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元朝是中国正统王朝——兼论日本征服中国也可能是正统 -- 飞鸣镝

共:💬73 🌺217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正不正统也要看继承者,欧洲是除了自己没人认

蒙元只把宋朝作为前朝的正统,对同时并立的辽国、金国和西夏都不看作正统,并把灭亡宋朝作为继承大统的标致。后朝对前朝的认同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他们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

而欧洲自唯一的正统皇朝-罗马帝国毁败后,就再也没有统一起来,后来的继承者全是五胡十六国那样的外来角色,又都无法实现大一统(对比罗马版图),就只能自我标榜正统了,但其他国家没人承认,而是上去就吐口水:小样,你以为我们不知道你是谁?

而等到中世纪以后,欧洲就分裂得更厉害了,连自我标榜正统的脸皮都没有了,能混到王国、公国的地位就已经乐得屁颠屁颠了,就没有后来的继承大统者来做第三方的裁判了。

在谁是正统这个问题上,仅仅自我标榜是不行的,要看第三方,特别是后来的继承者怎么看,蒙元先后扫灭了金国、西夏、西辽和南宋,但最后是奉宋朝为正朔,其他为王国,蒙元的认可是很重要的。同样,后来明朝认蒙元为正朔也是很有权威性的。

家园 这也是为何西欧各国亡俄之心不死的深层原由-谁是最后的正朔

一边是由西罗-神罗一系分裂发展而成的西朝各日耳蛮王国,另一边是由东罗-沙罗发展而成的斯拉夫东朝的核心,过去都是外夷,好比蒙古和金国,而正朔已经不在了,所以谁能最后吃掉对方,谁才能成为欧洲的新的大统正朔,流芳千古,而被统一的一方就必然万劫不复,永远在历史上沦为外夷蛮邦,因为历史是由正朔者写的。

所以只要西朝各国中有雄主诞生,如拿破伦的法帝国,希特勒的德帝国,或现在的欧盟北约,只要看到一统西朝的希望,就必然是剑指沙罗,一统东西,继承罗马帝国的大统,而相反,他们也最怕沙罗强大以后打过来,把他们统一了。为此打了上千年,仅就二次大战而言,就死了几千万人,后来的冷战几乎造成人类灭亡。究其历史原因,是当年罗马皇帝不智的东西分家,和神罗皇帝的三家分晋(否则合在一起早把沙罗灭了)。再究其更深的原因,是管理能力达不到中国秦汉大一统的水平(看出秦始皇、汉高祖有多伟大了吧?),到现在也是如此,西方各国的管理模式都是三级联邦,分层切蛋糕,各管一小片自留地,就统一管理而言,比秦朝汉朝的管理水平都相差很远,代差两千年以上(当然我们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差距)。

总之,谁说欧洲人不讲大一统?不是不讲,是做不到,只好嘴上虚伪而已,但欧洲政治家想大一统想得都要发疯了,从他们一有机会就誓灭沙罗的千年决心看,就知道欧洲人多么盼望大一统,盼望夺过罗马帝国的天朝正朔。

家园 叽里呱啦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因为日语音节数少

不过书写上有汉字加成

家园 这位一直是在批发帽子

而且销路很好,今年注册的ID已经涨到7w分了,啧啧~

家园 只能说中国斗争历史的经验太丰富了

这篇檄文是在制造双重语境,意识形态合法性引领政权合法性,你还不能去辩,你一辨,就是意识形态合法性不对了

牛叉

家园 请详细介绍一下仁兄的见解
家园 秦相爷,即使有几条好的描述。也颠覆不了他是个卖国贼的下场

至于后台老板,屈辱投降靠岁币活着。时间久了。老百姓也就默认了。这是高级洗脑。不过老百姓还是给他夫妻俩弄个下跪的塑像。只要浙江那块不被毁了,这夫妻俩永远跪着。其实如果以点概面的去的分析。王兆明也是可以翻案的。

家园 时间!关键是时间!是相对的时间点!

历史问题永远离不开时间点。

一个男人和一个带孩子的女人结婚,于是变成了孩子的继父。后来被孩子打出门,离婚了,于是就结束了和孩子之间的继父子关系,以及和这个女人的夫妻关系。在结婚这个时间点之后,离婚这个时间点之前,父子关系和夫妻关系都是存在的,离开这两个时间点,那就没有什么关系了。这个例子不是拿婚姻关系比喻正统王朝问题,只是用来说明:时间点是判断历史问题的基础。

元朝是不是中国正统王朝,清朝是不是中国正统王朝,这是两个分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是中国的正统王朝。”

这一个真正的问题。这个问题包含了三个关键因素:中国,正统,王朝。

因此,为了弄明白真正的问题,先要解决三个问题:什么是中国,什么是正统,什么是王朝。

先说最简单的,什么是王朝。王朝,是和国家概念同为政治实体概念的一个概念。王朝与近代国家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一般所说的王朝,固然包括了一个国家,但是更重要的是,王朝是以这个国家的身份,去主持包括本国在内的多个国家事务的、兼有单一国家和国家联盟性质的国际组织。我们一般称之为“共主”。

对于中国王朝的历史,最好还是看一看最初的历史。中国古代王朝一般从夏朝开始计算。夏朝之前是尧舜时代,除了家天下世袭制,大体延续了尧舜时代的制度。尧舜自身是邦国君主,同时因为他们掌握了特殊的力量,比如制定历法指导社会生产的能力,比如解决社会纠纷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因此得以称帝。会走为各个邦国认为可以接受尧舜的指导,因此共同朝见他们。这就是朝。这个时候还不是王朝,因为在技术上,尧舜是帝。变成王朝要从夏启开始,那时候帝变成了王。因此,粗略来说,尧舜时代是不是王朝,这仅仅就是个类似于文字游戏的技术问题。启强行接替大禹的位置,从帝变成了王,开创了夏朝。夏朝就是以夏这个邦国为统治核心,领导其他邦国。所以这个时期的王朝,本质上就是:以一个强国为首脑的、多个邦国臣服其下的,以现代单一制国家领导管理联邦制国家的有层级的复合型国家。略微类似于英国的情况:英格兰作为一个国家,以英格兰为基础,对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实行统治。具体细节上还有很多不同,不过大体上有近似。

商朝的例子更加典型。商朝曾经遭遇过八十年诸侯莫朝的尴尬。在这八十年里,商朝就完全是一个名不副实的王朝。后来商王朝终于中兴了,重新成为了地区共主。这个时候诸侯就开始承认商朝的统治了。

所以,王朝本质上是以一个邦国统治其他邦国。你说他是联邦吧,不平等,你说他是单一制国家吧,显然又不是。其实有些联邦制国家也有点王朝的味道。比如美国。美国原本大体上可以说是以东部统治全国,自从南北战争以后,东北打败了东南,于是大体上是以东北统治全国,号称所谓“新英格兰”。现在西南太平洋沿岸各州日益强大,有点干扰“新英格兰”的地位。因为发展方向不同,收益来源不同,所以双方其实是有矛盾的。因此,目前是美国双头政治的时代,不是双核心时代,因此美国现在出现了各种自相矛盾的问题,无法有效维持霸权。这一切,都建立在美国自身发展不平衡问题上,而这个不平衡,建立在中国摆脱美国压制不断强大、欧洲深受美国压制不断波动的基础之上——所以美国人实际上是自己挖坑自己跳。

所以,其实王朝概念是欧洲人可以理解的。

西方人不能理解中国的王朝概念,并不是他们不能理解,而是他们将中国的王朝概念,归结为“不可理喻”的范畴之内。将接触到新东西时的陌生感,归结为新东西非理性。这是很典型的夜郎自大心态。

傲慢与偏见,从来都是一对孪生子。

周朝将王朝概念发展到了古典时代的巅峰:

夏朝将邦国建立王朝从邦国公推变成了强行自立。周朝则将邦国各自独立的权力收回,变成了王朝分封。

地方的权力日益减少,中央的权力日益扩大,这样,一个庞大的王朝,日益向一个单一制国家发展。

秦朝第一次展示了王朝的终极目标:建立一个单纯的单一制国家。

秦朝可以说是现代意义上的单一制国家。秦始皇时代还保留了一点旧王朝的残余,保留了卫国这个傀儡政权。秦二世连这点残余都不保留了。

秦并不是古典意义上的王朝。秦本质上是一个单一制国家。而王朝是复合型的。

项羽尝试恢复周的形式。但是项羽来源于楚,楚在商周时代是一个力量弱于商周的王朝,并且反复屈服,多次以邦国身份接受周朝统治。因此,周虽然可以分封本国去统治别国,项羽却只不过是承认别国的存在。在国家已经发展到单一制时代的情况下,项羽只不过是螳臂当车。

西汉王朝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西汉王朝真的是一个王朝。建立初期,西汉皇帝与诸王并立。除了称号不同,座位位置不同,区别与项羽时代不大,他们各自还是有各自的管理范围。与项羽时代相比最大的差别,就是刘邦很快就主动动手剿灭这些王国。在剿灭成功之后,刘邦又将自己的儿子侄儿分封了出去。在刘邦剿灭异姓王之后,西汉变成了周朝意义上的王朝。

从较小的意义上来说,推恩令什么的,只不过是内部调整。

然而,量变导致了质变。

经过文景两代及汉武帝的整治,诸侯彻底丧失了独立性。因此,王朝在一定范围内变成了徒具王朝之名的单一制国家。

这个范围,是指王朝的内部。那么什么是内部呢?用比较现代的意义来说,就是具有相同民族、社会、文化认同的区域,用比较古典的意义来说,就是王畿。只不过这个王畿已经变得非常广大了。这就可以理解另外一件事情:汉武帝广关。西汉时代,故秦地与东方旧六国之间设置了关卡,将二者分开。汉武帝时期,这些关卡向东扩展,甚至到了太行山一线。严格来说,王畿局限在这些关卡之内。但是粗略的来讲,对于后人来说,其实当时的东部地区,虽然也存在那些名义上的诸侯,由于已经丧失了治权,所以也可以认为进入了这个单一制国家之内。

王畿这个概念,对了解元朝历史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对于蒙古帝国来说,元朝其实就相当于蒙古大汗的王畿。

在这个大王畿之外,汉朝还有一些属国。面对这些属国,汉朝依然是一个真正的王朝——只不过是接近于尧舜夏商而不是周的王朝。商周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对属国的统治力。

因此,中国的王朝,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都是这样的:以华夏为核心、统治周边世界。这是一个自我主导、管理周边整个经济区域的政治体制。表面上看起来,这好像是很自私的制度,是一家独霸天下的制度,一个核心统治一切。但是,这个核心本身就是以联盟的方式建立起来的。这个核心变成一个国家,是因为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一致性越来越高,最终合同为一家。欧盟其实就是走在这条路上,只不过他们的核心比较无力,所以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罢了。

就像雨,空气中的凝结核不断凝结水汽,最终形成庞大的水滴,最终形成云层。

王朝,中国的王朝,就是这样:一个由各地经济体联合起来组成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集团,并最终形成了一个由致密的核心与松散的边缘组成的社会公共管理组织。这和国家一样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构,但是,国家是静止的组织,王朝是高于国家的、运动而不是静止的组织。

王朝就是这么一回事。

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的王朝就是这么一回事。

但是,等等,什么是中国呢?

通宝推:桥上,
家园 北大刘浦江教授关于元朝正统性变迁的考证

http://www.cssn.cn/zgs/zgs_zggds/201412/t20141223_1453481.shtml

刘浦江,元明革命的民族主义想象,2014

  【内容提要】元明鼎革的性质主要是由阶级矛盾引起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而并非像人们过去惯常理解的那样是一场民族革命。明中叶以后,在长期面临“北虏”之患的时代背景下,元明鼎革的历史记忆被重新唤起,并且自然而然地被解读为一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民族革命。明人对于蒙元王朝正统地位的认识与评价,也经历了一个从肯定到否定的转变过程。清末反满排满的时代氛围,使元明嬗代呈现出愈益浓厚的民族革命色彩,而明太祖则被塑造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元明革命的民族主义想象再次向我们诠释了这一命题。

家园 这个教授的说法很明显有问题。因为民族也是一种利益集团。

阶级,就是因为分工形成的不同利益集团。

而在元朝,的的确确存在这种利益集团。

所以元明易代是民族革命是没有错误的。要不然,朱元璋说“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干什么?

另外,所谓“明人对于蒙元王朝正统地位的认识与评价,也经历了一个从肯定到否定的转变过程”这是属于典型的历史学硬伤,全然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对于元朝的正统地位,明朝从来没有否认过,《元史》名列正史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家园 中国就是大一统

从王朝进化到皇朝,是政治管理体制的进化,也是从分封到大一统的进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秦汉之前只有中华而没有中国,具体来讲,是各个邦国组成的中华联邦,邦国间不平等的原因是因为联邦之上还有一个中华. 邦国的联合发展与壮大就是诸候国,书同文车同轨以后,中华各诸候国永久消失,换来一个大一统的中国.自此,同样的裂土自治,在大一统的中国内只能算是军阀割据,而不再算是一个个的小邦国或诸候国。

对于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来讲,其是否正统,从内部去颠覆或者继承,还是以外来征服的面目出现的,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分野与标准。因此,我认为像元清这些算不上正统的中国政权,但带有很强的中华文化性质,将其看作旁系的中国政权,或者中华朝代,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在这点上元清都有自知之明的,无一例外,都将自己的统追溯到先秦时代,其缘由无非是中国与中华是有差别的。

所有一切,是因为中国之统是据有唯一性的大一统。也因于此,历史上书不文车不同轨的那些金辽西夏蒙古后金,在彻底做到与中国正统书同文车同轨之前,无论汉化再深,也很难说是正统,其硬伤就是书不同文车不同轨外来征服的形式。当然,为了便于统治,这些王朝都会上溯回大一统之前的中华时期去寻找正统,这就像一个外人想占据别家的祖产,先用武力控制住场面,然后对剩下的人说我也姓赵,我们500年前是一家,所以我也有资格继承。当然此人祖先500年前可能真有亲戚关系,但却无法说其是正统,特别是在500年前这份祖产都还没有的情况下。原因很简单,因为统前面还有个正字,内部继承与外部征服之别也,不然两个中国或者多个中国是分分钟的事。正如有宋在,辽金西夏充其量就算中华化的王朝,而无法作为正统的中国皇朝来看待。这些与其史是否算正史是没有冲突的, 至于后人对元清的追认继承的问题,只要不是全面与蒙元或满清书同文车同轨,也是无法作为其正统与否的依据的,除了承认其统治事实,充其量只能算是承认其自称的中华之统,而非书同文车同轨的大一统之中国正统。任何否认这点的,或多或少,有意无意,都有在制造两个中国或多个中国的嫌疑,无它,正统是有唯一性的。

家园 中国正统王朝的平等逻辑:想当老大可以向老大挑战,后果自负

其实在正统问题上,汉族人往往不太注意其余民族的想法。

例如,在汉化问题上。曾经有蒙古族学者说汉化并不一定好的话。仔细想一想,的确是这样。

中国正统王朝的逻辑:想当老大可以向老大挑战,不过后果自负。中国的情况是,汉族在大多数时候是胜利者,所以,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但是其他民族曾经向汉族挑战并且获得胜利,所以,蒙古族和满族也有时也可以代表中国。

个人以为,这是一种最平等的民族观了。比起什么“上帝选民”之类的好得多。很残酷,但是平等,也很实在。

家园 王畿很有意思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