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从北方秸秆大面积燃烧看某新自由主义总理对污染宣而不战? -- 思想的行者

共:💬36 🌺4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从北方秸秆大面积燃烧看某新自由主义总理对污染宣而不战?

某经济学博士总理信誓旦旦的说,我的政府对污染宣战。

宣战大概是宣战了,但是真正对环境污染采取了什么措施呢,所谓的宣战是不是停留于嘴炮呢?

科学网博主马志飞回河南老家做了一个调查报告,对于秸秆的燃烧做了一番描述,并且拍了很多图片

第四个问题:烧不烧?

走在乡间小道上,白天你会看到一望无际的耕地里有农民伯伯忙碌的身影和来回穿梭的拖拉机,可是一到黄昏,你就仿佛走进了诸侯纷争群雄逐鹿的古战场,又像是《三国演义》中烟火连天的“赤壁”,到处燃烧着一堆堆的火焰,狼烟四起,将昏暗的夜色照的通红,空气中弥漫着烟尘,其场面之壮观真可谓是“烽火连三月”。

虽然当地政府一而再再而三的明令禁止点燃秸秆,但屡禁不止。防火安全的宣传车穿梭于各个村庄,高音喇叭不停地呼唤着、劝导着,但老百姓和政府就像在玩“捉迷藏”,督查的人一走,地里的火苗就被点起来了。

这里面的缘由恐怕只有农民兄弟自己感触最深。联合收割机确实很省事,连收带割,流水化作业,然后秸秆还田,重新化作肥料,两全其美,然而这是需要花钱的,听说老家的联合收割机是一亩地六七十块钱,这个数目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还不够请哥们吃顿午饭,但在老家那样的农村,叔叔阿姨们情愿弯着腰弓着背披星戴月地一镰刀一镰刀地砍下来,然后再一粒一粒地剥掉,再摊开晒干,折腾一圈,钱虽省下的不多,但心里踏实了。扔在地里的秸秆不能粉碎,又影响耕种小麦,一个绝好的办法就是一把火烧了它。白天政府不让点,到了晚上大家都点,政府找谁去啊?

农民的问题,就是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单纯的依靠政府的宣传、教育、劝说和农民的自觉性,很难得到解决。如何找到切合实际、又能给农民伯伯创造效益的增产增收的途径,仍然需要我们政府不断努力。

科学网马志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想问某位声称对污染宣战的总理,不说利用秸秆了,你就不会组织人力帮助农民回收秸秆啊?

当然了,经济学博士的总理是很有理由的,政府不能干预市场啊,要让市场自动发挥作用啊,所以不能帮助农民,是吧?

我想请问的经济学博士总理,你这也不做,那也不做,你用眼神跟污染开战还是用嘴巴跟污染开战?

连秸秆燃烧这样的无权无势的农民引发的污染你都没有办法,与各方有盘根错节的关系的大企业的污染你肯定更没有办法,那么你这个总理是怎么当的?

通宝推:瀚海黄沙,
家园 确实看到大面积烧秸秆的

真的是浪费啊。有的是砍掉上面的,留下根部烧掉。有的是干脆全部烧掉

家园 组织人力回收秸秆的成本不会比联合收割机低

您的建议实际上就是想让政府免费提供联合收割机服务,问题是,这现实吗?

如果样样都要求政府买单,那与民粹何异?本身燃烧秸秆的行为就是部分农民只顾自身利益的表现。作为污染的制造者,“无权无势的农民”并不总是站在道德高地,免疫一切法律和社会责任。

一亩地六七十块钱,这个价格对于目前的农民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以承受之重,何况许多农民的收入早就实现了多样化,并非单纯依靠种地谋生。这种情况下,您一味指责政府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嫌疑。

而后面的推论则更加离谱,正是因为农民无权无势,带有强烈的弱势群体色彩,国家考虑影响才没有采取强硬的处罚手段,而是以软性的政策劝说为主,反而是对那些大企业,才可以不用背负舆论压力而直接诉诸法律。

家园 烧秸秆是东部大面积空气污染霾的重要因素!

我坐火车在京沪线上所见!

家园 昧国可以大幅补贴农业出口中国政府不能补贴农民回收秸秆?

我的意思其实不是说提供联合收割机,我的意思是政府组织专人低价回收秸秆,农民把秸秆收集好,低价卖给政府,政府再把这部分秸秆拿去压块燃烧或者是进行其他用途。

注意,政府是可以给农民或者企业补贴的,发达国家都是这么干的。

家园 中国对农业也有补贴,但不是用在这些方面。

而且,美国处理秸秆也是主要依靠焚烧,不同之处在于美国对焚烧采取了政府指导措施,降低了危害。您用秸秆焚烧指责中国政府的话语放在美国政府身上也是一样的。有关秸秆问题有一篇新闻报道说的比较详细,我转载过来,希望您可以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而不是单纯指责政府外链出处

秸秆年年烧为何今年烧“黄”天

2012年06月13日 09:33:44

广州日报

  武汉好像来了“沙尘暴”,南京天空变成了“黄泥天”,初步分析都是周边区域大范围焚烧秸秆所致。连日来,多个城市异常的天气引发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秸秆年年都在烧,为何今年“闹”得特别凶?为此,本报记者对河南安徽等小麦主产区的秸秆焚烧情况展开调查。

  有专家表示,由于长江中下游的农作物会比北方农作物提早半个月左右收割,未来还有10多天可能还有大规模秸秆焚烧问题。秸秆的综合利用还需加强科研力度和国家扶持力度,这个问题是可能解决,但目前并没有一个马上能解决的好办法。

  现况:“大家都在烧,熏得眼都睁不开”

  武汉、南京出现的异常天气,当天环保部门都将原因全部或部分归结为周边地区大量的秸秆焚烧。为此,本报特派出记者对河南、安徽等小麦主产区进行调查。

  舒城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巢湖之滨。安徽舒城县舒茶镇军埠村徐姓农民告诉记者,他们村里大概有200多户,总共的耕地约600多亩。对于每次收割的秸秆如何处理,他告诉记者,基本上都是直接烧掉,“大家都在烧,熏得眼都睁不开,有时还会造成损失”。我们这里没有禁止烧秸秆。如果禁止了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处理了。

  宣城市鳌峰办事处绿景社区孙姓村民说,当地村民烧秸秆的人不少。他知道焚烧秸秆是不好的,既不环保,也会导致秸秆里面的氮磷钾元素流失,最好的方法是让它埋在地里自己腐烂,但时间不能等,有些秸秆的腐烂时间很长,他需要继续种植下一季的庄稼。

秸秆焚烧有令难禁止

  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洛河镇有着大片农田,通往村庄的小路上能看到一些秸秆燃烧形成的黑灰。当地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说,尽管下发了禁止焚烧秸秆的文件,但还是有人烧。当地一位农民还发现旁边田里有人烧秸秆,把他家的秸秆也烧了。

  昨日下午,洛河镇经济发展办方主任赶到村里,镇里的秸秆禁烧工作由他负责。方主任说,秸秆其实一直不让烧。今年5月底,镇上就已经布置了相关工作,并利用广播、宣传标语进行宣传,但是目前还是有些地方在烧。

  因秸秆焚烧引发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日前,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加强秸秆禁烧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全面开展秸秆禁烧工作,尤其要确保高速公路、国省干道两侧及机场附近等重点区域“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

  各级公安交警和交通管理部门要结合近期开展的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突出加强对驾驶人、重点车辆、重点路面和重点时段的管理,坚持24小时路面巡查管控,重点加强对夜间和凌晨时段的监管,严格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

  安徽省政府决定,从即日起派出四个督查组,分赴各地开展明察暗访,对各地秸秆禁烧工作进行实地、全程督查,对禁烧工作不力的地方予以通报批评。各地要加强秸秆禁烧工作宣传引导,积极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手机短信等形式,广泛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普及综合利用科技知识,公开曝光随意焚烧秸秆的行为和人员,营造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的良好氛围。

  焚烧秸秆与收割机有关

  舒城县舒茶镇军埠村徐姓农民告诉记者,现在大型机械化收割完后,秸秆都变得很短,没有用了,就只能烧掉。如果是人工收割的秸秆是可以被回收的。“像我们这里主要种植水稻,稻秆可以用来制作草帘、草绳等。回收的价格为每100斤14~20元。”

  秸秆焚烧越来越盛,还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有关。四川农民阿乔常年在广东打工,阿乔说,村子里都改用了液化气,不再烧柴做饭了,也不再用秸秆当燃料。家里建了新房也没地方堆放秸秆,“只能是烧,还有什么办法”。

  方主任说,目前农村基本上普及了液化气、沼气,不用柴火做饭了,秸秆没了用处,这也是秸秆焚烧盛行的一个原因。

  江苏省秸秆还田的成本每亩最少需要30~40元,有的地方高达80~90元。但是很多农民不愿意将秸秆还田。江苏省省农委环能处副处长宋良才表示,“夏收季节,割完小麦就要种水稻,农田腾茬时间很短,而大量的秸秆要自己处理,他们顾不上;秸秆的收购价格太低,他们觉得不值;目前农村里劳动力有限,青壮年外出打工,即便农忙返乡,也只是请假几天,一收完麦子就匆匆赶回城里,将秸秆还田,他们觉得既费时又费力。”

解决之道一:

  改良收割机

  长期在基层工作,让洛河镇经济发展办方主任对于秸秆焚烧的症结,深有体会。方主任说,农民大量焚烧秸秆与收割机有关。目前,麦田主要采用收割机作业,但目前收割机割过的小麦会留下约30至40厘米的麦茬。“由于麦茬太高了,下次耕作时,没办法犁田。农民只有烧才最省事。”如果能将收割机改良一下,割过的小麦只留约10厘米的麦茬,农民就不能烧了。

  解决之道二:

  借鉴美国做法

  作为行业内的知名专家,陈建民表示,美国大面积种植农作物,美国也有秸秆焚烧,但相比美国来说,中国秸秆焚烧的地域比较集中。美国农民焚烧秸秆,必须接受当地气象部门的指导。在什么风向、几级风的情况下,可以燃烧,防止废气飘向城市。但一旦风向变化,就禁止燃烧。中国也可借鉴美国采取的方式,地方政府与气象部门配合来做这项工作。

  秸秆发电成本太高效果不明显

  如何防治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呢?

  江苏阜宁县政府一位刘姓工作人员表示,今年5月份,政府为了禁止焚烧秸秆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秸秆还田建设给予补贴,其中购买秸秆粉碎还田机补助2000元/台,补贴秸秆还田用户20元/亩,并且还有秸秆收储运输体系的建设补助以及秸秆综合利用奖励。

  推动不用焚烧的方式来处理秸秆也十分重要。陈建民表示,国家发改委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推动秸秆发电项目,但由于成本太高,推广效果不明显。其次,是采取回耕还田。但这种方法只能消化一定量的秸秆,如果还田的秸秆太多,反而对田地不利。第三,用秸秆来加工饲料。有一些用玉米秆来做饲料的项目,但也没有大面积推开。第四个方法是用秸秆来生产生物质能源。目前,复旦大学正在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可以产生较高附加值。

  陈建民说,秸秆的综合利用还需要加强科研力度,国家也需要加大扶持力度,这个问题是可能解决的。但目前来看,并没有一个马上能解决的好办法。

  焚烧量与往年没有本质的差别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陈建民一直致力于农业秸秆燃烧形成大气污染方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陈建民教授称,根据国家农业年鉴的资料,每年我国秸秆总量的25%会被焚烧掉,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7亿吨秸秆被烧。焚烧这么大量的秸秆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从一个方面也给我国的节能减排造成很大压力。一份研究结果表明:到2020年我国农作物秸秆燃烧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将比1990年增长30.67%。

  武汉历史上很少出现如此异常的天气,为何今年秸秆焚烧造成如大的影响?对此,陈建民表示,其实一些省份大量焚烧秸秆,每年情况都一样。 今年可能与天气原因有关,这段时间出现了持续晴热天气,没有出现大面积下雨。造成了农作物收割期相对集中,许多农民焚烧秸秆是为赶着种一期的农作物。但从焚烧量来说,与往年比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陈建民教授称,目前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是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几天之后,也可能对河南、山东等地区造成影响。这些地区的秸秆大量焚烧一般会比长江中下游地区晚一个星期左右。未来10多天还有大规模的秸秆焚烧问题。(记者何涛、陈庆辉、李华)

家园 你知道现在人力成本多贵吗?

一亩地秸秆产量半吨上下,整理打包搬运,一个人一天能干三四亩到顶了。这种重体力劳动一天工价怎么也得200吧,合一亩地最少50块,全国基本耕地18亿亩,一年补贴900亿。低于这个价,农民就会一烧了事。

问题是有多少个康师傅够抄家的?

家园 问题在于第一确定政府补贴的必要性第二寻找最高效的补贴方式

现在的问题是现任总理李克强信任新自由主义,在台上,整天想着怎么接触政府干预,就从来没有想过以政府的有限补贴为杠杆来推动产业的优化。

第一点是第二点的前提,现在的问题是南方系控制了财经媒体,鼓吹政府放任不管的新自由主义,李克强主持国务院,信奉新自由主义,所以第一点都无法落实,第二点,即社会各界在认可政府作为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大家一起探讨政府作为的最高效方式,只有有了第一点的基本共识,第二点才能真正开展。

我提到的低价收购秸秆,是一种方式,但是显然不是最高效的方式。需要有更多的人参与讨论,但是首先必须摒弃主张政府不作为的伪经济学。

家园 成本这个东西从来都是受规模所影响的

政府如果下定决心低价收购秸秆,由一个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来收购秸秆,企业是拥有很多机械的,用机械来而不是用手工。

再说了,政府低价收购秸秆,农民卖秸秆有钱赚呢,农民就不会为了那几个钱去整理秸秆?

家园 农民可不是文傻,人家会算计着呢

干什么都比收秸秆来钱多,何必吃这个苦。

“规模”是个双刃剑,微观上看规模经济,宏观上看就是规模不经济,还不如统一机械收割。就算机械收能降低成本,就算降90%吧,还剩90亿,可13年对粮食种植的直补一共才150多亿,一下加了一多半。每年秋收就半个月,剩下时间这些机械干什么去?难不成改装成挖掘机给蓝翔当教具。

烧秸秆产生的雾霾看似挺严重的,但是这种一过性的短期污染还远没到需要国家掏钱解决的程度,水体重金属污染才是要命的。只不过在那条产业链上受益的都是城里人罢了。

家园 作为解决一个重要污染源的措施,90亿算多吗?

秸秆这个东西回收,本身就是可以有很多用途的,或者说政府收购来本身就是可以卖钱的。

秸秆产业化,是不是早就该上日程了?

90亿算多少,当年取消农业税,相当于给了农民多少补贴(没有数据,知道的请给出数据)

至于其他的污染,关键也是在于1,李克强政府只知道取消管制,而不知道很多管制本来就是必要的。

企业的防治污染成本从来受企业规模的影响,而对于高环境污染风险行业而言,如果你在审批的时候就把规模太小的企业给卡住,那么因为对方企业规模小,必然的不会进行足够的环保投资,因此审批本身就对于环境防治很重要。

另外一个问题是中国的法制受到政府官员的干涉的问题,就如同某环保局长说的那样,市长不点头,他根本就不敢罚违法的企业,这就涉及到行政和司法之间的关系了。

行政和司法这样的关系欧洲人在文艺复兴后不久就搞得很清楚,中国的社会科学落后他们实在太多。

家园 这也算重要污染源?

这么说的话,国家应该每年掏出9000亿来取缔机动车。

秸秆焚烧之所以难办,就是因为这个东西价值太低,供应不稳定,只能靠农户自己消化。我就问一个问题:一旦国家掏钱搞产业化,春夏冬三季没秸秆,富余的设备产能怎么办?这是90亿900亿可以解决的吗?

你既然知道企业规模越大污染管制越容易,那么“连秸秆燃烧这样的无权无势的农民引发的污染你都没有办法,与各方有盘根错节的关系的大企业的污染你肯定更没有办法”这句话从何而来?我也看李中堂施政不顺眼,但是拿秸秆打他,也就迂腐书生干得出来。

至于行政与司法的关系,我看倒是中国人比欧洲人明白更多:总有律法千条,最终还要落到姥姥那一刀上。欧洲迂腐书生学不了美国人那种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派,才从老子跌落到侄子的地位。

家园 秸秆产业化后秸秆本身就可以卖几十亿是吧?

当然了,在产业化不成熟的前面几年,政府需要考虑到参与秸秆产业化的企业的成本,秸秆不能卖高价,甚至还要倒贴给对方,但这是有时间限制的。

至于你算的回收成本要90亿--你主要还是算人工成本以及机械成本

这个具体分析一下:

这个机械应该比较简单,就是在汽车上装一个简单的起重装备,可以要求农民用确定的方式进行捆扎,并且放置在路边,这样的话1百亩回收需要多少人工?需要多少时间?

我估计10辆车,20个人就可以一天搞定

这样的简单的起重装备本身也是可以拆卸下来

收购秸秆的企业本身也不需要动用自己的固定职工,可以请不少临时工来打短工,而这些打短工的人也赚到了钱是吧?

所以你说的要多少亿多少亿之类的,首先这是秸秆产业化初期才需要付出的,其次究竟要多少亿还需要更具体的计算。

从长期来看,这个补贴不会很大,再说了,这个补贴也是补贴给企业和补贴给农民,这个钱不是白扔掉的。

秸秆本身不太容易腐烂,所以秸秆的加工可以在很长的时间内进行。

再说时间性也不是理由,月饼不也具有很强的时间性

当然月饼加工商的生产线在其他时间也可以生产其他的食品,对于秸秆产业而言,这也需要一个规划,秸秆加工生产线要与其他的加工生产线具有相当的通用性。

而建设与其他产品加工生产线具有通用性的秸秆加工生产线本身也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

比方说,由于天气影响以及其他因素,常常在某些年份某种水果蔬菜供远大于求,导致大量的水果和蔬菜烂在地里没有人要,那么可以考虑秸秆加工企业收购那些过剩的水果蔬菜,用于制造能源以及其他物质等等,这同样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机动车污染的问题,国家当然要出钱管,问题在于国家要出钱不是取缔机动车,而是对那些换装高效燃烧,低污染的设备的车主,和研发企业进行补贴,通过国家的财政杠杆,尽快的推进中国汽车产业转型。

家园 秸秆能做成饲料么?
家园 除虫害。。。。。

烧了几百年了, 以前也没见过雾霾。 让城里人出点血处理吧他们又不干。。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