸福的事,那得靠自己。

家园 确实,这么快速的发展,人们都是在被动适应社会大潮

一直没被潮头打飞出主流的体制内的人,被动适应过程都惊心动魄,更别说边缘化的很多人。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家园 据我的观察

因从小在农村长大,一个村子都是几百家庭的聚居,故对本队的长辈生活见得比较多,上辈人中婚姻过得和谐的有两种:夫妻两都同心同德一起发家,干活不分男女,每个人都撑起各自的一片天,这个也要相互体谅和谦让才过得好,另外一方就是一方强势,一方弱势,强势一方说一不二,弱势一方什么都不管,但是还是默默无私奉献。这种一强一弱从现象看,似乎男方强势好点,因为社会观点影响家庭中的各位心态。

不幸福的有,两方对家庭都没有责任心,都是耍耍心态,经常是上顿没有下墩,经常拉仇恨。这种毕竟还是少数,另外就是一方彻底的欺压另一方,这种欺压包括对对方的亲友和对对方的人格无限的侮辱之类的,类似楼主的讲的那种。这是两个极端。

其它的都是中间值,凑合着过!

从农村角度说,因为生活资料是大家共同占有,而且家庭都在一起,还不存在现代工业城市社会的各自工作问题。现代城市文明中的婚姻观点真的是建立在两性平等参与劳动上的,没有这个谈爱情和婚姻幸福多少有点牵强,但是也不是说没有,也不是说那些靠嫁得好就一辈子不幸福的,其实嫁得好幸福的也多,前提是女性一方还是要有自己参与社会的一面,不然天天在家里,可能自己都出问题了。

婚姻里面和各自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也有很多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在里面,比喻靠婚姻上位的,如果还死死控制对方的财权和人权,估计一般男的接受不了,必然起矛盾,如果男的觉得自己就比对方强,在外面瞎搞些,这个就突破了基本的原则,女的也受不了。

平等这个话题看各自怎么去认识,怎么去悟这个!

家园 就是这个理!

很多人听了双方的说法之后都认为不过是家庭内部矛盾,但只有我明白,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问题,而是“利益与权利再分配”的问题。财产、感情、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双方索求的利益完全背道而驰,一方的愿望满足必须以另一方梦想的生活毁灭为代价。

其实就是个人所受的信息所形成的价值观和个人所实际付出或者贡献之间的差距,这个最难撤得清了!

无非就是谁极端点,谁温和点,只要为子女好的,我觉得都可以接受,为一方好的,另一方肯定不能接受。

家园 是啊,程心的选择确实不是大刘的选择,但是是人类的选择

在三体系列里,大刘让人类用选票选择了程心。如果没有选票,人类依然会让程心的选择成为现实,只不过会用血和火,就像那次被误解的危机一样。

就像你说的那样,程心的选择至少是短期的多数人的善,虽然从长期看也许不是,但政治本身就是理解群众的短期选择并以群众的选择为自己的选择,所以程心的前2个选择都没错。

说真的,程心最后一个选择我一点也不关心,如果现在一切都毁灭了,宇宙未来会不会重启又有什么关系呢?未来的重启和我们没有一毛钱关系,所以宇宙没有未来也不错,死寂的宇宙是地球最好的墓碑,这个选择我觉得无可厚非。至于智子,被服侍的时候,不知道程心会不会想起澳大利亚挨的耳光。

家园 赞一个

读到这句话思索了好几天,这两天又把它找回了仔细思考了,确实人需要愤怒,一个人默默的压抑自己很不好,慢慢的把自己变得没有力量,这个不仅仅是诗词,其实什么成功学之类的,心理辅导之类、宗教之类的都是这种功能,让人没有力量反抗,而是一种变相的接受。

让人疑惑的是,为什么两个人之间有些能做到融洽有些总是争斗,仅仅是性格不合的问题、经济问题,还是其它很多问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