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共鸣。跟据现代汉语词典的第一种解释,是指物体 -- 完颜陈和尚

共:💬26 🌺7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共鸣。跟据现代汉语词典的第一种解释,是指物体

因共振发声。第二种解释是指由别人的某种情绪引起相同的情绪。反感。跟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反对或不满的情绪。在这个日志随笔坛里,我见到有个述说当年知青时代的贴子能引起一部份人共鸣,但同一贴子也引起另一部份人反感。

是非黑白有时候真的很难定论。主要是以你生活的经历和所接受的教育来影响你的判断。而我因为一辈子都在大城市生活加上初中水平的文化,所以对这个贴子既无共鸣也不反感。想跟贴吧,但又不知说什么好。

想来想去,如果我也趁着记忆力还没急剧褪化,赶紧写点往事贴上来,不知会不会有些共鸣或令人反感呢?或者写些既不能引起共鸣,也不至于令人反感的事情,但仍然可以吸引网友的往事,也挺有意思的。

家园 宝推就是共鸣,鲜花就是正面影响

我的理解很简单

家园 看来我的贴子没能使你产生共鸣。哈哈。。。。。
家园 这不等你的帖子出来

不然对着一个空的帖子共鸣,我整天要震死了。

家园 看来你得等一年半载才能等到或空等一年半载。象去赌场。
家园 01)前几天带小朋友去Wal mart 购物,偶见有盒

拼图。图案是德国的新天鹅堡,有2000个拼板。价钱标签我没留意。小朋友驻步拿在手看了一小会儿。我说家里有这个,一模一样的。小朋友半信半疑。

回家后,从地下室找出来给小朋友。家里这个新天鹅堡拼图是1981或1982年我兄弟从香港带回广州的。很大的一个,有3000个拼板。上面印着德国制造,但没有标明西德。记得当时暑假里,楼上楼下的年青表兄弟表姐妹都来共同拚搏。最多时候有六,七个人呢。忘记用了多少天才完成。这个拼图是我九十年代末带来美国的。只为了能留住一些历史回忆。

昨天小朋友开始在客厅地毯上拼图。两天内,用了约四,五个小时,才完成拼图边框的四分之一。我估计没两个月,是肯定搞不定的。

在这儿不定期写些回忆录,留给子孙后代。现在没多少人用手写了,都在电脑里打字再打印。我也得跟着潮流。

安个名字,叫花园纪事。

通宝推:桥上,
家园 花园纪事 01 V 2

我的祖辈如同在广东台山的乡亲,在清朝后期就去美国讨生活了。他去美国以及在美国生活的经历,故事没有传下来,所以我基本不知道。只知道他曾回乡娶亲,老婆留在乡下,好象有两个儿子吧。怎么死的我也不知道,但听上辈讲他当时是纽约或费城华人社团的首领。死后放在棺木里,被人带回乡下安葬。那墓地我去过两次。但那是几十年前的事,没什么印象。大家可以想想现在坐越洋飞机来回中美也得十几二十小时,很辛苦的。一百多年前,起码五,六个男人扛着棺木从东岸挺到西岸,再熬一个月的船回国回乡。人力,物力花费很大。前些年,我老母去找社团领导人,想查一查祖辈的事。可惜那些记事本约在十几二十年前已流失。查不到了。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九十年代纽约警方打黑,牵涉到社团的秘密,记事本被分散收藏。二是社团领导频繁更换,利益争夺,内讧,还有社会发展等因素,造成内部混乱,人心涣散,日渐式微。现任领导人手头上早已没有旧时的资料了。

我爷爷应该也是卖猪仔那样的方式去美国的。他的事也没有流传到我。只知道民国初年他曾回乡娶亲,两个老婆。并在广州东山口地带建了一栋红砖楼,给家人住。同一园里,另建一栋小巧的,建材差些的两层楼房租给别人。爷爷在广州住了几年,因为房子花费大,而且几年没工作赚钱,所以又去美国了。上网找了张图片,图中的房子跟我家以前那一栋相似度达九成。但我家的前花园有四棵高大挺拔的树。

点看全图

日寇侵占广州时,全家回乡避难。日本投降后他们回到东山的家,门窗全没了,重新找人装修再入住。此后两房人就楼上楼下,还有隔壁的租客。影视节目,小说情节里有两房人因各类事争吵,但我记忆里没见过也没感觉过。大概他们受到较好的教育,而且解放后几十年间社会风气好,大家也没利益争执。困难时期,奶奶们去香港了。她们的儿女反而留在内地。为什么是年纪大的长辈去,而非年青的后辈。我也不知道,没问过。

扯远了。民国时期,东山地带是商人,归国华侨集中居住的地方。那时期所建的红砖房子似乎大同小异。我家那栋房子被花园环绕着。种植了很多花木果树,还有水井。按现在的标准看,这自成小天地,比较好玩,可以是有别墅的土豪,也可以是农家乐的利好条件。

接下来,我就随意说说花园里的东西。

通宝推:关中农民,汉水东流,
家园 老人走,儿女留内地

在我老家有很多。当时多是地主等高成分的人,批斗时跑了。其实可能是有人故意要放他们走。基本上都去了香港。我猜测,因为这些老人(当时不老)可能手上不干净,孩子无辜不会有事。再是这些成年人与外界有联系。

改开后,这些人与他们的子女联系上了。少数人回来过,多数没有回来。

家园 嗯。有道理。不过我家倒不是地主,只是有海外关系。
家园 花园纪事 02 V 2

如果各网友以为我会写些什么引人入胜,牵涉到历史人物的大事件,你错了。我只是把以前花园里能看到的动植物,建筑物写一写。

先说说房子本身吧。每层超过一百平方米,具体面积已不可考。外墙的红砖质量以及作为粘合的混凝土都很好的。七,八十年里都没见,没听修补过。两层格式一样,都有个大厅,饭厅,三间正规大睡房,一间小睡房/杂物房,还有厨房,浴室。因为楼层高,所以上二楼和天台的楼梯得转折,不能直上。占用了房子的很多实用面积。或者说那时候的建筑设计师没有现代的好。花园比外面的街道低了约半米,而房子矗立在花园中央,地台高出地面约一米,象湖中小岛。因此,回家时从外头进去,得走下几级石阶,通过花园大道,再走上五,六级台阶到门廊。然后过铁闸,与下图类似,菱形伸缩开合的,那时候没有铝合金,就是铁,会生锈,得油漆。如果网友曾经用过小油扫给铁枝防盗窗或户外铁枝护栏油漆的话,就会明白少些耐心,少些细致都不行。靠铁链和普通的挂锁防盗。

点看全图

至于走上门廊的台阶,我没找到图片。它就象阿凡提的胡须,下面宽上面窄,两边弧形的。象西方某些宫殿前的石阶。

铁闸后面是一左一右两扇大木门,木门没有现代的锁,晚上睡觉前靠一根如铁道轨下方的枕木似的木方,横放穿过铁环顶住大宅门。没有下图那么漂亮,但比它宽得多。

点看全图

那时候没有相机,因此没留下记录。其实就算有,那年代只会拍些到此一游的相片,不会对着日常生活天天碰到的死物拍,艺术没达到那种层次。 ^_^

睡房都很大,我记得我父母的那间放置了个如现在 King Size 的大床。两张旧式实木大书桌,一台缝纫机,书柜,衣柜,长藤椅等,也不觉得挤。比我现在住的房子的客厅还大些。

厨房有烧蜂窝煤的炉,也有烧柴的炉子,组合式的。厕所大大的,除了蹲式马桶,就是个大洗手盆,现代款式的。还有个木架放了几个大洗澡盆。

以上描述是1980年的写照,并非民国初年或刚解放时期。特此说明。

家园 大和尚,这怎么能行呢,有物就有人,有人就有故事,

好好想一想,或者问一问老人,就是家史嘛。

家园 咳,老和尚果然是土豪啊,什么没见过?

其结局要么就是腾云驾雾,要么就是遁入空门...

家园 这个。。。。。。
家园 花园纪事 03 V 4

花园大门与红砖房子之间有四棵高大的桄榔树,分列大道两边。大概等于现在普通居民楼房四层楼高吧。

点看全图

没有上图那么养眼,毕竟只是小户人家的花园,只有四棵而已。树与房子的距离,树与树的距离跟下图比较象。

点看全图

图片里的花园太小了。那家的应该是葵树吧,是长在街道上,比不上我家。

记忆中,笔直的主干,一个成年人抱不过来。差不多一个月左右就有一块干枯叶自己掉下来,不过从未砸到我们头上。干叶很硬的,我老母拿柴刀去砍断它,分割成一小片,一小片,作柴火用途。我小时也折断小支干叶作刀剑,砍砍杀杀。每掉一块叶,树干就多一圈树龄轮。

桄榔树籽是一大串一大串的,几百颗。跟龙眼的核差不多大小,硬硬的。刚出的时候是青色,慢慢成熟的同时,颜色变成鲜红色。

不是十分肯定我找的图片就是桄榔籽。

点看全图

我找图片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广西省有种土特产是桄榔粉。我家并不知道桄榔能吃,小时候,大人叫我不要吃桄榔籽,会死的。不过那树籽的味儿确实不怎么样,我家在困难时期也没人想过吃那东西。

点看全图

记得有个表哥表演爬树,光着膀子,象海南岛当地人爬椰子树摘椰子那样爬上去。现在回想起来,表哥的腹肌还蛮有劲的。不过,他要下来就惨了。只能抱着树干,慢慢滑下来。然后大家就见到他胸口整片红了,皮也磨损了一点儿,还硬撑着呵呵笑。

还有一个比较有印象。华南植物园的职工曾来我家要桄榔树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当时我就站在台阶上看着两女性蹲在遍地红红绿绿树籽的树下捡了一筐。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每年打台风的时候,家人还是有些担心的,毕竟它们已经二十几岁,很高了。

家园 我来给老和尚挑个错

我来给老和尚挑个错,蜂窝煤是什么时候才开始在国内流行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